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智理” 石湾启用上新技术手段
无论身在何处,一线人员只要打开APP后台,空气质量指标、风向、预警信息等内容均一目了然;若出现高值警报,随即调动力量到现场处理……
近一个月来,石湾生态环境部门的巡查人员已用上新技术手段,开展日常的大气污染监测工作。从过去“人海战术”式的巡查监督,变成了“线上看、地上管”的高效便捷模式。
这是石湾镇街道率先在全区试运行的“核心区域大气污染精准监测”项目。该项目对大气污染“城市病”出新招,试行以来已获得成效。据了解,近半个月来,石湾镇街道“气质”综合指数相比往年同期改善16.3%。
在系统后台“一张图”上,每个监测站情况一目了然。/部门提供
“创新方式方法,我们引入大数据手段,探索开展大气污染监测精准化科学化工作,争取为禅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累经验、贡献力量,守护蓝天白云,不断提升街坊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石湾镇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石湾将继续推动生态治理到“智”理的转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助力禅城建设精品城区、精品产业和首善之区。
大气污染精准监测项目上马
石湾镇街道最新启用的“核心区域大气污染精准监测”项目,是由10个微气象站、4个固定微型空气监测站及2个移动监测站组成。从系统后台“一张图”上可以看到,这些站点的布设方式,有着鲜明的特点。
其中,微气象站、固定微型空气监测站的地点,是以湾梁片区为中心,从内至外呈双环形布局。“这是为了在核心区域内,以双重严密防控态势,打通治理监管的‘最后一公里’。”工作人员表示。
这些站点形状很小,但功能强大,能够全面监测方圆500米以内的“气质”指标。一旦监测出污染热点,不仅能实时报警,还能马上生成数据分析结果、污染标签、污染影响范围等内容。而且,对于正在移近的大气污染物团,也可以提前半个小时精准“捕捉”及预判。
位于绿景路三桥旁,微气象站、固定微型空气监测站就设置在灯杆上。小小设备能发挥强大功能。/佛山日报记者林晓平摄
在此基础上,移动监测站则是把微型监测设备安装在执法车辆上,通过走街串巷,对空气状况进行流动式探测,实现百米级空间精度的污染源定位,以此对精准监测作进一步补充,精准发现核心区内的各种大气污染问题。
所有设备数据均可在线显示。在“一张图”上,每个监测站都可以点开,实时查看PM2.5、PM10、NO2等大气污染物的数值走向图。数值从低到高,按绿、黄、蓝和红色进行分级。信息能实时传送至一线人员手机终端上。
与之相对应,街道内也建立了大气联合防治组,由环保、住建、城管部门以及第三方监管人员组成。目前,有了精准化监测数据作为支撑,多部门防治能从过去定期联合整治模式,变成了实时全时处理。
打磨砖块、修路扬尘……以前,突发性小规模施工扬尘问题频频出现,难以实时管束。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凭借秒速定位、实时监管、快速处理的新监测模式,石湾镇街道已能以“快字诀”对此进行破题。
下“绣花”功夫守护天清气朗
石湾镇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该街道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去年,石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89%,“气质”综合指数排名全区第一,让蓝天白云美景成了市民生活的“标配”。
不过,该负责人指出,在石湾镇街道,不仅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不容忽视,而且城市开发建设密度高,这导致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停留时间长,尤其在核心区域,大气污染“城市病”防治压力更为严峻。
石湾镇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所负责人表示,精准化监测手段的落脚点,是要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指导,下“绣花”功夫进行大气污染防治,以此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并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着力为群众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难点问题。
接下来,石湾镇街道计划加强分析研判,及时调度和统计分析空气质量状况,加强空气质量分析评价和研判预警能力建设,为大气污染防治特别是污染天气应对提供科学指导。
同时,石湾镇街道将加强技术支撑,提前谋划做好监测工作安排,强化环境监测监察联动,重点加强国控点周边大气综合性监测及执法监测工作。另外,还将加强廉政建设,不断改进工作作风,锻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生态铁军队伍。
◎相关链接
“行走的监测神器”如何运作?
