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青岐,品视味觉盛宴
乡村振兴将助力实现三水城乡融合,而西南街道是三水城乡融合最好的载体。
青岐村委会位于三水最西部,这里,有让人怀古的耕读文化,有舒朗的西边洲头,更有万亩现代化渔业产业示范园区......
青岐人在这片浸润了悠悠农耕文化的家园上,打造出了自然、人文、产业相融合的美丽文明村居。日子越过越红火的青岐村,正是西南街道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古村林立藴人文印记
青岐村委会古村林立,辖下自然村皆有着陈厚的宗祠、庙宇历史。阁美村位于西、北、绥江交汇处,思贤滘边,正好处于三江汇流处。清代始建的阁美村现存有7座宗祠,其中当以乔楚陆公祠为代表。抬梁式建筑,硬山顶,平脊,青砖墙,花岗岩石脚,和梁上石雕皆体现别致的岭南情。
青龙岗村位于北江边,是村委会辖下一条自然村,与灶岗、夏簕岗统称“三岗”,因村所在岗丘似青龙而得名。
文武古庙一对长联由该村举人刘会兴所作,表达了“孝行遍天下,忠义满人间”的愿景。
孝德与忠义文化在青岐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它源于数百年来青岐民众对孝德与忠义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2017年至2018年,青岐村委会被列入佛山市美丽文明村居建设示范村,投入了大量的自筹资金和社会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为传承村居传统文化,青岐村还在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基础上,利用春节、重阳节或村节等节日举办醒狮表演、龙舟表演、歌会等民俗文化活动。
除了原有的文化馆送戏下乡,青岐还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展览和文体培训班,以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村居文化繁荣发展。
西江有岛“天上来”
在青岐,还隐藏着一个静谧的江岛——被誉为“西江明珠”的青歧琴沙岛。
相传,琴沙岛形如一把古琴飘在西江上,像从天外飞来,永不沉没。又有传是包公去端州上任时,行船西江中间,遇到风浪,不小心把琴掉在这江中,后来就变成这个美丽的小岛。
登上小岛,一排排整齐的清代风格的房子映入眼帘,随处可见水磨青砖的房子。岛上堤围古树葱茏,物种丰富。高耸的细叶榕从上沙延伸至下沙,有的需三四人合围才能抱住。
夜晚,在江边,与朋友一起搭个人肉三脚架~
铁渡船、古榕树、老建筑,牛儿成群,孩童嬉戏,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新鲜的野草味,令人顿感置身世外。
万亩鱼塘造“海上田园”
鳜鱼、生鱼、黄骨鱼......这些吃货心中难以忘怀的一道鲜,很多都产自青岐!
青岐地处三江汇流之地,拥有珠三角少见的13000余亩连片鱼塘,以此为载体,青岐村不断擦亮“广东省青岐现代渔业产业园”这张名片。
青岐现代水产园区位于坐落在西南街道青岐村委会辖区内,离二广高速约20分钟车程,距离高铁站约20分钟车程,距离白云机场约1小时车程。
园区规划面积2万亩,其中水产养殖面积13000亩,主要养殖鳜鱼、叉尾、生鱼、黄骨鱼、花鳗鲡、黑鳗等。
近年来,青岐现代渔业园区成功引入了佛山市珠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水白金水产种苗有限公司、德润渔业科技有限公司、锦汉锦鲤基地等规模渔业企业,为园区渔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
2017年,荣获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授予青岐现代渔业园区“广东现代渔业产业示范园区”称号。今年,青岐建立了三水首个农业领域院士工作站,以产业兴旺带动经济发展。
广东省农科院书记廖森泰,佛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唐棣邦,佛山市农科所所长李湘妮,三水区委常委、西南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学坚,三水区委常委罗卫平 ,三水农业农村局局长董志泉等到青岐渔业产业园开展调研工作。
三水首个农业领域院士工作站成立。
青岐人依托独特的水乡资源,在这片有着悠悠农耕文化的家园上,打造现代化鱼米之乡,延续三水农业的辉煌。
夕阳西下,沐习习凉风,尝肉嫩味鲜的河鲜,品醇香甘冽的米酒,侃东西南北。赴青岐一行,既是一次视味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放空的修行。
一条溪流从山谷淙淙流下,遇石水花飞溅,遇谷平缓流淌,时而欢快,时而优雅。若遇上小小悬崖或石壁,溪流就变成出千姿百态的瀑布,悬挂如丝,飞流直下,这就是高明石九村的原生态瀑布群!
