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广州番禺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详细内容

广州番禺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时间:2024-06-20     人气:988     来源:番禺区     作者:
概述:番禺区坚持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绿美番禺生态建设为契机,全方位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保障生态安全......

  近年来,番禺区坚持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绿美番禺生态建设为契机,全方位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保障生态安全,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奋勇争先。

  摸清家底  全面开展生物资源调查监测

  番禺区开展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植物多样性调查,建立野生动物资料档案,建立古树名木健康巡查档案,建设古树名木图文和电子信息数据库,全区748株古树名木全覆盖,更新完善《番禺区植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番禺区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对农、林、渔、草的主要外来入侵物种进行全面普查,掌握生物危害信息,形成入侵物种名录清单,分析入侵物种状况及危害趋势,为及时采取控制、评估、消除、生态修复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强化疫病调查监测,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产地检疫调查、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严防生物疫病传播。

  生态优先  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番禺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创造良好物种栖息环境。2024年1-4月,番禺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39,同比改善7.4%,AQI达标率95.9%,同比增加7.6个百分点;地表水环境水质指数为3.9547,同比变好4.88%,全市排名第4位。

  扎实推进绿美番禺生态建设,实施番禺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八大工程”,优化生态格局。2023年完成森林质量优化2010亩,新增城市绿地1003.4亩、立体绿化5600平方米、绿道6公里;全力构建美丽城乡风景线,采用“摸排统计、精选苗木、科学种植”模式,明确补种树木位置、树种、规格及数量,对星海公园等公园绿地增植紫花风铃木、玉棠春等乔木;对番禺大道沿线、南大干线等道路补植补种无忧树、铁冬青、火山榕、木棉等;对广州南站北路河涌边等重点区域选种细叶榄仁、水石榕等兼具多样性和经济价值的绿植。共补植补种乔木2205株,灌木3951株。

  多措并举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番禺区完善保护机制,明晰责任,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形成强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合力;规划先行,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纳入《广州市番禺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专项规划中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科学决策,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地应用,落实区域生态空间保护,制定“三线一单”环境管控单元技术审查指引,2023年以来,根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对全区涉及规划调整、旧村改造等领域的137个项目进行完善。

  加强就地保护,严格落实国家休禁渔制度,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对全区9个自然保护地进行专项检查,严厉打击涉自然保护地的环境违法行为;实施广州市番禺区海鸥岛红树林海岸升级改造与生态修复项目,预计修复红树林面积达6公顷,修复海岸线长度3公里。

  打造保护样板,以大夫山森林公园为核心,积极推动华南国家植物园南部迁地保护示范区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榕属植物引种、保育和研究工作,按照“万亩百榕”计划,增植榕属植物至101种11300余株,推动大夫山榕树公园成为华南地区榕属植物品种最多的专类植物展示园。推动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开展“国家98种专项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工作,长隆已成功创建世界最大野生动物活体资源库,全球首创“野生动物活体资源库+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文化旅游+救护野化”五位一体发展理念,保育野生动物数量居全球第一。

  广泛动员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氛围

  印发《番禺区贯彻落实<广东省生态环境教育条例>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教育责任。探索“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全民义务植树机制,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2024年以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96场次,新种树木3.4万株,募集各界爱心捐款63.9万元,折算植树4.2万株。依托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活动,充分利用大型户外广告LED 屏、宣传栏、横幅、制作“一图读懂”系列资料、发放宣传单张等方式,向群众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营造良好舆论宣传氛围。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