现时,在石湾镇街道街头上,每天都有两辆新型环保执法巡查车辆在行驶穿梭,通过装载高科技的环境空气微型监测设备,实现对百米内大气污染源的有效探测。
监测设备由采集器、处理器两个部分组成,其中采集器在车顶进行空气取样,处理器则负责对采集来的空气质量进行科学分析并得出相关数据。
相关数据实时传送至手机终端,方便执法人员随时掌握某个区域的空气质量情况。有了精准翔实的监测数据作支撑,一线执法人员相当于有了“千里眼”,哪里有污染源,都逃不过监测站点的“法眼”。
“一旦从绿‘变色’,我们将组织执法人员迅速对该点进行精准化巡查,找到并消除污染源隐患,以人防加技防,守住空气环境质量。”石湾镇街道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说。
同时,监测设备后台累积的海量数据,可以按时间段形成数据对比分析,利于工作人员制定治理策略。整个系统通过高值报警、执法指引、治理建议、效果评估4个环节,实现了对大气污染物的全闭环监控。
据了解,近半个月来,石湾镇街道“气质”综合指数相比往年同期改善幅度达到16.3%。在人力成本投入降低的同时,大大提升了执法效率。
近日,张槎街道生态环境部门查处了一起针织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纱毛未经处理直接向外环境排放的违法行为,对违法企业处人民币十二万元整的罚款。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新《固废法》)实施以来,张槎街道针对针织纱毛处理问题开出的首张罚单。
大圆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纱毛”,粘附于加工、制造设备上和散落在车间地面。/部门供图
接到市民投诉后,张槎街道生态环境部门执法人员前往现场检查发现,该厂在加工制造纺织品、针织品(布匹)过程中,大圆机运转产生纱毛,粘附于加工、制造设备上和散落在车间地面。
该厂工作人员使用喷枪吹喷,导致纱毛在车间内自由飘散,通过车间西、北面敞开的窗户和北面的排风扇直接向外环境排放,散落在厂区外的地面上。上述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的规定。经调查取证,生态环境部门对该企业处人民币十二万元整的罚款。
“处罚不是目的,而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污染防治水平提高的强力手段。”,张槎街道生态环境部门的执法人员表示,部分针织企业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对针织纱毛防治及收集处理认识不足,认为是小事情,结果往往吃大亏。据悉,新《固废法》于2020年9月1日施行,增加了处罚种类,提高了罚款额度,对于固体废物管理有了更细致的要求。
纱毛收集点已在上朗村等试点运行。/部门供图
作为针织名镇,张槎辖区内有数千家针织企业。下阶段,张槎生态环境部门将保持高压监管态势,联合村居对针织企业纱毛防治情况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纱毛扬散、乱堆放、与生活垃圾混排等各类违法行为,推动纱毛收集点在张槎辖区全面铺开,助力“无废城市”的创建。
三水新城核心区,三水北站变得更忙碌了。
4月10日起,每天十余趟列车经过三水北站,直通广州、深圳、东莞、肇庆等城市。这意味着,依托该站点打造的三水新城TOD片区,正在与更大的城市圈层建立更紧密联系。
在“轨道上的大湾区”时代,交通站场是城市的资源入口。启航“十四五”,如何持续提升以城聚能新高度,对接资源促发展,是三水新城面临的课题。
近日,云东海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曾法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云东海要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力量,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聚力城市品质提升、电子信息产业提速、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等方面,云东海将做强新城TOD片区,向北再出发推进新城北拓,擘画出更广阔的城市发展蓝图,进一步丰富城市新标杆内涵。
站城一体化 对接资源做优城市品质
从高空俯瞰三水新城会发现,这座动车不时进出的三水北站正是三水新城的城市圆心。
2011年启动建设以来,三水新城蓝图从这里起笔,到如今已形成站城一体的TOD片区。在城市的核心,三水北城轨站、公交总站以及汽车客运站三站合一;在城市的内圈形成以碧桂园·佛山双子星城2.5产业园、天聚广场为核心的现代都市型产业圈,已引入超百家总部经济项目。再外一圈是荷香湖公园、云东海学校、三水区文化活动中心等构成的公建配套以及一排排住宅楼。
从一个站到成为一座城,城市客厅日益完善。
一定程度上,粤港澳大湾区是“轨道上的大湾区”,轨道成为湾区城市群资源配置的轴线,交通站点是城市的资源入口。
随着三水北站再升级,三水新城日益成熟的 TOD片区将与更大的城市圈层产生对话,以汇聚大城市资源、小城市成本的相对优势,更好参与大湾区城市竞合。
“肇佛广莞深”城际列车缓缓驶出三水北站。/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启航“十四五”,这是三水新城发展所乘之大势。而让交通枢纽与城市中心区实现深度耦合,集聚资源迸发新动能,三水新城仍需要锻造。
在曾法强看来,对标一流城市,现阶段三水新城的城市形态、城市公共服务内涵等仍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三水区新城医院、博文小学等正加速建设,新城小学、三水区新体育馆、场等有望两年内开始动工,三水新城的科教文卫城市配套将进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云东海街道还将以荷香湖公园等为节点推进城市夜间景观亮化工程,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提升城市客厅的都市魅力。
值得期待的是,在今年年初召开的三水区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上,三水首次提出高标准加速推进三水新城全面北拓。
这是一张依水设计的新蓝图。曾法强表示,云东海将打通城市生态水轴,连通西南涌与云东海北湖,并沿着水轴推动城市向北扩容,环绕云东海北湖形成“城产人文”融合发展的城市新空间,做优载体集聚人才、产业等创新资源。
集聚新产业 释放城市创新活力
“很多人有疑惑,云东海北湖边这么靓为什么不做房地产?”在采访中,曾法强提到。如今,环绕云东海北湖,云东海街道布局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载体——佛高区云东海电子信息产业园(下称“电子信息产业园”),总面积超万亩。
