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老旧公园摇身变成生活垃圾分类小型主题公园
阴沉缺乏生气的公园经过一番修整,
摇身变成一个景色亮丽的街心公园,
看到顺德区常教新景公园的变化,
居民梁先生竖起大拇指点赞:
“为社区增添了一道风景,
作为居民当然开心。”
改造提升后的新景公园。
新景公园核心区域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坛,花坛由内至外分别是高矮不一的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平坦的草坪,显得很有层次感。此外,花坛的草本植物大多为开花植物,紫色、黄色、粉红色、红色等花儿五颜六色,十分漂亮。
除了大花坛,公园里的大树底下也设置了花基,种植上开花草本植物,与大树交相辉映,煞是美丽。而整个公园区域则经过了精心的打扫,地面干净整洁,让人舒心。“经过这么一番修整,公园好看多了,街坊们都喜欢过来散步休闲。”常教居民吴先生说。
据悉,新景公园建于上世纪90年代,约2000平方米,群众反映其内的大榕树枝叶繁茂并触及民宅,不仅有虫害,还带来安全隐患。常教居委会也反映公园内部分绿化花草生长不佳,石凳、石椅、电线杠等基础设施已残旧多年,公园内还有多处积水,容易滋生蚊虫,夏天尤甚。公园整体形象阴沉缺乏生气,利用率也低,居民对其的意见也较大。
为了提升市容市貌,同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伦教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聘请设计公司对该公园进行规划设计,迁移树木及电线杆,砌筑树池坐凳,铺筑活动空间,重新种植草坪和灌木,并导入生活垃圾分类元素作为主题,结合新景公园比较贴近生活区的特点,将新景公园打造成一个生活垃圾分类小型主题公园。目前,公园整治工程已经完工。
公园内设置了特色垃圾分类垃圾桶。/伦教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提供
今年,街心公园建设入选顺德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区相关部门也制定了推进街心公园建设相关工作方案,提出通过打造街心公园,推进“行走顺德、美化家园”,向城市“边角料”区域延伸,实现处处见绿、四季有花,打造高品质城市的顺德示范。
为此,近段时间,伦教加大了街心公园的建设力度。除了新景公园之外,去年5月份,伦教对常教东宁路北公园进行提升改造,包括新建停车位、花基及景墙,种植开花树种,增加照明等,目前该公园提升工程已经完工。去年8月份,伦教又对常教君汇豪庭二期南侧地块绿化进行提升改造,包括新建围栏、铺设地面以及种植绿化,如今一个2700平方米的街心公园已经成为常教又一道风景。
春节临近,佛山粤运公交党委组织党员志愿者到佛山西站、佛山火车站等重点站场,为车辆清洁消毒、派发安全宣传单等,同时还在镇安公交枢纽协助核酸检测。
1月26日上午,省“最美公路人”“最美抗疫奋斗者”黎木荣带领营运六公司党支部党员志愿者去到佛山西站,对100路线车辆进行“一程一通风”、“一圈一消毒”疫情防控工作检查并帮助清洁车厢内部卫生。
据了解,市民乘客多数从佛山城区乘坐公交到佛山西站前往湛江、广西、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区,公交车的卫生防疫工作不容松懈。“每一台车的卫生、每一次的消毒工作,我们都要百分百专注投入完成,公交车长也要规范操作、提高服务质量,为乘客归家提供舒适、健康的乘车环境。”黎木荣说道。
同日下午,佛山粤运公交在镇安公交综合枢纽组织公交车长核酸检测,“中国好人”吴惠萍带领志愿者在现场为车长们提供指引和维持现场秩序。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公交车长需要每14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检测现场按照安全有序、分批分流、快速检测的原则目标,设置了排队等候区、信息登记区和核酸采样区。为保障正常营运工作和配合现场疫情防控要求,公司采取分时错峰形式安排员工分批检测,做到检测与经营生产“两不误”。
“中国好人”、111线班长吴惠萍也带领多名公交车长志愿者,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到现场协助核酸检测工作。他们身穿“红马甲”,在现场为参与检测的人员提供指引、维持秩序、填写资料等志愿服务,一直到晚上10点多,志愿者忙碌的身影都未曾停歇,为现场秩序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了进一步筑牢驾驶员的安全出行意识,1月21日,安全管理部党支部组织志愿者,在佛山火车站枢纽站为公交车长派发安全知识宣传单。
当日上午10点,安全管理部志愿者们身着红色马甲,在公交站点,向每一位到站的公交车长派发安全知识宣传单,同时温馨提醒车长们要时刻注意行车安全。G12路车长刘师傅说道,我们一定会努力确保春运安全,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高质量公交服务,非常感谢公司对驾驶员的关心和提醒。
据悉,1月11日至1月20日,安全管理部联合六个营运公司,展开全体驾驶员的春运动员会,共组织了12场次的会议,参会人数1309人。期间,还邀请到佛山市辖区中队民警为我们的驾驶员讲解安全驾驶的相关知识,把最前端、最常见的事故进行分析讲解和相关的应对办法。
春运期间,佛山粤运公交全体员工将全力以赴,保障广大市民的出行安全,尽最大努力为市民提供一个祥和、平安春节。
1月26日下午,佛山仙湖实验室迎来一位重量级“大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凯盛科技集团董事长、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董事长彭寿率队前来考察调研,仙湖实验室两位院士陪同作学术交流。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勇,丹灶镇党委书记陆文勇等陪同调研。
新年伊始,院士纷纷“现身”南海,全区科技创新频传捷报。1月21日,国内领先的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之一的希荻微电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成为南海第21家上市企业,也是南海首家从本土诞生走向IPO的科创企业。15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公布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拟奖公示,南海有8个项目拟获奖;7日,北大王凡教授团队研制出核医学诊断1类新药,显著降低肿瘤临床检查费用,造福广大中国百姓。
