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出台规范性文件,推进地情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顺德地情云展首期内容于2月28日上线,市民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可以遍览顺德特色地情和阅读顺德有关县志年鉴以及地情书籍。此外,顺德推出首批线下18个地情文化服务体系点建设,包括方志驿站、特色地情主题馆和特色地情体验点等。据悉,顺德于年初已出台规范性文件,对区内地情文化服务场所以及地情文化服务网络平台有关建设管理进行规范指引。
规范基层地情文化场馆线上线下建设
今年年初,顺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顺德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顺德区地方志办公室出台《关于印发<顺德地情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顺志办〔2022〕1 号)》(以下简称《通知》),就地情文化服务场所以及地情文化服务网络平台有关建设管理进行规范指引。
据介绍,顺德地情文化服务体系由线下“地情文化场所”和线上“顺德地情云展”组成文化服务网络。线下“地情文化场所”主要包括区方志馆、镇(街道)方志馆、村(社区)史馆、方志驿站、特色地情主题馆、特色地情体验点等。线上“顺德地情云展”指对地情文化场所的资源以数字形式进行统一、集中展示地情文化服务的网络平台。
据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该《通知》是我区首个正式出台的关于基层地情文化场馆线上和线下建设的规范性文件,对进一步整合顺德地情文化资源、深挖顺德文化内涵、发挥地情文化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推动作用、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批建设18个地情文化服务体系点
据了解,自2021年9月起,顺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顺德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顺德区地方志办公室已联合开展顺德地情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区首批推进了18个地情文化服务体系点建设。
这18个地情文化服务体系点包括:龙江镇方志馆1个,乐从镇腾冲社区和水藤村、北滘镇黄龙村和林头社区、龙江镇甘竹滩和沙富村、勒流街道黄连社区、陈村镇仙涌村、容桂街道细滘社区和上佳市社区等10个方志驿站,沙滘陈氏大宗祠、仙涌年桔展示馆、桑园围博物馆和南国丝都博物馆4个特色地情主题馆以及上佳市云里大街、仙涌三景、黄连广绣展示馆3个特色地情体验馆。
同步推进各类旧文献修裱扫描复制活动
记者还了解到,2021年9月顺德区档案馆已在全区范围内提供族谱、家谱修裱扫描复制服务,并以此布局“区方志馆+镇(街)方志馆+村史馆+方志驿站+特色地情主题馆+特色地情体验点”六位一体的地情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实施档案史志文化传承服务乡村振兴、推动顺德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据统计,目前顺德区档案馆累计收集族谱、家谱约300本,超过7.5万页,涉及70多个姓氏,遍布110多个村(社区)。
顺德地情云展首期内容于2月28日上线,市民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可以遍览顺德特色地情和阅读顺德有关县志年鉴以及地情书籍。顺德区档案馆工作人员表示,欢迎有意在顺德地情云展馆展示相关内容的机构或人员来电与顺德区档案馆联系。
今日起至3月22日,2021-2022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常规赛(又称“CBA常规赛”)第三阶段将在沈阳赛区和顺德赛区举行。期间,将有10支球队到顺德赛区参赛。本次顺德赛区各项赛事暂不对外售票。市民可持续关注CBA微博等官方发布,届时也可通过央视体育频道、咪咕视频等渠道线上观赛。
风起珠江口,春来万象新。
粤港澳大湾区群雄并起,百舸争流,高质量发展的滔滔洪流,已来到喷发的峡口。
南海之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依托改革创新和高水平开放的制度设计,实现澳门科技创新能力与横琴产业转化的优势互补,正成为全球高端创新要素的集聚地。
珠江西岸,佛山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正积极探索一条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路径,奋力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
横琴与佛山,一个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一个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两地改革特质相同,地理位置相近,产业结构互补,合作空间巨大。
作为制造业大市的佛山,应当如何对接横琴的科创资源,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实现创新发展向高质量快速跃升?
