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旅游】顺德杏坛昌教乡塾
昌教乡塾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昌教村委会旁。清同治五年(1866)创建,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建。坐西南向东北,三间两进,总面阔13.6米,总进深24.95米。硬山顶,龙舟脊,素胎瓦当、滴水。青砖墙,阶砖铺地。头门进深两间9架7.5米,前设双步廊。前廊步架间有鳌鱼托脚。两根石前檐柱。麻石门额阴刻 “昌教乡塾”,落款为“同治丙寅岁创建 光绪戊戌岁重建”。后堂进深三间十一架9.7米,四根木金柱。雕花柁橔、斗栱、瓜柱 承托家塾的梁架与檩条。家塾具有较鲜明的岭南建筑特征。头门北侧墙上嵌有光绪六年黎兆棠撰写的“昌教光辉两乡补费改闸存案合约”碑。因此昌教乡塾是研究顺德教育、科举文化、水利发展的历史实物,有较高价值。
2006年10月25日,昌教乡塾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碧江金楼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北滘碧江,属明清时期建筑,已有几百年历史。
◆ 建筑群包括:金楼、泥楼、职方第(含见龙门)、慕堂苏公祠、砖雕照壁、亦渔遗塾、三兴大宅(怡堂)
◆ 在小范围内集中了这些功能:宅第、祠堂、书斋、园林
◆ 保留了这些岭南特色古建筑实物:干打垒、蚝壳墙、水磨砖、“镬耳山墙”
珠江水乡的古建艺术
官宦儒商的文化积淀
在这组紧凑的古建筑群中体现无遗
金楼
木雕饰艺鬼斧神工
金楼原名“赋鹤楼”,建于清代嘉庆、 道光年间(1796~1850年),是清代兵部职方员外郎苏丕文所建藏书楼,也是用于会友读书的书斋。
因尚书、军机大臣、 协办大学士戴鸿慈的女儿戴佩琼嫁给碧江苏家少爷,而被人笑称作“金屋藏娇”, 加上该楼内部金灿灿的饰金工艺是它最大的特色,于是久而久之就被叫成了“金楼”。
看金楼,你要这样看——
从外表看,它只不过是一座普通的清水墙硬山式二层楼房,连镬耳都没有,在整组古建筑群里不算起眼。然而, 它内里的装修艺术足以让你惊叹什么叫鬼斧神工。
木作装饰和饰金工艺是金楼的特色所在,它几乎包罗木雕艺术中所有手法,包括深雕、浅雕、浮雕,以及线刻、镂雕和玻璃镶嵌等,内容遍及各种花卉和动物。
尤为难得的是木雕全部采用中国传统题材,多取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岁寒三友”、“松鹤延年”、“兰桂腾芳”等,还有斗笠渔翁、丫髻小童、 浣衣少女等人物造型。
木雕细部有活灵活现的雀、鹿、蜂、猴,寓意“爵禄封侯”,狸猫蝴蝶寓意“耄耋”,蝙蝠金钱寓意“福在眼前”……从上到下布满天花、藻井、柱梁、挂落、门窗的每一个构件,均施以泥金、足金贴面,使得雕刻显得通透明亮而富丽堂皇,虽经百年,仍金碧辉煌。
❖❖
一楼中堂有一口径仅为28厘米的阴井,以五行学说中水能克火的理念,与楼顶 的藻井对应,达到“克火”作用,金楼里木雕居多,防范火灾真的十分有必要。
金楼还保存了一批清代桌椅、清代官轿、跋步床(千工床),昔日珠三角富庶人家的生活跨越时空呈现眼前。
泥楼:
特有打垒墙和壳花墙
泥楼与金楼隔巷并立,始建于明代,是顺德罕见的高层干打垒建筑,20世纪上半叶出国留学的屋主将其两廊改建成西式风格。
这是三间两廊式民居,高两层,镬耳山墙,墙体用泥、沙渗以糯米粉、糖浆夯垒而成,坚韧如石,隔热性能好。
顺德的明代民居,也有很多采用这种工艺,但完整地保留至今的已如凤毛麟角,尤其是干打垒的楼房。