不仅如此,南海还入选2021科技创新百强区,排名全国第六。足以看出,科创资源在南海集聚,已经形成一种不可挡的趋势,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院士科创资源是其中重要引擎。“大湾区时代下,南海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雄厚,拥有无限发展潜力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南海能为各类优质项目落地投产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王勇现场向彭寿院士领衔团队抛出橄榄枝,共同探讨南海新兴产业发展大势。
三院士聚首南海
“仙湖实验室未来可期,南海新兴产业项目有潜力”
会上,佛山仙湖实验室副主任卢炽华现场介绍2021年实验室工作进展情况。佛山仙湖实验室是广东省建设的第三批省实验室,由佛山市人民政府、武汉理工大学、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于2019年11月21日成立。
成立以来,佛山仙湖实验室遵从“聚焦战略目标、统筹十年规划、分步高效实施”的方针,聚焦国家队氢能核心技术及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致力打造国际氢能及新材料技术研发中心、国家氢能及新材料技术转移与辐射中心、氢能及新材料领域高端人才汇集与国际交流中心、国家氢能及新材料领域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氢能及新材料领域高科技企业孵化中心等“五个中心”。
“建材行业下一轮‘洗牌’,将是双碳达标技术的‘洗牌’。”当天,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佛山仙湖实验室战略科学家、武汉理工大学学科首席教授程一兵还作主题为《氨氢融合零碳燃烧技术产业化前景及仙湖实验室战略实施》的主题演讲,深入剖析氢、氨作为零碳燃料对硅酸盐建材行业实现双碳达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借助日本对氨燃烧技术的成绩与现状的案例,指出广东发展石化副产氢制氨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并现场与会人员进行深入学术交流。
“佛山仙湖实验室拥有优秀的组织架构,紧抓了科技创新和‘双碳’两个重要的点,年轻的实验室未来值得期待,让我们看到了南海新兴产业如此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彭寿肯定佛山仙湖实验室的发展定位和战略,同时对南海优越的营商环境和高效的行政服务表示赞赏,他表示,希望未来能在科技研发、学术探讨上与南海、与仙湖实验室建立更多实质性的合作和交流。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原校长、佛山仙湖实验室理事长兼主任张清杰表示,感谢南海区委区政府长期以来对仙湖实验室规划、建设到陆续投用的大力支持,同时表示后续将加大与彭寿院士领衔团队的交流合作,力争实现核心技术的深层次交流,带动南海当地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实现战略性发展,实现高新技术转型升级,特别是推动氢能产业在核心技术及产业链布局完善再上新台阶,实现三方共赢。
两年吸引20个院士项目落地
南海正成为创新英才的向往之地和奋斗热土
为何重量级院士频频造访南海、青睐丹灶?这与南海一直以来对“两高四新”产业项目张开怀抱、提供最优服务密不可分。
“南海有着无以比拟的区域优势和时代机遇,拥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坐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高效的行政服务配套,能为各类优质项目落地投产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王勇对彭寿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感谢其长期以来关注南海发展。
王勇表示,南海有打造智造高地的决心,要在创新方面成为佛山的领头羊,始终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科技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助推传统产业升级。
以丹灶为例,2020年到2021年短短两年时间里,南海丹灶就吸引了20个院士项目“抢滩登陆”,成为佛山乃至大湾区院士项目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新兴产业正如火如荼在这里集聚发展,让丹灶成为大步奔跑在“康庄大道”上的活力小镇。
与此同时,院士项目接连“抢滩”南海丹灶,也成为近年来南海引进高层次人才,促进高端人才与高新技术产业有效结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海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助推当地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培育、引进新兴产业。
2020年到2021年短短两年时间里,丹灶就吸引了20个院士项目“抢滩登陆”。图为丹灶镇仙湖氢谷。
刚过去的2021年,南海奋力推进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8%以上,市场主体活力迸发,达到46.5万户,规上工业企业总量超3800家,“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432家,其中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家,数量全市第一,“十百千”工业企业培育扎实有力,256家企业营收同比增长30%以上,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此外,南海还积极与大院大所合作共建科创平台,为南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南海还将投入10亿元财政资金,撬动120亿元社会资金用于企业研发,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左右,持续壮大创新型企业队伍,力争新增高企300家、总量超320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520家,支持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组织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揭榜挂帅”,攻关核心项目不少于10个。
通过投入“大手笔”的财政预算、做好服务科创企业、科研平台的 “店小二”、营造优质国际化营商环境……南海,正成为创新英才的向往之地和奋斗热土。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