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博物馆
南海县博物馆成立于1981年6月18日,馆址设在西樵山白云洞云泉仙馆内。1987年7月,南海县博物馆从云泉仙馆迁往西樵山蟠龙洞。2006年8月4日,受台风"派比安"影响,西樵山出现了罕见的泥石流灾害,南海区博物馆馆址被严重损毁,随即迁往桂城南新三路5号原南海广播电视局旧址作临时办公场所。2008年11月20日,南海区博物馆迁建工程由南海区发展和改革局发文同意立项,建筑设计单位为广州市设计院和佛山市岭南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2010年1月16日新馆动工兴建,2013年12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南海区博物馆是区直属公益一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学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是展示南海历史文化、西樵山文化、广府文化的重要场所。
南海区博物馆占地面积3439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547.66平方米,是国家三级博物馆、佛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佛山市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西樵山南门入口处东侧,北倚风光秀丽、底蕴深厚的西樵山,西与西樵梦工场、国艺影视城相对,环境幽雅,自然条件优越,是南海区建设"文翰樵山"岭南文化高地的一张亮丽名片。
南海博物馆建筑设计从西樵山地区极具代表性的石燕岩、滴水岩等古采石遗址中吸取灵感,将建筑体量纵横交错、相互层叠搭砌,形成了堆砌的石块、层叠的山石意象,隐喻了南海古老的采石文化,巧妙实现了自然与艺术、历史与现代的统一,引发人们对南海历史的追忆,并产生强烈的本土文化认同感。
全馆主体建筑有三层,第一层是大堂、设备房和临时展厅。第二层为办公区,包含业务科室和科研管理室,第三层为陈列展览区。新馆常设展厅共七个,分别为《南海记忆》、《南海群英》、《馆藏书画》、《广府风情》、临时展厅和《石景宜珍藏展》(包括展厅一、展厅二),展厅面积共约3700平方米。
至2019年12月31为止,馆藏藏品数量共10400件(套)实有藏品数量23908件,其中二级文物24件(套),三级文物670件(套),其余9706件(套)为一般藏品。馆藏藏品以收藏南海境内出土文物如汉代陶器、唐宋瓷器、西樵山遗址石器以及南海籍历代书画家作品为主,其中西樵山遗址石器、康有为书法与信札手稿真迹为最大特色。
至2019年12月31日为止,南海区博物馆在职人员中事业人员在编数为49人,其中事业编制人数26人,辅员23人,其中文博副研究馆员4人,文博馆员4人,其他中专技人员6人,文博助理馆员11人。在职人员中研究生学历6人,大学本科学历41人,专科学历2人。博物馆内分设综合部(含保卫部、安防信息中心)、馆藏研究部(含非遗保护部、文保中心)、陈列宣教部等职能部门。
南海区博物馆还负责石景宜博士博物馆、陈启沅纪念馆、康有为博物馆的日常开放管理工作。
石景宜博士博物馆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西樵山南门入口处东侧,与南海博物馆组合为一体。其中,石景宜博士博物馆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位于一层和二层,主要功能分区有:门厅、展厅、庭院园林、文物库房、主机房和办公区。展厅常设《石景宜珍藏展》,位于一层和二层。该博物馆于2010年1月16日动工兴建,2011年6月22日主体建筑封顶,2014年3月28日对外开放。《石景宜珍藏展》,主要通过展示石景宜珍藏,宣传石景宜爱国爱乡、赠书报国的不平凡一生。展览树立现代化的展示理念,展示手段突破传统的文字图片加说明的做法,通过实物、图表、绘画、电视片、影视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展陈手段的综合运用,展示石景宜博士的珍藏。展览内容分“赠书报国”、“石景宜博士珍藏”两大部分,“赠书报国”部分展示了石景宜博士作为“开启两岸文化交流第一人”、“功在文化的人杰”、“文化书史”的历史业绩;“石景宜博士珍藏”部分共分“国宝贝叶经”、“当代书法艺术精品”、“工艺奇葩”三个单元,展示了石景宜博士毕生收藏的丰富的文化艺术珍品。
陈启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简村绮亭陈公祠内。绮亭陈公祠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2002年维修,坐东南向西北。广三路,中路三间二进。头门为集会议事之用,后堂供奉先人,中间置一雕花灰色云石神楼,雕工精细。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纪念馆内设有《陈启沅生平史迹展览》,展现了陈启沅爱国爱乡、造福乡梓的一生。2002年绮亭陈公祠被列为广东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陈启沅纪念馆列为佛山市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康有为博物馆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苏村,包括康有为故居、康有为博物馆、南海会馆等建筑群。