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南海有条村,古老又新潮?
详细内容

南海有条村,古老又新潮?

时间:2021-02-04     人气:5900     来源:《南海院士风采录》     作者:
概述:茶基村,别名茶基坊,位于桂城街道西北部,地处北江下游冲积平原,叠滘涌从村西流过。村民大多数姓何,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何姓先祖率族人到此拓荒......



    茶基村,一个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在历史的演变中,将传统和时代色彩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带着它独有的韵味屹立于此。


    茶基村,别名茶基坊,位于桂城街道西北部,地处北江下游冲积平原,叠滘涌从村西流过。村民大多数姓何,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何姓先祖率族人到此拓荒、垦殖,因种植“本地普洱茶”护卫基坝得名茶基村。2013年,茶基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古色古香的古祠堂、笔直相扣的古巷道、随处可见的石板凳、跃然墙上的民俗元素、和蔼质朴的街坊……


    古色古香古建筑


    经过那个刻着“茶基坊”的牌坊,才算真正走进茶基村。


    望向左侧,一列祠堂、古庙肃穆而立,恢弘的格局、庄重的氛围、繁复的雕花,无一不传达着茶基人缅怀祖先功德的情怀。青砖、祠堂、石板路……古村该有的历史气息,茶基村都有。


    在茶基村众多年代久远的古建筑当中,更为特别的应当是被列为南海区不可移动文物:何氏宗祠、成庄何公祠、华陀古庙和三圣宫。



何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每年清明期间,何姓男丁在此祭拜何氏太源公。



华陀古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清同治八年(1869年)迁建。庙内供奉华佗、金花夫人、催生司马。每逢农历四月十八华佗诞,附近村民都前来供奉华佗先师,人流涌动,香火鼎盛。



三圣宫,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三圣宫内供奉观音大士、北帝真君、天后娘娘,故称“三圣宫”。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村民到此烧香祭拜。


    无十番不秋色


    在历史悠久的“佛山秋色”大巡游活动中,就有“无十番不秋色”的一说,足以说明茶基十番在佛山人心目当中的地位了。


    茶基十番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锣鼓乐。十番锣鼓最早起源于明代时期,由安徽、江浙一带传入,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2008年,茶基十番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茶基十番以大锣、翘心锣、苏锣、二锣、大班锣、云鼓、沙鼓、大钹、飞钹等10种打击乐器,按10种打法轮番奏出10段打击音乐来,所以叫“十番”。十番中最富有表演趣味的一种打击乐器为飞钹,即以数尺长绳系着金钹,表演者双手舞动,上下飞旋,正反相击,乐器发出节奏分明、清脆悦耳的音响。


    叠滘老扒龙船有弯转


    茶基村在经过时间的洗礼,依旧历久弥新,在村民心中留下最深印象的应该就是这条贯穿整条村的叠滘涌了。


    龙舟竞渡是茶基村一项具有传统特色的民俗活动,也是茶基人求福祈愿的集体仪式。人家说抬轿入窄巷无弯转,他们却说叠滘佬扒龙船有弯转。每年端午期间,各村聚集十多条龙船,在狭窄的河道上弯道竞速,上演“水上漂移”。


    茶基人对这条河涌的印象不止是扒龙舟,以前大家喜欢在在河涌旁洗衣服、洗菜,小孩就在旁边学游泳,“很多老一辈的茶基人都是在这条河涌学会游泳的”,茶基村村长何汉沛回忆道。



    将民俗元素“搬”上墙


    茶基村的建筑具有浓厚的广府气息,村中有传统广府民居和民国建筑约50座。现保存良好的有居仁巷224号民居,建于民国时期,为中西合璧建筑,素胎碌筒瓦面,用花岗岩石砌成西式拱形外墙窗框,外墙壁有花鸟图案。


    近几年来,这座传统的广府古村中又加持了别样的“气质”。


    寓意深远的茶基十番、奋力向前的扒龙舟、憨态可掬的醒狮……一个个富有南海民俗元素的形象就被“搬”上了茶基村的墙上。行至一处,或许便可以偶遇这红砖白墙上活灵活现的民俗风采。传统文化习俗在这一面面墙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趣味十足。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