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解码广州开发区:“黄埔经验”成就“湾顶明珠”
详细内容

解码广州开发区:“黄埔经验”成就“湾顶明珠”

时间:2022-04-22     人气:2128     来源:企业投稿     作者:
概述:广州、深圳“双核联动”下,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作为广州东进融合的桥头堡,已经成为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主战场......

提要:


广州、深圳“双核联动”下,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作为广州东进融合的桥头堡,已经成为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阵地和区域经济增长极。其用36年的时间,以占广州6.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40%的工业产值、15%的GDP和17%的税收收入,上市公司数量达到72家,总市值超过1.2万亿元,工业实力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二,获赞“企业和人才离成功最近的地方”、“中国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成功,在于挖掘产业内生增长力,打响新兴产业集群品牌,成就工业“顶梁柱”。其不断推动制造业的升维,通过打造内功,推动内源性产业加速集聚、内源性科技企业加速成长,同时强化金融赋能,借力资本市场,形成了企业从初创孵化到上市腾飞的良性生态圈,打响了汽车、电子、医药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品牌。


十四五规划开篇的2021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大力实施万亿制造、万亿国资、万亿固投、万亿商品“四个万亿”计划,万亿制造目标在于冲刺“中国工业最强区”。对标国内外优秀产业园区,其正在推动产业升级、培育产业链龙头知名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要素集聚等方面发力,力争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2022年4月22-24日,在有“中国证券研究界奥斯卡”之称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中,最新获奖的近30个研究领域的第一名分析师,将携全新研究成果,与来自海内外的知名机构投资者将云聚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走近企业和人才“离成功最近的地方”,通过剖析投资方向,链接最强资本市场资源,展示开发区建设最新风采,放大开发区投资价值,助力广州开发区构筑区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科创引领,金融向善”,汇聚A股顶级投研圈层的新财富分析师年会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资本市场高端峰会,即将于明天震撼启幕。


提起黄埔,黄埔军校或最为人熟知。这个词,如今通常被用来夸赞一个地区或机构培养优秀人才的能力。


事实上,直到今天,在其发源地黄埔区,这样的故事依然在上演。


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的黄埔,在新一轮经济发展格局下,已蝶变出新的名片: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改革开放主阵地、区域经济增长极……处于大湾区核心位置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成为熠熠生辉的“湾顶明珠”。



一系列闪亮的新名片背后,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用不到40年的时间,以占广州市6.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40%的工业产值、15%的GDP和17%的税收收入,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二,地区生产总值、财税总收入、实际使用外资、高新技术企业数、营商环境指数、科技创新能力等多项核心指标在全国219个国家级经开区中皆排名第一。


小鹏汽车(XPEV.N)、天赐材料(002709)、金域医学(603882)、视源股份(002841)、达安基因(002030)、南网能源(003035)、蓝月亮(06993.HK)、金发科技(600143)、万孚生物(300482)、百奥泰(688177)、方邦股份(688020)、洁特生物(688026)等一批知名公司在这里扎根、成长、壮大,黄埔区被认定为首个“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营商环境指数位列全国经开区第一,获评“中国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最佳示范区”和“中国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被企业和人才点赞为“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剖开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腾飞奥秘,总结区域发展的“黄埔经验”,可资借鉴。


01 “湾顶明珠”跑出湾区加速度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大湾区与京津冀、长三角并行成为三大国家级重大战略城市群。


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2万亿元,与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并驾齐驱。在世界四大湾区中,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800万的粤港澳大湾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港口集装箱和机场旅客吞吐量均位居第一;世界前100强大学有5所,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5家,近年经济增速一直保持在7%以上,远超其他三大湾区。


其雄厚实力,得益于区内龙头城市充沛的发展动能。在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中,深圳、广州、香港的GDP均超过2万亿元,是大湾区的龙头带动城市(表1)。


表1: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GDP排名(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统计局