康有为故居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苏村,原名“延香老屋”,是一座清代三间两廊硬山顶镬耳屋建筑,建筑面积约81平方米。1858年3月19日康有为诞生于此。在苏村,康有为博览群书,度过了他一生中重要的青少年阶段。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康有为故居、纪念馆是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康有为博物馆是为纪念中国近代著名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而建的名人馆。2014年6月动工兴建,2018年3月落成。建筑共有两层,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200平方米。馆内设有《康有为生平展》。南海会馆与新建的康有为博物馆相邻,西临银河涌,2014年6月动工兴建,2018年3月落成,占地面积约4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以北京南海会馆为蓝本仿建而成,坐西朝东,并列四组院落,再现了北京南海会馆风貌。南海会馆内设有《北京南海会馆展览》、《南海科举名人展览》两个基本陈列。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西樵山南门入口处东侧
电话:0757-81080100、81080101开放时间:9:00-17:00
(16:00起停止入场)
门票:凭身份证入场 免费
公共交通:樵01路、樵16路螺蛳粉的味美还因为它有着独特的汤料。汤料由螺蛳、山奈、八角、肉桂、丁香、多种辣椒、等天然香料和味素配制而成。
2018年8月20日,“柳州螺蛳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
2008年,柳州螺蛳粉手工制作技艺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3月21日,螺蛳粉发源地广西柳州官方表示,感谢海外友人的关心,螺蛳粉是广西非遗,正逐步申请国家和世界级非遗 。
螺蛳粉除了鲜、酸、爽、烫,辣味也是它的独特之处。它由柳州特有的软韧爽口的米粉,加上酸笋、花生、油炸腐竹、黄花菜、萝卜干、鲜嫩青菜等配料及浓郁适度的酸辣味和煮烂螺蛳的汤水调合而成,因有奇特鲜美的螺蛳汤,使人吃一想二。未尝其味先观其色便会令人垂涎欲滴,红通通的是漂浮在上面的一层辣椒油,绿油油的是时令青菜,鲜美的螺蛳汤渗透每一根粉条,螺蛳粉中的辣椒油与普通的辣不同,此种带着有侵略性的辣,嫩滑香酥得让人忘了本位 。
螺蛳粉之所以叫做“螺蛳粉”,是因为它的汤是用螺蛳熬成的缘故。外地人可能不习惯螺蛳粉汤辣和腥的味道,而这恰恰是螺蛳粉最大的特色。精心熬制的螺蛳汤具有清而不淡、麻而不燥、辣而不火、香而不腻的独特风味 。
地道的柳州螺蛳粉都会带着一股浓浓的奇葩的“臭”味,这股“臭”味来源于螺蛳粉里的酸笋,它是新鲜笋经工艺发酵后酸化而成的,其味道让许多人“退避三舍”,但懂得欣赏它的内涵的人,就会知道,它是香而不腐的,闻之开胃,想之流涎,吃之打滚
辣椒是在明末从美洲传入中国的,起初只是作为观赏作物和药物,进入中国菜谱的时间并不太长。辣椒强势进入中国后,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饮食革命,柳州人将之融入螺蛳粉并加以发挥,才有了螺蛳粉。很多吃过螺蛳粉质疑螺蛳粉里为什么一颗螺蛳也没有,据说螺蛳粉的螺汤由螺肉、猪骨、药材、天然香料等民间秘方熬制而成,熬过汤后的螺肉就会丢弃,因其精华都浓缩入汤里了 。
螺蛳粉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虽然历史较短,但嗍螺和米粉在柳州传承悠久。在柳州从事40多年文物考古工作的刘文认为,从一个小的方面来说,柳州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就是一段采集食用螺蛳的历史。
40多年前,中国考古学者在白莲洞、大龙潭鲤鱼嘴等遗址发现了大量的螺蛳壳堆积物。“距今约2万年前,居住在白莲洞的‘柳江人’就开始捕捞螺类食用,并学会用火,现在白莲洞遗址内还留下当时原始人‘火烧石螺’的遗迹。”柳州市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馆长蒋金远说。
关于螺蛳粉的起源众说纷纭,已经无法考证,但几乎每一个传说都有着浓浓的“螺蛳情结”和“米粉情结”。2008年,柳州螺蛳粉手工制作技艺成功申报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时负责申遗工作的黄晓平在申报文件中写道:“将米粉和螺蛳结合起来制作的螺蛳粉,是柳州民间的一大创造,其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是柳州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螺蛳粉制作材料
主料:米粉(也可以用干切粉),螺蛳,腐竹。辅料:酸笋,酸菜,猪脊骨,生菜,炸花生米,萝卜干,黑木耳,草果,小茴香,香叶,葱花。
调料:食盐,味精,菜籽油,料酒,酱酒,泡红椒,泡山椒,辣椒粉
制作方法
1 .把猪骨上的瘦肉切下来下来,脊骨直接斩件。
2. 田螺蛳放到清水里泡1个小时去泥沙和土味,然后清洗一遍。