在云东海街道推进新城北拓的蓝图上,这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将对标东莞松山湖,围湖打造智造新空间。
“城市不能有城无产,那样的城市没有生命力,不能持续发展。”曾法强说。近年来,借5G技术新风口,立足于良好的通信天线产业基础,云东海街道正加速构建以5G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线的特色产业体系。
截至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园北湖东片区已引入产业项目7个,总投资额超过90亿元,涵盖物联网智造、云计算等领域,各项目正陆续进入动工阶段。
佛山双子星城2.5产业园。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曾法强说,以北湖东片区为示范带动,云东海街道将结合村改工作,连片开发电子信息产业园,高标准推进园区建设,引入孵化器、科创中心等科研平台,将该产业载体打造为三水做强超千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主阵地。
在此基础上,云东海街道经济发展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云东海将积极对接广州、深圳等城市的产业转移资源,以龙头带动加强5G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招商,加快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同时,以三水新城TOD片区为核心,云东海街道将进一步注入总部经济、商务金融、高端酒店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做强城市中心商务区,并促进该片区与电子信息产业园加强联动,实现二产、三产相互促进,为三水新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发力乡村游 打造都市中的诗意栖居地
在多个场合上,曾法强曾多次提到三水新城的“诗和远方”,这是城市美、乡村美和人文美的多维组合。在他看来,城市既要有繁华的都市景观,也要有慢节奏的生活留白。
在三水新城北拓蓝图上,这片留白设在云东海北湖的西岸片区。在这里,云东海街道将借助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品牌效应,撬动北湖沿岸乡村连片开发,形成云东海环湖乡村振兴精品路线。
福田村原是云东海北湖畔的小乡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该村将荒地打造为花海与稻田,不断激活生态环境底蕴。去年以来,随着连片波斯菊、向日葵次第开放,一批批游客慕名而来。曾经无人问津的小乡村,变身为三水“网红村”。
借此经验,云东海街道将以云东海北湖生态开发为主线,全面整合资源,打造云东海环湖乡村振兴精品路线,让新城人文气息渐浓。
云东海街道福田村内,约40亩波斯菊花田正值花期,层层叠得的花朵形成一片紫色的海洋,赏花的市民络绎不绝。(资料图)/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曾法强介绍,发挥福田村的示范带动作用,云东海街道将把北湖沿岸的长岗村、沙头村、辑罗村等村居连片提升,打造福宿理想乡居、美味学堂口福村、寻福轻食乐园等,结合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形成“一村一品,五福环湖”布局。
再往远期看,云东海街道还将结合水轴生态工程,推动水轴两岸部分乡村提升改造,与现有的伏户村委欧南村、石湖洲村等乡村振兴示范点以及城市景观相互串联,打造“一湖两岸四区八景”云东海环湖乡村振兴精品路线,凸显“游湖听曲赏花学史”的地域特色,促进全域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其中,“一湖”指云东海北湖,“两岸”指水轴东、西岸,“四区”指临湖核心区、伏户片区、石湖洲片区、水庭片区,八景指欧南、小明星艺术馆、福田、沙头、樟山、宝月堂、邓培故居、区文化活动中心。
过去十年,三水新城超前规划建设TOD片区,与更广阔的城市圈层拉近距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三水新城从TOD片区向北开拓促城市扩容,城市新蓝图已绘就。这里,未来可期。
◎延伸阅读
26个便民项目 解决群众烦心事
涵盖环境治理、道路工程、便民服务等
“我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就有便民服务送到家楼下。”近日,映海南社区党委开展的一场便民活动上,一名小区居民感慨道。这是云东海街道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之一。今年,云东海将实施26项为民惠民便民工程,涵盖环境治理、道路工程等方面。
活动当天,十多名在职党员志愿者穿上红马甲来到保利中景花园,联合该小区物管工作人员提供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现场,有的志愿者为居民清洗电风扇和地毯,有的设立便民服务台,宣传惠民政策、派发除“四害”药品,还有的设摊提供义剪服务。
“免费洗风扇好贴心,我年纪大了,自己洗风扇总是洗得腰疼。”该小区居民王姨感激道。
这是云东海街道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内容之一。近日,云东海街道完成对高丰公园篮球场和儿童区设施的提升改造,昔日破旧的设施焕然一新,群众纷纷点赞。
“要将办实事、解难题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云东海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云东海街道将以“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传党恩”为主题,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26个便民项目工程,切实解决好群众操心事,提升群众幸福感。
据了解,26个便民项目涵盖环境治理、道路工程、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包括鲁村、上九村等村居增设卫生服务站(室)工程、博文小学和新城小学加速建设及投入使用工程、高石线公路扩建工程等,均为群众所关注的实事工程。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