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遇到意识素解 之 序言
序言
写序言的时候,内心有许多话想告诉读者。西方科学家认为东方的智慧具有直觉的能力,科学的方法具有理性的能力,两者对于物理学都至关重要。直觉能力他们无法表达,实际上这与道有关。他们也知道得道的难度一点都不比现代物理学简单。如果我们能够重复得道的实验,就能够与老子、庄子、孔子、王阳明和公孙龙等古圣先贤心心相印了。用传统文化实现物理学的大统一理论,这能够充分体现文化自信。
记得在大一的时候,我遇到心理困惑。当我遇见烦心事的时候,就用“凡事往好处想”这句话安慰自己。后来,我又用另外一句话安慰自己。有一天,我突然有大的疑惑,到底是否需要刻意安慰自己?到底应该用哪一句话呢?正所谓大疑有大悟,小疑有小悟。一下子顿悟,就打破语言文字的束缚了,内证了直觉的能力。后来才知道,这就叫得道,然而无一物可得。物理学家无法解释量子理论的时候,就用观察创造实在这句话安慰自己。这句话是哥本哈根解释的核心要义,几乎可以解决所有的量子理论难题。
王阳明先生三十六岁的时候,在贵州龙场顿悟而得道。他当时没有带什么书籍,所以只好凭着记忆解释四书五经。他发现可以用此道圆融地解释所有的经典。我如同说破皇帝新装的孩子,只是说真话罢了,并无心攀比圣人。我也深知妄语的危害,不能不证而言证,不悟而言悟。我亦步亦趋,沿着王阳明先生的指出的明路,不断地注解经典。当我注解《道德经》、《庄子》和《传习录》等经典后,惊奇地发现,此道可以圆融地解释经典。原来不管是老庄,还是孔子、王阳明先生,都是讲明此道,核心的心法要义是相同的。
在注解《中庸》的时候,有灵感告诉我需要去破解物理学瓶颈问题,所以写了这本物理书。令我惊奇的是,此道不仅能解释经典,同样可以圆融地解释量子理论、相对论和经典力学理论等。可以说,此道可以统一物理学,而这个大统一理论一个公式都没有。
新物理学革命已经降临东方这块神奇的土地。赵国求教授创立了双四维时空理论,将自在时空和现象时空剥离。这是划时代的一大步,这是在做离相的工作。外离相即禅,这是无上甚深禅。难怪众多物理学家被阻挡在天门之外达百年之久。罗教明教授创立了共振氢原子模型,打通了经典和非经典的桥梁,两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罗教明教授完全用经典力学从圆周运动推导出薛定谔方程,推导出了普朗克常数。可以说,罗教明教授已经恢复了经典物理学美丽的天空,这是普朗克毕生所追求的理想。物理学离不开数学工具。李达科老师的格位数论,蔡贞东老师的《万物皆复数》,都是扎根于东方文化的土壤所创立的数学理论。数学和物理的交融,优秀文化和科学的交融必将催生基础物理学革命。绝对真理等于无数个相对真理之和。可以说,此道串起来前面这些理论,就可以得到物理学的大统一理论了。
有科学家曾经说过:没有人真正懂得量子力学;这个世界上只有三个半人懂得相对论。科学家无法解释物理学,本书就是要直面物理学的解释难题,而不是闭嘴只管计算。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曾经说过:“如果我们确实发现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它应该在一般的原理上及时让所有人(而不仅仅是少数科学家)所理解。那时,我们所有人,包括哲学家、科学家以及普普通通的人,都能参加为何我们和宇宙存在的问题的讨论。如果我们对此找到了答案,则将是人类理智的最终极的胜利—因为那时我们知道了上帝的精神。”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在往真理的顶峰去爬,最终大家都会在那里会合的。爱因斯坦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大统一理论,也就是寻找霍金所说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许此书能够对霍金先生所说的理论有所启发。可以说是抛砖引玉吧,让更多的人沿着这条路去寻找真理的。
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二十一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我们现在已经身处二十一世纪的初期,传统文化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在古老的中土大地上复兴了。也许以后的历史会如此记载,这次文化复兴是比西方文艺复兴影响更加深远的复兴。我们在讲历史的同时,也在创造着历史。当西方最顶尖的量子理论遇见东方文化的时候,也许会绽放出史上最美丽的花朵的。请古圣先贤为我们指点迷津吧,也许能够引领当今科学界走出迷雾。
我们身处一个互联网焦虑的时代
大家好!很高兴有时间分享一下我这一年的思考,和我们过去这一年在一线非常接地气的实践教训和经验。
我今天的题目是“互联网+全渠道行动力”。我们都知道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提出了“互联网+”的战略,第一次将互联网上升到中国的国家战略。总理就像中国的首席互联网官一样,这是一次最大规模互联网思维的国家总动员和最好的一次互联网普及,今天对我们零售业正在转型和计划转型的传统企业来看的话,“互联网+零售”,意义重大。
几年来,马云经常讲他端着冲锋枪扫射我们在座诸位,还在开实体店耍大刀、太极拳练得很好的企业家们。应该说,随着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等的上市,他们建立了电商一座又一座的高峰。对我们今天在座所有的实体店来说,目前都面临这样一个困境。我们经营的地盘和客流正被电商公司一刀一刀地宰割,刀刀致命。
今天,甚至有人提出来,未来5年后,50%的地面店都会面临生死存亡的一刻。今天我们在座的诸位在这张图这样一个牛顿的抛物线上面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大部分店都在通往右边下行的通道上运动。
最近18个月,我访问了很多零售企业家,普遍都有一种互联网焦虑症。我就特别关注,全球这个行业的转型样板,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希望。
去年12月底,我发现有一个150岁的企业,在去年线上交易占了整体销售33%,超过了30多亿英镑。这家公司就是英国的JohnLewis;在中国武汉有一个休闲食品连锁品牌叫良品铺子,去年线上业务迅速从几千万到了4亿,增长非常迅猛,占到总销售的16%。
最近研究沃尔玛股价的走势,从2012年到现在,他的市值有非常重要的增长,差不多超过了700亿美金,他的电商3年前的三四十亿到了去年的120多亿美金。梅西百货市值也增加了两倍,Walgreen这个做药店+食品超市的增长也超过了350亿增长的市值。
这些零售商是怎么发生改变的呢?我大概做了一个简要的研究:
第一,他们的目标客户重新定位于每天线下的客户,这是最重要的变化;第二,他充分利用了移动互联网,不是把移动互联网看成纯电商的平台,看成了随时随地连接每一个顾客的平台;第三,每一个原来线下顾客正在快速成为线下+线上的全渠道顾客(我个人不太同意O2O的战略,更愿意看成O+O的全渠道战略),他们的平均客单价都超过了三倍。
我今天从三个方面给各位一个分享,第一个他们到底做对了什么,第二个,我们看看这后面有哪些“互联网+”的思维影响了他们的决定。最后分享一下:如何建立“互联网+”行动力,“互联网+”作为一个战略,一种思维,我们不能天天去谈,我们要天天脚踏实地去做。
第一、他们做对了什么?
重新选择敌人:远交近攻
今天我们看一下,我们要重新选择我们的敌人。我们都在骂马云刘强东的时候,我们怎么样才能打得过他们呢?战国时代,范睢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建议秦国不要攻齐其后四十余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远交齐楚,首先攻下韩、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赵、燕,统一北方;攻破楚国,平定南方;最后把齐国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望。这是远交近攻的战略。
今天我们要重新瞄准我们的敌人,要重新瞄准我们这个地面商圈里面那些老的对手。先通过互联网+这个核武器,把身边的邻居对手的地盘抢过来再说,不要把阿里巴巴、京东、1号店甚至唯品会,视为自己目前的主要对手。
重新选择顾客:线下消费者
这么做的时候,我们顾客要重新瞄准,怎么选择顾客,我们看这个比较图,这是在梵蒂冈教皇演讲的时候,上面这张图是05年的场景,下面2013年的场景,所有人都举起了手机,人人都是新闻记者。
我可以做一个调查,我们在座的诸位,每天摸手机或者看微信,半小时以上的请举手?哇,基本上百分之百。我们每天把自己的老婆和自己老公的腰摸过三次请举手?喔,只有一位小伙子举起了手,估计他是新郎官。所以今天移动互联网,手机变成比我们老公、老婆还要亲的东西。
移动互联网我认为正是我们今天在座各位有可能重新站起来的一个新战场。所以说它会成为未来得主战场、新跑道、新操作系统。下一个10亿的移动消费人群即将诞生。今天我们已经有接近6亿的移动互联网人群。5年以后这个数据会超过10亿。对我们在座的诸位来说,我们怎么去抢这10亿的蛋糕呢?它们在哪里?谁拥有这个最大的移动互联网人群?
