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区主动链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
▲三水主动链入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图为从三水北站开往广州方向的动车。
深圳、上海、北京,美国、德国、日本……不知不觉中,三水区招商引智的棋子不仅落满国内一线城市,更实现了全球布局。
过去三年,三水招商团队兵分多路“向世界出发”,助力三水链接优质资源,顺利完成招商引资千亿行动计划。
全球落子的背后,是城市三水的格局之变。三江汇流的自然禀赋,滋养了三水人包容进取、顺势而为、力争上游的城市精神。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三水人一次次与机遇牵手,与城市发展规律同频共振,用勤劳的双手勠力改革创新,昂首迈进全国县域发展的前列方阵。
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三水如何抢抓国家重大战略叠加机遇?如何更好地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如何切实增强区域竞争力?
回答这些时代之问、发展之问,城市三水瞄准高质量发展新刻度,不断冲破惯性思维,打破路径依赖,以更远的眼光、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格局激活新动能,谋求新突破。
跳出三水看三水,放眼全球看三水,为的是在新一轮发展中勇立潮头,再开新局。
随着一个个以前想不到甚至不敢想的蓝图逐步落地成景,城市三水正在更大的格局上不断跑出自我超越的加速度。
区位格局之变
主动链入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
在城市发展中,交通决定着区位优势的激活、生产要素的流动、城镇体系的塑造,有时甚至左右着城镇的兴衰。
三水位于西江、北江、绥江汇流处,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冲。回溯三水的经济社会发展史,交通一直是重要的助推器。从“两桥一路”打通南北交通的纵贯线起步,一个个重大交通设施项目,支撑三水不断拉开城市发展的骨骼,形成现代化路网格局,助力三水快速积累起千亿经济体量。
百尺竿头,三水如何更进一步打开区位格局,实现城市发展新突破?
善谋者谋势。2016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写入“十三五”规划。对于置身其中的城市而言,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将加速流动,经济社会进阶发展迎来全新机遇。
踏上新征程,容不得半点犹豫或懈怠,需要以奋发有为的姿态披荆斩棘,不断开辟新的局面。
这时,扼守交通要冲、手握“四铁七高、二纵七横”立体交通体系的三水,没有一味地“等风来”,而是毫不犹豫地提前布局、主动出击。
2017年7月,三水区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召开,区委书记黄福洪表示,三水必须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机遇,立足大局、重塑格局、精心布局,坚持开放引领,聚力改革创新,奋力开创三水发展新局面,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发展。
2018年伊始,城市三水新征程扬帆起航。“建设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大交通格局”成为三水持续增强城市能级,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子任务之一。
对于“扬帆湾区,交通先行”,三水视野不断拓宽,谋划不断细化。在2019年召开的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三水进一步明确,要彰显三水在大湾区中的价值,首先一条就是搭建立体化的交通路网,融入大湾区一小时经济、生活、生态和交通圈。
短短数年,三水交通“大手笔”频出。
2016年11月,佛山一环通车迎来十周年,一环西拓工程动工。2020年6月,一环西拓北环段全线通车,三水人心心念念的“一环梦”终于圆满。
2019年11月,一条被寄予厚望的交通环线——三水中心环线正式动工建设。环线全长53公里,将在2023年底完成全部建设,贯穿多个镇街,形成闭环。
2020年6月,中心环线主要工程之一、备受关注的三水三桥传来即将动工的好消息。
此时,距离区委区政府在2018年初次提出“加快谋划打造三水‘中心环线’”,不过一年半时间。
对外与湾区“联网”,对内促进资源高效流动。挖土机、压路机、搅拌车在三水的大地上纵横穿梭,人们惊喜地发现,三水办成了一件件“难办的事”,达成了一个个“未曾想的突破”。
从融入广佛都市圈、佛山一环创新圈,到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建设,佛山一环西拓、三水中心环线、三水三桥、佛山地铁4号线等大交通项目扎实推进,让三水“入圈”底气越来越足。
发展格局之变
“向世界出发”推动高质量发展
站得高,才能望得远。三水着眼长远谋划大交通,源于发展格局的提升。
再次将时针拉回2016年。当三水以“千亿强区”身姿面世,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放眼全国,在全国百强区榜单位列第39名的三水,处在县域发展的前列方阵。新历史机遇在前,城市竞争千帆竞发,强手如林。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三水自身的短板明显:产业结构不合理、新兴产业占比低、环保压力大、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未能满足。
于是,拒绝小富即安,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义,以更高远的眼光、更宽广的视野牵引城市发展。拼格局,成为三水聚力“更进一步”的自我超越。
拼格局,就要提升高度,善于把握大势。这时,三水“跳出三水”,开始以湾区思维乃至全球视野谋划发展。
2017年2月,三水发布招商引资千亿行动计划(2017~2019年),剑指引进一批产业带动面广、发展潜力大的优质项目。三水区区长胡学骏多次表示,三水坚持以项目为王,重点引进辐射带动广、质量效益高、发展潜力大的产业项目,为三水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自始,三水在北京、上海、美国硅谷等地设置了驻外招商办事处(联络处),连续三年在深圳、北京、上海举行大型招商推介活动,不断织密招商引资“全球朋友圈”。截至2019年底,三水圆满完成三年目标,全区累计引进“6+1”产业有效项目超300个,投资额超千亿元。
