城市站点
> 九江地名个个有段古,你了解多少?
详细内容

九江地名个个有段古,你了解多少?

时间:2019-11-14     人气:3861     来源:佛山新闻网     作者:admin
概述:日前,由佛山南海区民政局主办、九江镇文化站承办、佛山市南海区地名文化协会承办的“儒鱼德水‘最’九江”展览在吴家大院如意楼展出,展示多组九江地名之最......

  日前,由佛山南海区民政局主办、九江镇文化站承办、佛山市南海区地名文化协会承办的“儒鱼德水‘最’九江”展览在吴家大院如意楼展出,展示多组九江地名之最。


  最古老的观音庙


  朗星观音堂



  位于朗星大老村前,始建于宋绍熙元年(1190年),庆元五年(1199年)落成,原名为“崇胜寺”,得名于对联:“崇山春日暖,胜地雨花香”,原为沙头八景之一。


  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崇胜寺(今观音堂)”几拆几建,直至1994年,以梁沛容老居士为首的护法居士在旧址附近重建,当时广州光孝寺的释宏满大和尚将该寺改名为观音堂。2011年4月,佛开高速公路扩建,名种原因导致观音堂再度被拆。2011年中旬,传耀法师带领广大护法居士,用新的建筑风格,再度将观音堂建起来,面积比原来大两倍,令其庄严堂皇,生机再现。


  最有学识的探花桥



  位于九江镇下西村委会翘南村新龙路探花公园北侧。该桥是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修建的,相传是陈子壮中探花后,回九江下西探望其外祖父朱让时修建的,清代重修,1994年镇政府及旅港乡人潘新安集资重修。桥为平铺花岗石板桥,西北东南走向,筑有护栏,桥栏中间刻有“探花桥”三字,现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子壮(1596—1647),字集生,号秋涛,谥文忠,史称“明末三忠”之一。据九江乡志记载,陈子壮生于明朝万历年间,长于九江的外祖母家,博学多才,16岁时参加乡试举人,24岁高中探花。


  最古老的桥


  石埠桥



  石埠桥位于九江涌,邻近硕埠里口。始建年代不详,明代万历年间重修,石砌桥墩,木板桥面。民国21年改建为钢混结构梯级平面行人桥,长14米,宽2.6米。1978年重建为钢混结构拱型行人桥,长26米,宽3.5米。近几年又再重修。


  最古老的地名


  破排角



  破排角是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九江镇下东群星自然村,是宋代遗址,有宋代关氏“南雄处士”古墓一座,新建凉亭,竖有破排角石碑。1996年,经过考古清理发掘,该遗址出土一对骨罈,属宋末元初陶器。


  宋咸淳十年(1274),关贞、关俊兄弟携父母骨殖从南雄珠玑巷南迁时,乘竹筏顺浈江、北江转入西江下行至


  九江大洋湾,筏破登岸,在九江相地而居,破排角因此而得名。《九江关树德堂家谱》记载:“初祖南雄公,配室梁氏,合葬本乡大洋桴排骨蒲鱼山。始祖贞,号赤岗,宋咸淳间偕弟俊由南雄珠玑巷移居于广州府南海县九江乡”。


  最美古村落


  烟桥古村



  烟桥古村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于明朝的正统十四年开村,“开村鼻祖”为何氏“孝廉公”。因其布局如一只展翅飞燕,故旧称“燕桥村”,又因终年水汽蒸腾,雾气缭绕,故名“烟桥村”。古村规划严整,肌理尚存,保存了大量清代古建筑群;村外河涌交错,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村中现有何氏六世祖祠、旌表节孝牌坊、兰桂坊、烟桥正道门楼等和大量古民居。村中以《周易》内容命名的元、亨、利、贞四巷道及烟桥正道静穆古朴。历史名人有号“七十二峰山人”、“烟桥老人”的何翀(1807——1883)和清嘉庆进士、兵部主事、员外郎何文绮(1879--1855)等。


  最有趣地名


  一树成林



  位于烟桥村,大树覆盖面积有几百平方米。因一棵榕树连长出9棵大树延绵成林的自然奇观而得名,更因每一棵树都纪念着一件国家大事,因此被誉为“国事榕”。


  最老的一棵古榕已有百年的历史。另外八棵树是在日本投降、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香港回归、澳门回归、2000年、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重大纪念日子而引种。村民称老榕树为“树祖公”,其中一棵榕树的枝丫搭下来正好覆盖了一座焚字塔,形成大树抱塔的奇观。


  最多脚的桥


  风水百足桥



  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璜矶村委会风水村,因其长度和桥墩数目多,形似“百足”爬行,故称之为“百足桥”。该桥为砖墩石板桥,桥长80米,桥宽1.6米,南北走向。桥面原为两块条石构成,现被修改为4块(其中有些桥板是水泥预制制件),现有桥墩40个。风水百足桥是反映水乡交通特色的建筑之一,为岭南水乡和桥梁建筑的研究提供了实物。现为南海区不可移动文物。