根据我的研究表明,我们发现去年我们线下购物还有90%,差不多23.5万亿,线下购物人群,今天还到我们店里买东西的客群,仍然有8亿。今天我们的淘宝、天猫上面都知道,最活跃的买家也不过3亿多。
换句话说,在座的诸位,每天从你们家门口,从你们门店走出来的顾客,他们80%都是移动互联网的人群。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今天实体店的线下顾客是最大的移动互联网人群。
所以今天我们必须要重新聚焦我们线下的消费人群。我们要研究他们有什么样的变化,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服务。
重新选择战场:全渠道
接下来我们看看,战场的选择,我们要重新选择战场。应该说,在座的诸位我们集体性地错过了PC电商的时代。
今天的消费者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兴起,已经变成了消费自由的消费者,他们是个性化的、追求心灵自由的消费群。从时间上,他们是一群24小时都可能跟我们连接,或者在网上、手机里逛街、购物、下订单的人群,是一群全天候的、时间自由的消费群。从空间上,同时他们更是一群全渠道的消费者,我称之为空间自由的消费群。
我女儿是一个95后的孩子,很多人认为他们肯定是线上的,其实不是。我们拿到一个报告,90后基本上60%的需求仍然是在线下完成的。周末,我和女儿经常周六要到北京大悦城看电影,头一天晚上可能就在网上就逛了,路上掏出手机也在逛,结果看完电影就直接到楼下的某个店把裙子买了。
这就是很经典的全渠道消费者,不管他是少女、少妇、孩子还是老太太,这一切都在发生重大的改变。今天我们看到移动渠道,在全渠道里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我们全渠道的战略枢纽,是实体店店员跟我们的会员建立有温度连接的重要桥梁,是未来线上消费的主流渠道。我们预测未来3年,移动消费在线上总消费里面可能会占到70%以上。阿里巴巴上一个季度的移动订单已经超过了40%,这是我们对未来的判断。
在我的《第三次零售革命》一书中,有一个预测,我们已经从零售1.0的地面连锁时代,零售2.0的PC互联网电商时代,进入到今天零售3.0移动互联网的全渠道时代,这是今天我们所处的新时代。
今天是实体店向全渠道转型的历史性机遇,我们可以完全突破刚才那个万有引力抛物线,将我们庞大的但正在下滑的offline线下流量转移成正在急速增长的Mobile移动流量,我称之为O2M的全渠道战略转型。
我们看到刚才我说的150岁的John Lewis公司,他的全渠道顾客,2014年的消费已经是单渠道的三倍。全渠道就是今天我们的主战场。我认为5年以后全渠道可能会成为一场阵地战,那时将有可能爆发决定我们未来生死存亡的决战。
第二、哪些思维影响了他们的决定?
要做这样大的转型,首先要具备一个最新的“互联网+”思维。 我们经历了波澜壮阔的“蒸汽机+”时代,那是全球经济1.0时代,也经历了跌宕起伏的“电气+”时代,那是全球经济2.0时代;如今,我们正迎来“互联网+”时代,正在进入全球经济3.0时代。
2.1 三峡大坝式的共享经济
3.0时代最重要的互联网思维,就是我们称之为开放的、互联互通的共享经济思维。
共享经济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是真正能够把每个人、每个企业手中闲置的、价值很低的碎片资源通过互联网汇聚起来,变成巨大的商业力量。共享的力量就是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
如果每个顾客是一滴水的话,我们每一个门店就是一个洞庭湖、鄱阳湖。过去洞庭湖、鄱阳湖由于自我封闭,在干枯,水位( 客 流量)在下降。后来,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开始每座湖的水,有如涓涓细流,慢慢汇入三峡大坝,似乎自己的水流走了一些到大坝,但随着三峡大坝的水位蓄到175米的时候,洞庭湖、鄱阳湖不仅不再干枯,水量慢慢地也能扩大2-3倍。这就是一种利他的思想,这是一种全赢的格局。
如何才能充分理解互联网共享经济的思维,重新进行未来战略布局?
我们看几个例子,今天我们看到一个做拼车服务的美国公司UBER。比如,我现在要去机场,外面有10辆车,刚好要去机场,我就选一辆带我一下,这是一个把每个人碎片的空间(车位)连接和汇聚起来的共享经济。
Uber和JohnLewis
Uber已经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这家公司已经价值410亿美金。我们知道前不久“嘀嘀”跟“快的”的合并,昨天联商的创始人庞总深夜12点到我的房间深刻讨论了嘀嘀打车的模式。
JohnLewis庞大的30多亿英镑的线上订单,他是怎么完成最后一公里,他推动了一个新的模型,一个共享物流的模型,原来他们线上的订单,只能在他们自己的原来给皇家供应食品的Waitrose超市的门店提货,大概只有400多家。后来,订单越来越多,前年他们就 发展了1500个社区化的共享提货点,去年已经突破5000个社会化的共享提货点,这就是一种把每个小店碎片的空间汇聚起来的共享经济。
200万用户进行“我的微店”试验
我们正在推动一个消费星空联盟的共享经济计划,过去18个月我们邀请了60多家商户,200万用户进行了一个大规模的“我的微店”的试验。
我们希望帮助每个商户连接自己的门店和消费星空联盟的其他伙伴的门店。把上万家门店闲置的库存汇聚起来,把每个员工与他们忠诚的VIP会员和快流失的会员连接起来。
我们在燕莎、都市丽人、永辉、承德宽广、秦皇岛广缘等都推出了这种模式。我们与永辉一道在1月11日消光棍节,在福州8家永辉店发起了一个业务试验,那一天总成交额是180万元,每个店订单超过1500张,其中三分之二选择了门店提货,三分之一选择了送货到家。
我们推出的微店客apps,希望帮助线下的顾客真正实现自由的购物,随时随地的购物,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连接到上千万粉丝的时候,汇聚每一个顾客碎片的个性化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我们首先推出了买菜不用等的服务,当顾客在门店线下购物时,可以走贵宾通道,直接快支付,不用到收款台排队了,这样可以为他们节约5-10分钟。
我们的微店员apps,会帮助数万个店员与他们的100个-150个会员连接起来,发动每一个员工或兼职的品牌大使与他们负责的会员互动。当我们全天候消费者自由购物的时候,我们的店员也可以变成全天候的员工,追随那些全天候的消费者的足迹。
不管会员在线上,还是线下,都可以随时随地与我们的店员建立主动连接和互动,这是一种全渠道经营的能力,这是一场全员的战斗。为此,我们要激发每一位员工创业家精神的能力。这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但也可能改变未来中国零售业的格局。
2.2 一人一店的人人经济
“互联网+”的第二个最重要的思维,就是人人经济。
刚才高总谈到的未来零售业去中心化的趋势。今天的购物入口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过去我们买东西,一定要到香奈儿店里去买香水,未来的话可能不一定,我可能会直接从我的朋友或者我喜欢的店员他的私人商店里面买香奈儿东西。所以未来会出现一客一店,甚至一人一店。
沃尔玛、梅西都提出了,我的沃尔玛、我的梅西计划。今天我们看到小米他们发动了七千万粉丝,其实就是把这些碎片的智慧和口碑连接起来,他创造了745亿人民币的销售,这家公司已经价值450亿美金。
消费者购物入口的改变,共享经济我们看到可以呈现一个新的模型。我称之为C2C的经济模型,就是直接把劳动者和消费者连接起来,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共享经济最重要的。这就是我说的未来“互联网+”人人经济,人人消费、人人传播、人人经营、人人快递的新的未来。
我们看到苏宁发步了千军万马全员开店的计划,上万个店员开出了自己的微店。大商集团他们已经去年开始部署把23万员工全部变成店小二的计划。银泰他们甚至有一个更疯狂的计划,他希望全民都可以开在微信开“迷你银”这个微店。刚才天虹的老总也提出来了,他们已经号召2万多人开出了“天虹微品”社交微店。1号店已经发动了很多会员和员工开“V店”。国美今年计划要发动十万个移动微店。
今天我们看到另外一家美国公司INSTACART, 现在只有100人,但聘用了 4000名兼职快递,已经价值20亿美金。比如说我妈妈今天没空,然后下了一张订单,可能我们社区的刘总妈妈现在就在超市或在广场上跳舞,她就去超市帮我妈买好,甚至把钱付了,然后送到我妈家里来,这是一种类似e代驾的共享经济模式。
2.3 指数增长型的粉丝经济
过去我们要做100亿的生意,可能要开一百个店;做200亿的生意还要开一百个店,这是线性增长。今天我们发现那些“互联网+”战略执行到位的公司,他们客群的增加完全是指数的增长。
我把这种指数增长用了爱因斯坦的公式,E=MC²,这就是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 我叫做粉丝经济方程式。 我改造了一下,M就是商品,C就是顾客,E就是盈利。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C²就是顾客可以创造顾客。在社交媒体中,通过六个人你可能认识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包括奥巴马总统,如果我们把购物看成一个轻社交的话呢,把每一次购物看成一次情感链接的话呢,对我们人类的购买方式和生活方式都能产生重大影响,需要三个人就够了,我把这个叫做三度社交。
我们看一下,这个方程式是怎么发挥作用的?这就是“ 互联网+产品”和“互联网+顾客”相互作用后产生的原子弹般的威力。
第一个“互联网+产品”,就是要让产品会讲话,商品第一次从一个哑巴变成一个自媒体。
第二个我们叫“互联网+顾客”,我们让顾客成为我们的啦啦队。把消费者变成我们的粉丝。这时候我们把原来的买卖关系变成一个有温度的客户关系、粉丝关系。
3.粉丝经济的四个模式
那具体怎么做的呢?下面我分享四个模式:
3.1 小米模式
小米过去为什么能发动7000万米粉,雷军首先做了一个互联网手机,它是爆款,这个手机毛利基本为零,他是彻底的去中介的,没有任何中间环节。他怎么把客群建立起来的,他们是发烧友驱动,在四年前发动了1000个极客发烧友,不到两年卷动了一百万粉丝进来,最后粉丝把自己的好友连接进来,前年小米已经有2700万用户,到去年底就超过了7000万。这就是 MC² 的威力。
小米没有一家实体店,但它开创了 一个新型的创造客流的方式,通过爆款产品和发烧友驱动,建立了三度社交的粉丝经济模式:发烧友-粉丝-朋友。
这个模式,对我们传统零售商的产品供应链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是一种去中介化,去渠道化的玩法,我们要建立一个最短的供应链,比如说今天从田间直接到餐桌,从厂门直接到家门,这个能力目前正是今天号称二房东的中国零售商的软肋,但是最值得下功夫。
3.2 可口可乐模式
2013年5月,可口可乐推出了昵称标签可乐,三个月不到搅动了2亿消费者,销售增长20%。他是怎么做到的?
