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佛山最新规划出炉!涉及这些区域!
详细内容

佛山最新规划出炉!涉及这些区域!

时间:2025-11-11     人气:97     来源:佛山发布     作者:
概述:今年初,佛山市委提出以西江、北江交汇环抱的6个镇街为核心区,以及周边6个镇街为协同区,规划建设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11月10日


佛山召开新闻发布会


正式公布


《佛山市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总体规划》


今年初,佛山市委提出以西江、北江交汇环抱的6个镇街为核心区,以及周边6个镇街为协同区,规划建设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点击查看环两江先行区建设意见


这既是佛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任务、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要抓手,也是带动形成东部引领、中部崛起、西部和北部追赶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



01


环两江先行区


“建成什么样”“在哪里发展”?


定位


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先行地、绿色经济发展新高地、高品质岭南水乡旅游目的地。


实施目标


到2030年底,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引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集聚区、展现“多彩佛山”的重要窗口,中国式现代化的佛山实践在先行区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35年底,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城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总体空间格局


打造一个以西樵山为核心的综合发展核,重塑一个充满生机的环两江活力圈,构筑起东西向的陆路梯度发展廊道和南北向的水乡联动发展廊道,规划布局农业、工业、文旅三大类产业集聚区,重点提升西南、丹灶—白坭、西樵、九江—龙江四个新型城镇组团。


02


环两江先行区


“建设什么”“如何建设”?


聚焦六大方面,系统推进环两江先行区建设。


一是构建向新向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以绿兴产、全域共生”理念,构建“三核、一轴、三带、四区、多节点”产业空间格局,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核心区坚持“三箭齐发”的思路,构建以传统产业为支柱、以新兴产业为增长极、以未来产业为新赛道的格局,同时用工业化理念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二是绘就融合发展的文旅新画卷。


整合跨区镇的文旅资源,形成“一圈一廊三区”的文旅布局,围绕黄金水廊和生态水系,重点建设“几字湾”、环西樵山、甘竹滩三大文旅集聚区。同时,打造一个“活力水岸”户外运动圈,以及五条主题鲜明的旅游精品带。


三是塑造彰显岭南水乡特色的景观风貌。


围绕建设国际级岭南水乡全景体验区,塑造“两江十八景”,划分五大风貌分区,针对差异化的风貌特质和风貌核心地段重点开展风貌管控,创新提出“通则+图则”分级管控,实施“三师”制度及农房建管长效新机制。


四是构建畅通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


畅通区域交通联系,实现半小时快速连接佛山主副中心。加快港口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陆联运、江海联运。规划建设“沿江环路—衔接道路—快速环线”三层次旅游道路体系,探索开通外江游船和内河涌特色游线。


五是完善城乡协调的公共服务设施。


推进“城市级—地区级—社区级”三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创新城乡服务均衡配置模式,推动社区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文体、商业、智慧安防等公共服务集成配置。


六是建立系统集成的改革创新机制。


围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创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机制、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保障机制、投融资体制机制、城乡风貌管控机制、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03


环两江先行区当前


“从什么地方着手”“做哪些重点任务”?


规划划定了14个近期重点片区,涵盖城乡融合、产业、文旅、生态四大类型。包含桑园围岭南水乡融合示范片区、沿西江生态重点片区、丹白新能源产业重点片区、“几字湾”文旅重点片区等,明确130项重点任务,并建立重点项目库,以项目为抓手推动环两江先行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热点问题回应


问:请问佛山将如何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市委常务副秘书长,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专职副主任何战:


佛山将切实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在指挥体系方面,认真落实“市级统筹、区级落实、镇村实施、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建立跨区域重点事项协调推进机制,破解规划落地过程中存在的行政区划壁垒和难点堵点问题;在政策体系方面,在市级层面统筹推动配套政策与专项规划精准落地,重点统筹好土地、资金、人才等关键要素,为总体规划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在执行体系方面,按照近期、中期、远期的建设时序,做好年度任务分解,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及时调度,系统谋划2026年度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和重点改革事项“三项清单”;在监测体系方面,建立跟踪调度机制以及年度评估机制,确保规划实施不偏离、能落地,全力推动总体规划“美好蓝图”变成“生动实景”。


问:请问佛山围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将重点进行哪些体制机制创新?


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牛麒麟:


佛山将着力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机制,通过建立重点项目用地联审机制、创新央地合作和资本招商模式、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等举措,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土地高效利用机制,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探索跨区域空间布局优化和合作开发模式,健全低效用地整治提升机制,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着力构建城乡风貌提升机制,以美学思维推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模式变革,实施以首席设计师、乡村规划师、社区建筑师为主的“三师制度”,构建“带图审批、按图施工、依图验收”的农房建管新机制;着力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机制,创新实施文旅“串珠成链”工程,完善“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建设机制,探索绿色水经济实践路径,打造一批精品项目;着力构建民生均衡供给机制,深化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卫生健康强基创优行动,优化市政基础设施、文体、养老等资源布局,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探索推进未来社区建设,营造和善有序居住环境。


问:请问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布局上,先行区的产业布局和重点方向是什么?


市发展改革局党组书记王慧艳:


佛山将构建“4+3+N”向新向绿现代化产业体系,即聚力培育新型电力系统装备、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智能应急等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制造、氢能、前沿新材料3大未来产业,积极培育若干(N)个特色产业。构建“轴—片—带”空间体系,即规划“西南片区”传统产业升级示范区、“白坭+丹灶”能源绿色转型创新极点、“西樵片区”农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标杆、“九江+龙江”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样本等四个片区;推动“西南+白坭+丹灶+狮山”联动打造技术应用场景建设示范带,“荷城+西樵+南庄”联动打造生态—文化价值转化试验带,“九江+龙江+乐从+杏坛+勒流”联动打造高端材料和装备融合应用带。


问:请问佛山将如何做好农文旅深度融合这篇文章?


市文广旅体局局长徐觅浔:


佛山将深化“农业+旅游”融合,推进农业公园与和美乡村一体建设,重点打造三水“几字湾”农业休闲带,开发“数鱼花”“稻田研学”等体验项目;深化“文化+旅游”融合,重点活化桑园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甘竹滩工业遗存等资源,持续办好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深化“生态+旅游”融合,以环两江河堤路为纽带,打通道路堵点、建设江景绿道,串联南庄龙湾水上运动中心、丹灶金沙户外运动岛等滨水项目,打造“水岸联游”的岭南水乡特色线路。着力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演艺经济、赛事经济、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游艇经济等新业态,持续办好系列龙舟赛、国际咏春拳大赛、佛山“西甲”足球联赛,升级“佛趣游”平台,年内推出“一码游佛山”,实现“一码通享景区折扣、商家优惠”。并强化“要素+市场”保障机制,让发展“有合力更有后劲”。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