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粤剧电影艺术暨粤剧传播路径主题研讨会
■佛山粤剧方阵参加秋色巡游。 珠江时报记者/戚伟雄摄
11月2日,新时代粤剧电影艺术暨粤剧传播路径主题研讨会在佛山梁园举行。近20位粤剧专家学者围绕粤剧剧本和电影创作、粤剧电影艺术暨粤剧传播路径等主题进行深度探讨,为粤剧的传播与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活动是“岭南味佛山品”首届佛山文旅欢乐季之“佛山粤剧周”的系列活动之一。
近两年,粤剧电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粤剧艺术正奋力走进新时代,粤剧电影为观众找到了粤剧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对于粤剧与电影之间的关系,有专家认为粤剧是传统艺术的典型代表,而电影则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两者的结合是一种嫁接。“我也看过几部戏曲电影,包括粤剧《白蛇传情》《柳毅奇缘》等,观感跟舞台上是不一样的,感觉比较有意思。电影表达传播戏曲是一种方向,虽说不可能完全替代戏曲舞台展示的模式,但是一种新的诠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唐国华说。
佛山市艺术创作院院长夏金旺认为,粤剧的传承与发展既要保持传统也要与时俱进,拍摄粤剧电影,是粤剧传承的重要措施之一。“近些年粤剧电影发展也是如火如荼,有一批粤剧电影通过现代电影的表现形式,拓展粤剧发展空间,激发传统活力。”
怎么样的剧目才适合搬上荧幕呢?
广东粤剧院副院长、评论家、一级编剧张晋琼表示,新时代需要用现代观念诠释传统,在选择剧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现代人的观感和审美需求。“一是扩大观众群,二是传播艺术精品,这两点都是打造粤剧电影时剧目选择的标准。”
当天下午,还举行了廖维康作品研讨会,省内外的戏剧大咖围绕戏剧名家廖维康作品进行探讨。国家一级编剧,原佛山市文艺创作研究室主任廖维康,在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成就卓著。创作有《绿色的阳台》《青青草》《探花镇》等多部大型话剧。
专家学者纷纷认为,佛山涌现像廖维康这样的戏剧名家,这是城市文化的闪亮名片,更是城市文化的品牌。要大力弘扬廖维康的作品,让更多的年轻人传承发扬佛山的戏剧名家的匠心创作精神。
此外,佛山粤剧周期间,在全市五区开展包括粤剧经典剧目展演、粤剧电影沙龙以及华光诞庆典等数十场活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把粤剧粤曲艺术推给广大市民并引导、鼓励市民参与进来。
高明区鹭湖假日小镇和东洲鹿鸣体育小镇,进入了首批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其中,在上周召开的佛山市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现场会上, 鹭湖假日小镇率先通过验收,正式获命名为市级特色小镇。
自2016年12月起, 佛山市委、市政府启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公布首批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名单,旨在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典型标杆。
根据区发展改革局资料显示, 鹭湖假日小镇核心区项目预计总投资额18.01亿元,现已有力推动了全域旅游发展。2018年,鹭湖假日小镇旅游产值1.15亿元,同比增长116%,旅游接待人数270万人次,同比增长20% ;2019年1~9月,旅游接待人数达191.58万人次,国庆期间更录得10万人次以上的游客数量。该小镇已具备相对成熟的硬件基础,白鹭湖生态保护区、安纳希小镇、爱丽丝庄园、鹭湖汽车营地、越野车体验基地等项目均已正式开业。
鹭湖假日小镇当前推进的各个项目总体顺利,其中对川问茶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期已通过完成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投标;鹭湖水世界已完成场地建设及设备装配并于今年6月1日试运营; 美的鹭湖茶场停车场道路工程完成工程建设。
另外,东洲鹿鸣体育小镇则在今年进入项目建设阶段,现已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项目咨询等前期工作。小镇已把东洲桥、明阳山户外主题公园、传统文化体育中心(东洲广场)3个项目作为首开工程,以点带面加快小镇建设。今年3月,明城镇举办10公里徒步活动,8月份举办了“东洲杯”SUP桨板邀请赛,为小镇项目引入做好预热和铺垫。
区发展改革局(区特色小镇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先后出台了《佛山市高明区特色小镇建设分工方案》《佛山市高明区市级特色小镇建设进度监测制度》等文件,构建起明确的工作机制。同时为加强和规范财政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出台了《佛山市高明区特色小镇财政专项扶持资金管理细则》,提高了扶持资金使用效益和确保项目实施进度。