他做了一个模式,他把所有的可口可乐瓶的大标签撕掉,变成了大咖、纯爷们、氧气美女、有为青年等这样的个性化昵称标签,受到青少年的极度追捧。
首先,他们发动了2430多个明星,明星觉得很好玩,就把这样的瓶子发到微信微博里去,这些明星卷动了两千多万粉丝,这些粉丝又把自己的家人、闺密或同学卷进来。有一天我女儿拿了一个可乐回家了,她受到谁的影响?她同一个寝室的同学的影响。她同学受了谁的影响?林俊杰的影响,因为她是林俊杰的歌迷。
可口可乐通过直接自媒体化的标签和明星驱动,建立了三度社交的粉丝经济模式 :明星-粉丝-朋友。
这个模式,对我们零售商操作起来,比较容易。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老百姓每天都要吃的高频商品入手,如酸奶瓶等。
3.3 孩子王模式
孩子王是一家做0岁到14岁孩子的母婴商品的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提出以经营客户关系为核心的公司。这家公司这几年平均增长已经超过了50%,去年增长超过了70%,现在估值超过了10亿美金,这家公司5年前还不存在。
这家公司员工过去跟顾客的交流比较简单,主要就是推优惠券,发奶粉传单,后来他们发现这个模式很招人讨厌,后来他们就创造了一个新的服务型产品,叫免费的亲子中心。们把五千平米的卖场,拿出三百到五百平米做最有趣的免费幼儿园、最有内容的新妈妈讲堂。
这个免费的模式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羊毛出在狗身上、让猪买单的免费经济模式。这种免费经济进一步推动了员工的动力,三千名员工自觉发动起来,一开始把会员库的老会员分配给每个员工,我们叫包产到户,每个人分配了几十个或100个老会员,后来这些员工又主动到医院的产房、学校发展更多的新妈妈会员,到现在他们已经超过了300万名会员。每个会员年平均客单价超过2500元,就一个单一的品类,很了不起。
这些会员因为有免费的亲子中心活动,基本上每周甚至每两周都会光顾这个店,同时她也会把自己的家人和闺密通过社交的方式串联起来。
孩子王通过“免费的亲子中心”产品和店员驱动,建立了一个新的三度社交的粉丝经济方式:店员-会员-闺蜜。
这个模式,对我们作为收租模式的零售商的思想冲击很大,但一旦想明白免费经济的威力,这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我们要从传统的经营商品、经营土地的模式解放出来,我们要学会经营每一个顾客。
3.4 礼物说模式
最后,我介绍一下第四种模式。礼物说,这是贴贴科技做的。老板我在伟事达私董会最小的同学温城辉先生,一个93年出生的创业家。这家公司去年开始创业,不到半年时间发展了1000多万90后的顾客,上月销售已经超过5000万人民币。这家公司创业第1个月就发展了100万顾客,很快就拿到300万美元红杉资本的投资,最近估值超过2亿美元,又拿到3000万美元新的投资。
这个公司玩法是怎么样呢?应该说送礼是比较甜蜜的烦恼,他们就把自己的商品做成一个真正的自媒体,送每个礼物前,你可以先录一段音,变成二维码贴到礼物上面。朋友或亲人收到礼物后,一扫二维码,你那甜蜜的声音就想起来了。所以这个礼物真的是会讲话。
你看他这个Apps里面的品类结构,有主题品类,有对象品类(如“自己、男票、女票、闺密、小朋友、基友、爸爸妈妈、同事”),有赠送场合的品类(如“生日、情人节、求婚、感谢、乔迁、新年、圣诞节”),有TA的个性品类(如吃货、小清新、美物、动漫迷)。
比如说两个年轻人正在谈恋爱,他就写了这个文案:“爱情这份小确幸要大方的晒出来” ,他所有的商品放在这个文案里面,你边读、边看、看到看到合适的商品,就可以直接下单了。比如说,这个娃儿毕业刚上班,做了一个这样的小清新清单,送给自己的同学的购物清单,每一件衣服,都是他们精挑细选的。那些90后顾客一看到这,就有一种温暖,很容易就冲动,转化率很高,这就是他的场景消费的玩法。
礼物说通过自媒体化的会说话的产品和场景消费驱动,建立了一个新的三度社交的粉丝经济方式:场景-会员-闺蜜。
这个场景消费模式,正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顾客碎片化消费最重要的一种消费模式,为我们零售商全面进军移动电商提供了不可多得经营标杆。
第三、如何建立“互联网+”行动力?
PC互联网经过30多年的发展,像海啸般席卷全球。如今,海啸的潮水在海岸线上已经退去。很多人理解“互联网+”,就是移动互联网看成工具。我认为不对,我们要把移动互联网看成水,看成空气,当成信仰。如今,移动互联网真的像水一样,正在漫过大街小巷;移动互联网像空气一样,正在渗透各个行业。
我们更要把互联网当成我们的信仰。如今,实体企业家与互联网开始手拉手,相互融合,他们不再选择敌视,而是选择了成为朋友;他们不再选择对抗,而是选择了拥抱和热吻。我相信,互联网信仰正在深入每个企业家的内心。
刚才我谈到的“互联网 +”的三个思维:共享经济、人人经济、粉丝经济。怎么样把这“互联网+”战略和这三个思维转化成我们的行动力?
