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西关大屋的青砖到底多有技术含量?
取土、制坯、烧制……道道工序都有讲究
说起西关大屋,你会想起什么?古朴的趟栊门?流光溢彩的满洲窗?在一条条青云巷里穿行时,你会不会好奇,这一块块美丽的青砖,是怎么烧制出来的?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艺?
取土制砖坯 技艺全在细节中
看到“西关大屋的青砖如何烧制而成”这个问题,你或许会在心里笑出声:“你说趟栊门、满洲窗的制作蕴含了不起的技艺,我还信。就烧块砖头,有什么难的?你这不是小题大做吗?”
你要真这么想,如果穿越到清代广州河涌旁的一个砖窑里当学徒,那可要自求多福了。烧制青砖工艺的第一步是取土,你如果随便从河边取来一堆土,师父一摸,一点也不黏,里边还有沙子,肯定会对你大发雷霆:“烧青砖,土要黏而不散,粉而不沙,你这找的是什么土!”
原来,烧制用来盖大屋的青砖,连取土都是有讲究的。取来“黏而不散,粉而不沙”的黏土,还不能马上做砖坯。人们得先注上水,然后节奏均匀地踩踏。经过这个“踢踏舞”环节,土料的含水量才会均匀,烧制出来的青砖才能质地密实。
经过踩踏的砖泥,含水均匀、质地细密,可以用来做砖坯了。做砖坯是把黏稠的土料摔打成长方块,再放入木模“整形”,接着脱去木模,把砖坯晾干,就可以入窑烧制了。不过,脱模的时候,砖坯还很软,一不小心就会弄掉一个角。晾坯时,如果忘了在上面均匀地盖一层稻草,大太阳一晒,砖坯又裂了几条缝……前面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烧青砖时要注水 很考验功夫
砖坯晾干后,放入土窑中,把握火候,烧制出美丽坚硬的青砖,是整个制砖流程的最后一步,其中火候的把握最为讲究,不经过苦学与训练,一不小心就会把整座窑的砖都烧废了。
早在两千年前,广州人就已学会了烧砖,但烧制青砖的技术,是到了宋代以后才渐渐成为主流。考古学家挖掘出来的东汉年间的墓砖,有暗红色、灰红色、红黄等各种颜色,色彩杂得很,与西关大屋清一色的典雅青砖相比,成色差得不是一点半点。与烧制红砖不同,烧青砖是要人工干预的。在快“烧熟”时,从窑顶慢慢往窑内注水,水慢慢往下渗,遇到高温,迅速变成水蒸气,新鲜空气就进不来了,还原焰在窑内唱起了主角,氧化反应不充分,砖坯中的铁元素就转化成了二价铁,呈现出来的就是美丽的青灰色。徒弟一边烧火,师父一边注水,等注水注得差不多了,把窑封住,烧制过程就完美结束了。青砖的冷却时间要比红砖短得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再说它们的耐腐蚀的“能力”也比红砖高很多,在市面上自然更受欢迎。
当然,经验再丰富的老师傅,也说不明白这些工艺背后的道理,他们就是尝试再尝试,改进再改进,一代代积累经验,一代代传承。如果没有他们不懈地努力与尝试,我们又怎能欣赏到如此古朴典雅的西关大屋呢?
走出考场 奔赴下一站
6月9日,2024年广东高考落下了帷幕。高中三年的拼搏与汗水,在这一天画上了句号。笑过、哭过、坚持过、彷徨过的高中生活,与高考结束后的欢欣和如释重负一起,成为少年们美好的青春印记。
“你握笔的手,有我们的力量”,走出考点的考生们笑容满面地接受亲友们饱含深情和富有创意的迎接。不少考生已经把自己的暑假安排得明明白白,除了狂欢、旅游、看演唱会等,还有考生表示要辅导妹妹学习、自学大学课程等。
接考 “希望哥哥高考1000分!”