1、科研协同
如何为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注入新能量
横琴环岛西路,一栋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的大楼正拔地而起。
“这里是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三期项目建设现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行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自豪地说,未来,这个“超级大脑”将成为粤澳打造先进智能产业生态圈的重要支撑。
不远处,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已启动建设,全球顶尖科创项目入库澳门大学-华发集团联合实验室,“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能与氢能金属材料分实验室”和“氢燃机横琴研发中心”两大国家级平台落地……
一批重大创新载体在这里重兵集结,一条星火燎原的创新链日益清晰。
根据《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横琴方案”),横琴将布局建设一批发展急需的科技基础设施,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高标准建设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院校的产学研示范基地,构建技术创新与转化中心,推动合作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点。
在澳门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横琴的政策优势加持下,横琴加快集聚各种高端创新要素。
截至2021年底,合作区注册科技型企业约1万家,其中澳资企业近8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8家,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8家。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在横琴设立科技研究院,澳门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分部相继落户横琴。
横琴作为崛起中的一股科技创新新势力,正深刻改变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及产业发展东强西弱的格局。在熠熠生辉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两廊”之中,横琴作为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支点,将发挥牵引整个珠江西岸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
湾区建设,创新为核。粤港澳大湾区剑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湾区内各城市多点突围,协同港澳汇聚国际创新资源,围绕赋能产业发展这一关键方向,已形成强大聚力。
在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脊梁的大湾区创新资源集聚格局中,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佛山,如何加快产业与科研的联动,用产业创新牵引科技创新,用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创新,形成螺旋式的创新体系?
这是佛山未来要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必须解决的命题,也昭示着佛山与横琴携手共建协同创新体系的广阔前景。
“佛山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暂时还不是以原始创新为主的城市。”澳门科技大学药学院院长、珠海研究院院长朱依谆指出,佛山产业基础实力雄厚,市场前景广阔;澳门创新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横琴正在加快建设,政策优势明显。三地若能加强合作,定能实现三方共赢,为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注入新能量。
2、创新机制
如何打通粤澳跨境产学研合作链条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推动佛山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佛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
为了实现创新发展向高质量快速跃升,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务必成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领头羊”的目标。在横琴这个“特区中的特区”,我们看到了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所打通的一条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绿色通道。
横琴环岛路东侧,一片多彩玻璃外墙的建筑群格外亮眼,这里便是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绿水青草环绕其间,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的产学研示范基地矗立其中,一批热血沸腾的澳门创新创业青年,跨过了莲花大桥,来到这里竞逐梦想。
“澳门有4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每年产出大量科创成果,但缺乏市场载体,仅靠澳门60多万人口规模没办法转化,肯定要到珠海、到大湾区、到全国。”澳门特区立法会议员、澳门经济学会理事长柳智毅说。
瞄准澳门高校创新资源,横琴一方面加大产学研基地建设力度,引入澳门的创新成果;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国资等多方力量,打通粤澳跨境产学研合作链条。
作为澳门大学在大湾区设立的首个产学研示范基地,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依托澳门大学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优势学科院所的研究力量,将建设5个研发中心和1个商务培训中心。目前已有一批成熟度较高的科研成果在此开展产业化研究工作。
但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可谓困难重重,需要穿越令人谈之色变的“死亡谷”。“科研技术从成果落地到走向市场,必须经过小试、中试阶段,这个期间投资大、周期长,是科研成果转化最为艰难的阶段。”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李冬孚说,由珠海华发集团和澳门大学共建的澳门大学-华发集团联合实验室,正在探索走出一条带领科研项目穿越“死亡谷”的新路。