泥楼外墙仍保留着一面壳花墙,俗称“蚝壳墙”,顺德明代以前已大量采用这种蚝壳做建材。
❖❖
走进屋内,只见红砂岩石脚约有2米高,中式庭院的两廊矗立着方圆两对罗马柱,显示出主人后代的留洋经历。
从庭院进入大厅的是红砂岩做成的金字阶,在那个年代显得相当气派。
职方第:
晚清广府民居建筑代表
金楼旁的职方第是金楼主人苏丕文的府第,是晚清珠三角广府文化核心区民居建筑的代表。一百多年前,任职清朝兵部职方司的苏丕文在祖遗的宅院中大兴土木,建起这座岭南宅第。
职方第共四进,第二进的四柱大厅所使用的梁架,都是用从南洋运回的坤甸木建造而成。
大厅内墙饰以水磨砖工艺,水磨青砖又叫“壁上磨”,是古建筑中极其讲究的一种外墙装饰工艺。
广府地区常见富家建筑,水磨砖都只施用在正面外墙上,但这职坊第的四柱大厅可够气派, 连山墙内壁也一丝不苟地砌着水磨青砖。
❖❖
职方第仪门内面刻着“退让明礼”,外面写着“视履考祥”,用以告诫苏门子弟在外待人谦逊,回家反思自己的衣冠和举止。
屋内栽种的龙眼和桂花,歇山式屋顶上两只红色的鳌均寓意攀龙折桂。
亦渔遗塾
完整的古建筑实物标本
❖❖
亦渔遗塾是以苏丕文的四弟苏述文的号所命名,为家塾。在这里可一睹科举时的初级教学实景。
它是一座“三间两廊”与一座“明字屋”南北并排相通而成的连体建筑,里面还保存原有雕花木屏门、灰塑和墙头壁画,构成完整的古建筑实物标本。
明字屋的天井有一组精美灰塑,其横额塑一只蝙蝠和一头梅花鹿,分别托出“碧影”两个行书大字,两旁隶书对联为“风声入竹有琴意,月影写梅无墨痕”。
塾内大厅后檐墙上的《一品霞翎》是晚清知名装修师傅关梦颜所作,他以擅长画花鸟和水墨云龙著称。
当时北滘桃村有几百位这样的装修师傅,形成行业,抗战后日渐式微。
塾内有一口古井,直径约为6厘米,仅能容纳一条竹子进入,但井内面积比井口直径大得多。据说这口水井专用于提取磨墨所用,也有说此井有风水意义,希望书塾远离火灾。
砖雕大照壁
气势宏大与精镂细刻完美结合
照壁,古人称“萧墙”。照壁可位于大门内,也可位于大门外,前者称为“内照壁”,后者称为“外照壁”。
形状有一字形、八字形等,兼顾了风水学和构筑美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建筑文化色彩。
顺德最大的照壁,是碧江慕堂苏公祠的砖雕大照壁,一字型排开,长达26.5米,深达11.7米,可谓蔚为大观。门内昔日是祠堂的谷仓和银两库。从前佃民交租或店号交账都从这两道门进出,每到秋收冬藏,祠堂门前的大埠头和照壁下的大地堂便一派忙碌。
大照壁是广州陈家祠的砖雕作者之一、名匠南海梁氏兄弟的代表作,完成时间较陈家祠晚4年,刀法更加纯熟。
照壁上原有两个框刻了王翰的《凉州词》,但砖雕完成后,祠堂还没入伙,族人的健康出了不少问题。他们一方面求助于西医,一方面请来风水师找原因。
风水师指着照壁上的那首诗说:“古来征战几人回?能长寿吗?”于是,这两个框自此就变成素雕。
红薯丸子的做法:
一、食材介绍
红薯(去皮)280克,糯米粉140克,白糖30克;
二、准备过程
1、红薯洗净去皮,切成块,装入盘中,放入蒸锅大火蒸15分钟备用;
2、红薯蒸熟碾成泥,加入白糖30克,搅拌均匀,加入糯米粉140克搅拌絮状,用手揉成面团,盖上保鲜膜醒面30分钟;
3、面团醒好揉均匀,分成均匀的剂子,剂子揉成圆圆的丸子,粘裹少许糯米粉(防粘)备用。
三、制作过程
1、油温6成热,依次下入红薯丸子,中火慢慢炸,炸至浮起,再炸1分钟,至金黄色捞出,装盘完成;
外酥里嫩,香甜可口的红薯丸子做好了,简单方便,干净卫生,快来试试吧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