今天我们要具备一个新的行动力思维,我称之为二战的思维。互联网不是任何一个今天功成名就的那些互联网企业的专利,二战时期,原子弹是德国人最早开发的,但却是美国人率先使用原子弹,美国人成为二战的大赢家。
为什么美国人能够率先使用原子弹呢?美国人行动迅速,制定了秘密的曼哈顿计划,先抢人,抢时间,最后抢到了世界最大的地盘,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就是这样被改变的。
1、从“互联网+”到“互联网x”
我们从“互联网+”的加法开始起步,连接存量和汇聚存量,再到“互联网x”的乘法,通过共享经济的流量交换和粉丝经济的流量放大,建立共享全渠道经济的运行机制。我们希望这个机制能够把每一个门店的威力发挥出来,实体店将不再是你们的包袱,而是变成共享经济的根据地。
未来,我们将看到一个新的共享全渠道的蓝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朋友,远交近攻,帮助您们打击您们的敌人。
我们希望跟一群富有雄心的零售企业家们一道共商、共建、共享这个三峡大坝计划, 我们可以帮助每位将您们的和您们朋友的地面店、PC网店、移动apps,还有第三方线上的平台如阿里巴巴淘宝天猫、京东、1号店甚至唯品会等,以及今天微信、微博、微店等去中心化的个人商店无缝连接起来。
为此,我们开发了微店正品,微店全渠道中台,微店全渠道支付和微店最后1公里共享物流网络。
微店正品计划汇集每个门店碎片的、闲置的库存, 帮助每个商户同步每一个门店实体店的库存到云端。
我们也推出了一个全渠道云中台服务,包括会员中心、商品中心、库存中心、定价中心、订单中心、支付中心、配送中心、退货中心等八个全渠道服务的云中台枢纽, 已经就绪, 我们可以帮助你把地面店、网店、移动商店、第三方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1号店、美团等)连接起来,打造一个无缝的全渠道云中台。
同时我们推动最后一公里的共享物流体系的建设, 我们希望能把每一个店打造成能提供3公里商圈具有自提能力的,具有配送能力的,一小时送货 的中心。更重要的是每个地面店不再仅仅是一个卖货的地方,也能成为消费者参加活动的一个社交中心 和体验中心。
我们相信,未来共享全渠道的共享经济模式,不再是一个蓝图,它会产生扎堆效应。造就一个多方共赢的、结为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消费星空联盟的星空将璀璨无比,它必将照亮我们美好的世界和光明的未来。
2、三个关键帮助“互联网+”思维落地
2.1 落地有速度
第一个关键是落地有速度。怎么才有速度,我们经常说一个故事,后面有老虎追两个人,一个人先埋头绑滑轮,另一个人什么都没有准备撒腿就跑,后面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如果你有这个滑轮,比你对手跑的快就可以赢。像刚才我讲的,移动互联网好比原子弹,我们要战胜传统商圈老对手的话,我们就要比我们的对手先使用原子弹,我先用,我就可能就把这个商圈竞争对手干掉,改变这个商圈的格局,这就叫远交近攻,秦国先把自己的邻居先干掉,这时候它就获得了最大的、最后的胜利。
但互联网+战略是一项创新业务,往往充满不确定性,我们落地要有速度,真正快起来,我们需要两种能力和匠人精神。
第一个能力:并联组织的能力。就跟二战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之前,有无数支小小的加里森敢死队在前方,他们可能有很多小分队都牺牲了,但只要有一支活下来了,整个组织就活下来了,这就是从串联组织到并联组织创新。
要做好并联这种小而美的泡泡型组织,每个并联组织的决策权,从原来公司大组织金字塔尖的领导者下放到每个小并联组织的小头目。韩都衣舍把他的团队分为270个小组,每个小组有3个人,他们创造了在互联网销售的神话。
我去年在中欧碰到腾讯的转型顾问王晓明先生,腾讯时最具有互联网精神的公司,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仍然很长时间做不出一款像样的移动游戏。他给我讲过腾讯的PC机游戏的组织原来是几百人一个团队,但是他们还用这个组织去开发移动游戏。
后来,他们的组织就从原来的几百人的大组织,全部拆成十个人,十五个人的小并联组织,只要你有想法,就像全民打飞机这个游戏,开始都是被枪毙掉的,后来有个人说我就觉得这个游戏好玩儿,他就去做了,就五个人说好玩,这五个人就成立了开发小组。
他们就把这个大团队打造成若干只十几个人的小团队,包括有做游戏引擎团队,有做公众服务的团队,一个个小团队变成一个网状的组织相互支持,每个小组组长说了算。
每个人都为自己的使命努力,如果市场经济说的算,这个时候的游戏是混乱的,但是没问题,一百个游戏里面有十款成功了,那整个组织就成功了。后来大家都知道前年全民打飞机、天天系列,都很卖座,我们在座很多人都玩过。
今天我们发现一个组织就像太阳系,有公转,也有自转。如何确保大量的自组织自转,良好的自我运行,这个公转可能不再是命令控制,而是我们称之为使命、价值观这些文化的东西。
第二个就是打造一种极致产品的能力,要有互联网的速度首先要打造刚需极致的产品。
为此,我们必须一种匠人精神,就像小米,要向同仁堂学习,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波音飞机,他也是有这种匠人精神的,只有通过匠人精神打造出来的产品,最后才能真正有速度。
2.2 生意有温度
第二个,要让我们的生意有温度。我们不要把顾客看成是上帝,要把顾客看成是女朋友、男朋友,要学会跟他们谈恋爱,去热吻他们。为什么是热吻,你的女朋友喜欢你,如果他不喜欢你,你热吻她就是强吻了。
要让我们的顾客喜欢我们,我们要让我们的生意必须有温度,为此我们需要两种能力和消费民主的精神。
第一个能力,首先要有打造情怀产品的能力。泸州老窖的三人炫就把这个酒注入了送给爸爸的爱、老同学共叙友情的元素,小米把手机注入了发烧友的情怀。Roseonly把这个玫瑰注入了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一生我只爱你一人” 的承诺。
米怎么卖?我们可以发明了一个姑爷米缸,评选每个城市1万个好姑爷,把米缸送到丈母娘家里。 每两个星期补一次货, 隔两个星期姑爷手机就响了:“补货吗?你丈母娘家的米快吃完了”,姑爷按一个键,就补一下。
所以一年就有28次跟丈母娘家的温情连接。当丈母娘全家人吃到姑爷送的香喷喷 的大米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是会感动的。
第二种能力,我们建立高频约会顾客的能力。就像你要经常请女朋友下馆子, 把我们的顾客从低频交易的顾客转化为高频约会的顾客。我们的店员、我们的门店跟我们的每一个会员,要从原来的弱连接变成有温度的强连接,我们就要经常与顾客约会,小米每年他们在线下发动了500场地面活动,孩子王每年每个店要做1000场地面活动。
为此,我们要宣扬和践行消费民主的精神。下馆子之前要问一下女朋友,喜欢吃什么菜,尊重她的想法。小米邀请发烧友一起参与到小米手机的开发、营销和设计中来,泸州老窖三人炫的酒,都是很好的粉丝参与制造、设计传播的经典。
更进一步,我们可以打造一个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消费部落,让消费者与他们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来Hi,小米建立了发烧友部落,孩子王建立了妈妈圈部落。
这些部落的妈妈们有信仰,孩子就是她们共同的信仰。她们在亲子中心妈妈讲堂,在课后彼此沟通孩子家事,在聊天的时候,他们选择彼此相信,她们就是一伙的。
这些妈妈到店的频率越来越高,反而线下购买的比例更大。 所以我把这个模式 叫做“线上谈恋爱,线下入洞房”,这是一种参与的力量,顾客主导的力量,消费民主的力量。我们的生意就很有温度。
2.3 组织有柔度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我们的组织还得有柔度,我们需要两种能力和创业家精神:
第一种,不确定性领导力。今天的领导力在确定性的生意上面我们很有领导力,但我们今天在一种不确定性时代,对于不确定性业务,需要建立一种新的领导力。
我去年在西点军校学习的时候,迈克教授讲了一个故事,美国内战史上,他们的一个连队,到了哈德河边,过不去了,他们连夜抢修了这座桥梁。第二天早晨起来,发现这个桥下没水了,好不容易建设好了一个桥梁,一夜之间河道改了。当战士骂娘的时候,战场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这时候我们领导力必须具有引领探索的能力,鼓励多个跃跃欲试的小分队整装出发,去探索未来。这个时候,老板除了指明大方向外,要从企业家的角色转换成风险投资家的角色,员工要从打工者的角色转变到创业家的角色。
第二种,善败的能力。为成功者喝彩的时候,更要为失败者鼓掌,每个成功都是若干个小失败建立起来的, 要让员工不怕失败的精神 。
在探索新业务上,当为成功的那个小并联团队发10万奖金的时 候,也要为那些失败的小并联团队发10万奖金,甚至应该再多加一块钱,这是我们还应让公司的PR宣传队在公司公告或内部社交 媒体上大规模的宣传,这对于我们不确定性的业务才会有真正的未来。
但我们要让这个小失败可控。美国Babson商学院,它就给新生第一天发三千美金,学业结束考察看谁赚的钱多,后来他们发现有小赚的,有小亏的,也有大亏的三种人,然后就跟踪这三种人未来的事业成就。
最后他们发现小亏的学生,他们的事业成就往往是最大的。所以今天如果能够让我们的失败快一点(Fail fast),失败早一点(Fail early),失败小一点(Fail small)的时候,整个组织是完全可以找到新的出路的。
为此,今天要让我们的员工真正具有创业家的精神,让我们的员工真正从一个打工仔变成合伙人。刚才我谈到了孩子王,她们不仅精神激励,他们的奖金制度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比如把每个会员包给你,这200个会员就包给你了,这些会员线上跟线下的消费总额就跟她的奖金挂钩了。
你创造了新的会员,第一年的奖金还可以更多。这样的一种机制,让我们每个员工从电商的小分队,几十人、几百人的小分队变成全员战斗,每个人都是电商的员工,每个人都是全天候的员工,每个人都是全渠道的员工。
