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旅游】佛山文会里嫁娶屋
文会里嫁娶屋在市区福贤路文会里36、38、40号,此种建筑古代佛山为数不少,但并非一种专门建筑,多以大型宅第建筑群充任。该组建筑始建于清初,原是聚居此地的杨氏家族大型宅第建筑群,清中叶后,房产一度易主,逐渐作为固定的嫁娶屋供出租用,直至民国初年。明清时期,佛山人口密集,绝大多数人家的房屋极为挤迫,婚嫁喜事又注重形式,务求热闹,但苦于无从铺张。随着佛山清代社会商品经济意识渐浓,嫁娶屋作为一种专供出租操办婚嫁喜事的场所,遂应运而生,在古镇里巷中越来越普遍,并形成一种相沿已久的习俗。该建筑群既豪华体面,又整齐美观,左右各有铺石小巷纵贯首尾,两旁还配置多个居室、厨房、储物房等备用。主体建筑坐南向北,门厅、大厅、居室三进沿纵轴线排列,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各建筑均硬山顶配锅耳式封火山墙,三开间通面宽11.2米,总面积约350平方米。头进门厅亦称轿厅,作婚礼时停轿之用,大门为“回”字门口,以砖墙间成左右次间门房,外墙为平整光洁的水磨青砖,前檐下为一大片雕工精细的砖雕装饰;后檐用檐柱并有三架梁,于居中置大型木雕屏风,上抵屋顶,其上各种美伦美奂的木雕装饰构件,无不显出其豪华气派。二进大厅进深三间,是一个宽敞雅致、设计和造工十分考究的四柱大厅,前后开敞式,各有大型通栏木雕隔扇。前檐廊为轩廊式卷棚顶,厅内梁架为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结构,木雕装饰构件如花架、隔扇、雀替以及花牙子等均工艺精湛,富丽繁褥,充分展现其精心营造的高雅气派。三进居室则与一般住宅格式一致,平面为“三间两廊”式布局,硬山搁檩架构。各建筑均有侧门与小巷相通,目前虽局部略有改动,但原貌相当完好。清代时,建筑群内各种家居设置、厨房、餐具、台椅、台围锦帐等一应俱全,而且还备有“新房”和多间客房、厢房等任凭使用,屋前的地堂还可搭棚唱戏,热闹一番。租客有如身处高贵的大家庭中,婚礼的全过程可在此园满完成,从而深受大众的欢迎。
今市内所存嫁娶屋旧址,以此家最为典型,不仅是佛山古镇独具特色的民俗文物,而且又是具有较高建筑和艺术价值的宝贵实物资料。
佛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做好湖北抵返佛山人员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
为认真做好湖北抵返佛山人员的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加快恢复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实行健康通行码互认
欢迎湖北低风险地区人员有组织、点对点、集中安全有序抵返佛山,返回前应主动申领“湖北健康码”绿码作为通行凭证,无需开具其他健康证明材料。“湖北健康码”绿码与“粤康码”蓝码具有同等效力,持“湖北健康码”绿码的人员与本市社区(村居)、企业、单位人员一视同仁。
湖北低风险地区持“湖北健康码”红码、黄码人员,执行湖北疫情防控有关规定暂缓返回;已经抵返佛山的,应及时接受核酸检测,并严格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措施,出现发热症状或核酸检测呈阳性的,立即转定点医院救治。
未取得“湖北健康码”人员,应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4天,经两次核酸检测呈阴性的,再居家隔离医学观察10天,纳入社区(村居)管理。
上述两类人员的集中隔离不收取费用。
二、集中组织“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务工
各区各部门要全面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接协商湖北抵返人员计划和方案,有针对性地以“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方式,集中组织湖北低风险地区人员返岗务工,并详细做好抵达佛山后的交通接驳,实现闭环管控。
在交通运输过程中,严格实施实名登记、实名售检票以及“湖北健康码”绿码乘车登记制度,落实交通工具和场站测温、消毒、通风以及离散选座、分散候车等防控措施,配足配齐防护消毒物品,做好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加强运输途中健康监测和管理,随车配备防疫人员,做好旅客体温检测,对运输中及到站后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旅客,及时转送定点医疗机构排查诊治。
三、加强湖北抵返人员健康管理
各区各部门要加强对湖北抵返人员登记排查和健康管理,实现人员信息与管控闭环管理。对排查中发现未持“湖北健康码”、持“湖北健康码”红码和黄码的,严格落实相关防疫措施。
持“湖北健康码”绿码人员抵返佛山后,应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居)和用人单位申报个人健康信息,自觉接受健康监测。从事一般职业的人员,体温检测正常即可返岗;对在公安司法监管场所、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母婴服务类机构等重点场所工作的人员,经核酸检测呈阴性的方可返岗。
3月21日前已从湖北抵返佛山的人员,仍按原防控措施执行,直至隔离医学观察满14天。
四、严格落实防控责任
用人单位要加强湖北抵返员工岗前安全教育和心理辅导,使其尽快调整状态,投入正常工作;要做好员工的每日健康状况监测和登记,督促员工做好个人卫生防护,保持工作场所通风和环境清洁卫生;要积极配合卫生健康、疾控部门和所在社区(村居)做好信息共享和疫情防控工作。
各区各部门要加强防疫宣传,督促相关人员依法配合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健康管理义务。要加强人文关怀、文明服务、柔性管理,不得歧视湖北抵返人员,营造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良好氛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相关防控措施解除时间另行通告。
如有疑问或需要帮助,请拨打以下电话:
佛山市:0757—8335 0579
禅城区:0757—8888 1200
南海区:0757—8639 9852
顺德区:0757—2283 8180
高明区:0757—8866 0209
三水区:0757—8773 2384
佛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2020年3月21日
文昌塔在明城镇内,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曾修葺了五次,最后一次修葺于1985年。文昌塔高37米,为平面八角形,七层楼阁式砖塔,第一层直径8.56米,塔身座北向南,每层角檐上有一鳌鱼,下有一个“龙吻”,内边楼级原先是木板,到最后次修葺改为水泥结构,四周铁水管栏杆也是最后次修葺时装上的,塔顶有铁圆轮及铜座复盖(铜座在1950年台风时失落)。
文昌塔曾经历五次修葺,塔的修葺是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进行的。塔的第一次修葺是在清代乾隆二十八年(1763);第二次是嘉庆元年(1796),这一次修葺后,到第二年的5月23日夜:“塔顶火光冲天直驱云汉,城中居民悉见之。越日,塔忽无故倾颓”。自此,嘉庆二十二年(1817),邑绅士集众捐资四千余金,进行了第三次重修;第四次修葺是在1959年,明城镇人民自筹资金七千元修葺的;第五次是1985年12月,旅日华侨谭树钊先生捐资五万八千元,作了最近次修葺。
文昌塔雄伟壮观,“凌空耸秀与文笔对峙,塔之得名其以此。”该塔于1983年公布为高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