提高站位谋发展,三水不断加码的“政策杠杆”也是力证。2017年2月,三水以百亿元“政策大礼包”的超常规力度,出台三水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十条”。黄福洪向公众和客商承诺:企业扎根三水,就是站到了中国最好的区域经济舞台上面。
至2019年5月,“二十条”两年落实有效扶持资金超130亿元,三水推出了“二十条”升级版,承诺每年直接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将同比增加近50%。
同年5月23日,祖籍三水乐平的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原局长、金紫荆勋贤、太平绅士苏锦樑受邀参加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大会,频频为家乡发展点赞:“三水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全面提升了自身竞争力。”
拼格局,更要拉伸长度,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2016年9月底,三水召开第十三次党代会,亮出了一项颇让外界瞩目的新目标:打造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
这一目标提出之初,三水求贤若渴的姿态和决心,让外界投以敬佩的目光,也不乏质疑声音。在部分观察者看来,2016年末全区常住总人口64.09万人,和2010年相比仅增长1.83万人的三水,要达成新目标难度太大。
而后,三水以行而践之的新作为,让人们开始对此改观。2016~2019年,全区常住人口增长数是此前五年的近3倍。
“总投资达17亿元的新城医院、将建成180米高建筑的双子星城都在扎扎实实地推进,一个将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负责管理运营,一个将勾画出三水城市天际线。”一名观察人士感慨地说,“打造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三水并非坐而论道,这让人看到了不同以往的发展格局,看到了值得期待的前景。”
干事格局之变
以更具激情的精气神干成事
今天的三水,“格局”二字标注的,有近期冲刺的目标,有长远发力的方向,更有瞄准高质量发展焕发出的生机活力。
四年多来,三水立足新起点,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释放出“强磁场”,不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实干、担当、奋进的精气神,全区上下呈现出更开放、更包容、更具激情的干事创业群像。
招商战线的干部从“坐等上门”到“主动敲门”,积极链接一线城市资源。
2017年,《三水区招商引资千亿行动计划(2017~2019年)》发布后,三水破除了过去招商队伍的单一结构,整合政府、国资、中介机构等资源,专门成立区投资促进局,组建起一支约20人的专业招商人才队伍。三年来,这个“精兵强将”团队在招商引资领域演绎出一个个“速度与激情”的故事。
三水区投资服务中心主任彭声豪和拍档们,不是在招商就是在去招商的路上。他的2019年工作总结,就在“航旅纵横”App 里:“飞行了20次,28690公里,共飞了3080分钟,超越全国93%的用户……”
彭声豪的飞行目的地,有北京,有上海,以及以这两个地方为圆点的周边城市。“相比传统的在办公室坐等客商上门,三水招商变得更主动、更精准了。”彭声豪说,这是为了到优质项目资源最为集中的城市“主动敲门”,建立招商阵地和长效资源对接平台,通过招商推介形式把三水名片成功递出去。
在经济全球化、创新全球化背景下,三水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积极地“走出去”,与全球顶尖资源链接越来越紧密了。
2018年4月初,乐平镇党委委员卢永东带着乐平镇和Plug and Play(以下称“PNP”)的合作方案,再次前往位于北京的PNP中国总部。一个半小时的会谈过后,招商团队收获了PNP方面对合作的肯定,乐平镇、三水工业园区成为全球顶级科技创新生态平台PNP在中国唯一的镇级合作伙伴。
“十多年前,园区刚起步时,招商人员背着资料,到大企业门前蹲点、派名片,活动半径不过一百公里,项目几乎来者不拒。现在招商方式、项目门槛都不可同日而语了。”在乐平工作了10年的卢永东说,而今,面向全球布局招商引智创新体系,已成为乐平镇、三水工业园区全体招商人员的共识。
教育、医疗往往被单纯地视为民生工作,而干事格局变得愈加开阔的三水并未止步于此。教育综合改革、卫生与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大工程,其着眼点既在满足当下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更是一种立足长远的超前谋划,目的在于对标一流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力,为引人留人、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埋下极具份量的伏笔。
新城医院、新动力广场等项目,落地以来有力刷新了三水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不仅激励广大干部强化担当奋力作为,还带动提高市民群众对城市发展的获得感和期待值。
7月的三水,一派勃勃生机。一套套谋长远、重实干的组合拳打出来,一条条振奋人心的捷报传过来,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一声比一声高亢嘹亮,一次比一次振奋人心,在三江汇流的大地上久久回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今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时,其中也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推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佛山的红色资源丰富,盘活并运用好红色资源,既为乡村振兴铸魂,也为高质量建设文化导向型名城添砖加瓦。