华发集团是珠海最大的综合型国有企业集团。按照协议,华发集团将在5年内累计投入3亿元,其中2亿元用于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和应用转化,1亿元作为风险投资用于项目的产业化,以打通高校科研成果走向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经过层层筛选,首批13个顶尖科创项目入库联合实验室,在华发集团资助下开展应用试验。“通过高性能仪器研制和人工智能算法优化,未来3年,人像识别准确率将从86%提高到99%。”曾在加拿大和国内从事人工智能研究近30年的唐远炎带来的智慧物联项目是入库项目之一,他对该项目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对联合实验室给予极高评价。他直言:“联合实验室是澳门高校与珠海、与大湾区、与内地企业全方位合作的最有实质性的一个项目。”
与横琴一样,佛山也在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先后建立了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广东(佛山)研究院、清华大学佛山先进制造研究院等一批科创平台。如何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让这些科创平台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横琴的经验值得佛山学习借鉴。
3、政策引领
如何聚集更多高精尖缺人才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横琴能够迅速成为大湾区重要创新策源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形成了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培育了一片适宜人才竞相生长、适宜企业蓬勃发展的“生态雨林”。
人才从哪里来?2018年,横琴决定举办中国横琴科技创业大赛,用比赛的方式招商引商选商,吸纳全球创新人才。
大赛聚焦横琴发展需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点支持取得先进创新成果、实现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具有良好产业化前景的创新创业团队,特级优胜团队最高可得到1亿元的研发费用无偿资助。
澳门青年何国涛带领团队研发的“普强AI汽车芯脑”项目,在这场大赛中一举夺冠,获得1亿元研发费用无偿资助,落户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1亿元无偿资助研发费用并不是终点,横琴对澳门企业的扶持力度及创业氛围也深深吸引了我。”何国涛说。
行走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现代建筑鳞次栉比,生产生活各种配套一应俱全。
找场地,这里有22栋功能各异的创意空间,为港澳青年入孵创业提供租金减免;求资金,这里已为30多家初创企业融资逾5亿元;缺经验,这里有“空间载体+创业生态+运营机制”三位一体的立体孵化模式……
在创业谷里,初创企业成长所需的人力、资金、市场等“养分”都能便利汲取。目前园区已累计孵化企业(项目)775家,一半以上是科技型企业,形成了一个中小企业茁壮成长的良好生态。
人才充满活力,中小企业生龙活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就动力充沛。佛山要塑造产业格局新形态,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同样需要大量活跃于创新创业一线的高层次人才,持续培育新的生产力,推动形成“草灌乔”组合互补生态。
实际上,从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区到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从“人才服务专线”到“人才客户经理”,从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湾高赛)到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佛山也在不断优化引才留才的环境,推动更多的优秀人才、科研项目在佛山落地,最大限度释放人才集聚和带动效应。
“创新团队往往非常看重地方政策的支持力度。”曾参加过第三届湾高赛并获奖的朱依谆表示,佛山应好好抓住举办各种创新创业大赛的机会,争取把更多优质项目引入佛山,实现引入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
为了源源不断引进更多高精尖缺人才,“横琴方案”还赋予了横琴独特的政策优势。例如,对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工作的境内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
对于博士后人才,横琴还有加码政策。例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博士后,可享受40万元/年的生活补贴,港澳籍50万元/年,出站留(来)横琴安家的补贴50万元。
“有了这些补贴,企业只需要付出相对较低的成本,就能招到高质量的博士生。”在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嘉亨(珠海横琴)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部正在加快建设。该公司药物研究院院长陈承瑜说,得益于政策支持,横琴很多创新型初创企业也能够比较容易招聘到高层次创新人才。
“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佛山市企业联合会、佛山市企业家协会会长,科达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边程认为,对于人才的“引育用留”,光靠企业远远不够,还需要政府在人才政策上给予更大的支持及突破力度,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全球引才聚才机制。
4、共享机遇
佛山横琴合作如何向纵深推进
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下,澳门的科研创新要素源源不断涌入横琴,同时借助横琴这一平台,挺进更为广阔的大湾区腹地。
聚焦科技研发和产业培育,敢为人先的佛山已先行一步,积极引入港澳高校科技资源,共建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打造科技创新载体,进一步提升佛山科技创新能力。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联合澳门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粤港澳智能微纳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于2020年底获得省级科研平台立项。
粤港澳智能微纳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大湾区经济创新发展,聚焦光电材料—微纳器件—微纳制造—微纳显示链条,开展新型光电材料及微纳器件、半导体光电芯片微纳智能制造、半导体微纳智能显示研究,重点解决前瞻性科学问题与行业共性技术难题。