石九村深藏秘景
石九村位于高明区杨和镇,距离高明城区西南23公里,东北距杨梅圩10公里。村里有100户人,人数约400人。村落附近的老蟮山有三峰:笔架蜂、签筒峰、挂榜峰。清雍正年间(1723-1735),罗姓从三洲孔堂迁人和圆岗再迁此建村。1954年,刘姓从云浮县茶洞迁此。原还有温姓,后迁公田平岭。
其中,村里溪水沿山而下有九个石滩,水花飞溅,蔚为奇观,石九村因此而得名。
在石九村村长罗泽雄的指引下,明仔来到石九村的瀑布处。只见水流在山谷间跃腾碰撞,低吟轻唱,两岸绿树荫蔽,宛如武侠小说中大侠为之向往的清幽之处。
千回百转,曲径通幽, 磐石青苔,竹木交错;悬崖峭壁,落水三千,急促入潭,缓缓而出。深呼吸,唇齿间都是雨后山林间独有的清新味道,甚是舒畅。
村民齐心振兴乡村
“石九瀑布”得以重焕生机,得益于今年村民齐心掏淤滩,清垃圾,令这深藏的秘景惊艳世人。
石九村村长罗泽雄介绍道,在石九村,截至目前,已4次组织在珠海、深圳等地的外出村民回乡,参与本村的清拆整治工作,每次参与者多达200~300人。
在今年8月,广东远华新材料实业有限公司组织员工前往杨和镇石九村与村民联谊,正式与该村挂钩结对,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广东远华新材料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容悦兴:“远华公司与石九村结对,是因为这里自然环境优美,我们会多向外界推介,盘活这些资源,以后经常到村里进行文体、联谊等活动,让农村焕发出新的活力,也会多些慰问困难家庭与老党员,让他们感到关爱。”
石九村有13个党员,近期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党员带头率先行动,在村中营造了积极的氛围。
石九村村长罗泽雄表示,下阶段将进一步提升石九村的村容村貌,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并利用好村里的自然资源,引入旅游产业,振兴乡村发展。
日前,由佛山南海区民政局主办、九江镇文化站承办、佛山市南海区地名文化协会承办的“儒鱼德水‘最’九江”展览在吴家大院如意楼展出,展示多组九江地名之最。
最古老的观音庙
朗星观音堂
位于朗星大老村前,始建于宋绍熙元年(1190年),庆元五年(1199年)落成,原名为“崇胜寺”,得名于对联:“崇山春日暖,胜地雨花香”,原为沙头八景之一。
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崇胜寺(今观音堂)”几拆几建,直至1994年,以梁沛容老居士为首的护法居士在旧址附近重建,当时广州光孝寺的释宏满大和尚将该寺改名为观音堂。2011年4月,佛开高速公路扩建,名种原因导致观音堂再度被拆。2011年中旬,传耀法师带领广大护法居士,用新的建筑风格,再度将观音堂建起来,面积比原来大两倍,令其庄严堂皇,生机再现。
最有学识的探花桥
位于九江镇下西村委会翘南村新龙路探花公园北侧。该桥是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修建的,相传是陈子壮中探花后,回九江下西探望其外祖父朱让时修建的,清代重修,1994年镇政府及旅港乡人潘新安集资重修。桥为平铺花岗石板桥,西北东南走向,筑有护栏,桥栏中间刻有“探花桥”三字,现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子壮(1596—1647),字集生,号秋涛,谥文忠,史称“明末三忠”之一。据九江乡志记载,陈子壮生于明朝万历年间,长于九江的外祖母家,博学多才,16岁时参加乡试举人,24岁高中探花。
最古老的桥
石埠桥
石埠桥位于九江涌,邻近硕埠里口。始建年代不详,明代万历年间重修,石砌桥墩,木板桥面。民国21年改建为钢混结构梯级平面行人桥,长14米,宽2.6米。1978年重建为钢混结构拱型行人桥,长26米,宽3.5米。近几年又再重修。
最古老的地名
破排角
