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家门口再添“三甲医院”资源
钟南山团队签约共建
南海家门口再添“三甲医院”资源
5月26日上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签约共建医联体,“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技术协作医院”揭牌仪式暨大型社区健康科普义诊活动同时在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举行。接下来,双方首期将共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胸外科和骨科,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广州知名三甲医院的高质量诊疗服务。
此次共建医联体标志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两家医院的协作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也是广医一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介绍,双方将根据广佛双城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优势互补,统筹安排,以特色专科为纽带,形成基层首诊、绿色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从医院管理、技术帮扶、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方面搭建多形式的合作平台,不断拓宽、丰富共建内容,通过联席会议的形式共同推进医联体工作深入、高效开展,协力为盐步、南海区、佛山市的街坊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医疗服务。
“我院与广医一院已有好几年的专科技术合作基础,这次医联体共建是在原来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可谓水到渠成。”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盐步医院)党委书记李健武表示,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是一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将以“调结构、保稳定、建特色”为“十四五”规划主线,重点推进“1+3”发展战略,即以专科建设为基础,建成健康管理、医养结合及综合服务管理三个平台。目前该院康养中心是南海区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将逐步建成南海区医养结合高地和行业引领者,“此次以医联体共建为契机,携手广医一院,优势互补,将进一步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一所百年老院,也是国内众多前沿技术的发源地。在钟南山院士的带领下,广医一院成功打造了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国家内镜与微创医学培训基地等一批国家级平台和呼吸内科、胸外科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呼吸内科连续12年排名全国第一,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连续2年无年报组排名第一。
“今天,南海七院正式挂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技术协作医院’,标志着两家医院的协作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也是广医一院深入参与服务广大南海街坊的重要一步。我们有信心,通过双方不断努力,一定能将各项共建内容落实好,努力打造成为广佛双城医联体新模式的标杆代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黎毅敏说。
南海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邱宇翔表示,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要紧紧抓住机遇,结合“十四五”期间医院发展、专科建设的整体规划开出新的花朵,结出新的成果。希望在整个医联体服务内容的基础上,探索出更好、更新的东西,尤其是七院今年在把医养结合、重点专科定为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通过与广医一院的合作能有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
在南海这座幸福之城,拥有15家公立医院(其中三级医院6家、二甲医院7家、一甲医院2家)和14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成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每个镇街确保至少有10个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现了南海区“15分钟就医圈”的美誉。
南海将力争通过5年努力,实现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南海提供有力支撑。
广佛全域同城
卫健资源联动相通
广佛医疗资源共享共建
迎来新发展
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
佛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交通枢纽市政配套工程勘察设计咨询招标公告》,该市政配套工程内容主要为肇顺南城际、机场快线和预留线路三条轨道交通在机场范围内预留的车站和区间的土建工程。
公告显示,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交通枢纽市政配套工程勘察设计咨询,招标人(项目业主)为佛山市机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建设资金来自财政资金。建设地点为高明区更合镇及周边区域。
根据公告,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位于高明区更合镇以北,佛山市与肇庆市交界处,距离佛山市中心城区约56公里,主要服务珠三角中西部及周边区域,承接广佛肇地区广州白云机场的溢出客流。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按4F标准设计,近期建设2条跑道,建设T1航站区、南侧工作区及相应机场配套工程,客流目标3000万人次;远期建设东二跑道(E类),增建T2航站楼、北侧工作区及相应机场配套工程,客流目标6000-8000万人次。
公告提到,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发改基础〔2020〕1238号),广湛高铁、深南高铁和肇顺南城际铁路正线引入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通过一体化建设实现机场与铁路高度融合、便捷换乘;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航空服务水平和枢纽运营效率、更好地带动更大范围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了引入1条机场快线、1条预留线路进入机场,形成“两高一城际,一快一预留”5条轨道交通线路引入机场的总体规模。其中,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交通枢纽市政配套工程,主要为肇顺南城际、机场快线和预留线路三条轨道交通在机场范围内预留的车站和区间的土建工程。
目前,高明正在积极抢抓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机遇,进一步推动全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十四五”期间,高明除了建设新机场外,还迎来广湛高铁、珠江肇高铁、肇顺南城际、佛肇高速等一系列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黄金期。
各位街坊 注意啦
即日起
灵龟公园部分区域围蔽施工
请大家注意绕行~
为进一步改善灵龟公园整体环境,公园内部分道路目前进入围蔽施工阶段,施工区域包括荷花池环湖路、西江边道路。现不能登山,不能从灵龟公园侧进出西江沙滩,请广大市民在公园游玩时注意自身安全,避免靠近围挡或进入施工区域,围蔽预计将持续到今年九月底。
此次施工将提升园区整体基础设施,包括修缮园区道路、补种观赏植物、翻新荷花池景观。并通过新建区大相雕塑、修复古码头等措施力求提升灵龟公园文化氛围。
近日,佛山今年第一季度
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检查中
大沥太平社区、狮山永和村、丹灶下滘村
获市级100万元奖励!
