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吸引136万人次参观,带动消费超9.3亿元!
2月16日,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圆满落幕。过去3个月,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吸引136 万人次参观体验,带动文旅消费超9.3亿元。相比第一届,后两项数据分别增长 19.3%、30.9% ,成为南海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振兴,推动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魅力升级,136 万观众共赴艺术之约
水,是南海的灵魂。它孕育了南海丰饶的物产,涵养了深厚的人文底蕴,铸就了坚韧的地域品性。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紧扣 “水係南海” 主题,巧妙串联西樵山、桑园围等珍贵文化遗产,广邀 30 个国家和地区的 165 组艺术家踊跃参与,精心创作 95 件艺术作品,深度挖掘南海四万年历史文脉,生动展现大湾区精神风貌。
在九江镇烟南村,一颗神秘的发光“月亮珍珠”悄然隐匿于炮楼塔顶。游客沿着台阶拾级而上,穿越层层闪烁的 “水” 帘装置,与《月亮的眼泪》浪漫邂逅;
在璜矶村,艺术家以桑基鱼塘为灵感,创作出憨态可掬的 “池塘星”,让古老村落与充满幻想的外星人元素奇妙交融;
西樵太平墟的《时间的灯塔》静静伫立,实现了新旧建筑跨越时空的对话,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以前总觉得艺术遥不可及,这次艺术节却把艺术带到了家门口,让我真切领略到艺术的魅力。” 一位本地参观者在留言本写道,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让她重新认识了家乡,深刻感受到南海文化的独特韵味。
来自美国纽约的国际策展人朱小姐对《南海 24 食》项目赞不绝口。她表示,在这个温馨如家的艺术空间里,一边品尝美食,一边畅谈经历,仿佛置身于一场温馨家宴,这种情感的传递微妙而美好。
自开幕以来,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便收获观众的热烈追捧。正因如此,原定于2月12日撤展的艺术节延期4天,补足“艺术份额”。最终,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逛展人次为136万,同比第一届正展期增长 19.3%。
强劲引擎,带动消费与社会投资双增长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不只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南海文旅发展的强劲引擎。在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的推动下,南海文旅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广东南海艺术节带动社会投资超 5.5 亿元,广泛投入到文创、营地、民宿、餐饮、游船以及艺术片区环境综合提升等项目建设中。
泛舟听音湖,市民既能在游船上欣赏西樵秀美的湖光山色,又能与广东南海艺术节的艺术装置亲密互动。借艺术节东风,南海顺势推出 5 条 “水上南海 - 水上游” 游览路线,展期累计接待游客 6200 人次,实现营收超 21 万元,间接带动消费 720 万元。
五条水上游览路线只是艺术节带动南海文旅消费的一个缩影。在西樵镇太平墟、水运新村,以 “渔乐邨” 为镇域文旅整合品牌,成功引入精品民宿、文创市集等 50 余个项目,盘活了一批老旧建筑和旧厂房。投资超 400 万元建设的高升茶楼民宿,入住率高达 90%,曾经破旧的民房和老街摇身一变,成为充满艺术气息的精品民宿和特色街道。
统计数据显示,从第二届广东南海艺术节筹备到开展,南海培育出 “文到甜头、古桥咖啡、有喜码头” 等 20 余家咖啡、轻餐、甜品店消费空间;发展出 “西江月高升、鹭舍小院、璜矶公舍、璜矶旧茶楼” 等 10 余家民宿、茶楼餐厅;落地 “岛上的家、岛影工作室、樵影视觉” 等艺术设计工作室。
不仅如此,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还成为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试点典型案例。曾经,占地 6000 平方米的南海丝厂闲置物业无人问津,宛如一条 “工业锈带”。在艺术节的精心雕琢下,这里逐渐蜕变成为远近闻名的 “艺术秀场”。如今,以南海丝厂为中心向周边延伸的桑园围博物馆,让古老的桑园围水利文化重焕生机。
“南海丝厂” 并非个例。通过整合乡村厂房、祠堂、旧墟等超 26.5万平方米的闲置资源,南海打造了覆盖 “村、江、涌、河、湖、岛、景、园、墟” 等地域的游览片区,实现了空间效益的快速提升。这些新兴业态的涌现,不仅丰富了当地文旅消费场景,还为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国际视野,搭建世界读懂南海的窗口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的成功举办,让 “南海” 之名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不仅引发《人民日报》、新华社、央广网等国内权威媒体的广泛关注,南华早报、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巴塞尔艺术展 ArtBasel 等海外媒体竞相报道,全网话题浏览量累计超 1 亿。
日益国际化的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已成为南海向国际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据不完全统计,本届艺术节国际游客从无到有,逐年攀升,近 2 万人次的外籍游客到访观展,占比提升至 1.5%。其中,还包括来自大地艺术节模式起源地 —— 日本越后妻有十日町市的代表团。
打造国际化、开放型城市是南海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在 “新春第一会” 上,区委书记顾耀辉强调要强化湾区意识、国际思维,吸引更多外商企业在南海投资,吸引更多外国客人来南海兴业发展。如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无疑成为让世界读懂南海、走进南海的重要桥梁。
目前,南海已提前谋划第三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筹备工作,并将其与推进 “百千万工程” 紧密结合,以西樵山、听音湖为核心,串联平沙岛、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璜矶鹭鸟天堂、有为水道等重要节点,打造 3 条约 50 公里、彰显岭南水乡特色的乡村示范带。
在不久的将来,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将成为南海乃至大湾区一张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为推动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城市形象提升发挥更大作用!

