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核心商圈再添新动力 “Young城Yeah市”金融服务点隆重启动
2024年6月13日,广州天河区核心商圈消费再添新动力!广州市夜间经济发展联合会、中国银联广东分公司与广州银行共同携手,坐标天河路万菱汇购物中心举行“Young城Yeah市金融服务点”启动仪式。
“Young城Yeah市”,作为广州市政府倾力打造的夜间经济品牌,已成为代表这座城市夜生活魅力的标志。此次金融服务点的推出,不仅是对该品牌战略的深化,更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夜间消费的便捷度和吸引力。
广州市夜间经济发展联合会会长钟朝晖表示,此次金融服务点的推出,是培育羊城夜市先行区赋能矩阵的举措之一,下一步将推广落地到15个先行区,为广州的夜间经济发展糅合更多的优质服务资源,共同推动夜间先行区的运营能力提升。中国银联广东分公司、广州银行负责人表示,将积极融入到夜间先行区的促消费权益合作中,助力广州经济发展。此次设立的“Young城Yeah市”金融服务点,不仅是一个境内外无障碍支付服务推广点,更是一个集金融服务、商圈导览与网红打卡于一体的“三位一体”创意体验空间。
首站选址万菱汇作为“Young城Yeah市”金融服务点,是托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周边浓厚的商业氛围,据统计,天河路商圈的日客流量约为150 万人/天,这为万菱汇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潜在消费者。此外,万菱汇周边聚集了正佳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共同形成了华南地区最大的商业圈,商业面积达 240 万平方米。
作为全球主要卡组织,银联高度重视外籍人员在华支付体验,今年初推出“锦绣行动2024”,进一步提升对外籍人员来华的支付服务能力。“锦绣行动 2024”以“全域、全场景、全解决方案”的“三全覆盖”为目标,致力于实现支付无忧,这一行动与天河路商圈的特性和需求高度适配。从“全域”的角度来看,天河路商圈作为广州市乃至华南地区的商业中心,其影响力和覆盖范围广泛。在此设立服务点,不仅能够服务于本地居民和商户,还能吸引众多来华人士,符合“锦绣行动”全域覆盖的初衷。在“全场景”方面,天河路商圈拥有购物、餐饮、娱乐等多种消费场景,这与“锦绣行动”旨在覆盖的“食、住、行、游、购、娱、医、学”等高频支付场景不谋而合。在万菱汇这样的核心地点设立服务点,能够有效地满足消费者在各种场景下的支付需求。在“全解决方案”层面,天河路商圈的消费者和商户对于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多样性有着极高的要求。而“锦绣行动”提供的刷卡、扫码、手机 Pay、ATM 取现等多元化支付解决方案,正好能够满足这些需求,为消费者和商户带来更加便捷、安全的支付体验。
中国银联广东分公司与万菱汇携手,将于6月14日上线“2024购不够 闪充计划”活动,届时万菱汇会员云闪付支付可享3倍积分,更有低至五折的会员积分兑换券。此外,广州银行还为商圈定制了“商圈消费返现”活动,为消费者提供百万返现补贴,以此撬动消费意愿,助力广大市民朋友放心来商圈消费。据悉,这一活动由广州银行承担全部返现成本,商户无需承担任何费用,也让消费者在享受店内原有优惠的同时,还能获得额外的刷卡金返现,实现购物折上折,真正达成了商户与消费者“双赢”的局面。
为进一步助推商圈经济繁荣,广州银行多措并举,双向赋能消费需求端和供给端,全面聚焦本土普惠金融业务,解决商圈商户资金难题,帮助解决商户融资问题,切实将金融服务融入“寻常”、落到“细微”;积极构建新生态、搭建新平台,为中小微企业谋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创新服务模式,扶持“小生意”,助力打造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商圈消费新生态圈。
广州市商务局、中国银联广东分公司、广州银行、广州市夜间经济发展联合会、万菱汇等相关领导出席,为“Young城Yeah市”金融服务点的启动剪彩。
近日,广州市海珠区琶洲商事调解中心在广东岭南律师事务所正式揭牌成立,并在商事调解中心内设立全省首个“非遗‘和’文化调解室”。这是海珠区建立有时代特色和海珠特色的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模式,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探索和实践。打造“中枢” 培育商事调解主阵地
海珠区琶洲商事调解中心位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广东岭南律师事务所,由海珠区司法局、海珠区调解协会、广东岭南律师事务所、北京德恒(广州)律师事务所、广东环球经纬律师事务所联合设立,是统筹调度海珠区商事调解资源,为全区商事主体提供商事纠纷专业调解服务,开展与商事调解相关的法律咨询、研究、培训及宣传推广活动等工作的综合性平台。
海珠区将以琶洲商事调解中心为枢纽,按照“五个调委会、四个机制、两支队伍”的模式,不断集聚全区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力量,建立健全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组建专业调解精英团队,形成立足琶洲、辐射全区的商事调解网络。同时,不断探索商事调解新模式新方法,首创形成“非遗‘和’文化商事调解八法”,力争化解一批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商事争议,为海珠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