“虽然合作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但是我们已取得不少成绩。”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骆少明说,目前实验室共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广东省科技奖二等奖1项,半导体光学工程学院获批国家级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借助实验室的力量,国星光电成功制备出点间距小于0.1μm的量子点色转换基板,不仅可以降低像素单元间的光学干扰,同时可以满足高对比度、高色域微显示需求,引领行业发展。
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也与澳门高等院校联合起来组建研究团队,共同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其中,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与澳门大学联合开展“基于多模态感知和数据驱动的工业机器人智能作业系统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2019年澳门重点研发资助计划”立项。
尽管佛山与横琴、澳门已开展不少有益合作,但也仍有提升空间。“还需要在共享资源、共谋发展、共享收益的协同合作机制上下更多功夫。”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认为。
王福强建议,佛山与横琴对接,可以选择三龙湾作为“制造飞地”,与横琴的科研企业在产业链上形成协同。佛山应积极争取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打造一个属于佛山自己的对接两个合作区的国家级发展平台,推动相关政策延伸适用到佛山。
“横琴的税收政策,不仅是针对国际人才,也针对国内人才,同时企业的税收优惠也有明确清单。佛山可以考虑通过‘飞地园区’等政策,延伸适用相关政策。”王福强说。
在如何引进创新人才方面,骆少明建议佛山联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的力量,联合引进人才。“可以把高端人才的学术关系落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企业再给予一定的支持,这样多方合力,不仅能降低各自招才引智的成本,也能提升人才引进的效率。”骆少明说。
调研手记
佛山要勇当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领头羊
在安静秀美的横琴,我们感受到了创新要素的暗潮涌动。目前横琴已经布局了先进智能超算平台等一批科技基础设施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探索打通了粤澳跨境产学研合作链条,实现澳门科技创新能力与横琴产业转化的优势互补。
得益于改革创新和高水平开放的制度设计,横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点地位正逐渐显现,全球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的效应十分明显。相信随着横琴建设走深走远,必将在珠江西岸产生强大的功能辐射和创新外溢作用。
创新要素的流动没有边界,佛山能否与横琴主动对接并深化联动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规则制度、机制体制的对接。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务必成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领头羊”。对于佛山来说,这关系到未来能否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佛山作为大湾区极点城市,产业发展已经积累到一定高度,有能力进行更多更高层次的创新。前不久,佛山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这是国家对佛山的肯定,更是对佛山的期待。
在科技创新方面,佛山已经打下相当不错的基础,建设了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和一批大院大所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对于佛山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全面激发这些载体平台的活力,进一步打通产学研全链条。
横琴的经验能给佛山一定的启示。横琴不仅通过搭建平台大力引入澳门乃至全球的科技平台、科研项目,还通过投资关口前移、孵化服务前移的服务模式,进一步打通粤澳跨境产学研合作链条,最终形成创新者、投资方、当地政府三方受益的共赢局面。
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牵涉到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机制等各个方面,最终是要不断增强创新供给,加强创新环境建设,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生产关系和生态系统,增强创新生态吸引力。
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我们非常期待,佛山能进一步解放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打通软硬连接通道,全面打通“人才引育+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协同创新体系的全链条,让港澳乃至全球的高端要素更好地进入佛山,让佛山成为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国家战略
发展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布局建设一批发展急需的科技基础设施,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高标准建设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院校的产学研示范基地,构建技术创新与转化中心,推动合作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点。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新材料、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医药产业。加快构建特色芯片设计、测试和检测的微电子产业链。建设人工智能协同创新生态,打造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应用示范项目、第五代移动通信(5G)应用示范项目和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集群。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