2月18日,滔莲龙湾一号项目启动仪式在南海区西樵镇碧霞三路北侧地块顺利举行,标志着西樵镇首个第四代住宅项目启建,将采用“智慧+科技+空中花园”设计,户型整体使用率最高达120%。预计今年10月前园林示范区对外开放,3号楼完成主体封顶,以“南海速度”兑现高质量建造。
第四代住宅项目动工
赋能南海西樵城市建设
18日上午,随着南海区区长王勇、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程时勇、西樵镇镇长邝颖新等领导嘉宾点亮屏幕掌印,现场礼炮齐鸣。建设银行南海支行、农业银行南海西樵支行、交通银行顺德分行、佛山农商行澜石支行相关领导与广东滔莲集团董事长杨滔行签约,合计授信20亿元。
“该项目绝非简单的土地投资,而是怀着文化、技术、民生这三重使命打造。”杨滔行介绍,2023年6月,广东滔莲集团旗下佛山市滔莲玮业房地产有限公司,以2.83亿元竞得西樵镇碧霞三路北侧一宗约2.6万㎡商住地,时隔1年半启动建设滔莲龙湾一号项目。
该项目地块位于西樵新城区,毗邻西樵客运站和龙湾桥,连接季华路,紧邻禅城南庄,是佛山向西拓展的第一站,距佛山地铁2号线二期(规划中)约200米。周边商贸繁荣,医疗、教育、绿化景观等配套完善。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达24897.7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7089.00平方米,绿地率39.89%。最高层数24层,住宅面积68810.21平方米,商业面积1313.7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5270.79平方米。住宅户数433户,配备456个地下停车位。
最小户型从110㎡(四房)起步,涵盖建面约130㎡、140㎡、170㎡、190㎡,均采用“第四代住宅”标准设计,“空中庭院”户属空中花园不计入产权面积,全部赠送,户型的整体使用率最高达120%。引入“邻里智联”提供“智慧社区、智慧楼宇、智慧车场”数字技术支持,为业主提供“智慧家居”空间改造服务。
吸引樵商“回家”!
西樵全力打造南海投资沃土
广东滔莲集团于1998年在西樵成立,是一家以纺织印染为主,以园区运营、地产开发、物业管理、仓储物流为辅的多元化集团式企业。27年间,已在西樵开发了滔莲科技工业园一期厂房、滔莲健康产业园、滔莲人才公寓等项目,累计建筑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投资额超10亿元。此外,还开发了禅城“滔莲国际”“滔莲公园壹号”、狮山“长华国际”、南海“御雅轩”、开平“翡翠明珠”等大中型商住房地产项目。
“今天滔莲龙湾一号项目动工,是我镇推动城市升级、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体现。”西樵镇副镇长江富樟表示。2月13日召开的西樵镇2025年人文经济与现代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西樵发布《西樵镇创建“樵商回樵”企业服务品牌十大服务措施》,从技术升级、金融支持、用地保障等多个领域,为樵商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吸引樵商“回家”。短短5天后,广东滔莲集团的滔莲龙湾一号项目成功启建,彰显了樵商在西樵热土上持续投资兴业的信心与决心。
2月14日,南海区举办的“人文引领、科技驱动”艺术家、科学家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表示,南海将打造宜业工作圈、宜居生活圈,让艺术家、科学家安心创业、舒心生活。广东滔莲集团“回樵”建设高品质第四代住宅,有力回应了区、镇发展人文经济、打造宜居生活的部署,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