深入挖掘提炼红色资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佛山应从规划引领、整合资源、挖掘内涵、打造品牌等方面有效推进佛山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利用。
佛山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红色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所属相关职能部门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进行了多方面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是市、区组织、宣传、党史等部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发挥职能优势推动红色资源挖掘和开发利用。2017年、2018年,市委组织部先后两批命名授牌全市党员教育基地30个,其间,市、区组织部门对入选的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大沥革命历史展览厅等革命遗址、纪念场馆进行发掘、修复和扩展工作。2019年,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等联合开展新一轮革命遗址大普查工作,挖掘佛山市革命遗址遗迹481处,掌握第一手资料,基本摸清新民主主义时期佛山市红色资源的真实“家底”。
二是镇街、村居以乡村振兴和落实加强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为契机,积极开展红色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例如,2018年起,南海区狮山镇结合乡村振兴,整修扩建显岗村的中共南海县委旧址、黄洞村的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队部旧址等13个红色革命遗址,推动红色革命点所在村居凸显红色优势,打造美丽文明村居的特色文化品牌。
红色资源挖掘和开发利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下一步,佛山应从规划引领、整合资源、挖掘内涵、打造品牌等方面高效推进佛山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利用。
一是结合佛山实际,全面实施红色革命文化研究工程、红色革命遗址普查工程、红色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工程、红色革命遗址连片打造工程、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提升工程、红色文化旅游开发工程、革命题材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工程等九大工程。
二是整理汇编佛山革命遗址普查成果,由市委党史研究室负责,编纂《佛山市革命遗址大通揽》,绘制红色革命遗址分布图,为进一步建立健全革命遗址保护体系并更好地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三是加强党史研究,发掘红色资源内涵。市委党史研究室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开门办史,编辑《佛山红色文化系列丛书》,每年按计划发布若干个研究专题向社会招标,整合优秀党史人才加强对佛山重大党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重点革命遗址等红色资源的研究和阐释,立足党的革命精神谱系,深入挖掘提炼红色资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四是探索红色资源活化利用。市委网信办借力“E网同心汇”平台,发动组织网络媒体、网络企业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运用“党建引领+部门合力+媒体策划宣推+网企公益支持”模式,建设“新时代网红地标”。2020年7月1日,罗登贤事迹展览馆、廖锦涛故居等首批10个“佛山红色地标”网上VR 体验馆建成发布。张群
搭建宣教平台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高校必须在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历史、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资源中,担当重大责任,发挥重要作用。今年,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将立足佛山专家团队成立佛山革命精神传承和红色资源开发应用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去年,广东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实施《广东省红色革命资源保护利用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包含多项重点任务,其中之一是在全省组织开展的新一轮革命遗址大普查,佛山市委宣传部牵头联合多个部门已基本完成普查工作。
一、佛山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和保护的现状
佛山各区通过深挖史料、走访等形式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目前已确定的红色革命旧址和建筑超百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主要针对空间不可移动性的遗址等物质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建立革命历史展览馆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发利用与乡村建设结合、与文旅融合,形成提质特色产业线路和开展红色文化旅游,形成了开发利用的常态机制。但也存在不足,例如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管理机制还不够顺畅,红色资源集中连片开发程度不够,红色遗产抢救、保护相对滞后,专业人才匮乏,缺乏鉴别鉴定和科学梳理等。
二、探索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传承的有效模式