这三大城市各擅胜场,广州以商贸、香港以金融、深圳以科技成果转化见长。十四五开局之年,三者的经济融合、产业互通愈发紧密。其中,广州和深圳,相距100公里的两大明星城市,伴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和产业互利合作等合约落地,联动发展进入新阶段。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充分发挥广州、深圳“双核联动、比翼双飞”作用,共同打造全省发展核心引擎。


如今,广州向东,深圳向西,两座经济体量超过两万亿的城市牵手,正在跑出“双核联动”加速度。


位于广州东部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则是广州东进的桥头堡。


制造明珠,闪耀湾顶

广州开发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4年4月。当时,其作为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选址于黄埔区东部的“金三角”,助推了黄埔港新一轮的腾飞。2015年9月,新黄埔区正式挂牌,整合原黄埔和萝岗两区优势资源,与广州开发区深度融合发展,成为广州新的东部中心。


开发区筹建之初,初始资金只有2万元,占地只有9.6平方公里。这个当时人烟稀少的郊区,GDP占广州市的比例仅约为2%。而不到40年后的2021年,黄埔区的GDP总量突破4000亿元,占广州市经济总量的15%以上,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3%。


从近5年的GDP增速来看,黄埔区一直领跑广州,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广州历来是稳健发展的代表。而黄埔区,则堪称广州内部的“速度选手”,自2018年以来,其GDP增速均高于广州全市(图1)。


图1:近5年广州市及黄埔区的GDP增速


数据来源:广州市统计局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黄埔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8771亿元,占全市38.9%;在2019年,黄埔区工业总产值占广州市的比例一度突破40%,工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黄埔不仅是广州的“工业一哥”,也是领先全国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湾顶制造明珠”。2021年12月16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2021年中国工业100强区竞争力排名”,黄埔区仅次于深圳龙岗区,排名第二。位列榜单第三至第五名的区域也均来自广东,包括佛山顺德、深圳南山、佛山南海。



从人均GDP看,黄埔区表现更为优秀。2020年,黄埔区的人均GDP达到31.81万元,不仅领跑广州各辖区,即便放到全国范围内,也能排进区(市)县十强,是全国同期人均GDP的约3.4倍(图2);从全世界来衡量,黄埔区的人均GDP也超过全球前30大经济体,达到韩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图2:2020年广州各辖区的人均GDP排名(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广州市统计局


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GDP水平高,既是地区经济实力的展现,也会进一步带来人口吸引力和产业实力的正循环。


据广州市统计局公布的七普人口数据,黄埔区常住人口为126.4万人,占全市人口的6.77%,较2010年提升0.22%。从年龄结构来看,黄埔区15-59岁人口占比达到76.1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74.72%,劳动人口充裕。从受教育程度来看,黄埔区内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群的比重达到29.9%,同样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多百分点,显示一批年轻的高学历人才已经扎根黄埔。


产随人聚,业因人成,业成而城兴,人口、产业、城市三者互促,共同缔造了经济发展的“黄埔速度”。那么,其背后又有怎样的“黄埔经验”呢?


内源性生长,成就工业顶梁柱


回顾黄埔区的发展历程,工业始终是其顶梁柱。


在20世纪80年代,作为广州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黄埔区即通过引进“三来一补”短平快项目,打下了制造业基础;90年代,其开辟保税区、东区、永和经济区,工业年均增速超过50%;21世纪初启动建设科学城、知识城、生物岛等项目,开启了自主创新阶段,工业总产值超广州1/4。


作为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广州开发区被誉为广州“工业一哥”,打造了新型显示、汽车、新材料3大两千亿级产业集群,及集成电路、绿色能源、生物安全、高端装备、美妆大健康5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全市50%。


可以看到,30余年时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制造业经历了产业持续升级的过程,从初创时期的劳动密集型外向经济,提升到技术和资本密集阶段,再跃升到高度知识密集、科技创新驱动的全新层级,并在此过程中打造出了一批实力极强的产业链集群。


总结来看,其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即是依托原有产业基础,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支柱产业集群,通过内生培育,形成一批优势特征明显的专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功能区,进而实现产业升级与城市升级。