练好“躯干” 壮大商事调解多主体
海珠区琶洲商事调解中心以最广泛服务群众、最深入延伸触角为原则,深度融合专业性服务和地域性服务,将五个人民调解组织纳入中心平台作为直接受理、调解商事纠纷的主体。
强化专业调解。新设立海珠区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律师调解员为主力军,打造专门调解全区民商事争议、服务企业等商事主体的商事调解组织。引入已成立的海珠区互联网经济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广州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互联网和金融消费领域提供专业的商事调解服务。
夯实地域调解。立足琶洲产业集聚、对外交往活跃、商事纠纷频发的现实需求,新成立广州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将调解触角延伸至琶洲试验区的每个角落。在聚集逾万家制衣小工厂、小作坊的康鹭片区新成立海珠区康鹭片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专门调解中大纺织商圈各经营主体、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民商事纠纷以及城市更新建设矛盾纠纷,为康鹭片区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强韧“经络” 推进商事调解更畅通
海珠区琶洲商事调解中心建立四大工作机制,形成商事纠纷化解工作合力,提升解决重大疑难复杂商事纠纷的能力。
加强流转指引。根据纠纷疑难程度、专业行业特点以及地域属性向纳入平台的五个人民调解组织分类指引、协调转办案件,实时跟踪、督查案件办理,确保矛盾纠纷高效高质得到化解。
加强联动协作。将地域性人民调解委员会触角广泛敏锐、排查矛盾及时的优势与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精准化解、专业性强的优势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发挥调解组织最大效能。
加强研判会商。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商事纠纷调解工作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研判分析复杂疑难案件,为各调解组织提供业务指导和支持,统筹调度调解力量予以及时化解。
加强培训交流。组织对调解员的专题业务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交流和经验分享,加大对典型人物和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调解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综合能力。
注入“血液” 增强商事调解新动力
海珠区琶洲商事调解中心以“精法律、懂行业、善调解”为标准,组建两支高质量商事调解队伍,运用独具海珠特色的“非遗‘和’文化商事调解八法”,切实防范化解商事矛盾风险。
建立特邀调解队伍。邀请广东岭南律师事务所、北京德恒(广州)律师事务所、广东环球经纬律师事务所和广州互联网法院、海珠区人民法院、海珠公证处法律业务精深、调解能力突出的律师和工作人员共26人担任特邀调解员,纳入调解中心专家库,承担疑难案件攻坚、紧急调解支援、联合调解主力等重要任务。
建立专属调解队伍。纳入调解中心的五个人民调解组织建立专属本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队伍。以广州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例,其吸纳高等院校、金融监管部门、退休法官、仲裁机构、金消保联合会、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多领域专家担任调解员。
形成非遗“和”文化调解法。新成立的调解中心将探索运用非遗“和”文化商事调解八法开展特色调解。调解中心设置非遗“和”文化调解室,室内布置寓意“和”文化的书法、篆刻、广州剪纸、广州茶艺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非遗‘和’文化”氛围中运用特有的“非遗‘和’文化商事调解八法”开展调解,达到“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的效果,从而彻底解决纠纷。
下一步,海珠区将继续以琶洲商事调解中心为核心,不断健全商事调解组织网络,完善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壮大商事调解队伍,加强商事纠纷排查预警,将商事调解引入集市商场、车站码头、园区景区、项目工地等生产经营区域,引入劳动争议、知识产权等行业专业领域,强化商事纠纷实质化解,护航海珠区经济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近年来,番禺区坚持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绿美番禺生态建设为契机,全方位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保障生态安全,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奋勇争先。
摸清家底 全面开展生物资源调查监测