以禅城区南庄镇为例,南庄以罗登贤同志故里为载体,深挖罗登贤同志精神价值,形成新时期南庄人精神,走出“发掘资源+理论探索+完善载体+创新模式+传承精神”之路。不仅建立展览馆和主题公园,而且协同江苏省、黑龙江省党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哈尔滨市委党校等研究部门编撰《罗登贤传》、登贤精神等开展理论研究; 实现了与南京雨花台纪念馆、东北抗联博物馆的资源共享,形成弘扬烈士精神的合力;邀请烈士的后代座谈,排演话剧以及诚邀美术界名家创作作品;将红色元素串联成片,打造红色旅游线路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群众、融入群众,打通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最后一公里”,用红色基因构筑起城市精神高地。
三、搭建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研究教育宣传平台
高校必须在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历史、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资源中,担当重大责任,发挥重要作用。今年,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将立足佛山专家团队成立佛山革命精神传承和红色资源开发应用中心。接下来将主要做好三点:
(一)抓好基础建设。一是立足佛山专业与研究团队,健全和完善保障机制,加强管理体制、经费投入、研究队伍等软硬件建设;二是发挥高校、研究机构的优势,在党史资料整理、保护和开发上做好基础性工作,营造研究革命精神、用革命精神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佛山优势特色。围绕佛山红色文化资源,确立研究方向,深挖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形成研究特色,把“研究中心”打造成佛山党的历史、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资源育人阵地。
(三)注重协同创新。建立健全协同创新工作机制,积极联络党史研究部门、教育部门、文博系统等开展实质合作,搭建起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合作平台,实现研究成果的共建共享。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陈艳
红色产业建设发展需要大格局宽视野深情怀
产业规划上的格局大小,会直接影响后期的影响范围。将佛山红色产业规划定位为展示“四个自信”的窗口,具备现实基础,更具备系统优势。
讨论产业形成与发展,一定要清晰明确其最具竞争力的价值点到底在何处?作为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红色产业,其关键价值点之一在于,对内:由其精神价值的影响力、道德情感的震撼力、家国情怀的内驱力外化出来的万众一心奋力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其关键价值点之二在于,对外:作为展现中国“四个自信”底层价值逻辑的现实窗口,形成强大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理念传播效应。
这个价值点能否凸显,考验的是产业规划、产业建设、产业运营中的软实力。在产业规划上格局要大、在产业建设上视野要宽、在产业运营中情怀要深。
产业规划上的格局大小,会直接影响后期的影响范围。将佛山红色产业规划定位为展示“四个自信”的窗口,具备现实基础,更具备系统优势。
从现实基础看,佛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长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的试点、排头兵,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突破向前发展,这种爱国奉献、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有为担当的精神与红色革命文化中蕴含精神的内在关联,在四个自信方面得以具体展现,其连结脉络非常清晰;从系统优势上看,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佛山地域上有机统合,三大文化要素从史至今的精神传承脉络均有显性资源作为载体充分展示,三大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隐藏在佛山人的精气神中、体现在“五位一体”的建设发展成果中,这些丰富的隐性内核资源可供深入系统挖掘,形成展示“四个自信”的实践模板,具备强大的现实说服力。
在产业建设布局上的视野宽窄,会直接影响后期产业的带动范围。佛山红色资源可关联的产业范围有:第一个是教育产业,第二个是研学产业,第三个是文旅产业。因佛山红色文化产业的大格局定位,基于资源的系统整合和深入挖掘,可组合形成各类主题文旅产品:如三大文化主题、四个自信主题、红色文化的思政教育主题等。这些主题在盘活显性资源的同时,可通过元素有机组合形成跨时空叠加的精神体验,同步带动食宿及消费等关联业态的发展。
在产业运营过程中的情怀深浅,直接决定产业的生命力。运营的大格局设定及多元跨时空整合,没有深厚的情怀,难以去突破各种壁垒,难以去坚守目标、去整合分散在体制内外的各种资源,难以将深厚的情怀融入到每个运营细节中做深做透做足、去形成强烈的情感震撼和精神激发。
要保证运营的高质量,在具体实施策略上,还需特别强调两点:一是红色文化人文素养的配套教育提升。即要实现此处之人、此处之情、此处之景、此处之精神的高度统一,才能让文化的精神力量更具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这种文化产业的价值也会因其更加纯粹而更加珍贵,从而更具持久生命力;二是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挖掘开发整理,需要明确由一个部门统筹,防止多头管理导致的研发“孤岛”和运营过程中体制内外资源整合的壁垒。王静
依托谭平山文化资源 打造红色旅游产业