该负责人透露,按照规划,鹭湖假日小镇今后发展将带动小镇周边的旅游业、生态农业、文化创意、商贸物流等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预计至2020年,文旅产业总产值约达2亿元。东洲鹿鸣体育小镇以体育运动产业为核心,未来,布局导入“功夫+极限”、明阳山户外主题公园、自行车基地、冰雪运动馆、足球学院等五大运动项目。其中,户外主题公园已完成深化设计,争取明年春节前部分设施投入运营; 冰雪运动馆和自行车基地计划2020年引入并落地;“功夫+极限”、足球学院项目分别与投资者达成合作意向,争取今明两年引入并落地。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佛山车厂大量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图为该工厂车间内的机械臂。/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在佛山一环西拓沿线,佛高区万亩产业园、北江科技创新园区、三水新城科技创新园、聚龙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创新型载体渐次崛起,是今年以来三水在产业发展领域的一大亮点。
昨日上午,三水区区长胡学骏在区政协重点提案《关于加快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督办活动中直言,三水下狠决心、花大力气建设创新性载体,才能加紧补齐短板,推动建一流载体、引一流项目互促共进,不让经济高质量发展沦为空话。
观察三水产业园区从1.0到3.0迭代史,特别是一批创新型、引领型载体串联起的三水高质量发展新经济走廊,我们可以发现,新的发展机遇下,三水着力建一流载体、引一流项目,全区产业结构优化、招商引资项目质量和经济发展质量提升迎来了带动性的新变化。
舍与得
为高质量发展 做“加减法”
顺着269省道自南向北一路前行,广东好帮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大本营、华南(三水)汽车智能电子集成创新产业园是三水汽车电子产业的集聚地。和过往不同的是,上下班高峰期间,这里原本熙熙攘攘、车流不息的场景不再出现。
自2017年,广东好帮手从行业龙头制造企业向高新科技企业孵化平台转型,带来了“一减一增”的变化。“常驻人员变少了,创新效率提高了。”负责园区运营的佛山好帮手知行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孟海飞说,园区重点吸引轻资产、科技含量高的优质项目入驻。目前,入驻企业大部分处于孵化阶段,也不乏翼一批创新活力强、经济效益快速提高的“冒尖者”。
在此背后,是三水企业和政府的“舍”与“得”。为抢抓行业发展的新机遇,广东好帮手“急流勇退”,不再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收入有所下降,但园区创新成效初显。2018年,在全国汽车电子行业低迷的大环境下,园区在2018年实现了近10亿元产值。
企业效益和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唇齿相依。为探索创新效率更高的园区发展模式,加速推动优化结构、产业升级,三水将这一经济效益尚未充分显现的新型园区纳入当前重点打造的创新型载体——北江科技创新园区之中,对其给予充分肯定和必要引导。
以园区迭代引领产业经济升级,这是三水的发展自觉。
回溯过往,从统一规划、初具集聚效应的“园区1.0”,到开始注重产业专业性、配备基础创新、指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开始探索更注重产城融合的“园区2.0”,到不再以亩产论英雄、探索创新效率更高的“园区3.0”,三水的产业经济发展史,也是一部产业园区的成长史。
知不足,然后赶。每一个转型发展的关口,三水的发展必然面临着一种“加与减”“舍与得”的抉择,即如何“加”出经济增长点,“加”出发展新动力;如何“减”掉冗余包袱,“减”掉阻碍进阶发展的痛点难点。
把握“舍”与“得”的辩证法,如今手握载体空间优势的三水,没有为了“赚快钱”而选择科技含量不高的项目,毅然把增量空间用于建一流载体、引一流项目。
“我们要把最好的空间留给产业发展。”今年5月,在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三水区委书记黄福洪表示,三水发展,动力在创新,资源在湾区。三水要打造三水新经济走廊,建设佛高区万亩产业园等一批高端载体,用一流产业载体对接湾区创新资源。
俯瞰三水,一条“黄金经济带”横跨乐平、云东海、西南、白坭4个佛山一环西拓沿线镇街,佛山高新区万亩产业园、北江科技创新园区、三水新城科技创新园、聚龙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创新型产业载体,成为三水链接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创新资源的新阵地。
破与立 跳出思维定势补载体短板
“舍”与“得”的工作方法论,背后是产业发展思维的破与立。
回溯来路,敢闯、敢试的三水人通过“工业立区、产业强区、园区兴业”的创新路径,上演了一部产业从无到有、自低向高、由小变大的好戏。“后发有为”的发展成效,一直让三水人颇为自豪。
但最近两年,三水不少领导干部心里有点焦虑:佛山建设以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为龙头的“一环创新圈”,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而三水未被直接纳入“圈”内;同为“高三班”的高明,则迎来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的重大发展利好,积极谋划临空经济……
对标新的发展要求,仅靠简单的“工业入园”,三水能创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辉煌吗?
