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2024年“绿书签”研学体验活动第9场走进三水区图书馆
6月22日下午,佛山市2024年“绿书签”研学体验活动第9场在三水区图书馆举行。活动将“扫黄打非”科普与三水区图书馆两个品牌活动——“文明专列·阅伴同行”研学之旅和“淼城光影”公益电影巧妙融合,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青少年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本次活动邀请了原佛山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梅韵琪,向孩子们科普“扫黄打非”相关知识。梅韵琪通过“魅力童声”和“上镜指导”两个环节,将“扫黄打非”科普与主持、主播技能融合,寓教于乐,趣味十足。
在“文明专列·阅伴同行”研学之旅活动中,三水区图书馆馆员给孩子们上了“图书馆第一课”,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科普三水区图书馆的历史、功能分区和数字资源等,并向孩子们发放《阅读手账卡》,引导孩子们完成卡片上的任务,探索发现图书馆。
据悉,三水区图书馆前身为1951年创建于三水文化馆的一个图书室,那时候体量虽小但快乐温暖。现在的三水区图书馆环境优美,智能化设施丰富,功能强大,更有多元化、高品质的服务。
为了让孩子们的图书馆之旅更加丰富多彩,活动还安排了“淼城光影”公益电影欣赏环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视觉盛宴,将尊重版权、支持正版出版物的种子种在心中。
本次活动由中共佛山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共佛山市三水区委宣传部、佛山市三水区“扫黄打非”办、佛山市三水区图书馆协办,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南海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承办。
有了茶园,建了民宿,2023年村组两级集体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33%……走进位于“佛山第一峰”皂幕山下的高明区杨和镇石水村,绿水青山映入眼帘,田园风光沁人心脾,经济发展的账目更是让人鼓舞。
石水村的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是高明近年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节节高”的一个缩影。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题中之义。面对近年来乡村产业振兴的“答卷”,高明成功“破题”。作为高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潜力板”,在推进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高明乡村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黄金期。2023年,全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6.22亿元,较2021年增长超过40%。
腾出发展空间 盘活产业资源
推动产业发展,关键在于算好经济账。对于荷城街道石洲村来说,过去这笔账并不好算。
石洲村是荷城街道唯一的纯农业村委会,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20世纪90年代起,这里逐步聚集起花卉企业,成为全市重要的花卉产业聚集地。然而花卉产业的兴旺,一开始对当地集体经济发展的带动相当有限。“过去土地都分散在村民手里,没有集约利用,不利于新企业落地和旧企业扩大规模。”石洲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志源说。
农村资源难集约曾经困扰着高明乡村产业发展。为此,高明连续数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尤其股份制改革在农村的落实,使得更多的农村产业用地破除制度的桎梏,实现统筹连片流转、开发。
完成股份制改革,土地流转顺利,石洲村的产业发展随之提速。当地利用连片集中的优质土地,根据“百千万工程”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部署,推动农业产业从单一产业向一、三产融合转变,在花卉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另外集聚了旺林艺术花园、花溪雨·蜻度农场部落等一批农旅景点。石洲村一跃成为大湾区知名的乡村田园综合体。
农旅做大,农业做强,石洲村的“经济账”也好算了起来:几年前,石洲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000万元,如今村集体收入已达2000万元级别。村民人均分红超6000元,村里提供的就业机会不断增多。
对于“腾出空间 用好资源”,明城镇明南村同样有着自我深刻的理解。今年“五一”假期,明南村举办了高明首届嘉宝果蓝莓采摘旅游文化节,远近游客齐聚当地的十里果香廊道摘果游玩。该村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以打造“十里果香、锦绣明南”为目标,锚定种植热带珍稀水果和时令本土蔬果为产业发展核心。
村民说,村里现在种水果的土地,以前大部分是种速生桉或者是撂荒地。明南村能建成“十里果香廊道”,要归功于土地的集约流转。“土地盘活了,产业就活了,钱包也跟着鼓了。”
“三资”管理规范化 产业运营市场化
去年5月,高明区杨和镇河东社区杨梅股份经济联合社“知青场”资产项目经过58轮网上竞价,以溢价320.83%成功交易,成为佛山市农村集体“三资”智慧云平台上线以来高明首个农村集体资产网上竞投项目。随后,利用该平台成功竞拍实现资产价值提升的农村集体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高明农村。