破排角是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九江镇下东群星自然村,是宋代遗址,有宋代关氏“南雄处士”古墓一座,新建凉亭,竖有破排角石碑。1996年,经过考古清理发掘,该遗址出土一对骨罈,属宋末元初陶器。
宋咸淳十年(1274),关贞、关俊兄弟携父母骨殖从南雄珠玑巷南迁时,乘竹筏顺浈江、北江转入西江下行至
九江大洋湾,筏破登岸,在九江相地而居,破排角因此而得名。《九江关树德堂家谱》记载:“初祖南雄公,配室梁氏,合葬本乡大洋桴排骨蒲鱼山。始祖贞,号赤岗,宋咸淳间偕弟俊由南雄珠玑巷移居于广州府南海县九江乡”。
最美古村落
烟桥古村
烟桥古村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于明朝的正统十四年开村,“开村鼻祖”为何氏“孝廉公”。因其布局如一只展翅飞燕,故旧称“燕桥村”,又因终年水汽蒸腾,雾气缭绕,故名“烟桥村”。古村规划严整,肌理尚存,保存了大量清代古建筑群;村外河涌交错,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村中现有何氏六世祖祠、旌表节孝牌坊、兰桂坊、烟桥正道门楼等和大量古民居。村中以《周易》内容命名的元、亨、利、贞四巷道及烟桥正道静穆古朴。历史名人有号“七十二峰山人”、“烟桥老人”的何翀(1807——1883)和清嘉庆进士、兵部主事、员外郎何文绮(1879--1855)等。
最有趣地名
一树成林
位于烟桥村,大树覆盖面积有几百平方米。因一棵榕树连长出9棵大树延绵成林的自然奇观而得名,更因每一棵树都纪念着一件国家大事,因此被誉为“国事榕”。
最老的一棵古榕已有百年的历史。另外八棵树是在日本投降、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香港回归、澳门回归、2000年、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重大纪念日子而引种。村民称老榕树为“树祖公”,其中一棵榕树的枝丫搭下来正好覆盖了一座焚字塔,形成大树抱塔的奇观。
最多脚的桥
风水百足桥
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璜矶村委会风水村,因其长度和桥墩数目多,形似“百足”爬行,故称之为“百足桥”。该桥为砖墩石板桥,桥长80米,桥宽1.6米,南北走向。桥面原为两块条石构成,现被修改为4块(其中有些桥板是水泥预制制件),现有桥墩40个。风水百足桥是反映水乡交通特色的建筑之一,为岭南水乡和桥梁建筑的研究提供了实物。现为南海区不可移动文物。
最有趣地名
担担沙
位于南海区九江镇沙口社区的南边,沙口水闸对出西江河段的江中岛屿,因岛上的小山像是担来的沙堆积起来一样而得名。“担担沙”还有一个古名叫做“偶山”,《南海九江乡志》记载:“偶山:一名海目,一名担峡。又称海偶。”,明朝的时候,偶山因其人杰地灵而闻名。隆庆年间,陈万言曾在偶山设有哨所,扼西江水道之险要,守护一方。“偶山夜月”是明代九江八景中的第一胜景。据《名胜志》载:偶山“其麓多奇石,有芳秀亭。龟石、钓台,景类金山。”偶山内也有八景:双顶松风、中亭夜色、龟漱湍流、龙湾云气、石壁朝暾、浦田秋稼、庐洲鱼艇和竹洞人家。
最古老的道路
太平路
太平路形成于明万历年间。清末,划分为显步街、云衢街、汇源街、正埠街、太平街、钱行街、谷行街、洲埠西街、潭汇街、永胜街、永丰街、竹桥街;东起番薯萝卜行(今壁堂桥左侧),西至长头(今新桥右侧),石板路,两边均建有店户。民国年间,街道扩宽为6米水泥路,并改今名;显步桥(今璧堂桥)至石马街口称太平东路,石马街口至丝行口(今丝行街)称太平中路,丝行口至竹桥(今称铁桥)称太平西路。
最长的对联
九江上西大道联
上联:气挹西山爽,康宁自养长龄,崇仁德尚贤和,和睦交邻,无旱无灾,洪圣安澜咸庇泽。
下联:地据上游洪,形势显成扼要,沙落岸水廻龙,龙潭起卧,宜文宜武,先锋相府尽贮财。
这副对联将上西十一约的名称:西山、长龄、仁德、贤和、和睦、洪圣、上游、廻龙、龙潭、先锋、相府等嵌在句中,趣味盎然!
