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值20亿!亿合科技园动工!丹灶奋战“开门红”!
一期项目预计2025年12月可投产
项目全部竣工达产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
提供超1000个就业岗位
2月18日,亿合科技园在丹灶动工
奋战第一季度“开门红”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2月17日,丹灶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召开,持续释放奋勇争先的信号,明确新的一年,丹灶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高标准建设环西江——北江两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激活丹灶核心区位优势。
敢为人先的丹灶,也以先锋的姿态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2月18日,亿合科技园动工仪式在丹灶镇举行,成为2025年首个动工建设项目,奋战第一季度“开门红”。
该项目占地面积100亩,分两期建设,计划总投资10亿元,一期预计2025年12月可投产,项目全部竣工达产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提供超1000个就业岗位,进一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助推丹灶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据了解,广东亿合门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合门窗”)创立于2008年,集研发、制造、营销和服务为一体,曾参与制定中国高端全防护门窗行业标准,获得“亚洲品牌500强”“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广东省门窗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亿合科技园项目从1月13日成功拿地,到今天开工建设仅用时一个月,充分体现了企业对南海丹灶的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的高度认可。“作为广东制造业重镇,丹灶依靠雄厚的产业基础,布局了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智能安全应急、新型电力装备三大新兴千亿产业集群,新质生产力展现强劲动能,这也是我们企业选择在丹灶增资扩产的主要原因。”广东亿合门窗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吴永康说道。
“市、区、镇三级政府出台一系列惠企政策,为亿合科技园项目推进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正是他们的亲力亲为,让我更加坚定了扎根这片热土发展的信心与底气。”广东亿合门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奎谈到,亿合门窗将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持续强化创新驱动,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争做有责任、有担当、有温度的民族品牌企业,让亿合门窗成为佛山传统产业焕新升级的标杆、实体企业增资扩产的先行者。
“亿合科技园项目动工建设,吹响了南海门窗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将为全区有色金属行业企业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驱动行业加快攀高向新。希望亿合门窗以产业园动工为契机,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推广‘三防三隔’行业新标准,大力应用绿色节能新材料、新技术,加速行业提质扩容,推动门窗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南海建筑外窗工程质量提升贡献更大力量。”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表示,本土企业要更好地利用丹灶铝材轻量化技术平台,主动关注氢氨融合技术,寻求合作机会,推进技术革新与成本管控双轮驱动,提升行业竞争力。
接下来,丹灶将以“环两江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激活丹灶核心区位优势,不遗余力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在丹灶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助力项目早验收、早投产,加快推动丹灶镇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中国氢都,科创丹灶”。

2月18日,石湾镇街道举办黎冲状元文化广场奠基仪式。禅城区委常委黄吉亮,禅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邓建忠,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四级调研员曾冬青,石湾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树凯,石湾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有亮等出席活动。
自2024年6月项目立项起,石湾镇街道以铁军精神先后完成清退、拆除等前期工作。2024年12月28日,黎冲状元文化广场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开工,项目二期工程预计于2025年5月开始施工,该项目旨在打造以状元文化为核心,集文化、商业、旅游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对提升城市主干道风貌、打造城市新地标具有重大意义。
“未来,我们一定要在这里吃到最‘正宗’的状元及第粥,感受最‘正宗’的状元文化。我也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能够进一步弘扬崇文尚学理念,打造城市中心最优质的品牌教育,为禅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陈树凯表示,接下来石湾铁军将继续在市委、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打造高品质城市中心典范,全面锻造城市中心核心竞争力,将黎冲村状元文化广场打造为全区乃至全市老旧工业园区改造的示范标杆,为城市风貌提升奉献石湾力量。
“项目建成后,将与绿瓦亭、状元井等市级文保单位串珠成链,串联状元美食广场、状元酒馆、陈氏大宗祠、状元文化展示馆等特色节点,形成一条状元文化主题旅游线路。”黎冲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金明表示,未来还将引入专业运营团队,以市场化手段盘活资源,让文化“活起来”、经济“火起来”。
老旧工业园区变城市新地标
助力主干道风貌提升
黎冲村状元文化广场项目位于魁奇路南侧、汾江路西侧,地处城市中心位置,总占地面积约55亩。该项目是佛山市老旧工业园区改造升级攻坚行动首批15个改造项目之一,由黎冲村自筹资金进行建设,以“状元文化+商业、旅游业”为主要发展方向,打造品质高、风貌好的城市新地标。
状元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打造新文商旅一体中心
据历史资料记载,广东历史上出过9位文状元,佛山有5位,其中黎冲村就占了两位,分别是简文会和伦文叙。此次状元文化广场建设将紧围绕状元文化的传承创新,通过设置讲述简文会、伦文叙两位状元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的景点,展现两大状元的事迹与品德,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设计方面,聘请广州永庆坊项目设计团队竖梁社操刀设计,对标成都太古里等高端文旅消费品质项目,聚焦建设具有状元文化特色的商业消费中心。