5月26日,南海再加码
对上述村居再奖100万元!
5月26日上午,南海区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暨南海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对在佛山市2022年第一季度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检查中获得表彰的大沥镇太平社区、狮山镇永和村和丹灶镇下滘村进行表彰,并授予100万元奖励。(点击了解三条村居人居环境整治详情)
为强化农村集体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近期南海设立了1亿元“区乡村振兴建设引导专项资金”,重点对积极投入自有资金和发动社会力量投入乡村振兴工作的农村集体进行相应奖励。
在4月举行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会上,南海区对11条村居进行首次表彰奖励,对凝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合力起到重要带头作用,进一步发挥了乡村振兴建设引导专项资金的作用,从而激发农村集体、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促进全社会提升乡村振兴建设水平。
当前,南海正加快推进
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乡村高质量振兴
为南海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国字号”农业平台启建
打造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样板区
5月,南海区高规格举行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现场会,正式启动南海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并发布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系列政策,其中包括预制菜、大型农业产业园区、全域池塘整治等一批重大农业产业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和动工,推动南海现代农业迈进高质量发展加速开跑。
根据规划,南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九江镇、西樵镇和丹灶镇为创建范围,以淡水鱼为主导产业,园区内产业基础雄厚,拥有多个全国之最。
全国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区,2021年园区淡水鱼养殖面积10.67万亩,产量16.62万吨,综合产值达84.5亿元;
全国最大的淡水鱼苗繁育中心,建有省级鱼花现代农业产业园,拥有137家鱼苗生产主体,9家市级以上水产良种场,1家中国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优势企业,2021年园区鱼苗孵化量将近1900亿尾,占全国的七分之一;
全国最大的淡水鱼加工流通中心,拥有8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销售网络覆盖全国一百多个大中城市,运量占全省30%以上;形成了多条水产加工生产线,预制菜加工产业成熟,“生产+加工+科技”全链融合发展基础好。
按照规划,该产业园未来总投资将达到25.2亿元,将以“重科研、强种业;夯基础、转方式;强加工、延链条;树品牌、拓渠道;促融合、富农民”等五大任务为重点,重点推进乡村产业兴旺样板区、智慧淡水养殖技术与装备集成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主体活跃的双创孵化区、全国淡水养殖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五大板块建设。
为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近期,南海制定了《南海区关于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2022-2024年)》(下称《意见》),力争用三年时间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意见》提出,南海以全域优化空间布局、全链升级园区平台、全速发展预制菜产业、全新打造招商格局、全面推进科技兴农等重点举措,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高效。
01、全面优化农业产业空间布局
根据“东部花卉苗木、中部畜禽养殖、西部优质水产”的南海农业区域发展定位,形成“一区五核、强势拉动”的空间布局。按照“科学规划、集中连片、总量控制、分类管控”的思路划定18万亩连片产保区,打造面积合约8万亩的五个核心农业产业示范片区。
02、全域推进农业用地规模利用集约经营
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鱼塘整治,优化农业用地连片布局,重塑农业生产生态空间,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用地集约规模经营,每年集约农业用地1万亩以上,3年共集约3万亩以上;强化“区级主导、镇级主责、村级主体”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镇(街道)和农村经联社的统筹作用。制定连片集体农业用地入市管控措施,对农业用地实行统一规划、连片开发、集中管理、规模经营。
03、持续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落实年度粮食生产任务,因地制宜,推广“水稻-百合花”“水稻-番薯-玉米”“水稻-马铃薯”等多种轮作模式,积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加大优质水稻品种推广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促进作物稳产、农民增收。实施“菜篮子”提质增量工程,累计建成市级以上“菜篮子”基地8家以上;稳定生猪基础产能,生猪出栏量达10万头以上,推行多层楼房智能化猪场的现代养殖全新模式,提升生猪稳产保供能力,构建重要农产品全过程溯源体系。