纵观国内,产业集群仍是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当“产业重塑城市”成为区域发展的共识时,可以看到,一些城市如合肥因“赌对产业”实现了高速发展。而黄埔区的经验则在于修炼内功,推动内源性产业加速集聚和内源性科技企业加速增长。


如今,黄埔区内源性产业集群已是根深叶茂,创新产业由内源型企业主导,并在细分领域形成了一批独具优势的科技型隐形冠军,特别是在医药生物、新材料、智能装备领域,金发科技(600143)汽车用高性能环保聚丙烯材料关键技术,率先打破了国外垄断;冠昊生物(300238)拥有全国最早的医用植入器械工程实验室;广州数控年产销数控系统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02 科创黄埔,打造新兴产业“黄埔军校”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拥有强大制造业基础的黄埔区,不仅积极布局,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其制造能级的不断扩大,成为中小企业成长的沃土,也得益于高水平的科创投入。


深谙科技实力是决定未来关键的黄埔,已成为广州科技投入最强区。2021年,广州开发区研发投入强度超5.7%,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连续3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国家级“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奖”,连续4年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开发区第一,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


近年来,黄埔区的(R&D)投入一直位居广州前列。R&D投入是科技活动中最核心、最具创造力的指标,R&D投入强度越大,说明区域科技实力、发展潜力与核心竞争力越强。在高研发投入之下,近年来,黄埔区科技创新能级大幅提升(表2)。


表2:2019年广州各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情况

数据来源:广州市统计局(按研发强度排序)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拥有4个重大战略型创新发展平台: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黄埔临港经济区;并在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不断集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科技创新前期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但后期回报大、增长快、收益高,可以带动产业发展产生质的飞跃。黄埔区对科技创新,有坚韧的耐心。对外,其对标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等国际知名科创中心;对内,其与深圳南山、北京中关村等科创高地竞争。在科技创新赛道上不断破局的黄埔区,正助力广州在新一轮城市科创竞争中赢得先机,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


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全国区县前十

上市公司是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缩影,代表了当地产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与工业实力雄厚对应的是,黄埔区的上市公司竞争力也位居国家级经开区第一,并进入全国所有区县前十,仅次于北京海淀、深圳南山、上海浦东新区等经济强区,可谓上市公司数量多,产业竞争实力强。


截至2022年4月15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已达72家,总市值超过1.2万亿元。上市公司数量占广州市的比例超过1/3,总市值占比更超过40%


黄埔区的传统产业基础牢固,尤其是公用事业、交通运输、传媒、食品饮料等行业颇具亮点。相应地,上市公司也发展成为了各个行业细分领域的龙头。南方航空(600029)在运输飞机、航线网络、年客运量方面均位于航空公司头部水平;分众传媒(002027)是国内最大的城市生活圈媒体;南网能源是行业领先的电力公司;蓝月亮也是知名度较高的家庭清洁护理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最近5年,黄埔区公司上市节奏显著加快。从上市时间分布看,黄埔区近5年上市的企业数量超过区内上市公司总数的一半,足见近年其在培育产业发展、推进企业上市方面成绩显著(图3)。值得一提的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上市公司中,近70%为民营企业。


图3:黄埔区上市公司的上市年份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Wind


战略新兴产业超六成,贴牢“科创”标签


产业和科技加持之下,黄埔区科技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颇为优秀。截至2022年4月15日,广州市共有科创板公司14家,超过一半位于黄埔区。



黄埔区有8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且均处于医药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兴领域,其总市值超过400亿元,“科创”黄埔的标签已贴牢。



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发展,必定具有高风险特征,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也充分认识到,只有选择合适的领域,打响产业集群品牌,才能在新经济格局中谋得一席之地。找准产业特色,依托原有基础,实践创新驱动模式,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是其发展的重要考量。


透过上市公司所属的行业,可看出黄埔区优势产业的分布和实力。黄埔区的上市公司广泛分布在申万的19个行业中,但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化工、机械设备、通信、电子、计算机等行业。若将这几大行业归类为战略新兴的大类,黄埔区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占比超过六成。


