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三水龙舟制作传承人坚守匠心创新手工技艺
详细内容

三水龙舟制作传承人坚守匠心创新手工技艺

时间:2022-07-30     人气:17075     来源:www.ss.gov.cn     作者:
概述:龙舟竞速是一项体育活动,也是重要的民间习俗。要想在龙舟赛中夺得第一,不仅要靠扒丁的苦练,还要仰仗一艘工艺精良的龙舟。在三水......

  龙舟竞速是一项体育活动,也是重要的民间习俗。要想在龙舟赛中夺得第一,不仅要靠扒丁的苦练,还要仰仗一艘工艺精良的龙舟。在三水,识货的人都会到西南街道洲边村或新沙村找老师傅造“龙”。

  以李保安为传承人的洲边龙舟制作、以关群苏为传承人的新沙龙舟制作,正是名声远扬的造龙世家,他们坚守传统手工龙舟制作,不断沉淀和创新制作技艺,分别入选市区两级非遗名录。

  竞渡传统衍生造龙手艺人

  三水地处三江汇流,以水为名,水网纵横交错,鱼塘星罗棋布。独特的水乡文化和地理环境,孕育了这里源远流长的龙舟文化和三水人的龙舟情怀。长久以来,三水区西南街道、白坭镇等保留着赛龙舟的传统。

  相传,明清以来,三水村民农忙之余,便以运粮的禾艇开展竞渡活动。后来,划龙舟活动改在秋凉初届、农事稍歇的八九月间举行。现在,人们习惯以游龙、赛龙舟庆祝国庆。

  三水赛龙舟的古老传统,衍生了以龙舟制作为生的手艺人。相较其他地方,三水龙舟制作技艺比较全面。李保安龙舟制作世家生产的龙舟主要有小五人龙、标准龙、中龙、传统长龙,龙舟的长度从10多米到40多米不等,用料广泛,包括杉木、坤甸木、柚木和梢木。

  关群苏龙舟制作世家手艺超群,主攻50人龙和80人龙等传统龙制作。关家父子制作的最长龙舟达46.9米,据悉,他们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打磨这只龙舟。

  三水文史专家植伟森介绍,三水的龙舟形制大致可分为传统龙、标准龙、彩龙、游龙和禾艇5种。传统龙和标准龙一般用于龙舟比赛;彩龙一般用于观赏,可坐40—80人;禾艇则是一种造型小巧、只能坐5个人的龙舟。人们常常以红灯笼、醒狮、古扇、香粽等传统元素“扮靓”彩龙和游龙,增强其观赏性。

  虽龙舟形制有别,但制作工序大抵相同,包括选材、定弧形和尺寸、选底骨、起底、起水、打水平、安转水、做大旁、安座板、上龙筋、涂桐油灰、抛光、扫油,最后制作安装龙头和尾舵。龙舟制作工序繁杂、耗时费力,极其考验师傅的功力。一艘龙舟的制作天数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些半个月可完工,有些则要打磨两三个月。

   潜心钻研精进制作技艺

  1月19日,记者在西南街道洲边村村委会显学村的龙舟厂,见到了三水龙舟制作(洲边)非遗传承人李保安。李保安今年已86岁,他的4个儿子承接其事业,如今都成了制作龙舟的好手。平时,李保安会在一旁监工,适时进行指导。在李保安的影响下,家中的孙辈也对龙舟制作产生了浓厚兴趣。

  两个月前,李保安一家接到了来自南海大沥的一张订单,为客户定制一艘长38.68米、以坤甸木为原料的78人龙。这艘龙舟造价较高,李保安一家希望能够按时保质完成造龙任务,近日都在潜心打磨这只龙舟。

  据悉,1959年,20岁出头的李保安以学徒身份进入三水国营造船厂,习得龙舟制作技艺。1999年,退休后的李保安在洲边村开办龙舟厂,带着儿子潜心钻研传统龙舟制作技艺。

  李保安龙舟的独特之处,源自李保安对龙舟制作技艺所坚持的守正创新。办厂初期,李保安一家不仅虚心请教龙舟制作老师傅,还从顺德请来了专业教授,学习扒龙舟的技法。在专业学习中,他们深入了解龙舟在顺水、逆水、静水状态下所受的阻力情况,从而改良龙舟制作技艺。

  “龙舟竞速比拼的是速度,俗称‘斗龙’。”李保安的长子李显文说,从良木选料到每道繁琐的工序,他们都力争在做工上做到极致,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让龙舟扒得更快。

  李保安一家主张将传统龙舟制作技艺与现代流体力学、材料结构新工艺进行融合,不断改良和创新制作手法。李显文说,龙舟制作过程中,他们乐于选用较薄的板材和龙舟钉,让龙舟体轻、速快。

  因重诚信、质量好,李保安龙舟远近闻名,他们家制作的龙舟曾多次获得国内外赛事大奖,吸引了珠三角地区甚至海内外的客户订购龙舟。几年前,央视节目组曾以李保安一家制作龙舟的故事,制作了时长约40分钟的纪录片《龙头旺相》,登上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

  匠心打磨成就名声远扬

  龙舟讲究“吃水”的弧度,一般身长很少超过42米。超过这个极限,每增加1米,技术工艺要提高几倍。半个多世纪以来,三水龙舟制作(新沙)传承人关群苏一家三代主攻27米至46米的长龙制作,凭借纯熟的制作技艺打开了广阔市场。

  和李保安龙舟一样,关家龙舟也在很多赛事中获得大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的父亲开始接触龙舟制作,现在,我和一对双胞胎儿子接过接力棒,也在传承着龙舟制作的技艺。”关群苏说。

  关群苏自嘲说,自家的长龙做得好,是因为“学费”交得够。他介绍,关家三代人在龙舟制作上“摸着石头过河”,从经手的一艘艘龙舟上积累下宝贵经验。技熟则能生巧,如今,只要客户给出长龙规格,关群苏脑海中就能闪现出龙舟的弧度、宽窄等数据。

  制作的龙舟下水比赛,关群苏和双胞胎儿子关勇强、关永强总会到场观看,因为他们要细心观察新龙舟在水中的行进情况。“先发现问题,再修正问题。”关群苏说,有的龙舟做得太长,板材接驳位置不好,就会影响行进速度。总结了经验后,他们会在下次制作中细细推敲,不断改良创新,做到精益求精。

  木材也是制作长龙的关键。长龙多以杉木为原料,关家一般选用45年至50年树龄的杉木,因为树龄大的杉木纤维够、弹性足,在高速行进中不易变形,不会影响船速。

  如今,三水虽有李保安、关群苏两大龙舟制作世家坚守传统手工造龙,但这门独特技艺还是面临后继乏人、龙舟制作技艺传承缺乏理想载体等冲击,亟须保护。

  关永强希望,三水区能够进一步加大对龙舟制作非遗的重视和保护,加大投入力度,推动非遗走进校园、开辟主题展馆或技艺传习所等,让龙舟制作传统技艺发扬光大,让龙舟文化代代相传。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