04、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园区平台升级建设
统筹整合九江、西樵、丹灶淡水鱼产业资源,全力创建南海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夯实“佛山市南海区花卉园艺产业园”和“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鱼花产业园”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建设南海(狮山)农业互联网食品园区、西樵华南预制菜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支持里水镇建设“广东跨境电商综合示范区”建设,完善各大园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加工、电商交易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配套设施,采用点状供地方式,优先落实园区建设用地需求,推动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05、加快促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制订了《佛山市南海区关于推进十大国家级示范项目引领预制菜产业加快发展工作方案》,力争用3年时间,构建数字化、市场化、集群化、规范化的预制菜产业发展新体系,通过十大示范项目,以点带面,全速发展预制菜产业。
06、巩固提升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
聚焦南海区一批技术水平高、创新活力足、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管理科学规范的龙头企业,集中优势资源实施精准服务;大力培植或引入知名品牌,2024 年前培育省级及以上农业品牌认证40个以上;鼓励企业上档升级,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不少于16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不少于1家,打造1支产业全链条企业组成的农业龙头企业群,以龙头企业带动南海区农业产业向现代化、智能化、科技化转型升级。
07、扎实推进绿色农业发展
制定《佛山市南海区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6 年),推进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美丽渔场及设施化全覆盖推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及农膜回收。分类管理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创建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个以上养殖基地等项目,扎实推进绿色农业发展。
08、聚焦深化三产融合,助力都市农业发展
重点打造翰林湖农业公园等7个示范性农业公园,推进一二三产业与美丽乡村、美丽田园融合发展。以中心水脉、南沙涌、西南涌等为主体,形成串联西樵镇、九江镇和丹灶镇的景观碧道。依托各镇特色农业和景观优势,呈现出里水镇锦鲤花田、狮山镇活力创新、丹灶镇岭南水乡、西樵镇渔耕粤韵、九江镇悠然鳞萃等特色风貌。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保护修复桑基鱼塘等特色农田生态系统、农业功能区,传承岭南特色农耕文化和乡村文化遗产,发展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都市农业。
09、强势构建农业产业招商新格局
出台支持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切实发挥政策叠加协同作用,建立区级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明确重点招商引资方向,科学谋划、储备一批具备比较优势、产业带动性强、市场前景好、落地可行性高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到高效现代农业等领域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区级统筹主导、镇级落实载体,“一园一特色、一镇一优品”农业招商新格局。
10、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数字农业转型
通过整合区内各农业科研平台资源,打造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双创示范基地;加强与农业企业和市场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种业产业前沿技术推进品种选育;优化政企农业大数据平台,政企联手,三年内争创3个省级信息化应用示范案例;加快“轻农业”研究,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加强数字化技术与农业产业、农业机械化的深度融合。
11、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构建重要农产品全过程溯源体系,提升农产品生产环节信息化智慧化执法监管水平。强化区、镇两级检测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实现镇街定量检测能力全覆盖,区农检中心达到4A实验室标准,检测能力达到400项以上;继续试点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到2022年底,农业生产型龙头企业、“菜篮子” 基地农产品、合作社等全部实现可追溯。持续发动《佛山市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4年) 实施方案》13个重点品种的区内种植、养殖户使用承诺达标合格证,探索水产品“逢出必检、合格上市”工作模式,做到“带证准出,安全可溯”。
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南海现代农业正在发力!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