3. 把材料切成丝和丁,倒些油进锅炸腐竹片(炸腐竹片时油要热,但是要离火炸,不然会焦),之后把炸腐竹剩的油里倒进辣椒粉,制成辣椒油(注意用炸腐竹的余温就可以了,不用加火)。
4.把猪骨头放到锅里滚汤,水里加入一汤匙米酒,把酸菜丝、酸豆角丁放到锅里炒,加少许油,但是不要放盐。
5.黑木耳和猪肉(切下来的瘦肉)一起放锅里炒熟并加少许盐。
锅里放油,加蒜米、姜片爆香,然后放入螺蛳炒,再加一汤匙盐、半汤匙香辛料炒2分钟,然后加半碗水,滚了以后放到骨头汤里一起煮。
6.用田螺肉煲汤并足够1小时,然后把事前弄好的辣椒油也放到锅里(不喜欢吃辣的可以不加)。
7.再烧半锅水,水里放盐(搅拌均匀,尝起来咸一些),水滚时分别把米粉放水里烫一下再捞起,加入准备好的配料,最后加入螺蛳汤螺蛳粉就完成了 。
提示事项
如果没有螺蛳可以随意用其他类型的螺。
螺蛳粉最主要就是靠汤底,汤的味道一定要调好 。
制作螺蛳粉准备的圆米粉不是平时的细米粉,而是比较粗的 。
辅料可以不加。酸笋,酸菜,炸花生米,萝卜干,葱花可以再螺蛳粉做好之后加入。
如果是干切粉,断面直径约3毫米,要提前放在水里浸泡1小时,并且是用冷水,否则粉煮熟后会断,没有弹性 。
如果想让螺蛳粉更美味的话,螺蛳必须是要活的,并且放在水里侵泡2天,在水中投入一块铁,用来促进螺蛳吐泥,既可抑制寄生在螺蛳体内的血吸虫,又能保证螺蛳肉的清甜。
2月27日下午,佛山有10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从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治愈出院。至此,佛山已累计出院46例,已有超半数的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今天出院的是他们:
病例11:70岁女性患者,常住湖北仙桃。2020年1月21日来到佛山。1月25日入院治疗。
病例20:55岁女性患者,长期居住湖北武汉,1月22日来到佛山。1月27日入院治疗。
病例46:45岁男性患者。常住佛山南海,1月21日-1月25日在湖北仙桃停留。1月25日中午自驾返回佛山,1月26日到达。1月26—31日,患者进行居家隔离,2月1入院就诊。
病例48:37岁女性患者,原籍湖北黄梅,长期居住佛山。2020年1月19—25日在湖北黄梅停留,1月25日返回佛山。2月1日入院治疗。
病例61:病例27丈夫。56岁男性患者,常住湖北武汉。2020年1月22日来到佛山。2月7日入院治疗。(病例27已于2月19日出院)
病例65:47岁男性患者,现住佛山南海。2020年1月22—25日在湖北仙桃停留,1月26日返回佛山。患者返回佛山后即在集中隔离观察场所进行集中医学观察。2月7日入院治疗。
病例71:50岁男性患者,湖北荆州人,现住佛山三水。于2020年1月17日驾车到湖北荆州探亲,1月25日回到佛山三水。2月9日入院。
病例72:病例71儿子,26岁男性患者,湖北荆州人,现住佛山。于2020年1月17日回湖北荆州探亲,1月25日回到佛山三水。2月9日入院。
病例76:病例55妻子,35岁女性患者,常住佛山顺德。患者近期无外出旅游史,因其为密切接触者,故于2月5日留观入院。(病例55:36岁男性患者,常住佛山。患者发病前无湖北居住史或旅行史,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者2020年1月15日至22日期间曾在上海参加商务会议,2月4日入院治疗)
病例82:病例50儿媳,35岁女性患者,常住佛山顺德。2020年1月14日途径武汉前往安徽,20日自驾车返回武汉,21日前往湖北通城,23日经湖南岳阳返回佛山顺德。患者在病例50入院后接受集中医学观察。2月8日从集中医学观察点直接转送入院。(病例50:75岁男性患者,湖北咸宁人,常住湖北武汉。2020年1月23日来到佛山, 2月2日入院就诊)
经过我市收治医院和定点医院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10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复查指标符合国家规定的确诊病例出院标准,经专家组确认,今天从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治愈出院。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通知,解除隔离标准需满足以下4个条件:
1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
2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
3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吸收好转;
4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
出院后注意事项:
1定点医院要做好与患者居住地基层医疗机构间的联系,共享病历资料,及时将出院患者信息推送至患者辖区或居住地居委会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患者出院后,因恢复期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感染其它病原体风险,建议应继续进行14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避免外出活动。
3建议在出院后第2周、第4周到医院随访、复诊。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