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佛山个体家庭的住房变迁故事
详细内容

佛山个体家庭的住房变迁故事

时间:2020-07-28     人气:2878     来源:佛山日报     作者:admin
概述:对于拥有约800万常住人口的佛山来说,房子的问题关系到居民的幸福指数、城市的吸引力和发展后劲。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与家画等号的房子是重要的指标之一。......

▲如今,佛山祖庙商圈现代化住宅小区和高层商住楼宇鳞次栉比。/佛山日报摄影俱乐部影友李伟尧摄

▲如今,佛山祖庙商圈现代化住宅小区和高层商住楼宇鳞次栉比。/佛山日报摄影俱乐部影友李伟尧摄

▲2010年,禅城东华里片区改造前的低矮旧屋和住宅楼。(资料图片)

▲2010年,禅城东华里片区改造前的低矮旧屋和住宅楼。(资料图片)

  对于拥有约800万常住人口的佛山来说,房子的问题关系到居民的幸福指数、城市的吸引力和发展后劲。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与家画等号的房子是重要的指标之一。

  近年来,佛山住房环境不断优化,供应更加多元,商品房市场持续繁荣。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计,仅从2015年至今,我市一、二手商品住房共销售1115621套,按户均2.5人计算,5年半的时间,我市一、二手商品住房销售量可满足近280万人居住。与此同时,从1992年开始实施安居工程起到2020年6月底,全市累计解决各类保障群体50834户,本市户籍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从筒子楼到新小区,从蜗居到宜居,透过佛山个体家庭的住房变迁故事,不难看出佛山住房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

  从公管房到商品房 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升级

  禅城区公正路旁的古洞街,拥有着诸多上百年的建筑,巷道深深、行人寥寥,两边的旧式民房有的门窗已被抽掉,有的墙体斑驳,钉在门口墙壁上的“公管房产”牌子,诉说着一段段老佛山的故事。

  这里是覃满乐最早的家。清代、民国时期,一些商人、华侨在这里建了大院,后因历史原因闲置,房子无人管理,政府就统一代为管理,成为当时佛山地区商业局的宿舍大院,富人院落变成公管房。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覃满乐就跟着家人住在这里,当时有十几户人家住在同一个大院。

  因为空间小,如今住宅具备的很多功能在当时都大打折扣。租户们使用公共的厨房、沐浴间和厕所,人多的时候要排队。而覃满乐的家住在夹层间,又处于西向,夏日午后,太阳西照、酷热不已,这让他的童年留下不那么愉快的回忆。

  与公管房相比,陈淑芬住的兴华商场员工宿舍由于是单元楼,环境要好不少,设施也相对完备。更让她欢喜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房改房的出现。随着佛山住房政策的变动,兴华商场以低价向员工出售已建公有住房,并同时转让房屋所有权。陈淑芬的母亲买下了所住的宿舍套房。虽然楼距小、楼梯间光线很暗,但胜在内部光亮、通风、舒适。更重要的是,“宿舍”变身为“家”,一家人心情舒畅。

  随着时间的推移,覃满乐、陈淑芬的住房继续升级,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商品房兴起,佛山很快诞生了第一批商品楼,原来的公管房、房改房住户纷纷换房。陈淑芬一家也住进了新建的现代化小区,附近有商业街区、优质学校和医院。忆起往事,她感慨道:“大家的生活确实是越来越好了。”

  从村屋到进城上楼 农村居民住房更加多元

  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改善的同时,农村居民的选择也更加多元。

  顺德区杏坛镇马东村村民何佩民此前一直与家人在村中生活,住在自建的村屋里。2015年,为方便工作和孩子读书,他在顺德区大良街道中环广场小区购买了一套三房一厅的商品房,并于2017年入住。房子所在片区属于新开发区域,刚入住时配套设施还有点跟不上,但随着德胜新城中轴线改造升级项目等完工投用,优美的绿化景观和整齐的人行道逐渐呈现,顺着小区外围兴顺河边一路可直达德胜河旁的顺德金凤凰广场,沿途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伴随着居住环境颜值的升级,他的心中充盈着满满的幸福感。

  同一时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的居住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近几年,马东村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垃圾分类等工作,成效逐步显现,村内的广场、街巷路面整洁,一旁的山体草木苍翠,处处都是宁静美丽的乡村田园风光。每逢周末,何佩民都会带上孩子回到马东村,感受惬意的乡居生活。

  在中心城区的农村社区,更有不少村居建起村民公寓,村民住上了环境靓丽的“小区房”。禅城张槎街道弼唐村的“嘉和邨”,是佛山最早建成的村民公寓之一,在当时有着“全市最漂亮的村民公寓”美称,里面住着426户人家,占全村户数的八成。弼唐村当时投入了1亿多元打造嘉和邨,建筑结构和户型布局都媲美商业楼盘,同样引入小区物业管理,与城市住宅小区无异,实现了居住环境的城市化。

  从借住到保障房 安居工程实现应保尽保

  每天黄昏,住在南海区桂城街道丽和苑保障性住房的谭卓贤都会在妻子的陪伴下走出家门,到小区门口的小广场看看邻居们打乒乓球、小朋友们遛滑板车,有风的时候,还能嗅到不远处花木市场传来的阵阵花香。这样的日子对于年近70的他来说,祥和而满足。每当有人问起情况,他都会开心地告诉对方:“感谢政府对我的关心。”

  谭伯是桂城平洲人,早年间在本地有栋村屋,后因为欠下外债不得不卖掉而借住到弟弟家。2007年,他不幸中风。居委会干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马上协助他申请丽和苑的住房。

  2011年,谭伯拥有了单独的一房一厅。一年后,他再婚,一个人变成一家四口。看着孩子越来越大,居委会再次主动帮忙,在2016年6月帮其调换到现在的两室一厅,78平方米,采光通风均是一流。更重要的是,丽和苑位于夏东路上,与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仅一条马路之隔,毗邻平洲最大的批发市场——东方市场和花木市场,距离映月湖公园仅几百米。

  “好方便,好安全,好和谐!”谭伯感慨,正是政府的惠民举措,让他们这些住房困难户感受到温暖。如今,谭伯的两个继子都已长大成人,大儿子今年结婚,最近也向街道递交了保障房申请。

  谭伯父子住房的改善是佛山市安居房工程的一个缩影。据统计,佛山市从1992年开始实施安居工程,共计建设公共租赁住房48776套。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解决各类保障群体50834户,做到本市户籍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