我希望我们推动的“mystore我的微店”这种三峡大坝式的共享经济模式,能够帮助各位的事业。它们不仅仅是一个个apps和一朵朵云,更是一套兵法,更是可以帮助你们提升一个三峡大坝式的共享全渠道的能力。
我希望能够帮助把你们的店员和你们的会员建立有温度的连接,真正能够实现发挥全渠道的员工的创业家精神,追随全天候的、全天候、个性化的消费者。我相信这种精神能够更好的激发我们对未来不确定性业务这种探索的精神,这种创新的精神。
第四、今天发言的三个要点
1.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一个转型时期的生死问题。我们需要静下心来,远交近攻, 重新选择我们的敌人;重新瞄准我们的线下顾客和重新聚焦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渠道战场。
2.今天线下实体店客流量在下滑,好比早期的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在持续干枯。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共享经济、人人经济和粉丝经济思维,远交近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线上和线下渠道力量,将我们庞大的但正在下滑的线下流量转移成正在急速增长的全渠道流量。
3.打破单打独斗的小格局,共商、共建和共享的三峡大坝式的消费星空联盟,连接存量、汇聚存量,造就一个多方共赢的、从“互联网+”到“互联网x”的流量交换和流量放大的共享全渠道经济的运行机制,结为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照亮我们美好的世界和光明的未来。
还有一点,我相信从“互联网+”的思维到“互联网+”的行动,我们不可能去想明白一切事情,但我们可以边开枪边瞄准,这样才有真正的快速行动力。
第二章 物理学遇到意识(2)
1.由观察产生
【原文】对物理实在是由观察产生的这一现象的演示目前还只能在非常小的对象上进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进步正在逐步证明,这种现象对越来越大的对象也是成立的。
【解释】物理实在是由观察产生的,这一现象的演示不仅仅在非常小的对象上进行。实际上大的对象上也是成立的,只是人们没有内证离相,没有内证得道罢了。
爱因斯坦的月亮这个公案,月亮这个对象够大了吧,也是由于观察产生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爱因斯坦看月亮的一瞬间,月亮的颜色一下子鲜明起来。如果不看,月亮和爱因斯坦的心都归于孤寂状态。心和月亮的实相相互作用的一瞬间,创造了月亮这个现象实体。我们所说的产生,是产生月亮这个现象实体,并不是产生自在实体。
王阳明的山中之花这个公案,也是如此。王阳明看花的一瞬间,花的颜色一下子鲜明起来。如果不看花,花和心归于孤寂状态。
对于微观的粒子也是如此。观察电子的一瞬间,创造了电子这个现象实体。如果不观察电子,电子和心都归于孤寂状态。用王阳明先生的术语应该如此表达:意在于电子,电子即是一物。
2.量子寓言
【原文】现在让我想想,我们应该有个合理的解释。如果我问这对男女在哪间屋子,他立即就能显示出两人待在一间屋里。但如果我选择问男人和女人各待在哪间屋子,他立即就能显示他们各在一间小屋。而在我问问题之前,两间屋子相距甚远,他们要跑也来不及呀。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我是被骗按他实现布置好的要求问的问题吗?不对呀,我知道我的选择是自由做出的。
【解释】有个量子寓言故事,有个访客去一个地方,在那里有个量子游戏。假如客人问这对男女在哪间屋子,客人揭开头罩就会发现,男女在一个屋子里,另外一个屋子是空的。假如客人问男人和女人各待在哪间屋子,客人就会发现他们各自在一间小屋。
这个故事深刻地揭示了观察创造实在,引发我们对物理学的思考。
公孙龙有关于石头的精辟论述。如果一个人只有手,手去摸石头的一瞬间,创造了石头的坚;如果另外一个人只有眼睛,眼睛去看石头的一瞬间,创造了石头的白。坚在摸之前是不存在的;白在看之前也是不存在的。坚和白都是现象实体,而我们在微观领域所描述的电子、中微子等也都是现象实体罢了。
用观察波的方式观察光,光就有了波动性。用观察粒子的方式观察光,光就有了粒子性。用观察坚的方式观察石头,也就是用手摸,石头就有了坚的特性。用观察白的方式观察石头,也就是用眼睛看石头,石头就有了白的特性。
3.让牛顿来
【原文】自然和自然法则在夜间隐去。上帝说,让牛顿来!于是一切都变得明亮起来。
【解释】牛顿的世界观是普适的运动规律。罗教明教授做出了很卓越的贡献,他构建了氢原子共振模型,从电子的近似圆周运动推导出薛定谔方程,也推导出了普朗克常数。
罗教明教授的论文在国内外引起了激烈的争论。通过罗教明教授的理论,打通了经典和非经典之间的界限。其实本来两者就是等价的,可以互相转化和推导的。
西方的物理学家习惯工作在频域空间(概率空间),而牛顿的理论工作在时域空间,两者是等价的,可以互相推导的。
4.直觉冲突
【原文】量子理论与我们的直觉冲突得厉害。然而,物理学家却毫不犹豫地将量子理论作为一切物理学——从而也是所有科学——的根本基础来看待。要问为什么会这样,还得从历史谈起。
【解释】人类的直觉一般都很准,特别是女人的直觉。虽然直觉感觉到了,但是找不出任何证据和理由的时候,宁可相信直觉。
既然量子理论与我们的直觉发生冲突,我们是选择量子理论还是选择直觉呢?我们宁可相信直觉。
其实在更高的层面,两者并不存在着根本的矛盾,两者是等价和互相转换的。我们的直觉工作在时域空间,而量子理论习惯于工作在频域空间(概率空间)。两者根本不在一个时空,不在同样一个小宇宙,必然会产生冲突。理性和感性会发生冲突,但是在更高的层次或者维度,两者又是和谐统一的。
量子理论只是停留在频域空间的计算上面,不能作为所有物理学的根本基础看待。因为量子理论所描述的并不是物理学的真实面目,只是数学变换到频域空间,让人们的直觉很难理解罢了。
5.科学的证实
【原文】一个理论要成为可靠的科学理论,就必须使其多项预言被证实,并且没有一项是不成立的。只要有一项预言不正确,就将迫使理论被修正或放弃。科学方法对于理论是很硬的。一个不对你就出局了!其实没有一种科学理论是完全可靠的。它始终存在着在将来某个时候被证伪的可能性。科学的理论充其量是暂定可靠的。
【解释】如果单纯迷信科学,也是一种迷信和盲从。科学是分科的学问,对外寻求万物之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而对内寻求万物之理这个方向,科学却不予以承认。
对外的科学实验,只要能够重复验证,科学家就相信。然而对内也有科学实验,也能够重复验证,然而当一个人内证以后,却无法说服别人,无法和别人达成共识。除非别人也同样内在实证,就可以达成共识。然而内在实证真理之光的毕竟是少数人,要少数人去说服大多数人,这本身就是徒劳无功的事情。
深入研究物理学的人本身就少;研究量子理论的就更少了。深入研究哲学的人不多,研究东方哲学的人更少。同时深入研究两者的人更少,更上一个层次内证真理的人更少。这么稀少的人要即使内证了真理之光,找到了答案,也无法说服大多数人达成共识。所以研究成果只能暂时埋没等到大多数人意识能量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方能够得到理解。
其实并不是还需要什么大统一理论方面的创新,该做的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每一样工作成果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不过只是散落在不同的交流。我们需要用真理、用道来把这些散落的明珠串起来,就形成了大统一理论。几何学领域欧几里得并不是有多少原创的发明,而是把之前人类的成果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体系,这也是一种重大的贡献。
理论只是停留在现象时空领域,停留在形式逻辑领域。而实验也是停留在现象时空领域。用实验来证实理论,如同在用谎言验证谎言,让谎言更加的真实。我如同说破皇帝的新装的孩子,只是说出真话罢了。
6.黄金时代
【原文】应当感谢古希腊的哲学家,他们认为大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从而为科学活动搭建了舞台。随着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在13世纪被重新发现,人们将古希腊人的成就尊称为“黄金时代”的智慧。
【解释】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他们认为大自然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量子理论却不能被理解,只能是停留在计算上。假如有人要试图理解量子理论,却被权威人士说,闭上嘴巴,乖乖去计算。这是伟大科学思想的堕落。
随着东西方古典哲学的回归,必将迎来科学思想的回归。因为量子理论仅仅是停留在术的层面,并不代表着真正的科学本身。
实际上原子系统是简单和谐的,如同太阳系一样。行星类似于电子,而太阳类似于原子核。
7.启蒙运动
【原文】《原理》引发了称为启蒙运动的崇尚知识的热潮。整个社会不再到古希腊的黄金时代去寻求智慧。亚历山大.波普尔准确描绘了这种心态:“自然和自然法在夜间隐去。上帝说:让牛顿来!于是一切都变得明亮起来。”
【解释】牛顿写出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让科学得到了世人的普遍认可。然而单纯崇尚知识将让人类误入歧途,知识是死的,僵化的,而智慧是活的。道和真理属于智慧,道可以衍生出知识。《道德经》中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整个社会不再到古希腊的黄金时代去寻求智慧。牛顿的科学成就是值得肯定的,他的科学贡献也是符合古希腊的智慧的。
然而世人却越来越偏颇了,对古希腊的智慧不太重视了。也难怪霍金感叹哲学的堕落,是从康德以来伟大哲学的堕落。哲学已经无法指导科学研究,哲学已死!