高位统筹,上下联动
打造改造项目示范标杆
黎冲状元文化广场是石湾镇街道推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一环。更是市、区、街道、村四级书记亲自挂点的重点工程。石湾镇街道和黎冲村委切实扛起主体责任,以高标准推动黎冲村状元文化广场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实现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
2月16日,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圆满落幕。过去3个月,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吸引136 万人次参观体验,带动文旅消费超9.3亿元。相比第一届,后两项数据分别增长 19.3%、30.9% ,成为南海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振兴,推动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魅力升级,136 万观众共赴艺术之约
水,是南海的灵魂。它孕育了南海丰饶的物产,涵养了深厚的人文底蕴,铸就了坚韧的地域品性。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紧扣 “水係南海” 主题,巧妙串联西樵山、桑园围等珍贵文化遗产,广邀 30 个国家和地区的 165 组艺术家踊跃参与,精心创作 95 件艺术作品,深度挖掘南海四万年历史文脉,生动展现大湾区精神风貌。
在九江镇烟南村,一颗神秘的发光“月亮珍珠”悄然隐匿于炮楼塔顶。游客沿着台阶拾级而上,穿越层层闪烁的 “水” 帘装置,与《月亮的眼泪》浪漫邂逅;
在璜矶村,艺术家以桑基鱼塘为灵感,创作出憨态可掬的 “池塘星”,让古老村落与充满幻想的外星人元素奇妙交融;
西樵太平墟的《时间的灯塔》静静伫立,实现了新旧建筑跨越时空的对话,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以前总觉得艺术遥不可及,这次艺术节却把艺术带到了家门口,让我真切领略到艺术的魅力。” 一位本地参观者在留言本写道,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让她重新认识了家乡,深刻感受到南海文化的独特韵味。
来自美国纽约的国际策展人朱小姐对《南海 24 食》项目赞不绝口。她表示,在这个温馨如家的艺术空间里,一边品尝美食,一边畅谈经历,仿佛置身于一场温馨家宴,这种情感的传递微妙而美好。
自开幕以来,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便收获观众的热烈追捧。正因如此,原定于2月12日撤展的艺术节延期4天,补足“艺术份额”。最终,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逛展人次为136万,同比第一届正展期增长 19.3%。
强劲引擎,带动消费与社会投资双增长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不只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南海文旅发展的强劲引擎。在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的推动下,南海文旅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广东南海艺术节带动社会投资超 5.5 亿元,广泛投入到文创、营地、民宿、餐饮、游船以及艺术片区环境综合提升等项目建设中。
泛舟听音湖,市民既能在游船上欣赏西樵秀美的湖光山色,又能与广东南海艺术节的艺术装置亲密互动。借艺术节东风,南海顺势推出 5 条 “水上南海 - 水上游” 游览路线,展期累计接待游客 6200 人次,实现营收超 21 万元,间接带动消费 720 万元。
五条水上游览路线只是艺术节带动南海文旅消费的一个缩影。在西樵镇太平墟、水运新村,以 “渔乐邨” 为镇域文旅整合品牌,成功引入精品民宿、文创市集等 50 余个项目,盘活了一批老旧建筑和旧厂房。投资超 400 万元建设的高升茶楼民宿,入住率高达 90%,曾经破旧的民房和老街摇身一变,成为充满艺术气息的精品民宿和特色街道。
统计数据显示,从第二届广东南海艺术节筹备到开展,南海培育出 “文到甜头、古桥咖啡、有喜码头” 等 20 余家咖啡、轻餐、甜品店消费空间;发展出 “西江月高升、鹭舍小院、璜矶公舍、璜矶旧茶楼” 等 10 余家民宿、茶楼餐厅;落地 “岛上的家、岛影工作室、樵影视觉” 等艺术设计工作室。
不仅如此,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还成为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试点典型案例。曾经,占地 6000 平方米的南海丝厂闲置物业无人问津,宛如一条 “工业锈带”。在艺术节的精心雕琢下,这里逐渐蜕变成为远近闻名的 “艺术秀场”。如今,以南海丝厂为中心向周边延伸的桑园围博物馆,让古老的桑园围水利文化重焕生机。
“南海丝厂” 并非个例。通过整合乡村厂房、祠堂、旧墟等超 26.5万平方米的闲置资源,南海打造了覆盖 “村、江、涌、河、湖、岛、景、园、墟” 等地域的游览片区,实现了空间效益的快速提升。这些新兴业态的涌现,不仅丰富了当地文旅消费场景,还为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国际视野,搭建世界读懂南海的窗口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的成功举办,让 “南海” 之名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不仅引发《人民日报》、新华社、央广网等国内权威媒体的广泛关注,南华早报、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巴塞尔艺术展 ArtBasel 等海外媒体竞相报道,全网话题浏览量累计超 1 亿。
日益国际化的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已成为南海向国际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据不完全统计,本届艺术节国际游客从无到有,逐年攀升,近 2 万人次的外籍游客到访观展,占比提升至 1.5%。其中,还包括来自大地艺术节模式起源地 —— 日本越后妻有十日町市的代表团。
打造国际化、开放型城市是南海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在 “新春第一会” 上,区委书记顾耀辉强调要强化湾区意识、国际思维,吸引更多外商企业在南海投资,吸引更多外国客人来南海兴业发展。如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无疑成为让世界读懂南海、走进南海的重要桥梁。
目前,南海已提前谋划第三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筹备工作,并将其与推进 “百千万工程” 紧密结合,以西樵山、听音湖为核心,串联平沙岛、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璜矶鹭鸟天堂、有为水道等重要节点,打造 3 条约 50 公里、彰显岭南水乡特色的乡村示范带。
在不久的将来,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将成为南海乃至大湾区一张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为推动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城市形象提升发挥更大作用!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