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先有竹葫芦,后有西南街!三水老街的故事你知多少?
详细内容

先有竹葫芦,后有西南街!三水老街的故事你知多少?

时间:2020-06-28     人气:1968     来源:佛山新闻网     作者:admin
概述:旧时,西南人有一句话:“先有竹葫芦,后有西南街。”这个竹葫芦说的是出售祖传暖脐膏的儒林潘济美成药店,只因门口挂了一个竹织的葫芦作为广告,大家都习惯称其为“竹葫芦”,正式招牌反而很少有人知道。在西南人民路一带成为圩市前,“竹葫芦”已扎根在这里。......

  旧时,西南人有一句话:“先有竹葫芦,后有西南街。”这个竹葫芦说的是出售祖传暖脐膏的儒林潘济美成药店,只因门口挂了一个竹织的葫芦作为广告,大家都习惯称其为“竹葫芦”,正式招牌反而很少有人知道。在西南人民路一带成为圩市前,“竹葫芦”已扎根在这里。

  竹葫芦门口,人民路一带,曾有一段名叫“大良围”的小堤围,南面临江,北面是陆地。在西南还未成圩市时,这里居民还不多,而且多是渔民和农民;云秀山还是连成一片的丘陵,山上有古墓古刹……跟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光景。

  旧时的西南街早已更名,只有老建筑仍在。(图片:佛山新闻网)

  元末明初,西南的陆地从大良围延伸到现在北江大堤一带,居民日渐增多,商店也逐渐多了起来。到了明代中叶至清嘉庆年间,西南已经是拥有相当规模的圩镇,不仅设有西南司巡检署、西南驿站,水上交通还较为发达,有定期的班船连接广州、广宁、东莞等地。明朝万历年间,西南开始设税官,逐渐有了棉花、芝麻等比较大宗的商品交易。发展到清朝时,西南还设了陆汛和水汛。这两个是什么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公安派出所。清末民初群众间发生争执时说“到汛地讲去”,就如现在街坊间发生争执说“到派出所再讲”一样。到了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西南正式定圩期为每旬三、六、九。

  明嘉靖时期的西南区域地图。(图片:麦国培)

  西南滨临肄江(北江西南段的别称),是西进北上交通驿道的重要转运点。开埠以来,一直是繁荣的工商重镇,民间商业十分兴旺。1912年美国出版的中英文商业名录收录了西南超1千家店铺名称及其经营范围,包括三水百年品牌三和酱油等。1926年出版的《全国都会商埠旅行指南》中,关于西南的介绍则更突显了当时西南街的繁华:“西南(四三公里一三)为本线之中心商埠,人口约三万。与广东及其他各处有小汽船通航之便。与三水相距约五公里余,货物之集散颇多,其码头及市内有各种商铺行栈,商业殷盛。江边则有酒菜馆、茶馆、花舫等。”

  此外,当时的西南街还是走在潮流前端的。20世纪初,专门介绍西南街吃喝玩乐攻略的《苏潮开杂志》上记载,那时候的西南已经有屈臣氏。清同治年间才传入我国的汽水,起初被称为“荷兰水”,在上世纪初西南街的大药房就能买到。

  用来装早期汽水”荷兰水“的玻璃瓶。(图片:麦国培)

  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城市设施的升级更新。1903年底,广三铁路通车,三水就有西南站、三水站(河口)两站,可见西南之重要。1931年11月12日发行的报纸上,有一则西南公园暨第二期马路开幕典礼的新闻,报道了当时西南已经开始修筑马路、建公园等情况。

  如今,曾经热闹的老街沉寂了吗?都说老街是充满历史印记和回忆的地方,其实老街何尝不是充满文艺气息的地方?这里有旧时的文化,也有新生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大展身手,一间间老房子也随之被改造成了各种主题店铺,焕发出勃勃生机。昔日西南的老街,因为有年轻的梦想,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

  旧街里的新气息。(图片:黄猛高)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