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禅城企业驰援多地方舱医院建设 今年以来已参与9家方舱医院援建
连日来,日丰集团将一批批管道产品连夜运抵深圳罗湖方舱医院施工现场。据统计,今年以来,日丰集团已参与援建香港、广东深圳、吉林长春等7个省、市或特别行政区的9家方舱医院建设。
疫情发生以来,方舱医院作为抗疫重要阵地,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建设时间短、任务重,使得产品供应十分紧张。
日丰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了解到深圳罗湖方舱医院项目方的需求后,日丰集团立即调集各基地库存,多环节共同协作,解决产品供应、疫情防控、货物运输等难点,在凌晨将产品运抵项目建设现场。
此次日丰集团供货的产品主要为给水和排水类产品,共12批次,使用14辆车陆续送达。产品供应全是加急单,均在一天内供应到位。这些管道产品用于整个方舱医院给排水管道系统等项目的建设,确保方舱医院内配套给排水设施稳定,并如期投入使用。
其实,这已不是日丰集团首次援建方舱医院。2020年至今,日丰集团已累计援建全国18个省、市或特别行政区的21家方舱医院。
其中,在2020年初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中,日丰集团在得知中建三局的紧急需求后,迅速组织员工组成物资支援队,从多个生产基地调配管道等物资,并自费超10万元物流费用,从佛山生产基地运往武汉,最终确保火神山医院建设顺利施工,保障用水用电。
鉴于此前武汉火神山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等供货经验,今年以来,日丰集团援建香港、广东深圳、吉林长春等地的方舱医院建设流程进一步优化,得益于渠道网点覆盖广和服务能力强的优势,援建物资在6小时到一天内便火速送达施工现场。
日丰集团副总裁郑立贤表示,目前集团内部形成“绿色通道”,只要是援建应急医院的项目,手续一切从简,不考虑成本第一时间调配资源。在集团带动下,各地的代理商、经销商将援建医院视为利国利民的好事,发现地方有需求,立即主动对接联系,全力支持疫情防控事业。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日丰集团援建方舱医院的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报道。
“我们在尽企业责任的同时,无形中也提升了企业的美誉度。”郑立贤表示,日丰在把产品、企业做好的同时,也将力所能及地回馈社会,打响“佛山制造”的品牌知名度。
高明区八大“专精特新”产业平台建设有新进展。4月19日,万马(佛山)智造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预计今年7月首栋厂房封顶,年底前整个项目全部完成封顶,明年10月前可完成交付。
近年来,高明强化对镇街的谋篇布局,在各镇街、西江产业新城布局了八大“专精特新”产业平台,激发产业新活力。
4月19日,万马(佛山)智造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总经理樊凯峰介绍,在高明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项目推进顺利,预计最快今年7月首栋厂房可完成封顶,年底前整个项目全部封顶,2023年10月前可完成交付。
当前,高明正全力推进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其中,作为八大“专精特新”产业平台之一的万马(佛山)智造产业园,将打造集生产制造、研发设计、企业总部、产品展示和商务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重点导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精密机械、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产业。
万马(佛山)智造产业园在开展园区建设的同时,还积极开展招商拓展活动。樊凯峰透露,已与7家企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涵盖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其中规上企业约占一半。未来,园区预计将吸引5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达产后,预计产值将超过10亿元。
当前,包括万马(佛山)智造产业园在内,高明区八大“专精特新”产业平台已有七个取得实质性进展。
其中,最早动工的中南高科·高明智汇城和鑫创AI国际科创智谷,目前均有多家企业入驻,前者已进驻企业61家,包括规上企业25家、高企15家;后者已入驻企业20家,包括广东启迪集团、恒灏科技、艾米机器人等多家科技企业。
佛山(高明)万洋众创城首期6幢厂房已封顶,预计今年下半年可入驻投产;松澜(科斯曼)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部分厂房已完成地基基础施工,预计今年7月竣工验收;海天“绿色之路”产业智造示范生产基地已动工,正在进行首期厂房建设。此外,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将力争在年内动工。
高明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高明将加快布局优质平台,以平台引领产业集群集约发展,推动全区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今年一季度国内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开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高于去年四季度2.6个百分点;制造业占比提升至28.9%,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近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推出“迎难而上夯实工业之基”系列报道,其中4月21日的报道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央视记者来到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的广东辛迪丹顿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辛迪丹顿”),进行了深入采访。
今年一季度,由于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辛迪丹顿出口订单量下降了三成,与此同时,物流和原材料成本也在不断上涨。尽管如此,企业的利润却在不断增长。
辛迪丹顿成型课课长廖国科表示,最近车间里最大的变化就是长流水线变得可以随时打散随时组合。“以前我们公司的大部分订单都是外贸订单,货期一般要3个月。现在由于疫情原因,外贸订单减少,国内订单增多,国内订单一般量少但对出货速度和款式要求非常高。我们将四到五个人组成小流水线,基本上当天生产当天就可以打包出货。这得益于我们数字化改造的成果。”廖国科说。
两年前,辛迪丹顿投入千万元进行数字化转型。刚开始效果不明显,好在政府给企业提供低息贷款、金融补贴等各种扶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经过半年的磨合,生产线开始提速,通过数字化改造,现在厂里人均效率翻了一倍,成本下降了15%,鞋的品质也得到了提高。
“我们现在业务也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今年我们国内的订单量增长了近三成,整个工厂的利润上升了8%。”辛迪丹顿总经理辛志兵说。
辛迪丹顿是南海区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典型案例,包括辛迪丹顿在内,南海区此前对2000多家企业开展摸查,其中已经启动数字化转型进程的企业已超半数。在服务商方面,截至4月初,南海区包括软件系统提供商、平台综合服务商、诊断服务商、机器人服务商在内的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服务企业已超过100家,形成了一支覆盖转型进程全链条的南海数智化服务“百家军”。
今年,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全力实施“千企智造”工程,力争打造10家各级数智化示范工厂、30个数智化示范车间,并将累计推动超过1700家规上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未来,在南海区持续投入资金的政策引导下,全区工业企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将会实现高质量发展,预计将产生超过2400亿元的产值增量,为南海实现“万企万亿”三年目标的关键一跃注入强劲动力。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