千亿电子产业,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核心承载区


电子产业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3个两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拥有一批包括计算机、通信、电子行业在内的上市公司。


在集成电路领域,黄埔区拥有粤港澳大湾区最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120家、占广州90%以上,初步奠定了由芯片设计、晶圆制造、芯片封装和集成电路测试四个主要环节及支撑配套产业构成的格局。目前,黄埔区有粤芯半导体作为集成电路产业的“链主企业”,也拥有安凯微电子、兴森快捷、泰斗微等细分领域的“小巨人”“单打冠军”。同时,中新广州知识城的集成电路制造材料片区正在建设中,将形成“研发设计-中试生产-封装测试”全产业链。


其中,视源股份市值一度突破800亿元,其主营产品为液晶显示主控板卡、工业电源、移动智能终端等,属于光学光电子领域。作为区域内新型显示产业的“链主企业”,其既承担了拉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重担,也致力于促进黄埔区打造“世界新型显示之都”。


在通信领域,黄埔区也有高新兴(300098)、广哈通信(300711)和京信通信(2342.HK)等知名上市公司。


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销售收入达到8848亿元,平均增长率达到20%。根据芯思想研究院2020年中国大陆城市集成电路竞争力排行榜,前10强中,长三角地区占五席,分别是上海、无锡、合肥、南京、苏州,珠三角地区仅深圳入围。


2021年11月2日,第24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暨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在黄埔区召开,显示广东正在加速开展“广东强芯”工程,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高地,而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成为这一目标的核心承载区,其目标是,到2025年,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0亿元。


以新能源汽车为引擎,成就汽车产业强区


汽车也是黄埔区重点打造的3个两千亿级产业之一。近年,黄埔区围绕“链主企业”,按照“主导产业引领、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生态支撑”的理念,以“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业基地”为发展路径,从四个方面着手,打造汽车产业强区。


一是助推传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黄埔区拥有广汽本田、本田中国、广日专用车3家整车企业,并聚集各类汽车相关企业近160家,涵盖底盘系统、车身系统、发动机系统、电子电气系统等四个细分领域,包括日系、欧美系的东风本田发动机、加特可、斯坦雷电气等,年产值约1400亿元。通过因企施策、精准服务,帮扶广汽本田等企业应对疫情影响,导入新车型,进一步扩充产能,解决产能瓶颈,并稳步推进各类电池、电机、动力系统等创新链上下游企业进驻和发展,黄埔区夯实了全产业链基础。


二是打造新能源汽车新引擎。小鹏汽车作为造车新势力,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元,汽车月交付量已经突破一万台,交付量登顶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占地560亩的小鹏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智造基地已经动工,预计达产年产能达10万辆。这一基地将拉动全区形成了涵盖投融资总部、研发测试、生产销售和智能出行为一体的全价值链产业闭环;已动工建设的宝能国际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包括宝能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汽车研究院三大项目,形成千亿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三是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其引进的百度智能汽车生态基地以及自动驾驶运营基地项目,在车路协同、智能网联、智慧交通、自动驾驶等领域,开展智慧城市数字交通运营服务;建设百度广州ApolloPark项目,为百度Apollo华南最大的自动驾驶及车路协同应用示范基地;同时,黄埔区出台了促进5G产业化发展办法,对新设立或新迁入的5G车联网等5G新型行业终端企业或机构,按实缴注册资本5%给予培育奖励,最高奖励达300万元;引进文远知行等一批具有核心技术与行业影响力的无人驾驶项目,以及有鹏出行、一汽出行、昕动出行、广汽出行等智慧出行企业;开通全国首条全线路、全车队、全运营时段5G公交线路,实现5G人车协同、4K高清直播和5G- WiFi高速上网应用。


四是构筑汽车研发服务全链条。黄埔区聚集了一批从事汽车产品研发、认证检测、标准制定等业务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如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为汽车产业进一步升级提供支持。其中引进的汽车认证检测机构,包括威凯、中国机械、国机集团、莱茵认证等,集中度全市最高。