在广州市天河中学,4岁的豆豆妹妹已经是第三天来接哥哥了。哥哥的身影刚出现在校门口,她就举着花奔向哥哥,然后被哥哥宠溺地抱起。“希望哥哥高考1000分!”小豆豆说。“来,亲我一个,等以后你高考了,我也来接你!”兄妹之间的互动非常有爱。
在广州市玉岩中学,王同学刚走出考点,就收获了巨大的惊喜,家人们自带音响,四岁的弟弟装扮成齐天大圣,伴随着音乐,现场就耍了一段金箍棒,但过程中出现了小小的失误,金箍棒掉到地上了。一顿操作把王同学逗得乐不可支,笑得脸都埋到了捧花里。
在执信中学考点,一位考生牵着弟弟打趣道:“谢谢你没有吵我复习啊!”弟弟则蹦跳着跟哥哥说:“你终于可以陪我打游戏了!”
还有考生则喜提高考后第一份“暑期工”。初三学生吴同学带着奶茶和鲜花来接哥哥,祝福哥哥“喜上加喜”。三周后,她也马上要迎来中考。看到妹妹,哥哥“宠妹达人”人设上线,说:“我一定全力以赴支持她考上好高中。”妈妈在一旁说,哥哥高考结束后可以当妹妹中考冲刺的补习老师,“补习费”一定会支付。
在广州市第七中学校门外,一位女生特意把自己打扮成妹妹最喜欢的游戏角色,在校门外迎接她。
如果说考试结束的欢乐是兄弟姐妹给的,那么很多温馨和感动则来自父母师长。不少家长看到结束考试的孩子,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们纷纷给自己的孩子送上了拥抱和鲜花。在执信考点,一位高大的男生走出校门后,被老爸一把抱起,上演“爱的魔力转圈圈”。
在华附考点,由奶奶带队,一家9口人组成了超豪华接考团,奶奶还开心地给学生派发红包,祝福大家都能考出理想成绩。执信中学的一位女生一出考点,就接到了妈妈和姨妈递上的蚝豉苦瓜排骨汤,现场就打开了保温瓶盖喝了起来。“备考太辛苦了,长了很多痘痘,所以第一时间让她喝点汤润一润。”家长说。
昨日傍晚7点左右,在华附考点门口,备受关注的广东三位盲人考生终于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从考场走到考点大门,他们花了十几分钟。“谢谢!”“辛苦了!”面对记者的关注,几位考生和家人由衷表示。
考生 留宿学校,想多跟同学们待在一起
对于许多考生来说,备考时想赶紧考完放轻松,但当这一切真的结束时,有的同学对高中生活的点点滴滴又充满了不舍。
考生英同学说自己想和执信的猫猫郑重说声再见,感谢它过去别样的“陪伴”。作为中午就结束高考的考生,她想先染五颜六色的头发,下午来“吓一吓”自己的同学们。考生熊同学说,最难忘的事情是每天晚上学到很晚的时候,想到可能很多人都在睡觉休息或在娱乐,但自己还在学习,感到很有成就感。
还有同学表示,很怀念自己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在四楼读书的日子,负责扫地的阿姨每次看到他都会说加油,那是一段很温暖的记忆。一位考生的妈妈表示,女儿跟她说今晚不回家,要继续在学校留宿。“她说今天是最后一晚留宿,明天就要离校了,想多跟同学们待在一起。”执信考生江同学说,高中三年有遗憾,但依然圆满;有压力但也达到了自己预期的目标;有挫折,但仍在朝自己的目标前进。他还大力推荐学弟学妹们选历史学科,“以史为镜明得失!”
对于高考后的生活,同学们充满了期待。“要去看邓紫棋的演唱会!”不少男生则表示要看欧洲杯。染头发被许多考生列入了计划清单中。也有学霸准备继续拼:执信化学竞赛生熊同学后天要去参加南科大的考试,接下来还要去参加复旦大学的考核。还有同学表示暑假期间准备自学大学课程。
权威点评
广东高考化学、地理、思想政治、生物有何特色?