  最有趣地名


  担担沙



  位于南海区九江镇沙口社区的南边,沙口水闸对出西江河段的江中岛屿,因岛上的小山像是担来的沙堆积起来一样而得名。“担担沙”还有一个古名叫做“偶山”,《南海九江乡志》记载:“偶山:一名海目,一名担峡。又称海偶。”,明朝的时候,偶山因其人杰地灵而闻名。隆庆年间,陈万言曾在偶山设有哨所,扼西江水道之险要,守护一方。“偶山夜月”是明代九江八景中的第一胜景。据《名胜志》载:偶山“其麓多奇石,有芳秀亭。龟石、钓台,景类金山。”偶山内也有八景:双顶松风、中亭夜色、龟漱湍流、龙湾云气、石壁朝暾、浦田秋稼、庐洲鱼艇和竹洞人家。


  最古老的道路


  太平路



  太平路形成于明万历年间。清末,划分为显步街、云衢街、汇源街、正埠街、太平街、钱行街、谷行街、洲埠西街、潭汇街、永胜街、永丰街、竹桥街;东起番薯萝卜行(今壁堂桥左侧),西至长头(今新桥右侧),石板路,两边均建有店户。民国年间,街道扩宽为6米水泥路,并改今名;显步桥(今璧堂桥)至石马街口称太平东路,石马街口至丝行口(今丝行街)称太平中路,丝行口至竹桥(今称铁桥)称太平西路。


  最长的对联


  九江上西大道联



  上联:气挹西山爽,康宁自养长龄,崇仁德尚贤和,和睦交邻,无旱无灾,洪圣安澜咸庇泽。


  下联:地据上游洪,形势显成扼要,沙落岸水廻龙,龙潭起卧,宜文宜武,先锋相府尽贮财。


  这副对联将上西十一约的名称:西山、长龄、仁德、贤和、和睦、洪圣、上游、廻龙、龙潭、先锋、相府等嵌在句中,趣味盎然!


  最古老的墟市


  九江大墟



  明正德元年(1506年)乡人利用水运优势,沿圩步涌(又名石马涌)、里海,先后兴建天妃庙前圩、开边圩。明末清初,形成里海、良村、岳湾三圩鼎立,清代中叶,三圩统称九江大圩。光绪九年(1883年)《九江儒林乡志》载,大圩“上自长砌头,下至显步街。逾桥,迤南东福里,迤北船栏街。东西两岸为街巷二十六,为行市七,为铺肆千五百有奇,万货丛集,百工填委,洵邑中圩市之大者”。清末民初,乡村富户、侨户为避土匪勒索迫害,纷纷在大圩外沿置地兴建楼房,形成连片住宅区。大圩逐渐成为商住城镇。20世纪20~30年代,九江一度有“小广州”之称。


  最弯曲的河涌


  九曲涌



  九曲涌是镇内西东流向的主要河涌。铁滘至三合海水道多曲弯,故称“九曲十三湾”。清代中叶统称“大涌”,其中“九曲十三湾”又称“九曲大涌”。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九曲涌”。自寿母桥起,流经城区以及长兴、奇山、岳湾、西川、古滘、铁滘、东岸、腾滘、沙溪、上东沙、东谷、三约、普济、南中、南华等自然村,进人顺德,经里海水闸、英雄水闸、东海水闸等汇入甘竹河和西江、北江。从前因九曲涌沿岸多住显贵人家,因此九江有俗语“九曲十三湾,湾湾有个大财主”。


  最老窦


  下东双涌窦闸、下北石塘闸



  水乡九江何以能够成为鱼米之乡?当然少不了大量的水利设施,“窦闸”就是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一种水利设施。窦闸是控制围内外水流进出的咽喉,承担疏通潮汐、预防旱潦、方便船艇通行等功能。“窦”就是洞,在涌通往江河的关卡处修筑。九江的窦闸数量多,留存下来的也多,因为文献记载不全或是收集的材料有限,我们也无法一一核实它们的始建年份,因此只


  选取了下面的几个历史较为悠久的窦闸作为代表。


  下东双涌窦闸:位于九江镇下东村委会南华村双涌红星大道观音堂对面,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道光年间重修。


  下北石塘闸:始建年份不详,清光绪十五年(1889)重建。坐西北向东南,方形花岗岩石窦闸,长8米,内空4米,阔4米,高3.5米。木门已经破烂,可见双闸闸槽,窦闸侧面石刻“石塘闸”及“光绪十五年重建”。


  九江儒林之乡,800多年的岭南商贸重镇。“九市十三墟”的繁华仍在,双蒸酒香从历史深处飘出,桑基鱼塘奏出渔耕粤韵,古村古牌坊记录名士风流,烈士气节,古道蜿蜒连接九江的历史与今天……而地名则以一种最贴近我们生活的方式记录下了这些老城故事,村落印记。循着地名去寻找其背后的故事,形成了此次展览的二十多组“九江之最”。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