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地铁2号线开通首月总客运量229万人次
1月28日,佛山街头寒风阵阵,刚走进地铁站内,顿觉暖意融融。佛山地铁2号线自2021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至今已运营满月。这一个月来,2号线总客运量229万人次,共计开行列车近1.2万列次,为市民出行提供了许多便利,也一定程度纾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连日来,记者走访佛山地铁2号线,从乘客口中了解到了2号线为佛山人带来的喜人变化和影响,其中不少人纷纷给2号线打出“优秀”的评价。
改变出行方式 降低通勤成本
“每天搭地铁上下班真幸福啊,准点又畅通!”因为地铁2号线的开通,家住禅城区魁奇二路的陈瑞芳,每天不再是公司最晚打卡的员工了。近一个月里,她至少搭乘2号线40次。
陈瑞芳每天早上要先送女儿上幼儿园,再赶去季华园附近的公司上班。以前,她都是开车出行,一遇到堵车就会迟到。地铁开通后,她一出家门就是2号线的湾华站,搭到魁奇路站,先出站送女儿上学,再返回站内换乘广佛线,搭2个站就到季华园站,可以比以前早15分钟到公司。
同样不再开车上下班的还有家住禅城区同济路的杨女士。她的公司位于绿岛湖,以前开车上下班常常被堵在季华路上,2号线开通后,她搭广佛线再换乘就能直达公司,早晚高峰时段可以节省30至45分钟的时间。
“不仅节省时间,整个通勤成本都降低了。”杨女士告诉记者,这个月选择地铁代替开车,大概节省了300元的加油费,连身心也轻松了不少,“坐上地铁就能休息,感觉下班后的时间变多了。”
谈及对2号线的评价,陈瑞芳打出85分。她认为2号线的部分标识还不够清楚,需要进一步优化,比如湾华站两个方向站台的指引及各出入口所处路段的标识;而杨女士也打出80分,认为2号线在下班高峰的出行优势比较明显,上班时段如果能增加班次,不用等5分钟的话会更快。
像陈瑞芳一样搭2号线通勤的乘客不在少数。据佛山地铁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27日,2号线总客运量229万人次,共计开行列车近1.2万列次,正点率超99.9%,运行图兑现率100%。据分析,客流量相对高峰时段基本集中在上下班通勤时段,即8时至9时、18时至19时两个时段。工作日客流量基本以站点周边居民、上班通勤人员为主。
拉近广佛距离 方便区域往来
1月25日下午2时许,拉着一个黑色行李箱的陶晓峰从魁奇路站A出入口进入,直接就来到了2号线的站台,他在汾江南路附近做房屋托管的工作,临近春节,准备前往广州南站搭火车返回贵州老家。
陶晓峰告诉记者,2号线开通前,他前往广州南站主要靠搭公交,期间等车、换乘,每次都要花一个多小时。如今,他从魁奇路就能搭地铁直达广州南站,全程只需半小时,“实在太方便了,我给2号线打99分。”
家住港口路的小朱,过两天也准备搭地铁到广州南站搭高铁回汕头老家。这个月内,他先后搭了5次地铁2号线,其中元旦假期,他搭2号线去了广州找同学玩,“从佛山到广州番禺区,一下子就到了,往返效率很高。”
在小朱看来,2号线不仅进一步拉近广佛的距离,还密切了佛山区域内部的联系。来佛山一年了,小朱平时以电动车出行为主,此前未去过石湾、南庄、陈村等地,地铁开通后,他周末就到地铁沿线游玩。“让我打分的话,我会给90分。”他称扣分点在于广州南站需要出站换乘。
客流数据也验证了2号线紧密广佛联系的说法。据统计,这一个月内,2号线最大进站量的车站是广州南站,日均进站数达0.76万人次;整月最大客流量出现在元旦当日,约13.6万人乘坐,客流多体现于广州南方向。同时,2号线与广佛线“牵手”成网带来的客流效应,从换乘量上也有所体现。其中,广佛线换乘到2号线日均客运量为1.47万人次,2号线换乘到广佛线日均客流量为1.52万人次。
商场人气小涨 贴心服务获赞
新地铁不仅为市民出行提速,带来的客流红利也开始显现。
1月25日是工作日,记者来到2号线湾华站A出入口旁的天虹商场。“以前店内每天顾客量约80人,如今每天100多人,大概涨了两成。”在天虹商场负一楼的书亦烧仙草店内,坐了五六位顾客,店员小潘正在给顾客调制饮品。据她介绍,地铁开通后,商场人气确实比以前旺了一点,不过还不算明显。
同样在商场负一层,市民王小姐和朋友正在一家叫云味馆的餐厅吃饭。“我感觉变化挺大的。地铁开通那天我也在这家吃饭,当时只有两三个顾客,今天下午两点半了,店里却快坐满了。”王小姐则认为地铁带来的客流效应还挺明显的,她表示自己给2号线打80分,扣除的20分是未来成长的空间,“等地铁3号线也开通了,客流人气肯定会再涨。”
除了客流红利,市民从2号线感受到的还有贴心的服务。正值春运期间,2号线在广州南站打造春运特色服务站,在花卉世界站打造花市特色服务站,设置便民服务台,分别为乘客提供行李车、剪花枝等特色服务。除夕至年初六,佛山地铁延长服务时间,每日都有113名司机、264名站务工作人员值守岗位。
开通首月,2号线涌现了不少好人好事。截至1月27日,佛山地铁共收到161件表扬乘客事务。像1月2日当天,一位男乘客带着锦旗和感谢信来到2号线魁奇路站,感谢车站工作人员帮忙寻回装有重要物品的公文包。原来,2号线开通当天,该乘客从广州南站搭到魁奇路站换乘广佛线,换乘时发现丢失了一个浅灰色的公文包,里面存有重要数据的移动硬盘,让他非常着急。值班站长得知后一边安抚乘客情绪,一边联系全线各站,并同步联系控制中心及站内警务室寻求协助,经过45分钟的寻找,帮乘客找回了失物。
