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胥江祖庙庙会,一场万人空巷的民俗盛会!
详细内容

胥江祖庙庙会,一场万人空巷的民俗盛会!

时间:2024-12-31     人气:435     来源:印象芦苞     作者:
概述:胥江祖庙庙会是流行于胥江地区,融民间信仰、世俗性、群众性、娱乐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文化活动......

胥江祖庙庙会是流行于胥江地区,融民间信仰、世俗性、群众性、娱乐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文化活动。每年三月初三的胥江祖庙庙会吸引四面八方的游人前来,人声鼎沸、香火鼎盛、歌舞升腾,成为当地最具影响力的民俗活动。虔诚的北帝信众、各地的表演队伍、好奇的庙会游客,展现出芦苞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始于北宋 源远流长


胥江祖庙庙会的起源与胥江祖庙的修建和北帝崇拜密切相关。北帝,又称为玄武、真武玄天上帝、黑帝等,司职水神,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明朝,玄武信仰也进一步遍及全国。北帝逐渐人格化,成为主宰佛山侨寓和土著居民精神领域的“大父母”。


芦苞地处粤北通往广州的水路交通要冲,依临北江,南有芦苞涌、东有九曲河,古时水患十分严重。人们希望求助神力,通过供奉水神真武,达到镇住水患、消灾避祸的目的。于是在临近北江的芦苞一、二、三铺投资建庙,共同祭祀水神。根据清代嘉庆二十四年《三水县志·卷一·地域》记载:“真武庙,在华山龍,始于宋嘉定年间。”历元及明,有着 800 年历史的三水芦苞祖庙及明,皆称祖堂,又称祖庙,是佛山唯一的“三教合一”的庙宇。建庙之初,定下了一个例规,即每过 60年大修一次,每过 30年小修一次,按时举行,从不间断。清朝乾隆年间,翰林谢兰生《重修胥江真武庙记》记载:“庙重建于康熙五年……距今又六十余年,凡土木砖必择精良,以祈永久。”每次修葺后都要举办庆祝活动,俗称“大会”“小会”。


“两会”均选择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明朝嘉靖年间,三水知县朱瑞明在《胥江武当行宫记》记载:“每岁三月初间,竭诚酬报。乐盛乐和,远方至者万计。”每逢“大会”或者“小会”,事前就要经过一番筹备,首先由芦苞各界人士组成筹备会,分工负责,设立一个办事处,筹备经费,周边居民热烈参与。筹备会设总理一人,下设协理六七人。按照惯例,印发“募捐缘簿”,分发到国内外大都市(远到南洋、美洲等地)向地方乡绅及海外侨商募捐。乾隆年间(1736-1796年),《一二三铺贺诞碑记》讲述了备庙会的情况:“庙前灯亭列备乡名,统计三百尤有奇……均属按丁科派,然无不竭其诚,亦无不备举之事。故百年如一日。”在某种程度上,“两会”筹备工作成为了增进乡土凝聚力的重要平台,在近现代芦苞社会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募资的同时,佣一班建筑师、绘画师、雕塑师来到现场,共同研究着怎样修葺和重新装饰庙宇、神像。对于附属物,如画、半浮雕、立体砖雕、木雕、泥陶瓷塑都要一一雇用名匠,重新加以精工制作,务使达到焕然一新。其次对会景的设计,要极尽粉饰升平之能事,设花街、花楼、花桥,再加舞龙演戏。清末李宅心的一篇文章,详细地捕绘了 1918年胥江祖庙小会庆典的盛况:“迩乃衙前开不夜之天、河畔辟无尘之地。金迷纸醉、艳簇龙坡。张灯结彩,光涵风坤。霓虹歌舞,戏棚亘扎双台;天竺新编,玉殿安排十座。”繁华热闹程度可见一斑。


岭南民俗 彰显特色


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由于历史原因,芦爸胥江祖庙被弃置,庙会也被逼停止。但是,民间的北帝信仰从未断绝。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做出了保护民俗活动的决定,胥江祖庙得到修葺、重光。2008年,胥江祖庙举行 800周年庆典活动,北帝诞庙会开始大规模举办。而后,庙会内容年年推陈出新,成为周边群众的重大节日。


胥江祖庙庙会作为胥江地区百姓最大的群体性活动,有着广泛的全民参与性。人潮兴旺的庙会,展示了粤曲、美食、舞龙舞狮、太极表演等传统的带有喜庆气氛的内容,蕴含了丰富的民俗学信息,对研究岭南地区的民间信仰有着重要价值。