通过四个方面发力,黄埔区聚集了广汽本田、加特可、艾帕克等一批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亦有小鹏汽车、文远知行等新兴造车势力,并引进了百度的智能出行项目,区内大批国家级科研机构进一步筑牢了汽车研发服务全链条实力。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扩大,黄埔区在汽车产业链上的潜力更值得期待。


医药生物重镇,打造抗疫赛道的“黄埔铁军”


作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重镇,黄埔区医药生物企业超3000家,年产值占广州市六成以上,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485.91亿元,同比增长14.8%。广州开发区获评中国生物医药最佳园区奖、中国生物医药园区创新药物潜力指数十强园区,已经站立于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第一梯队。


以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来观察,黄埔区医药生物企业发展速度快,业绩可期。2020年、2021年,黄埔区医药生物企业营收净利增幅明显。


其中,多家公司业绩表现亮眼。达安基因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53.41亿元,同比增长386.35%,净利润更达到24.49亿元,同比增长2556.8%。2021年继续保持高增长,营业收入达到76.64亿元;万孚生物(300482)2020年营业收入达到28.11亿元,同比增长35.64%,净利润达到6.17亿元,同比增长44.42%,连续九年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对许多行业造成重创,但刺激了医药生物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在体外诊断和第三方医学实验室上的积淀,黄埔区医药生物企业在疫情防控中也发挥了骨干作用,其核酸检测试剂盒供应量超全国4成,取得“三个全国第一”“三个全国最大”战略成果:达安基因是全国第一批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核酸快检的企业,也是全国最大的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万孚生物是全国第一批研发出抗体快检的企业,也是该类检测产品最大的生产企业;金域医学是全国最大的第三方核酸检测服务机构。这批企业和科研机构,成为了抗疫赛道的“黄埔铁军”。


近年来,黄埔区通过聚焦国家平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已形成“两城一岛”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格局。



广州科学城发挥国家级高新区核心园区优势,侧重中试和孵化,建设世界顶尖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中新广州知识城发挥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优势,高标准建设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区,集聚美国GE、瑞士龙沙、百济神州等国内外知名生物医药项目,打造世界生物医药龙头企业集聚区、国际一流生命科学研发协作示范区。


广州国际生物岛布局广州实验室、生物岛实验室等高端研发平台,集聚金域医学等生物医药企业超过510家,对标美国波士顿、英国剑桥,创建国家生物医药政策创新试验区及世界顶尖的生物医药和生物安全研发中心。生物岛集聚了钟南山院士等一批战略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成为广州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的核心驱动。


伴随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瑞士龙沙等医药龙头企业陆续落地,作为十四五期间“黄埔制造万亿计划”重点发展的产业,黄埔区的医药生物产业有望爆发更多能级,进一步向产业链上游的生物制药等领域突破,诞生更多优质企业。


此外,黄埔也聚集了一批新材料领域的优秀公司,主要聚焦于新材料领域,在高性能、高分子材料领域优势明显,如金发科技聚焦高性能材料,天赐材料致力于精细化工新材料,拥有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锂离子电池材料、有机硅橡胶材料三大业务板块,2021年5月21日登陆科创板的三孚新科(688359)专门从事表面工程化学品研发生产。另一家科创板公司洁特生物,致力于生物实验室耗材的研发生产,其发展也是根植于黄埔区深厚的医药生物产业链基础。伴随区内企业不断向新材料、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转型,新材料也已成为黄埔区3大两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


“双链制”,打造万亿产业生态圈


2021年1月,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提“链长制”,加速全产业链升级。对此,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创建产业链“双链制”,即产业链长制和产业链主制,实现“双链”互动、“双链”驱动。


“双链制”即由一名区领导“挂帅”链长,协调产业链上下游各种矛盾和困难化解、企业帮扶、市场需求拉动、要素保障等。由一个龙头企业担任链主,加快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


同时,建立一个产业链联盟,打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集成服务等产业链条,构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生态;推出一张产业链架构图,全程掌控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最大降低企业研发成本负担;出台一套扶持政策,围绕产业链痛点堵点,出台“硬核”支持措施,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产业链政策体系。