1月28日,经过网络投票与专家综合评审,2021年度佛山文博十件大事与非遗十件大事评选结果揭晓。《佛山市博物馆之城规划》发布、佛山咏春拳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南海有礼”系列文创产品荣获中国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开发案例等事件分别登上文博、非遗“大事榜”。
回眸2021年,佛山文博、非遗盛事亮点多多。在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下,佛山市博物馆学会、佛山市博物馆发挥龙头作用,统筹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力量,共同推进佛山文博、非遗保护工作。文博和非遗十件大事评选,既是市民参与度极高的文化盛事,也是全市文博、非遗界过去一年保护、传承、弘扬佛山传统文化的缩影。
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 增强传承和发展信心
2021年是很多文博人和非遗人值得铭记的一年。佛山市及各区出台的博物馆之城相关扶持政策,为文博和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了信心。
入选文博十件大事之一的“《佛山市博物馆之城规划》出台”,网上投票排名靠前,得到公众高度认同。《佛山市博物馆之城规划》是全国首部“空间+事业”博物馆之城规划,它提出将佛山“博物馆之城”打造成为“岭南文化的活态展示城”“佛山制造的创新博览城”“乡村振兴的全域体验城”,规划指引佛山市博物馆之城下一阶段工作思路,实现博物馆建设活化、文物保护利用赋能城市发展和群众高品质生活。
近年来,佛山举办了多届世界咏春拳大赛,积极推动咏春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咏春拳(佛山咏春拳)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佛山将以此为契机加快推动佛山武术拳种发展,助推佛山建设世界功夫之城。”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去年5月,南海区博物馆“南海有礼”文创空间正式启用,南海区通过政府采购服务、举办“南海文博IP活化大赛”、公开与定向征集、成果共创共享等方式,成功活化了一大批文博IP,产生了100多件(套)文创产品设计成果,“南海有礼”系列文创产品还荣获中国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开发案例。
此外,广东大观博物馆、顺德自然科学馆等非国有博物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推广活动。广东大观博物馆推出的“听鸿夜话”品牌讲座,通过博物馆文物与讲座相结合的形式,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并通过网络平台扩大社会影响力。去年7月开馆的顺德自然科学馆,是北滘镇近年来提升品质生活的重要文化地标,在进行自然科普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顺德的岭南文化,促进顺德地区文旅融合发展。
激活红色文化基因 打造红色教育阵地
2021年,佛山市、区博物馆举办了各类红色文物展览,打造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模式,让博物馆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谭平山生平展、看万山红遍——佛山革命文物展等4场红色题材展览入选佛山文博十件大事。
佛山市祖庙博物馆汇聚全市革命文物精品,举办“看万山红遍——佛山革命文物展”,集中陈列中共佛山党组织以及此间涌现出的革命先辈在艰苦斗争中的光荣革命事迹。此外,展览还融入多媒体视频和互动游戏等形式,增加了读者与展览的互动性。
由高明区博物馆主办的谭平山生平展是目前国内谭平山史料展品最为丰富的展览。展览以鲜活的思政素材以及“沉浸式”的教学方式,让不少领导干部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精神,以实际行动接受党性锤炼和红色精神洗礼。
据悉,谭平山生平展和“看万山红遍——佛山革命文物展”入选了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
此外,顺德区博物馆、三水区博物馆等博物馆也利用资源优势举办特色展览。如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以石湾陶塑为主要展品,举办“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石湾陶塑作品展”,展示百年来的英雄模范人物故事,将本土优秀文化和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现场播放的纪录片《石湾陶讲党史》,进一步加深了群众对党史的认识。