古希腊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都是内证真理之光的圣哲。因为科学的傲慢而放弃古希腊哲学,这也是科学走入死胡同的根本原因。
8.达成共识
【原文】古希腊科学有一个致命缺陷:它没有任何机制来推动达成共识。古希腊人对科学结论的实验检验无外乎从政治或审美的立场出发,因此矛盾的观点引来无休止的争论。黄金时代的思想家们为科学进步付出了很大努力。然而,没有一种用以达成某种共识的方法,要想取得进展是不可能的。
【解释】量子理论也无法完全达成共识,从诞生之初就伴随着激烈的争论。连物理学家中的精英都无法达成共识。
因为量子理论习惯于工作在频域空间(概率空间),量子理论中所谓的粒子波,那是概率波,并不是时域空间的波。概率波和时域空间中的波有本质的差别。概率波可以说只是数学统计上的波,并不是真正的波。经典物理学习惯于工作在时域空间。量子理论把频域空间和时域空间混淆在一起,把现象时空和自在时空混淆在一起,所以就无法达成共识。
如何能够分离这些空间和时空呢?只有内证离相,内证真理之光的人能够做到分离。这是极少数人的事情,如何能够被大多数人所理解呢?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9.牛顿晚年
【原文】奇怪的是,牛顿还是一个神秘主义者,曾沉溺于超自然的炼金术和对圣经预言的解释。
【解释】我们中学也许都听说过,牛顿晚年研究神学。牛顿所研究的神秘主义,这是由于不被大多数人所理解,所以才被称之为神秘。
牛顿的意识能量层次比较高,所以能够照见真理之光,能够得道。如果他老人家有机会回到现代,看到量子物理学家埋头计算,在非议他所创立的经典物理学的时候,他会很伤心的。在他眼里,科学图景是极其简单而美丽的。绝对不会像现代物理学所说的,量子理论只能计算,不能被理解。
所谓玄学,形而上者谓之道,超越形象,做到离相,就被称之为道。所谓道,里面是首,下面是走之旁,也就是回归到心路起始的地方,回归自性本心。
形而上学是西方古典哲学皇冠上的明珠。现在西方物理实在论正在为形而上学正名。回归形而上学的本质,有利于突破意识的本质。
10.物我合一
【原文】牛顿世界观的最直接影响是打破了中世纪后期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合一的世界观。虽然哥白尼也许是无意识地通过否定地球为宇宙中心最先打破了教会赖以统治的这种关系,但牛顿通过证明尘世和天堂均受到相同物理规律的支配这一结论从而完成了对这种关系的彻底否定。
【解释】每个人都有自己眼中的牛顿世界观,并不是牛顿自己眼中的世界观。我们自以为了解牛顿,可是真的了解这个伟大的物理学家吗?如果真的了解,怎么会如此非议经典物理学呢?
后人误解了牛顿世界观本身,所以造成了偏差。牛顿并没有否认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否则牛顿也不会研究神秘主义。万有引力是宇宙万有的规律,这是天人合一的具体体现。
牛顿所破除的只是迷信,并不是科学的正信。
哥白尼打破了以地球为中心的世界观。一物必有一理,一物一世界,一花一世界。以一朵花为宇宙中心观察也可以,以地球为中心也可以,以月球为中心也可以,以太阳为中心也可以。以一只狗为中心观察,这就有了它眼中的世界;以一只老鹰为中心观察,这就有了它眼中的世界。这就是所谓的平行宇宙理论的真谛。
牛顿和哥白尼所打破的只是迷信,只是固执地认为一定要以地球为中心。我们需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能固执地一定以自己为中心,而不能考虑别人的感受。我们也可以尝试以别人为中心考虑一下,这也是完全可以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心中的世界。
牛顿世界观的广阔和博大被人误解了,反而以为是割裂了物质和精神。是时候给牛顿世界观平反了,这样就能够迎来真正科学思想的回归。
11.牛顿遗产
【原文】虽然牛顿遗产的方方面面将永远存在下去,但牛顿的机械论世界观和我们今天称之为“经典物理学”的那部分内容正受到当今物理学的挑战。当然,机械论世界观这一牛顿遗产,今天仍然是我们对物理世界的常识性观点,并且影响着我们对每一种知识领域的思考。我们现在重点要谈的是牛顿立场的5种“常识性”见解。量子力学对其中的每一种都发起了挑战。
【解释】世人无法理解牛顿经典物理学的精髓,所以把牛顿的物理学称之为机械论的物理学。牛顿老人家给了我勇气,接受量子力学的每一种挑战,我们接下来将逐个击破进行解释。
量子理论被世人所不理解,自以为高高在上。让我们把量子理论拉下神坛吧。量子理论在应用上没有问题,这也是被证实的,但是并不是真正的科学图景。
12.挑战决定论
【原文】你可以将这种思想推广到所有的情形:对于那双能看到宇宙中每个原子的某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的“眼睛”,整个宇宙的未来显而易见是确定的。原则上,在牛顿世界观看来,宇宙的未来是确定的,不论人们知不知道其未来都一样。确定性的牛顿宇宙就是一部大机器,其精准的齿轮使它按预定的方式运行着。
【解释】量子理论最扰乱人心的是不确定原理,也就是测不准原理。这个原理是整个量子理论的重要基石,我们把这块基石搬开,还原其真实面目。
量子理论习惯于工作在频域空间(概率空间),在频域空间中谈速度是没有意义的。速度为长度除于时间,在频域空间中没有时间概念。而在频域空间可以谈位置,我们可以说粒子在某一点出现的概率大小。所以在频域空间可以知道粒子的位置,不能知道粒子的速度。
同样道理,在时域空间中,我们可以知道粒子的速度,而不能确定粒子的位置。这在前面的章节都详细探讨过,在此不再赘述。
在原子系统中,假如我们能够缩小飞入原子系统,我们会发现原子核如同太阳,电子如同行星在有条不紊地运转。以原子建立参照系,牛顿经典理论照样可以适用。
罗教明教授用牛顿经典力学研究,从电子的近似圆周运动推导出薛定谔方程,推导出普朗克常数。
可以说,量子理论挑战决定论第一关败下阵来了。虽然量子理论挑战失败了,并不代表着决定论的宇宙观是对的。牛顿世界观并不代表着决定论,这是两码事。
东方哲学中可以有效破解决定论。因果规律是世界的根本规律,然而还有一个无常的外缘。内因加上外缘就会生成果,所以世界看似有常,又似乎是无常的。原子系统内因本来就在那里,本来是有条不紊的,然而遇上无常的外缘,所以曲解了,生成了量子理论这个果。
13.自由意识
【原文】决定论的思想也渗透到对个人行为的理解:你看似自由的选择实际上是否是预先确定的呢?……“你一定要相信自由意志,你别无选择”。这里有一个悖论:我们的自由意识与牛顿物理学的决定论相冲突。
【解释】对于个人的自由意识,我们会觉得很自由,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己想怎么想就怎么想。个人看似自由的,而不是决定论所决定和注定的。