农村集体经济要想活,农村资源要用起来,更要管起来。
“三资”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佛山市农村集体“三资”智慧云平台正式上线启用,以及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建成“数字云图”,高明农村集体资产交易进一步公开透明,农村资产价值不断增长。“资产上线竞拍,能够帮助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得益于此,更合镇界村村一资产较底价溢价超36%竞投成功,村集体收入因此受益。
“三资”有了平台管,高明乡村产业也迎来了“管家”。
盛夏6月,更合镇白洞村的“高明红”茶叶迎来了新一轮采摘。白洞村素有经营茶产业的传统,有感于过去茶产业不成规模,难以为继的局面,当地紧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与区国资部门、更合镇合作成立佛山市高明红茶业有限公司,让公司成为茶产业的“话事人”。
“公司化的专业运营不仅让白洞茶成为品牌,产业价值得到提升,村里还以茶为基础打造了研学基地,为村集体增收开拓了新路径。”白洞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贤斌说。
无独有偶,杨和镇石水村同样借力第三方企业,探索当地茶产业的发展。该村与皂幕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皂幕云茶”茶品牌,预计未来五年茶叶种植可达5000亩规模。
除了与企业合作,高明已有乡村探索自己成立公司,市场化盘活资源,为产业发展注入新能量。去年开始,石洲村创新实施村经联社实体化运营,在村经联社下一层级成立子公司。在公司的牵头下,未来石洲村将在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方面更加专业,产业成果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6月21日上午,“容桂街道造价审核第三方服务采购项目”在顺德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举行开标会议。经专家评审,该项目完成15个服务供应商的征集工作,标志着佛山市首个框架协议采购项目暨广东省首宗镇级框架协议采购项目顺利完成,是顺德区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的又一大创新成果。
精准施策
破解小额多频项目采购难题
造价审核第三方服务是典型的“零星、小额、多频次”采购项目,以往此类项目普遍采用协议供货、定点采购等方式,在以资格入库方式确定入围供应商后,由采购人和具体供应商直接对接授予合同。由于合同授予阶段缺乏明确的程序和充分的竞争,往往造成采购价格虚高,采购价格远超市场价,易导致市场分割和权力寻租。此外,协议供货、定点采购只是集中采购实现方式,并不是采购方式,在法律法规层面缺乏支持。
据了解,框架协议采购,是国家法规政策层面最新确认的第七种采购方式,适用于技术、服务等标准明确,需要多次重复采购的货物或服务采购。其具有两阶段特征,第一阶段通过公开征集程序确定一到多家入围供应商并订立框架协议,第二阶段按照入围产品(服务)价格、质量以及服务便利性、用户评价因素等框架协议约定规则,采用直接选定、二次竞价或顺序轮候等方式,在入围供应商范围内确定成交供应商并订立采购合同。框架协议采购方式,瞄准协议供货、定点采购等方式法律依据不足、程序不明确、竞争不充分的痛点,精准破解“零星、小额、多频次”项目的采购难题。
区镇合力
推动新政试点项目落地顺德
在财政部印发政府采购框架协议采购制度文件后,顺德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区财政局迅速响应,通过专题培训、电子刊物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解读政策,引导实践探索,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密切关注省交易平台对新采购方式的准备情况,容桂街道财政和公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主动请缨,申请试点探索。
经省财政厅同意,选定“容桂街道造价审核第三方服务项目”作为广东省县级、镇级框架协议采购试点项目。容桂财政办组建工作小组、学习采购政策、摸排市场行情,到谋划采购方案,并密切与广东省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省政府采购中心、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沟通对接,顺利解决程序、技术等复杂问题。今年5月31日,“容桂街道造价审核第三方服务项目”在广东省政策采购智慧云平台发布采购项目征集公告,标志着全省首个镇级框架协议采购项目正式进入实操阶段。
守正创新
继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
近年来,顺德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区财政局及各镇街财政办等政府采购监管部门,积极推动政府采购制度规范化、交易便利化、公共服务优质化,优化创新管理模式,包括全面推行交易全过程电子化、推广使用电子保函、试点实施政府采购“承诺信用制”,鼓励实施远程异地评标等。“容桂街道造价审核第三方服务项目”的成功“试水”,为顺德区乃至全省的政府采购探索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宝贵经验。
顺德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有更多区级、镇级政府采购项目采用框架协议采购、带量集中采购等新模式、新办法,提升政府采购质量和效益,营造最友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