创新非遗传播形式 助推佛山文化走向世界
佛山彩灯、佛山狮头、佛山剪纸、香云纱等都是市民喜闻乐见的传统非遗产品。近年来,不少非遗传承人和企业均及时转变思路,与时俱进,积极推广佛山传统手工艺,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新型销售模式,使其重新焕发光彩。
去年,伦教糕、顺德红米酒分别获批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让顺德获批“国字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增至3件,分别是香云纱、伦教糕和顺德红米酒。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非遗项目,顺德区对香云纱染整技艺等8个项目进行抢救性记录。顺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系列作品通过传统媒体和融媒体等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宣传推广,其中的7部纪录片登上学习强国全国平台。
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近年来,佛山粤剧界不断传承和推广粤剧,粤剧进校园便是其中的一大亮点。佛山市第四届少儿粤剧艺术节、“星腔曲韵绽芳华”——广佛肇青少年粤曲星腔邀请赛已成为佛山青少年粤剧活动的品牌活动,这两项粤剧文化活动也被列入佛山非遗十件大事。
近年来,佛山夯实非遗保护传承根基,激发非遗保护传承活力,推动非遗走在新时代潮头,甚至走出国门。2021年10月,在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佛山市外事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遇见·非遗”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交流活动中,波兰、英国、德国、土耳其、波兰等国家驻穗领事馆官员、家属共50多人走进佛山,体验了石湾陶塑技艺、佛山剪纸、佛山木版年画、咏春拳等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并参加“佛山非遗体验交流活动成果展示交流会”,增进外国民众对佛山的了解,也助推佛山文化走向世界。
2021年度佛山文博十件大事
(按时间先后排序)
1、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开馆
该展馆是梁园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佛山古镇历史发展为脉络,通过6个专题展厅及特色展陈模式,充分展示佛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与佛山梁园、适安里古民居群非遗体验区形成动静结合、互为一体、各有侧重的文化综合体。
2、《佛山市博物馆之城规划》发布
佛山市政府公布的《佛山市博物馆之城规划》,是全国首部“空间+事业”博物馆之城规划。规划以城产人文深度融合为思路,衔接全市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分片安排博物馆、美术馆布点,完善“两核、两轴、一带、多群”总体布局,提出博物馆建设与活化特色路径,将佛山博物馆之城打造成为“岭南文化的活态展示城”“佛山制造的创新博览城”“乡村振兴的全域体验城”。
3、“红色文物述党史”登上学习强国全国平台
顺德区博物馆策划的主题为“一百年一百件”的“红色文物述党史”宣传活动,通过介绍顺德区不同革命阶段的红色可移动文物,讲好党史故事。“红色文物述党史”宣传活动在顺德区博物馆、清晖园博物馆线上平台推送,稿件均被“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采用,其中《抗日烈焰锻造的不朽传奇(下)》和《听党指挥强军魂,忠义奋勇迎解放》登上“学习强国”全国平台。
4、南海区大沥镇青峰岭发现古代墓葬群
2021年4月25日,南海区大沥镇青峰岭建设工地发现古墓葬。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其中有汉墓7座,明清时期墓葬57座。汉墓出土的木器、漆器在佛山地区属首次发现,为复原汉代的生活场景、葬俗葬式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5、“谭平山生平展”获省博物馆陈列展览“最具创新奖”
该展览全面展现谭平山在五四运动、建党建团、南昌起义、筹建新中国和廉政建设等方面的贡献,共展出实物展品101件/套,使用史料1216条,许多史料为首次公开。该展览开展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是高明近年来活化利用红色资源、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取得的重要成果。
6、“南海有礼”系列文创产品荣获中国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开发案例
