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旧址
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旧址(以下简称“旧址”)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在广东地区成立的重要领导机构。现旧址位于广州市文明路194号-200号,是1924年至1927年间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办公的地方,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党刊红色教育基地”“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广州市反腐倡廉基地”“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等。
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是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成立了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地方军事机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地方纪检监察机构。旧址作为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地区的主要指挥阵地,周恩来、陈延年、彭湃、张太雷、邓颖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驱曾在这里办公,领导广东人民开展革命斗争。
旧址常设《南粤旗帜 星火相传——大革命时期的中共广东区委》基本陈列,详述了大革命时期中共广东区委的发展历史以及突出贡献。同时,展示了中共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中共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早期领导人的革命事迹,以及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纪检监察工作的发展沿革;并复原了中共广东区委办公场景,开辟为陈列展区,重塑大革命时期南粤英烈艰苦奋斗的办公环境特征。
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广州市银河革命公墓)建于1956年9月,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燕岭路394号,1993年增挂“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管理处”,先后被民政部、广东省、广州市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广东省党员教育基地”“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广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广州市学校思政课教学点”。
陵园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建有办公楼、陵园广场、烈士纪念馆、骨灰堂、墓区等设施。陵园广场面积3万平方米,有浮雕、长明火炬、升旗台等;烈士纪念馆展厅面积1300平方米,陈展自20世纪初以来,在广州地区发生的历史事件和烈士事迹史料。目前陵园存放着辛亥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夺取新民主革命全国性胜利时期、新中国成立期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历史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时期、改革开放新阶段的烈士共520位,烈士墓161座。陵园内有著名的“沙基惨案”烈士墓、“文总”六烈士墓、“马口灭火”烈士墓、向秀丽烈士墓、抗击“非典”烈士墓和公安烈士纪念碑。无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用宝贵的生命屹立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陵园承载了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了民族优秀文化,蕴涵着革命红色基因,是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走进陵园,参观者通过参观展览,阅看书籍、观看视频,聆听宣讲、点击网络等方式,如同走进广州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长河之中。几十年来,陵园管理处始终以“褒扬先烈、教育后人,传承精神、服务群众”为己任,致力于烈士纪念建筑设施维护、综合教育功能拓展和陵园规范化管理等工作,坚持用红色资源教育人,用红色文化鼓舞人,用红色基因塑造人,在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以下简称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恤孤院路3号,于2006年7月对公众开放,由中共三大会址遗址广场、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中共三大历史陈列馆组成,下辖杨匏安旧居。2021年6月,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竣工,重新开馆。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广东省、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等。设有“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全面展示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后街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至少40名代表出席大会,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大会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还组成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等5人为成员的中央局。大会正式确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为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打下了坚实基础。
1938年,日军飞机轰炸广州,会址建筑被毁无存。1972年,经调查确定会址大致位置。1979年12月,会址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月,经考古发现会址建筑墙基,确定会址准确位置。2013年3月,会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会址遗址、春园、逵园、简园。春园是1923年4月至9月的中共中央机关旧址。逵园是1972年调查确定会址位置的重要线索。有代表回忆,毛泽东曾在会议期间前往简园与国民党元老谭延闿商谈国共合作。
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
春园,位于新河浦路,由三幢并列的小楼组成,分别为22、24、26号。20世纪20年代由华侨所建,建筑风格呈现典型的中西合璧的艺术特色。
1923年4月,中共中央从上海迁驻广州。4月至9月,中央机关以新河浦路24号(春园)为主要办公场所。当时的春园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革命的中心。中共三大期间,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张太雷等部分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春园24号居住办公,在此研究国共合作的方针政策,中共三大的宣言和各项决议草案等,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2006年,春园经复原修缮后对外开放。2021年,春园进行复原提升。
杨匏安旧居
杨匏安旧居原为杨家祠,又名“泗儒书室”,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原为广东省香山县南屏乡北山村(今属珠海市)杨氏家族在广州设立的祠堂,也是杨氏子弟到广州科考时的寓所。
杨家祠坐北朝南,两进三开间,西边为杨家祠道,紧邻两广总督署(今广东省民政厅),东边为新丰街,前临司后街(今越华路),后边为兵营。前后座都有带阁楼的次间,现仅余前座。
1918年至1927年,杨匏安在广州杨家祠工作和战斗了近十年,这里成为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州的重要活动据点。2019年4月,杨匏安旧居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外开放,现由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管理,设有基本陈列“华南明灯——杨匏安旧居革命史迹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