黄福洪多次强调,三水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建一流载体,实现“湾区孵化、三水转化”。谈及招商引资和载体建设工作,胡学骏曾不止一次强调要转观念、调思路,用新法、促发展。
行走在三水,经常能听到干部群众思考:“从数据上看,三水产业基础扎实,但传统产业占大头,如何提高新兴产业的占比?”“三水招商引资不缺项目,什么项目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区内产业载体不少,但和一流载体相比,补短板、强优势的发力点在哪?”
冲破认知和思维上的枷锁,一场场“头脑风暴”在全区上下风起云涌,将干部群众思想“堵点”逐个找出、一一打通,带动了三水招商引资、载体建设的思维之变、招法之变。
——主动出击,只招辐射带动广、质量效益高、发展潜力大的项目。
自2017年,三水破除了过去招商队伍的单一结构,整合政府、国资、中介机构等资源,组建起一支“精兵强将”招商队伍;瞄准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招商触角向全球资本、人才、创新资源最为集聚的地区延伸。
——打造一流载体,对接全球产业创新资源。
“传统的”向新而行。随着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三水工业园区、大塘工业园等“老牌”园区悄然改变了发展招法:针对已落户企业的空置土地的二次招商,大塘工业园从产业方向、亩产税收、环保要求等方面大幅提高项目准入门槛; 三水工业园区携手全球顶级加速器 Plug and Play,结合园区企业的创新需求,定期举办创新项目对接活动,实现更高水平“引进来”。
“新兴的”越来越强。走在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饮料、现代服务业等三水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主导产业齐头并进,三水高质量发展新经济走廊逐渐落地成景。
“一老一新”之间,三水着眼长远的新谋划、新目标呼之欲出:要在湾区协同中加速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不断加快打造更具韧性的产业基础,形成更现代化、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
守与进 紧抓智造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不到两年时间,三水坚守实体经济的发展根基,建一流载体、引一流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引进强“新”项目、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成效初显。
——新载体引来了新项目。
三水关于招商引资的数据继续飘红:2019年前三季度,三水招商项目进一步向“新”加码,实体经济项目对全区招商引资总额的贡献率为95.1%,其中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制造业项目中的占比超过七成。
放眼全区,三水工业园区、水都基地等全区基础最厚实的优势园区,更串联起佛山高新区万亩产业园、北江科技创新园区、三水新城科技创新园、聚龙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创新型载体,它们迎来一个个优质项目,不断充实发展内涵。
——新项目带动了新兴产业发展。在产业转型升级、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精准选商、载体招商给这个工业强区带来的乘法效应正在显现。
佛高区万亩产业园,恒洁二期、恒洁三期、恒力泰装备制造、瑞洲科技、埃菲尔生物科技等15个项目纷至沓来,协议投资总额151.42亿元,其中恒洁二期、天粤科技产业园、邦普新材料、蓝城本味文旅项目已落地。由卢秉恒院士领衔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佛山分中心揭牌成立,为园区、三水乃至佛山探索“高端制造业+3D打印”提供路径。
北江科技创新园区,随着广东好帮手运营的第二个园区、华南(三水)智能网联集成园8月奠基启航,园区正式启动建设。该园区将继续以“政府搭台、企业担纲”的创新模式运作,在十年内建成超百亿专业园区,助力三水汽车电子产业抢抓新机遇,加速进阶发展。
在聚龙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今年初签约、投资20亿元的Auto Space智车港项目最近完成了首期用地摘牌。该项目将重点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轻量化等汽车创新领域,引进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相关联的产业项目,进一步丰富三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内涵。
——不是不要制造业,而是要发展先进制造业、高端制造业。
该“守”则“守”,该“进”则“进”。“守”“进”得宜,三水以创新促发展的姿态没有变,力争上游的追求没有变。今天的三水步履铿锵,紧扣高质量载体、高质量项目,加速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大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