例如,以视源股份为链主企业,打造世界新型显示之都;以广汽本田为链主企业,小鹏、宝能、文远知行为重点企业,打造中国智能汽车之城;以广纳院为链主企业,打造中国新材料产业高地。


这一举措,无疑有助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加快实现产业链集群化、供应链本土化、创新链自主化,打造万亿级产业最强集聚力。


03 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企业和人才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作为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的主战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不仅在产业规划上谋篇布局,推动制造业不断升维,更在营商环境优化上走在前面。这里被企业和人才点赞为“离成功最近的地方”,并被认定为首个“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获评“中国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最佳示范区”和“中国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


在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中,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指数在2019、2020年连续两年位列第一,同时进入前十的还有昆山经开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在软环境、基础设施、商务成本、生态环境、社会服务、市场容量六个指标中,广州开发区在生态环境、软环境和市场容量多个指标中均位居前列。2021年,广州开发区再获评国家级经开区营商环境便利度第一。


荣获营商环境指数第一名,实属不易又实至名归。近年,黄埔区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以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


广州开发区也全面对标国际一流、推动营商环境改革迭代升级,2018年2月、2019年7月、2020年3月分别实施营商环境改革1.0、2.0、3.0,并在2021年推出《深化改革创新全面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启动营商环境改革4.0。相比前三版,营商环境改革4.0更加重视改革创新系统性、提升主场主体获得感以及先行先试发挥示范作用,并聚焦知识产权、金融供给、人才发展等市场要素,给出一系列改革举措。


营商环境也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2017年以来,黄埔区相继推出促进产业发展的四个“黄金10条”扶持政策以及人才和知识产权两个“美玉10条”政策,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金镶玉”政策体系,覆盖引资引才引智的各个层面。“美玉10条”政策涵盖了不同学术背景、不同专业领域人才的头衔认定,并细化了人才的资助、津贴、奖励以及可享受的优惠和待遇。


在此基础之上,2020年5月,黄埔区又发布了升级版的《聚集“黄埔人才”实施办法》,被称为“人才10条”2.0版本。2.0版政策在增设的骨干人才认定条款中,“不唯论文、不唯职称、不唯学历、不唯奖项”,而是采取市场化的评价方式,以企业支付薪金作为认定条件。


在此基础上,黄埔区已引进钟南山、张伯礼、施一公等战略科学家91名,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总量超过1000人,居全市第一。


而打造黄埔大学,也被视为吸引人才、科技强区的强力支撑。在十四五规划中,黄埔区提到要加快筹建黄埔大学,进一步吸引国内双一流和港澳高校在黄埔设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顶尖学院和重点实验室。随着黄埔大学的筹建,黄埔区的人才资源将更为充沛。


厚植“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沃土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成为中小企业成长的“沃土”,而在区内的上市公司中,超过70%为民营的格局,正是得益于当地独到的中小企业培育机制。


2018年10月24日,领导人视察广州科学城,殷切嘱托“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创造创业离不开中小企业”,并指示“要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3年来,黄埔区牢记嘱托,在政策支持、审批筹建、知识产权、金融输血等多方面用力,厚植“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沃土,让中小企业能心无旁骛做主业,集中精力搞创新,努力办成更多大事。


通过不断完善“创业-高企-瞪羚-独角兽-百亿级高企”梯次培育体系,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建立了一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路径,目前,开发区认定的瞪羚企业达到413家、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有2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有68家,这两项指标分别占广州市的47%和30%。


其中,小鹏汽车立足广州开发区,以“科技”标签构筑核心竞争力,历经7年时间,新能源汽车交付量已经登顶全国第一。造车新势力曾经的“蔚小理”军团,如今已变阵成为小鹏汽车领衔的“小理蔚”。


方邦股份作为国内电磁屏蔽膜行业龙头,是全国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其从2010年底成立,到推出拳头产品,填补中国在高端电磁屏蔽膜领域的空白,再到登陆科创板,用时不足9年。方邦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苏陟感喟,方邦股份的每一步都获得了省市区各级部门的支持。在选择股票代码时,苏陟特意挑了688020,其中蕴含广州市的区号020,就是为了表达对这片创新创业热土的情感。