胥江祖庙庙会寄托着人民群众向往幸福生活,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精神信仰,其中的迎神环节是岭南民俗及中国道家思想的重要体现。历次的北帝巡游环节,均有北帝仪仗队跟随。北帝仪仗队,既有道教信徒和佛教信徒,也有学信者,体现了江祖庙“三教合一”、和谐、包容共存的胸襟,这在岭南地区的民俗活动中,是极为罕见的。此外,胥江祖庙庙会还设置了祈福仪式,引导人们生活中多多行善,乐意助人。


胥江祖庙庙会体现着传承文明、欢愉群众的娱乐色彩。以往,胥江祖庙庙会上有着烧大炮活动。烧大炮的特点就是鞭炮里面有一个铁环,叫作炮首。大家在烧鞭炮之后,就要抢炮首了。谁接到这个炮首,当年就大吉大利,商家就财源滚滚。抢到炮首的人或商家就要负责下一年庙会大炮的供奉。尽管如此,万人还是全力地抢夺。庙会当天,粤剧戏班艺人们粉墨登场,都把最赏心悦目的戏剧呈现在庙前,谓之“唱大戏”。过去,还要请八音班、鼓姬、女伶或戏班演“神功戏”等为北帝祝寿唱大戏,现场,人们摩肩接踵,争先观看,是过去那个物质文明不够丰裕的时代中,难得的欢乐时光。


胥江祖庙庙会还寄托着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的朴素观念。相传清朝末年,广州黄埔南湾村发生霍乱瘟疫,不少患者相继虚脱身亡,疫情不断蔓延,村中族老愁容满脸,苦无良策。后听说芦苞祖庙的北帝十分灵光,大家提议到三水芦苞借北帝神像到南湾村巡游。相传“借来”北帝神像之后,患病的村民逐渐好转。南湾村村民为感恩芦苞北帝除瘟疫,新立北帝神像在村里古庙里供奉,以求得风调雨顺、百姓康宁。2013年,有热心人士了解到这一故事之后,积极牵线搭桥,促成南湾“北帝”回芦苞“省亲”。此后,每年胥江祖庙庙会,南湾村民都备上厚礼,派上代表,奔赴芦苞参加庙会活动。而芦苞镇与南湾村,也成为“姻亲”,使得胥江祖庙庙会的意义更加丰满。


城镇名片 光辉渐显


数百年相伴相生的发展,芦苞因祖庙而更加闻名,因胥江祖庙庙会而倍添风采,并吸引了一批批游客慕名前来。不到胥江祖庙,就不算来过芦苞。不参加过胥江祖庙庙会,就不算体验过芦苞风情。胥江祖庙及庙会也成了芦苞人的乡恋情怀。一些移居外地的芦苞人,每逢三月初三,都会回来芦苞胥江祖庙来参拜北帝。生于斯,长于斯,他们对祖庙与庙会充满了感情。而这座庙宇、这场盛会,让芦苞充满了灵气,也承载了无数的期待。


2023年起,芦苞镇大力推动胥江祖庙提质扩容,将胥江祖庙庙会从每年“三月三”拓展到中秋、春节等节庆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胥江祖庙的祖庙内涵。2024年,芦苞镇提出打造“千年古庙,人居福地”的战略,以整合打造大祖庙景区为基点,激活芦苞的春节流量密码,创造了多个第一。一是历史上首次实现佛山“一座古城,两座祖庙”同步连线鸣钟。活动邀请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最美家庭、佛山好人等优秀代表鸣钟祈福,让市民带着美好的愿望迎接新的一年,深刻诠释佛山“一座古城,两座祖庙”的绵长掌故。二是举办历史上首次龙狮巡游活动。龙狮巡游表演有1条长龙、4头狮子在胥江祖庙、文化广场、水博馆、敬老院等区域巡游表演,展示城镇的生机活力和进取精神,并传承了敬老精神。三是举办新世纪以来首次“抢花炮”比赛。在胥江祖庙东门广场举办活动,有活各村(居)、镇总商会的18支队伍参加,运动员总人数达到108人。这是时隔29年后,“抢花炮”活动在芦苞的首次回归。


依托胥江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完善各项基础设施。胥江祖庙正是芦苞祈福产业的核心区域。通过对胥江祖庙及庙会的内外兼修,对文化产品进行深入开发,带动片区价值的提升。一方面,对祖庙园区进行修缮,提升青云路等设施,开发文创产品等,提升祖庙旅游的深体验感。另一方面,对“洞天漂流”项目、沙墩文旅项目、芦苞网红夜市进行整合发展,规划打造芦苞涌水上运动项目,以水为脉,串联起乡村振兴古墟镇、独树岗、长岐等三大片区,打造芦苞文旅新发展格局。


在新的时代,胥江祖庙正不断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成为芦苞文化的重要坐标。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