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
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21〕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健全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制度,更好解决职工医保参保人员门诊保障问题,切实减轻其医疗费用负担,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任务部署,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建立健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加快医疗保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将门诊费用纳入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改革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逐步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实现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二)基本原则。坚持保障基本,实行统筹共济,切实维护参保人员权益。坚持平稳过渡,保持政策连续性,确保改革前后待遇顺畅衔接。坚持协同联动,完善门诊保障机制和改进个人账户制度同步推进、逐步转换。坚持因地制宜,在整体设计基础上,鼓励地方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增强职工医保门诊保障的有效途径。
二、主要措施
(三)增强门诊共济保障功能。建立完善职工医保普通门诊费用统筹保障机制,在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群众负担较重的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以下统称门诊慢特病)医疗保障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普通门诊统筹覆盖职工医保全体参保人员,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从50%起步,随着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增强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待遇支付可适当向退休人员倾斜。针对门诊医疗服务特点,科学测算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并做好与住院费用支付政策的衔接。同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根据医保基金承受能力,逐步扩大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将部分治疗周期长、对健康损害大、费用负担重的疾病门诊费用纳入共济保障,对部分适合在门诊开展、比住院更经济方便的特殊治疗,可参照住院待遇进行管理。不断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由病种保障向费用保障过渡。将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提供的用药保障服务纳入门诊保障范围,支持外配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结算和配药,充分发挥定点零售药店便民、可及的作用。探索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保障范围。
(四)改进个人账户计入办法。科学合理确定个人账户计入办法和计入水平,在职职工个人账户由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计入,计入标准原则上控制在本人参保缴费基数的2%,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原则上由统筹基金按定额划入,划入额度逐步调整到统筹地区根据本意见实施改革当年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2%左右。个人账户的具体划入比例或标准,由省级医保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照以上原则,指导统筹地区结合本地实际研究确定。调整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结构后,增加的统筹基金主要用于门诊共济保障,提高参保人员门诊待遇。
(五)规范个人账户使用范围。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可以用于支付参保人员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以及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费用。探索个人账户用于配偶、父母、子女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的个人缴费。个人账户不得用于公共卫生费用、体育健身或养生保健消费等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的支出。健全完善个人账户使用管理办法,做好收支信息统计。
(六)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管理服务措施,创新制度运行机制,引导医疗资源合理利用,确保医保基金稳定运行,充分发挥保障功能。严格执行医保基金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基金稽核制度和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对个人账户全流程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对个人账户使用、结算等环节的审核。强化对医疗行为和医疗费用的监管,严肃查处“挂床”住院、诱导住院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医保基金安全防控机制,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确保基金安全高效、合理使用。创新门诊就医服务管理办法,健全医疗服务监控、分析和考核体系,引导定点医疗机构规范提供诊疗服务。加快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推进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通过协同推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长期处方管理等,引导参保人员在基层就医首诊。结合完善门诊慢特病管理措施,规范基层定点医疗机构诊疗及转诊等行为。
(七)完善与门诊共济保障相适应的付费机制。对基层医疗服务可按人头付费,积极探索将按人头付费与慢性病管理相结合;对日间手术及符合条件的门诊特殊病种,推行按病种或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对不宜打包付费的门诊费用,可按项目付费。科学合理确定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引导医疗机构和患者主动使用疗效确切、价格合理的药品。
三、组织实施
(八)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是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涉及广大参保人员切身利益,政策性和技术性强。各省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协调机制,抓好工作落实。国家医保局、财政部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各地的工作指导,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九)极稳妥推进。各省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本意见要求,统筹安排,科学决策,在2021年12月底前出台实施办法,指导各统筹地区推进落实,可设置3年左右的过渡期,逐步实现改革目标。各统筹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政策规定,妥善处理好改革前后的政策衔接,确保参保人员待遇平稳过渡,已经开展相关工作的要进一步规范政策标准,尚未开展相关工作的要积极稳妥启动实施。
(十)注重宣传引导。要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手段,广泛开展宣传,准确解读政策。充分宣传建立健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对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促进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重要作用,大力宣传医疗保险共建共享、互助共济的重要意义。要建立舆情监测和处置机制,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国务院办公厅
2021年4月13日
好消息,
佛山新城再添绿色建筑新地标!
2022年6月,佛山新城保利中心成功获得美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体系LEED v4.1 O+M:EB (既有建筑运营与维护) 铂金级认证!这一认证不仅代表着国际绿色评级体系中最高级别的认证荣誉,更是成为佛山首个LEED EB v4.1 铂金级认证项目。
保利中心喜获铂金级认证,体现了保利华南作为央企,树立城市引领者的风范,卓越的绿色建筑先锋领导力,为佛山绿色建筑的发展树立了全新标杆,也为佛山产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LEED认证体系,是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制定的地产环保、节能指标体系,旨在从设计、施工、维护和运营全生命周期推动建筑行业变革,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LEED是目前世界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极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奖项,已经被应用在全球182个国家及地区、11万个商业项目上。自LEED认证于1998年诞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绿色建筑评级体系,在历经了多次标准的升级和迭代更新后,目前最新版本为LEEDv4.1。
LEED评分系统划分为认证级、银级、金级、铂金级4个等级,评级评分考核标准严格且全方位,评分的项目甚至多达数百项。级别越高的建筑各方面实力越均衡,也越有能力应对来自外界环境的各类挑战,更好的保证室内环境的品质。而保利中心获取的铂金级为体系中最高级别,意味着保利中心在能源消耗、室内空气质量、生态环境、环保科技等方面达到LEED铂金级认证指标和标准,能为用户持续提供高质量、低消耗、更智慧、健康舒适的生态办公环境。
一座千灯湖,半璧保利造。众所周知,千灯湖是佛山楼市标杆,同时也是佛山CBD商务中心,区域半数地标建筑都来自保利华南。保利中心所在的佛山新城区域亦是如此。保利华南在佛山CBD建设上担当了区域发展的火车头,加快片区城市迭变和升级,带动区域价值提升。
佛山保利中心作为佛山CBD的城市商务名片,喜获LEED最高级别认证,既是佛山首个LEED v4.1 O+M:EB铂金级认证,亦是保利体系内商办运营类第一个铂金级项目。既体现了保利华南敏锐的开发眼光和运营能力,同时也凸显了作为央企所肩负的城市建设责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
作为保利华南打造的重点项目,保利中心以全新标准和高品质办公方式,助力佛山商办发展向“绿色”办公、构筑健康城市而进阶。
保利中心雄踞东平河畔,以248米的非凡高度直耸入云端,成为佛山新城一道壮美的天际线,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高度和速度。作为佛山新城的城市封面,保利中心通过5A智能商务配置、一级物业服务、健康办公模式以及与之匹配的醇熟商业配套,不仅为广大金领、白领带来优质的办公体验,更为周边社区居民带来高品质的生活休闲场所。
此次荣膺国际绿色建筑领域LEED认证的最高级别认证,充分展现了保利中心作为绿色建筑典范在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出众表现,亦充分肯定了保华商管在运营维护阶段的卓越运营水准。
保利华南作为城市引领者,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一直秉承“共创价值、共筑美好”的美好使命,致力于成为一流的城市运营服务商,将环保、低碳、智能等理念深度融入建筑空间和应用场景,持续践行可持续发展精神,为城市绿色建筑的未来助力赋能。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