在黄埔区这片热土上孵化-成长-壮大的,不仅有小鹏汽车、方邦股份,还有文远知行、亿航智能等全球科技领域的新领头羊。2021年11月15日,旨在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北交所开市,扎根黄埔的永顺生物(839729.BJ)作为首批上市企业,成为北交所“动物疫苗第一股”。


据统计,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集聚了中小企业近4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100家,数量同样稳居全国经开区第一。一大批中小企业在黄埔区孵化、成长、壮大、腾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均是中小企业,80%以上授权发明专利和技术创新成果来自中小企业。


强化金融赋能,体现有为担当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源头活水,唯有强化金融赋能,才能让企业茁壮成长,特别是科技企业在种子期、初创期,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深谙金融重要性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搭建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一站式全链条的综合金融服务,着力构建良好的金融服务生态圈。


在政策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落地实施“风投10条”,搭建投资生态,强化上市资本支撑,包括打造“中国风险投资科学城大厦”,设立“风险投资一站式服务中心”,先后吸引百度风投、创新工场、IDG资本、韩国KIP韩投伙伴等一批知名风投机构落户。目前,黄埔区风险投资机构累计超600家,管理资金规模超1400亿元,逐步建成了覆盖种子轮、VC、PE、IPO全链条的投资生态圈。


在市场端,黄埔区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成立了广州开发区产业基金投资集团等,助力科技创新和区域升维。


自2017年7月成立以来,开发区基金集团累计投资新兴产业项目超过200个,累计投资金额近200亿元。投资项目中,24家企业已成功上市,总市值约2200亿元,其中包括5家广州开发区企业——方邦股份、洁特生物、安必平(688393)、迈普医学(301033)、禾信仪器(688622)。开发区基金集团用4年的时间,已成功晋身为科技创投新势力,成为开发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


同时,黄埔区设立了规模为10亿元的人才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约60亿元,引导基金参股设立的子基金累计投资156个项目,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超4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内的国有大型综合性控股集团——广州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广开控股”),已经探索出了一条以“金融服务+战略投资+价值园区”促进科技、产业良性循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其一,为了更好地帮助科创企业用好资本市场,广开控股收购粤开证券,填补了广州开发区总部级证券公司运营的空白,也为广州开发区乃至广州市金融力量的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粤开证券以打造一流精品特色券商为目标,旨在为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创造更优质的金融环境,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二,通过整合科技产业资源,广开控股聚焦IAB等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了一批高科技创新企业和项目落地,包括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绿叶疫苗等生物医药龙头;通过股债结合40亿元投资小鹏汽车,协助打造了小鹏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智造基地;并相继投资了奥动新能源、重塑科技等头部企业,依托产业上下游延伸效应,推动开发区新能源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壮大。


其三,广开控股运营了超400万平方米的园区物业,吸引入驻企业超600家,大部分为IAB、NEM等高新技术企业,构建了华南规模最大的产业园区集群。这些园区不仅仅为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提供了物理载体,更重要的是,围绕“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企业成长链条,可充分链接开发区控股的科技金融服务,打造“产业孵化+创新投资+科技服务+园区管理”四位一体的科技生态圈和完整的价值投资服务链条,帮助企业实现创新成果落地和长远发展。


广开控股通过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坚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坚持以价值园区构建高新技术产业载体的三个坚持,在促进地区产业升级和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助力科技创新自强自立方面,展现了国企的担当和作为。


借力资本市场,助中小企业长成大树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中小企业多,内生增长力强,如何培育它们长成大树?通过抢抓北交所设立、科创板开板、创业板改革等历史机遇,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借力资本市场,助力区内企业提升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