番禺区开展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植物多样性调查,建立野生动物资料档案,建立古树名木健康巡查档案,建设古树名木图文和电子信息数据库,全区748株古树名木全覆盖,更新完善《番禺区植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番禺区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对农、林、渔、草的主要外来入侵物种进行全面普查,掌握生物危害信息,形成入侵物种名录清单,分析入侵物种状况及危害趋势,为及时采取控制、评估、消除、生态修复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强化疫病调查监测,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产地检疫调查、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严防生物疫病传播。
生态优先 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番禺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创造良好物种栖息环境。2024年1-4月,番禺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39,同比改善7.4%,AQI达标率95.9%,同比增加7.6个百分点;地表水环境水质指数为3.9547,同比变好4.88%,全市排名第4位。
扎实推进绿美番禺生态建设,实施番禺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八大工程”,优化生态格局。2023年完成森林质量优化2010亩,新增城市绿地1003.4亩、立体绿化5600平方米、绿道6公里;全力构建美丽城乡风景线,采用“摸排统计、精选苗木、科学种植”模式,明确补种树木位置、树种、规格及数量,对星海公园等公园绿地增植紫花风铃木、玉棠春等乔木;对番禺大道沿线、南大干线等道路补植补种无忧树、铁冬青、火山榕、木棉等;对广州南站北路河涌边等重点区域选种细叶榄仁、水石榕等兼具多样性和经济价值的绿植。共补植补种乔木2205株,灌木3951株。
多措并举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番禺区完善保护机制,明晰责任,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形成强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合力;规划先行,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纳入《广州市番禺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专项规划中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科学决策,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地应用,落实区域生态空间保护,制定“三线一单”环境管控单元技术审查指引,2023年以来,根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对全区涉及规划调整、旧村改造等领域的137个项目进行完善。
加强就地保护,严格落实国家休禁渔制度,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对全区9个自然保护地进行专项检查,严厉打击涉自然保护地的环境违法行为;实施广州市番禺区海鸥岛红树林海岸升级改造与生态修复项目,预计修复红树林面积达6公顷,修复海岸线长度3公里。
打造保护样板,以大夫山森林公园为核心,积极推动华南国家植物园南部迁地保护示范区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榕属植物引种、保育和研究工作,按照“万亩百榕”计划,增植榕属植物至101种11300余株,推动大夫山榕树公园成为华南地区榕属植物品种最多的专类植物展示园。推动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开展“国家98种专项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工作,长隆已成功创建世界最大野生动物活体资源库,全球首创“野生动物活体资源库+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文化旅游+救护野化”五位一体发展理念,保育野生动物数量居全球第一。
广泛动员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氛围
印发《番禺区贯彻落实<广东省生态环境教育条例>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教育责任。探索“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全民义务植树机制,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2024年以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96场次,新种树木3.4万株,募集各界爱心捐款63.9万元,折算植树4.2万株。依托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活动,充分利用大型户外广告LED 屏、宣传栏、横幅、制作“一图读懂”系列资料、发放宣传单张等方式,向群众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营造良好舆论宣传氛围。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