然而我们果真是自由的吗?对于内在证悟的人,内证真理之光的人,就会明白穿越人类的集体意识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的习惯养成性格,性格进而决定命运。我们每一个人回想一下自己的人生,往往在关键时刻的选择,决定了自己现在的人生和样子。自己的性格吸引和选择了什么样的人来到身边。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觉知,不管是我们幸福和不幸福,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当然做出这个选择,是来自于我们的习惯模式,也就是来自于我们每个人的性格。我们可以说是自由的,因为我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然而我们也可以说是不自由的。因为我们想吃什么,喜欢吃什么,已经由集体意识所决定了。对于意识能量足够高的人,不用强制自己,自然而然就会选择素食。达芬奇从小都无法接受肉食。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作为宇宙的中心,由近及远有亲人,朋友,中国人,外国人,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石头等。这些事物如同行星一样围绕在我们的周围。每一样事物都有自己的轨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轨道。然而每个人的轨道又都会受到外来的干预和干扰。只要自己坚持在该在的轨道,不去做违心的事,所有的人和事都会匹配好。轨道看似无形,看似完全自由,但是还是有所束缚的。比如地球围绕太阳运行,所在的轨道是没有形迹的,也没有固定的绳索绑住,可是不能说地球没有束缚。
自由和束缚本身就互为阴阳,如果没有自由也就没有束缚,如果没有束缚就没有自由。世界上没有无束缚的自由,也没有无自由的束缚。风筝如果没有丝线的引领和束缚,就无法自由飞翔。河流如果没有河堤的束缚,就无法存在。所谓的自由意识,是有限制的自由,并不是完全的自由。
牛顿世界观是牛顿亲自看到的世界观,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牛顿世界观。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牛顿世界观和决定论划等号。自由意志和决定论之间是互为补充的,是宇宙的一体两面,并不是悖论。
14.分裂的宇宙
【原文】因此,经典物理学默认,意识及其相关的自由意志不在物理学家关注的范围之内。先有意识,后有物质。物理学处理的是物质。有了这个分裂的宇宙,前量子物理学家就可以在逻辑上避开这个悖论。决定论或自由意志悖论可以避免,是因为它只有通过确定性理论产生,而不是通过实验验证来确立的。因此,通过将理论的范围限定为排除观察者,物理学家便可将自由意志和其余的意识问题交给心理学、哲学和神学去考虑。这是他们的偏好取向所在。
【解释】把意识和观察者排除在物理学之外,这不是明智的选择,也正是因为如此,导致了物理学的根本困难。
物理学家认为,自由意志既然很难去研究,是完全无常的,就像婴儿的哭笑是无常的。既然很难去研究清楚,那就割裂开来,专门研究外在的物质。这个逻辑看似没有破绽,然而恰恰是这样的割裂,宇宙的图景就不完整了。
宇宙被人为割裂,如何能够实现爱因斯坦梦寐以求的大统一理论呢?所谓的大统一理论也是一个悖论。因为我们无法去用一种理论来统一物理学,万物本来是一体,本来是和谐统一的。一物必有一理。万物各自有各自的轨道,物理学家不必用所谓的理论束缚和干扰万物的运行轨道。
15.随机行为
【原文】在量子力学诞生以后,即当普朗克给出了电子随机行为的解释之后,决定论遇到了挑战。后来,观察者在量子实验中介入又带来了更深刻的挑战。物理学再也不能简单地通过限定理论范围来将自由意志问题排除出去了。它在实验演示中必然存在。而且在量子力学里,有意识的自由意志的矛盾也不再是良性的了。
【解释】电子并非是随机行为,而是误解了电子的行为。电子是有条不紊地运行的。我们先考察清楚氢原子中电子如何运行的。电子有电子的轨道,电子有电子之乐,正如庄子知道鱼之乐,我们也知道电子之乐。电子的舞蹈是优雅的,舞步是笃定而有节奏的,而不是随机的乱舞。
也许有人会问,你凭什么知道电子之乐呢?在前面的章节已经详细论述了。电子围绕原子核做近似圆周运动。原子在振动的情况下,原子的轴向就会转向任意一个方向。我们从不同方向观测的时候,电子时而如同在一条直线上做来回的振动;时而如同在很扁的椭圆运动;时而又如同在做圆周运动。圆周或者椭圆运动可以对应于正弦运动。人们观测电子的运动轨迹的时候,只能是捕风捉影,一会从这个角度,一会又从那个角度。薛定谔方程就是把时域空间中许多不同角度观测的轨迹集合在一起的方程,也就是描述了电子所出现的概率。依据薛定谔方程,我们可以描绘出电子云。所谓电子云,仅仅是电子出现的概率分布,是频域空间(概率空间)的图景。电子云并不是电子真实运动的结果。在电子云中,电子没有大小,没有自旋,只是数学上的一个点罢了;在电子云中,没有速度,没有时间,只有位置,所以知道了电子的位置,而无法知道电子的速度。电子云是工作在频域空间(概率空间)。在时域空间,就不存在什么电子云,可以知道电子的速度,但是因为许多不同的位置,电子的速度是相同的,所以无法确定电子的位置。这就是测不准原理的真正意义。
电子的随机行为只是世人的误解罢了,根本无法形成对经典物理学的挑战。
在量子理论的实验当中,无法将观察者排除出去,也就是无法将自由意志排除出去。如何能够排除出去呢?因为科学的图景本身已经含有观察者的信息。正如画面本身已经含有观察者的信息一样。
前面我们已经探讨过,就连最基本的物理量都与观察者本身有关系。时间是人类认知的错觉,只是人们观察到万物变化的先后顺序,就有了时间的概念。人们观察日月轮回,就有了时间的概念。时间离不开观察者。时间只是现象时空的产物罢了,正因为如此,在相对论中有钟慢效应。
不仅仅时间离不开观察者,长度、速度和质量等都离不开观察者。甚至连基本的实体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都离不开观察者。观察电子的实相一瞬间,心和电子实相相互作用而创造了电子一物。
16.挑战实在论
【原文】我们提出“实在论”问题,是因为量子力学挑战这种古典观点。为了避免词义上的误解,我们先不谈主观上的实在性,因为这种实在性因人而异。例如,我们可能会说,“你的实在感是由你自己创造的”,这里“实在”的意思是指你的心理上的实在性。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实在是客观实在,是一种大家都认同的实在概念,譬如石头的位置,就是这样一种实在的概念。
【解释】什么是客观实在呢?我们也许都被客观实在骗了。
我们观察到尺缩效应,这只是在现象时空中的假象罢了,虽然是假象,也可以说是客观实在,但并不是自在时空本身。因为在现象时空有长短概念,所以才有所谓的尺缩效应。在自在时空是无长无短的,没有长短概念,就没有所谓的尺缩效应了。
我们所观察到的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是不是客观实在的呢?我们是不是同样被骗了,这些科学图景中的基本元素,里面已经包含了观察者自身的信息了。意在于电子,电子即是一物。电子虽然是大家认同的实在概念,说实在一点都不实在。电子本身也离不开观察者。
正如王阳明先生的山中之花的公案所描述的那样。不看花的时候,花和心都归于孤寂状态。看花的时候,花的颜色一下子鲜明起来。不观察电子的时候,电子和心都归于孤寂状态,并不存在电子一物。观察电子实相的时候,就创造了电子一物。物理学已经步入禅境,正如《金刚经》中所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7.唯物论观点
【原文】几千年来,哲学家对于实在的性质有过广泛多样的观点。一种称为“实在论”的传统哲学观点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独立于对其观察的存在。一种更激进的实在论则干脆认为,除了物理客体,任何东西都不存在。例如,在这种“唯物论”的观点下,意识,至少在原则上,最终应能够依据大脑的电化学性质而得到理解。人们对这种唯物论观点的默认,甚至对它的明确辩护,在今天并不鲜见。
【解释】所谓的唯物论,顾名思义是仅仅关注外物,而不关注心,不关注意识。这样是不完整的,如果单独关注心也不对,也不能完全唯心。科学的方式应该是唯物和唯心的合一,心物合一,心物一元。
物理学离不开意识,也离不开观察者。人们对意识的本质,对于心也没有能够完全理解。对于西方的学者而言,也许大脑产生意识,产生心。然而事实是如此吗?