2021年5月,南海区博物馆“南海有礼”文创空间启用,南海区通过政府采购服务、举办“南海文博IP活化大赛”、公开与定向征集、成果共创共享等方式,活化一大批文博IP,产生了100多件(套)文创产品设计成果,40款文创产品进入量产和公开销售阶段,“南海有礼”系列文创产品还荣获中国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开发案例。
7、看万山红遍——佛山革命文物展
展览汇聚全市11家文物收藏单位的革命文物精品与资料,呈现佛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峥嵘岁月,展现佛山革命文物保护事业风貌,入选“2021年广东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和“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
8、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石湾陶塑作品展
该展览展出了人物陶塑及相关实物、文献资料100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多媒体陈列手法,推出纪录片《石湾陶讲党史》。
9、顺德自然科学馆开馆
该馆自免费向公众开放以来,已接待市民近3.5万人次,在进行自然科普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顺德的岭南文化,综合运用环境氛围、复原场景、体感互动等,构建一个沉浸式、启发式体验环境,更好地提升市民的参与度,激发青少年儿童主动探索兴趣。
10、听鸿夜话系列活动
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广东大观博物馆、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共开展34期讲座,全方位呈现了南海的历史文脉与社会变迁,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重现旧时“聚树头听古仔”的岭南文化氛围,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推广,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2021年度佛山非遗十件大事
(按时间先后排序)
1、非遗过大年——佛山年俗文化展
该展览展出佛山五区与“年文化”有关的非遗保护项目,包括清代罗阳“元旦图”中堂、清代“佛山广兴店造”鸭型锡制盖盘等馆藏珍品共计176件(套)。活动通过VR网上平台及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展示方式,吸引观众12.7万人次,VR网上平台观众数量达到2.6万人次。
2 、物以载道——中国与科威特非遗数字展
2021年是中国与科威特建交50周年。为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4月8日,“物以载道——中国与科威特非遗数字展”上线,启动仪式同日在佛山市南海区智城西洋艺术馆举行。展览聚焦中科两国优秀的非遗文化,展示两国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匠心传承、活态新生。
3、佛山彩灯艺术展引数万人打卡,龙凤系列创新作品屡获荣誉
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有限公司、佛山新合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有限公司研发出佛山彩灯龙凤系列作品,其中《黄金万两》荣获2021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银奖,《黄金万两》《凤华绝代》参与2021中国(广州)公园文创大会及第四届非遗品牌大会数字非遗展。
2021年8月至10月,“鱼龙舞”非遗艺术展在广州太古汇方所展出;9月,追光游愿兔子彩灯艺术展在南海区千灯湖环宇城外广场展出,是继第三届澳门国际花灯节展出后首次在中国内地展出,两次展览吸引数万人打卡。
4、佛山咏春拳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
5月,咏春拳(佛山咏春拳)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近年来,佛山连续举办了多届世界咏春拳大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咏春选手参赛。未来,佛山要以此为契机推动佛山武术拳种发展,促进佛山世界功夫之城建设。
5、伦教糕、顺德红米酒获批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21年5月、9月,伦教糕、顺德红米酒分别获批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顺德增强地区文化凝聚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化、品牌化、品质化保护的体现,将为顺德乃至全国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树立典范。