最古老的墟市
九江大墟
明正德元年(1506年)乡人利用水运优势,沿圩步涌(又名石马涌)、里海,先后兴建天妃庙前圩、开边圩。明末清初,形成里海、良村、岳湾三圩鼎立,清代中叶,三圩统称九江大圩。光绪九年(1883年)《九江儒林乡志》载,大圩“上自长砌头,下至显步街。逾桥,迤南东福里,迤北船栏街。东西两岸为街巷二十六,为行市七,为铺肆千五百有奇,万货丛集,百工填委,洵邑中圩市之大者”。清末民初,乡村富户、侨户为避土匪勒索迫害,纷纷在大圩外沿置地兴建楼房,形成连片住宅区。大圩逐渐成为商住城镇。20世纪20~30年代,九江一度有“小广州”之称。
最弯曲的河涌
九曲涌
九曲涌是镇内西东流向的主要河涌。铁滘至三合海水道多曲弯,故称“九曲十三湾”。清代中叶统称“大涌”,其中“九曲十三湾”又称“九曲大涌”。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九曲涌”。自寿母桥起,流经城区以及长兴、奇山、岳湾、西川、古滘、铁滘、东岸、腾滘、沙溪、上东沙、东谷、三约、普济、南中、南华等自然村,进人顺德,经里海水闸、英雄水闸、东海水闸等汇入甘竹河和西江、北江。从前因九曲涌沿岸多住显贵人家,因此九江有俗语“九曲十三湾,湾湾有个大财主”。
最老窦
下东双涌窦闸、下北石塘闸
水乡九江何以能够成为鱼米之乡?当然少不了大量的水利设施,“窦闸”就是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一种水利设施。窦闸是控制围内外水流进出的咽喉,承担疏通潮汐、预防旱潦、方便船艇通行等功能。“窦”就是洞,在涌通往江河的关卡处修筑。九江的窦闸数量多,留存下来的也多,因为文献记载不全或是收集的材料有限,我们也无法一一核实它们的始建年份,因此只
选取了下面的几个历史较为悠久的窦闸作为代表。
下东双涌窦闸:位于九江镇下东村委会南华村双涌红星大道观音堂对面,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道光年间重修。
下北石塘闸:始建年份不详,清光绪十五年(1889)重建。坐西北向东南,方形花岗岩石窦闸,长8米,内空4米,阔4米,高3.5米。木门已经破烂,可见双闸闸槽,窦闸侧面石刻“石塘闸”及“光绪十五年重建”。
九江儒林之乡,800多年的岭南商贸重镇。“九市十三墟”的繁华仍在,双蒸酒香从历史深处飘出,桑基鱼塘奏出渔耕粤韵,古村古牌坊记录名士风流,烈士气节,古道蜿蜒连接九江的历史与今天……而地名则以一种最贴近我们生活的方式记录下了这些老城故事,村落印记。循着地名去寻找其背后的故事,形成了此次展览的二十多组“九江之最”。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