6月9日高考第三天,广东高考的考试科目为化学、地理、思想政治和生物。今年这几门科目的试题有何特点?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邀请广州市第二中学化学高级教师王田、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地理高级教师李井宇、广州市执信中学思想政治正高级教师洪少帆、广东实验中学生物高级教师关岚岚,对广东高考试题进行权威解析。
化学
题型结构和难度整体平稳
王田表示,2024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试题,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在整体稳定基础上,立足于课标、结合教情和学情,采取了更为科学稳妥细致的设计策略。试题题型结构和难度整体平稳、层次分明,利于引导中学教学、服务选才。
注重能力层级的合理设计,强化人才的选拔功能。重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强化考教衔接、引导教学。第十七题从基础实验到探究实验,体现了知识及能力考查的进阶。从第一问实验情境到第二问工业情境,再到第三问实验室探究情境,多维度情境转化体现了STSE理念的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实现了思维层面上知识结构化的考查,让考生深刻体悟学科价值;通过方案设计与假设探究等,注重对核心素养的考查,体现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及创新性。
地理
着重考查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李井宇指出,2024年广东省高考地理试题注重核心素养考查,服务人才选拔。试题注重地理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着重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试题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以解决真实问题为任务,特别强调了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全方位测量和评价,为高校人才选拔提供了可靠依据。
优化教考衔接,引导地理教学。试题设计既注重考查学生对新课标中必备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关注学生迁移和运用这些必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中学地理教学回归注重地理过程和成因机制,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
突出考查必备知识和学科思维品质
洪少帆说,今年广东高考思想政治试题持续推进考试内容改革,整体稳中有进,进一步优化考试内容和考查方式,突出考查必备知识、学科素养和学科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助推素质教育的发展。
贴近考生生活,探究时代之问。整卷取材贴近考生生活实际,不回避社会热点、焦点,引导考生观察时代、回应时代。如低空经济、夏季奥运会等时政情境,为考生呈现时代新貌、展现国家发展成就,让考生与时代进程同频共振。
优化考试内容和方式,注重思维品质提升。试题适当增加了选择性必修的题量和分值,使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占比更趋合理。
生物
引导中学教学注重实验教学
关岚岚指出,今年广东省高考生物学试题突出了时代性、学科性、创新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坚持守正创新,助力创新人才的多层次选拔。
聚焦科技前沿,突出价值引领。试题聚焦生物制造新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充分展现生物学的学科魅力,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例如第十七题和第二十一题,分别以抗肿瘤新药开发和新型生物材料制造为素材,展示了现代生物制造技术在人类健康、生产、生活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强化能力导向,聚焦问题解决。试题突出真实问题情境的设计,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第二十一题,要求学生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日前,首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本科生科研项目”正式启动。记者了解到,学校从去年开始正式招收第一届140名本科生,此次“本科生科研项目”共吸引学校60多位教授和90多位本科生,近70%的本科生参与其中。学校校长倪明选教授透露,今年,学校将在内地招收约300名本科生,相比去年,招生计划有显著增加。
港科大(广州)本科生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尽早参与到科研实践中,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潜能,培养具有前瞻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科技创新人才。项目首创了“五个一”,即:一位教授,教授全程指导学生开展科研训练项目;一位本科生,本科一年级学生与教授“1+1”组队;一个课题,一项由教授与学生共同制定的研究课题;一个实验室,进入一个实验室,接触先进科研仪器设备;一项成果,在项目完成后通过海报或样品,展示科研实践成果。
本科生科研项目是港科大(广州)坚持融合创新理念、探索实践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为构建高质量科研人才队伍提供“源头活水”。
据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目前已引进超过240位来自全球知名高校的教授团队,着力打造了15个中央实验室和25个主题实验室,配置全球顶尖的仪器设备,以一流的教研团队和实验环境,培育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
近日,学校还与广东省科技厅、香港科技大学共同签署《深度合作计划》并启动实施“1+1+1”联合资助计划,三年共同投入9000万元,共同支持粤港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育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这一举措将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选择和机会,以支持他们继续探索科学领域的无限可能。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