为此,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深度链接资本市场,探索出了“一体两翼”的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一体”即“多层次资本市场一站式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两翼”即上市前的“上市苗圃培育工程”、上市后的“高质量发展研修实战体系”,形成可持续的上市后备企业梯队,使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整体质量显著提高,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多层次资本市场一站式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着力构建良好的金融服务生态圈,搭建民营及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强化金融服务超市功能,建立首贷续贷服务中心,打通货币信贷政策落地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中国风险投资大厦”,加快推动风投创投机构集聚发展,逐步建立一个覆盖种子轮、VC、PE、IPO全链条的投资生态圈,打造“间接融资保障—直接融资支撑”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综合金融服务。


“上市苗圃培育工程”着力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上市后备资源挖掘和储备,形成“种子层”优质培育企业、“青苗层”优先辅导企业、“金穗层”重点推进企业的拟上市企业梯度。为此,其通过举办上市苗圃特训营,推动企业家资本市场能力提升;持续举办苗圃企业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对接会,推广苗圃助力贷、上市贷等特色产品,开展苗圃企业“投早投小”专项路演,加强上市融资支持;在“交易所直通车”沟通、申报保荐中介服务等方面给予工作保障,不断提升上市苗圃培育工程的系统化、专业化服务能力。2021年7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发布了市场估值超过1000亿元的200余家首批苗圃企业,成为上市后备强力支撑。


“高质量发展研修实战体系”着力促进上市公司提质增效,从内在质量和外在资源吸附能力两个维度着手,促进上市公司规范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提升信息披露质量、鼓励市场化并购重组、合理运用再融资工具、培育良好的投资者关系,推动上市公司借力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广州开发区的“一体两翼”服务模式中,新财富也深度参与。自2021年起,新财富旗下核心IP“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年会暨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颁奖典礼”连续6年落地广州开发区,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资本市场高端峰会深度融合,双方将在深度链接国内外金融资源、锻造湾区核心资产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以助力广州开发区加快构建资本市场优质生态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上市发展高地。


04剑指“中国工业最强区”


广州有“千年商都”美誉,一直是华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改革开放后,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的商贸中心,每年广交会万商云集。在粤港澳大湾区升级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下,广州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全面增强广州作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建设成为国际大都市。这要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体系构建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迈进十四五新发展阶段,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在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战略发展机遇,大力实施万亿制造、万亿国资、万亿固投、万亿商品“四个万亿”计划,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全力奔向“中国工业最强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发展高地,到202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4万亿元。


2021年5月27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式对外发布《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冲刺万亿制造行动计划》,推动该区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全面加速升维,从“制造大区”迈向“制造强区”。其目标包括: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的1个三千亿级,以汽车制造、新材料为主的2个两千亿级,以绿色能源、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和健康食品为主的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以大产业大项目为牵引,黄埔区已构建起支撑万亿制造的“四梁八柱”,包括强化空间资源、创新引领、数字转型、品牌质量等四大体系建设,扛起万亿制造“大梁”;重点聚焦生物科技、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汽车制造、新材料、绿色能源、高端装备、美妆健康等8大产业,建设万亿产业集群,筑牢万亿制造“顶梁柱”;而十四五蓝图的实现,还有待其进一步发力。


2021年6月16日,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在京发布了《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2021)》榜单,中关村科技园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占据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前三席,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第四,进入百强园区第一梯队。


其中,中关村科技园区在经济规模、创新潜力以及数字化发展等方面存在独特优势;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紧随其后,主要得益于研发投入强度大幅提升,集聚了各类创新要素;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抓技术研发,重在打响制造品牌。


对比这三大区域,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经济实力、知名度和研发投入上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作为广州工业第一强区、新兴产业重点集聚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如果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创新资源集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的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将进一步成为推动广州继续腾飞的重要引擎,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实现更大作为。


伴随黄埔向全球企业和人才发出邀请,“到黄埔去,到离成功最近的地方去”,企业“初创孵化到上市腾飞”的故事还将继续上演,未来黄埔的奇迹更值得期待。


明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离成功最近的地方,与A股顶级投研圈层一起,共赏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建设风采。


“科创引领 金融向善”,新财富分析师年会暨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资本市场高端峰会的指导单位为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黄埔区人民政府、广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证券时报社、广东上市公司协会,峰会由新财富与广州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