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个未成年社矫对象教育矫治中心在广州海珠成立
近日,广东省首个未成年社区矫正教育矫治中心在广州市海珠区揭牌成立。该中心全称为“海珠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矫治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海珠区司法局、共青团海珠区委员会合作共建,以“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为宗旨,是海珠区推动新时代司法行政与共青团工作融合发展,擦亮“海珠社矫”教育矫治名片的重要创举。
一个中心
立足守正创新,培育精准社矫“海珠样本”
一直以来,海珠区司法局坚持以创新思维和扎实举措开展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治工作,有力推动了新时代未成年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而中心的成立是开拓“海珠特色”教育矫治新路径的一项积极探索。今后,中心将成为海珠区未成年社区矫正教育矫治主阵地,在深耕社区矫正监管执法主责主业的大前提下,聚焦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特性需求,通过机制创优创新、聚合资源力量,综合运用心理评估、心理辅导、个案跟踪、助学促业、帮扶解困、法治教育、行为矫正等精准有力措施,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提供身、心、社、灵等四个层面教育矫治支持,切实保障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适龄就业、就学复学等合法权益,确保其能够实现矫心正行,最终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以真措实举推动海珠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矫治专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支队伍
引领多元参与,激活教育矫治全新动能
为保障中心及各实体平台有效运行,中心专门组建配备一支教育矫治专业队伍,该队伍由海珠区司法局干警、共青团干部、司法警察、广东中量律师事务所律师、司法社工、团区委“青年地带”项目社工、社会志愿者等人员组成,以“未成年社区矫正教育矫治导师团”身份亮相参与专项工作,专业涵盖法律、心理、教育、社会工作等相关领域,让教育矫治更规范、更精细、更科学。
两大功能场室
找准教育切口,情法兼施提升矫治实效
中心内设有法治教育室、心理辅导室两个功能场室,旨在从“法理”“情理”两方切入,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全方位的思想矫正和心理修复,引导其在回归社会路途上从心出发、与法同行。
法治教育室是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专设的法治教育学习园地,依托海珠区“入矫第一课”特色教育品牌,提供“法治课堂”等多形式法治教育学习活动,帮助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树立法治观念,坚定守法自觉。
心理辅导室则以“心灵矫治”为主线,安排司法社工和“青年地带”社工每日值班,着重为有需要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建档落实个案跟踪,提供心理评估、心理辅导等个性化心理帮助和矫治教育,结合个案情况,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等力量协同帮教,充分发挥心理疗愈的以柔化人、矫心促行的强大功能。
两类矫治基地
融汇各方资源,助力矫治“成长圈”提质升级
提升教育矫治质量,是做好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监管帮教工作的重要命题。为破解教育矫治内容单一、资源供给不丰富不均衡等问题,海珠区以中心为枢纽,统筹整合辖区优质教育矫治资源和设施,以教育学习和公益活动为抓手,着力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打造专门的矫治基地。
一是教育学习基地,设在海珠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同时在辖内18个街道设置分点。依托海量藏书和科普实验、学术讲座、手工制作等多样文化活动,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丰富教育学习资源,借助阅读、文化教育活动等启智育人功能提升矫治成效。
二是公益活动基地,分别设在海珠博物馆、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海珠区“青年地带”社区服务站、志愿驿站,在辖内18个街道设置分点,串珠成链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搭建公益活动平台,通过引导其参与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帮助其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从而提升个人满足感、成就感,让其有勇气逐步跨过“隔阂带”,重新融入“社会圈”。
一条红色研学路线
深挖红色底蕴,推进教育矫治内涵创新
结合海珠区南华西街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打造一条红色研学路线,让其亲临历史旧址、倾听英烈故事的同时,激发其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从革命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珍惜社区矫正改造机会,有效实现矫正质量和矫治效果“双提升”。
今后,中心将坚持以监督管理为基础,把“教育、感化、挽救”方针贯穿至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矫治专项工作各环节当中,从平台搭建、队伍建设、矫治形式拓展等方面入手,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多样化、精准化、专业化教育矫治,悉心护其走出罪错阴霾、顺利回归社会。
佛山市岭南现代街市是一个集农产品批发、零售和美食为一体的综合性市场。它位于佛山市的繁华地段,交通便利,吸引了众多居民和商家。
街市内部规划合理,摊位布局整齐。这里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农产品,包括新鲜的蔬菜、水果、肉类、海鲜、禽蛋、粮油等。消费者可以在这里购买到新鲜、优质的食材。
除了农产品销售,岭南现代街市还有众多的小吃摊位和餐馆,提供各种地方特色美食。游客可以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感受浓厚的岭南文化氛围。
为了确保市场的卫生和安全,街市管理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定期清洁、食品安全检测等。这使得消费者能够放心购物和就餐。
此外,街市还设有停车场和便利的交通设施,方便顾客前来采购。
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将于4月15日至5月5日分三期在广州举行。4月9日,广州海关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广州海关支持2024年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便利措施》(以下称“《便利措施》”)和《2024年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州海关通关须知》(简称“《通关须知》”)并对外通告。
“广州海关在白云机场、南沙等货运口岸,设置广交会进境展览品通关绿色通道,优先办理申报、查验、抽样、检测等海关手续,实行即查即放,并支持进境展览品到展馆查验。同时,在琶洲、白云机场等旅客口岸设置广交会参展人员来宾便捷通道,给予相应通关便利。”广州海关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介绍。
此次《便利措施》中,广州海关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打造广交会监管服务新模式,运用“智慧会展”系统,集成展会、展览品监管的全过程数据,主动向企业推送业务信息提示,打造海关展会监管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模式。
“企业不仅可依托中国(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内的‘互联网+会展e通’系统完成展会备案核销、展览品一键申报等功能,全天候24小时在线办理展览品全流程业务,有效节约时间和运营成本,还可以通过‘在线预约通关’系统,实现参展物资提前预约、随到随报、即审即放,便捷高效通关。”广州海关口岸监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便利措施
从做好服务保障、提供优惠政策、简化通关手续、提升科技赋能4个方面提出延长展品暂时进境期限、允许“展检同步”、支持企业出区参展、落实进口展品税收优惠政策、优先业务办理、给予人员通关便利、优化展后处置流程、创新智慧监管模式、支持全流程业务线上“一网通办”等18条具体措施,确保广交会进出境人员、物资通关顺畅高效。
通关须知
从广交会企业备案、展览品审批和准入、进境物资申报、展览品查验与放行、展中监管、展览品处置、人员及个人物品、记者采访器材等8方面,明晰了第135届广交会参展进出境人员、物资的通关及后续监管要求,精准指引参展企业和相关人员提前掌握展会期间相关通关政策规定。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