6、顺德非遗传承人记录系列作品首获全国奖项
2020年起,顺德区开展对香云纱染整技艺等8个非遗项目的抢救性记录工作,通过传统媒体和融媒体广泛推广,其中7部纪录片登上学习强国全国平台,是佛山首个获得的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优秀作品双月赛奖项。
7、“星腔曲韵绽芳华”——广佛肇青少年粤曲星腔邀请赛
邀请赛通过广州、佛山、肇庆三地曲艺家协会的联动,以录制视频作品初选、现场演唱的方式评选。邀请赛一方面展现了星腔艺术的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另一方面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有助于博采众长,增强星腔艺术活性。
8、佛山市第四届少儿粤剧艺术节
艺术节吸引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师生参与,其中参赛学生近700人次,250万人次在线观看,紧密连接更多粤港澳大湾区学校与师生,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9、佛山狮头亮相《国家宝藏》文物特展
节目中,黎婉珍、周嘉欣以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文物“金漆木雕大神龛”为创作基础,融合岭南地区的舞狮文化,用佛山狮头制作工艺制作了国宝“身份证”——彩扎狮头。他们创作的狮头“狮狮如意”随广东省博物馆精选文物在《国家宝藏》文物特展上展出。
10、“遇见·非遗”——2021年佛山非遗体验交流活动
波兰、英国、德国、土耳其、荷兰、法国等驻广州总领事馆的官员和家属体验了石湾陶塑技艺、佛山剪纸、佛山木版年画、咏春拳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并参加非遗体验交流活动成果展示交流会。该活动增进了外国民众对佛山的了解,助推佛山文化走向世界。
高明区首班红色旅游直通车从高明客运站开出,满载乘客开启高明红色文化之旅。高明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持续推进红色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助力高明打造红色历史文化名城。
高明区红色旅游直通车由区文广旅体局、区交通运输局共同打造,市TC公司高明分公司运营。车身外观以红色为主,张贴有红色旅游景点二维码,乘客扫码即可获取高明红色旅游景点的相关信息。
据悉,红色旅游直通车一天发车32班次,始发站为高明客运站,终点站是更楼客运站,市民可以在504路公交车经过的站点候车。
该车的行驶路线不仅经过美的鹭湖森林度假区、海天娅米的阳光城堡等高明的龙头景区,还串联起高明区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谭平山故居、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小洞村等多个红色旅游景点。
高明是广东省著名的革命老区县(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赋予高明红色情怀,也是高明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藏。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高明区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红色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红色历史文化名城。
接下来,高明区将充分激活辖区红色旅游线路文化内涵,完成对区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县立三小旧址、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3处重要红色景点展陈的更新;通过展览、培训、讲座等形式开展“青少年红色文化传承实践”活动,丰富青少年红色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内容,培养一支红色志愿小小讲解员队伍。
此外,高明还将继续开展特色点单式服务,推出爱国主题教育服务等,不断擦亮“红色基因高明传承”的红色文化品牌。
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红色旅游直通车的开通,能够为广大市民开启红色之旅提供便利。接下来,区交通运输局将和区文广旅体局、各大景区景点合作,进一步优化调整到乡村和景区的公交线路,为高明农旅发展做好配套升级,让市民享受到更好的公交出行体验。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