我们老是在批判唯心,然而心到底是什么呢?如果连心都不知道是什么,而去批判岂不是太过于武断了吗?在中医中讲,肝肺藏魂魄,可以说五脏六腑加大脑,相互和合形成了心。心是无形无相的,心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在《楞严经》中有著名的七处征心。可以说单纯崇尚唯物主义,这是二十世纪最大的失误。
18.唯心论观点
【原文】与牛顿的实在论或唯物论观点不同,哲学上还有一种称为“唯心论”的观点,它认为我们感知的世界不是实际的世界,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心灵来把握实际世界。一种极端的唯心主义立场是“唯我论”。其实质是:我经历的一切都是我自己的感觉。例如,我可以知道存在这支铅笔,那是因为它将光线反射到了我的视网膜上,它的重量对我的手指造成压力感。除了我的经验感觉,我不能证明存在什么“真正的”铅笔或者其他任何东西。(请注意这段话是用第一人称单数叙述的,对唯我论者来说,你的存在只是我精神世界的感觉而已。)
【解释】在现象时空有唯物和唯心,在自在时空是无唯物和唯心的分别的,无长无短,无大无小。
偏执于唯物不对,偏执于唯心也是不对的,需要执守于中道。我们的古圣先贤特别善于执守中道。
心和电子实相的相互作用的一瞬间,创造了电子这个现象实体。电子实相有个自在实体,也就是康德所说的物自体。然而离开我们的感官,无法真正知道物自体到底是什么东西。如果否认了物自体的存在,这是纯粹的唯心,这就偏执一端,这就错误了。
所谓的唯我论,这一点一定要打破,佛学中就有无我,就是打破对自我的执着。我的执念消融的时候,心量就扩大了,意识能量就提升了。正是一个个的自私的我的分隔,把广大的心量分隔成小小的空间,无法实现万物的统一,无法实现物理学的大统一。前面我们探讨过以自我为中心,围绕着我们的有亲人、花鸟鱼虫等,每一个事物都有围绕着我的轨道。这个模型类似于太阳系的行星运行模型。然而如果固执地一定以某一个我为中心,那就偏执了。以任何一个人为中心都是可以的,都是平等的。参照系可以建立在任何一个人的心里,同样也可以建立在每一个有情众生的心里。以地球为中心建立参照系没有错,但是如果固执地认为只有地球为中心,这就错了。以太阳、月亮等为中心都是可以的。
我们再来解释这一句话:你的存在只是我精神世界的感觉而已。这句话也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对面坐着美女西施,我们来观察她。我们不看西施的时候,西施和我们的心都归于孤寂状态。我们看西施的时候,西施的形象一下子鲜明起来。大家也许对这句话似曾相识,没有错,这句话类似于阳明的山中之花公案的描述。一万个人看西施,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眼中的西施形象。然而西施这个物自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离开了我们的感官,无法知晓。离开我么的感官,我们也永远无法知晓我们自己的真实模样,从生到死,我们从来不曾真正的认识自己。也许有人会说,你这么说很夸张,怎么可能呢?西施的肤色白皙,这只是由于光波反射到你的眼睛里,再传送到大脑所产生的影像罢了,真实并无存在白皙这样东西。西施美丽的脸庞,形状和大小等都离不开观察者。这些都是物自体和心的相互作用一瞬间显示出来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西施物自体,如果否认了,就是唯心了,这也是错误的。西施只是这样一个物件,连名字都是父母起的。
不仅仅西施如此,石头,花草,月亮,电子和中微子等都是如此。
19.存不存在
【原文】“如果森林里倒下一棵树,但没有人听见,那是不是就不发出声响了呢?”实在论者的答案是:“不是,即使气压变化即我们能够感知的声音没有被人听到,它们依然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物理现象。”而唯我论者则回答:“是的,除非我感知到它,否则存不存在一棵树都未可知。要说它存在,那也只有我的意识感觉到它是实际存在的。”对于这一点,我们不妨引用哲学家伍迪.艾伦的原话:“如果一切都是幻觉,没有什么是存在的,那又该如何呢?那样的话,我肯定我的地毯买贵了。”
【解释】到底存不存在一棵树呢?前面有一棵树,一万个人围在周围观察它,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颗树。首先这棵树是存在的,它是物自体,是自在实体。但是离开人的观察,这棵树连名字都没有,连树这个称呼都没有。文字语言也是存在于人的心中。
同样的,一个人被一万个人观察,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形象。有的人善良,也有的人觉得龌蹉,有的人觉得自私。其实每个人心里看到的形象和自己的意识能量有关,恰恰反映的是一万个人各自的心量。
树倒下的声音,如果不被人感知,不被动物感知,就不能成为声音。只能说是一种声波的能量,这是存在的。如果离开观察,这个能量都不存在,这就是偏执于唯心了,这也不对了。
20.剧烈的颠覆
【原文】我们将看到,有意识的观察者对量子实验的介入,使得牛顿世界观发生了如此剧烈的颠覆,以至于实在论、唯物论、唯心论,甚至是唯我论等派别的哲学问题都变得有讨论的必要。
【解释】一万个人有一万个人眼中的牛顿世界观,但是都不能等同于牛顿世界观本身。我们连自己都不了解,如何能够了解牛顿呢?
古希腊神庙上有一句话:认识你自己。我们果真认识自己了吗?
在古希腊圣哲和牛顿那里,大自然是可以理解的,天上和地上是一样的,都有普适而简单的规律。
在牛顿眼里,观察者和心从来没有离开,只是世人误解牛顿罢了。
我们会逐一探讨各个哲学派别,以古圣先贤的智慧高屋建瓴地进行覆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
21.挑战分离性
【原文】建立在亚里士多德理论基础上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充满了神秘的心物关联性。譬如石头就具有奔向宇宙中心的强烈愿望。……相比之下,在牛顿世界观里,不论是大块物质,还是一颗行星或一个人,只有通过其他物体施加在它们身上的物理上真实的力,它们才与世界上其他物体发生作用。换句话说,这些物体是可以与宇宙的其余部分分开的。这种观点认为,除非施加物理力,否则一个物体与宇宙中的其他物体没有“关联性”。量子力学违反了我们的古典直觉,它认为存在违反可分性的瞬间影响力。爱因斯坦嘲笑这些行为是“幽灵行动”。然而,现在实际的实验证明这些行为确实存在。
【解释】在西方古典哲学当中,形而上学是哲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现在是重新擦亮这颗蒙尘的明珠的时候了。与其说擦亮形而上学,不如说擦亮我们每个人心上的灰尘,真正的明珠是我们每个人的本心。阳明先生临终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擦亮每个人的心,就会恢复每个人本有的良知。
有了良知良能,就能够感知天地万物本来同为一体,天地万物都是互相关联的,并不是孤立的个体。有个有趣的现象,在两千多年那个伟大的年代,东西方圣哲同时发现了万物一体,心物都是关联的。而现在又进入地球上人类意识能量集体扬升的宝贵时期,是时候迎来真正的科学思想回归,破解物理学的发展瓶颈了。
世人误解了牛顿世界观。所谓的牛顿世界观是世人眼中的世界观,也是由后人所创立所理解,并不是原滋原味的牛顿眼中的世界观。牛顿从来没有说心物分离,从来没有否认观察者的作用。爱因斯坦也没有否认观察者的作用,在观察者眼中时间变慢,在观察者眼中空间弯曲。
宇宙是全息的,一物一世界,天地万物同为一体,不可分离。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互相关联的。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义。我们每一个人的意识能量创造了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比如我们办公室或者居住环境的整洁有序与否,这是和我们的心的意识能量直接相关,也是一种投射。我们每一个人的微信里,所吸引过来的群都和自己的心和兴趣相关。
这里既然提到量子力学中的幽灵作用,我们就彻底地破解一下吧。我们简单解释量子纠缠。假如电子A 和电子B互相纠缠,我们观察电子A的一瞬间,创造并同时知晓电子A这个现象实体,并知晓电子A的自旋状态,比如左旋。由于电子A和电子B有一定的关联性,互相纠缠,所以在这一瞬间就知晓电子B是右旋的。在观察之前,电子A这个现象实体并不存在,左旋或者右旋这也不存在。请注意,这是观察的一瞬间所发生的事情,这也就是所谓的神秘的瞬间力。
22.挑战还原论
【原文】在意识研究领域,还原论在今天引起很大的争议。有些人认为,一旦意识的电化学神经关联变得可以理解,那么就没有什么需要解释的了。而另一些人则坚持认为,我们的意识经验的“内在之光”不可能由还原论来把握,意识是第一性的,新的“心理学原理”仍将是需要的。量子力学就被宣称为支持这种非还原论的观点证据之一。
【解释】所谓的还原论认为,复杂系统至少原则上可以用更简单的要素来解释。基于这个思想,我们不断地从宏观世界深究下去,试图找到最简单的要素,找到了分子、原子、电子和夸克等。然而这样如同夸父追日似地还原,什么时候是个头,这是不是一条不归路呢?
庄子中有个喷口水的公案,每次喷口水,都会有无数个大小不同的唾沫星子。这些唾沫星子就好像是观察所创造的基本粒子一样。然而,在这些唾沫星子之间,还有数量更庞大的无数的唾沫星子。所以说标准粒子模型中描述的基本粒子,只不过是类似于唾沫星子罢了。远远无法覆盖所有的基本粒子。
虽然不能把所有的基本粒子全部都找出来,但是终极的源头是光,这一点是可以还原的。
我们如果向外去寻找内在之光,寻找意识的本质,这是徒劳无功的。如果要寻找真理之光,寻找道,需要向内寻求,向内去印证。
在古圣先贤的经典中有关于还原论的精彩论述。
《道德经》中说,车轮由三十条横幅所构成,进而形成了车,有车的用处。然而一辆车分解成许多的部件,和车这个整体是完全两码事了。车是车,零件是零件。
《庄子》中有关于庖丁解牛的公案。牛可以分为五脏六腑,骨骼等。作为一个牛的整体和零件完全是两码事。
《楞严经》中有七处征心的公案。心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什么是心呢?大脑不等于心,心脏不等于心。肝肺藏魂魄,心脏藏神。五脏六腑加上大脑,和合作用而生成心。
如果执着于还原论就会产生偏差了。西方医学不断地在微观的层面寻求医治的办法,容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西方医学这样不断地采用化学办法医治,这已经误入歧途了。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