新时代里,人们需要怎样的红色场馆?首先要提升红色资源的多元呈现能力、场馆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高明是广东重要的革命老区,涌现了“革命三谭”等一大批仁人志士。谭平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是高明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近年来,高明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发展全域旅游,充分挖掘以谭平山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推进红色资源盘活和运用上进行创新尝试,加快发展红色旅游产业。
新时代里,人们需要怎样的红色场馆?首先要提升红色资源的多元呈现能力、场馆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建于1998年,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和统一战线基地,每天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如今,为了发展红色旅游,2019年12月,占地面积超8000m2的高明区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建成正式对市民开放。虽是利用旧粮库的基础上改建而成,但馆内采用现代化的陈列手段,通过智能显示屏、实体场景、沙盘模型、立体图画等多媒体形式,全方位展现谭平山“爱国、为公、奋斗”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思想。新修缮的谭平山故居除展陈布置丰富史料,还美化提升了周边环境,增设了“生平墙”“家风墙”和“莲花池塘”。上述红色场馆建成后,大大提升了接待游客能力,在今年七一期间,前来这里参观学习的游客火爆,都需要提前预约。
目前,高明发展红色旅游方面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困境,例如,许多外地游客来这里参观,基本上都是半日游,很难留住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其中主要根源在于周边缺乏完善的配套服务。
为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议高明区下一步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背后的产业链,通过实施“红色+”,让红色旅游从传统的跟团观光逐渐转变为高品质的体验游模式,观光与培训、研学、餐饮、娱乐、民宿等有机融合,激发红色旅游发展活力,促进红色旅游与当地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强化红色旅游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可借鉴惠州邓演达纪念园创建国家4A 级景区的经验措施,结合明城镇实际,依托谭平山纪念场馆周边丰富的历史人文环境和美丽乡村的生态优势,打造历史文化名村和旅游风景区。
借鉴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等地红色场馆发展红色教育培训的经验措施,建议谭平山纪念场馆加强与各级党校合作,筹建红色教育培训学院,开设一批红色教育精品课程,打造佛山乃至辐射全省的党员教育培训基地。
国美APP,上京东的百货了!
7月初,国美APP上线京东数万个日用百货商品,并分发到各个国美社群中。换了新颜的国美APP,家电日用百货样样齐全。如果你想买一款冰箱,顺带着把放在冰箱里的牛奶也选购上,3个小时后,冰箱、牛奶可能就一同送至你家中。此前,国美官方旗舰店入驻了京东平台,并向京东发行了1亿美元可换股债券。
双方的合作已向纵深发展,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京东供应链输出拓宽了渠道,对推动国美供应链和流量升级意义深远。目前,京东自营百货已在国美上架近2万个SKU,更多商品还在陆续上架。丰富的商品将提升国美高频消费比例,提高社群运营效率,并带动低频消费,实现流量的全方位赋能。
货:全品类更“全”
新零售圈内,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在积极布局这件事——全品类发展。有业内人士分析:“多品类面向市场,一方面可以扩大利润面,另一方面有助于扩大品牌影响力和规模。品牌品类越全,可提供的具备兼容性的产品就越多,优势力量就越强。”这也是国美为什么一直坚持探索和扩展自身品类边界的原因。
自发布“家‧生活”战略以来,国美便围绕“家”构建零售新生态。从传统的“家电零售商”向整体方案提供商、服务解决商和供应链输出商转型,为消费者提供涵盖家电、家装、家居和家服务的优质商品及服务。不仅拓宽了家装、家居、智慧家庭等家生活赛道,更为消费者提供了全链条的优质商品及成套解决方案。如今,国美将“家·生活”战略向更深层次推进,通过直接引入、“直接嫁接”的方式,将京东自营百货接入国美平台,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快速实现了新领域拓展,同时双方品牌效应也使得用户更易认可和接受。
国美和京东合作共享供应链后,京东把百货、快消类供应链引入国美渠道,双方优势互补,完善商品链,在不同品牌区间、不同价格层级内拥有更多的商品型号和类型,二者也实现了3C和家电领域的强强联合。此次国美引入数万京东自营百货商品,既加深了双方的合作,也满足了更多消费者需求。尤其是在消费层面,共享供应链为用户提供更大选购空间,同时减少了用户购物的时间成本。可以想象,平台的商品更“全”了,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
人:用户黏性更强
“家电+日百”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国美与用户之间的黏性。就像开头所说的,用户在选购冰箱的时候,也能顺带着把放在冰箱里的牛奶加入购物车。设想一下,用户一边挑选合适的家电品牌,一边添置配套的日用百货,方便又省事,自然APP的使用效率就会提升。
据了解,国美还将家电和日用百货分享到社群等社交圈,通过分享售卖,实现商品全线曝光,从而带动销售,也构建起了高黏性的社群运营模型。目前,国美门店采取“网格化”管理,并依托门店建成超17万个社群,触达用户超6000万。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的“网格化”运营,可以让国美离用户更近,通过用户黏性实现转化率的提升,同时带动复购率。
场:从“新电商”到“新店商”
除了拓展平台品类,加强用户黏性,国美和京东共享供应链后,零售圈的经营模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讲述着新的故事。6月份,国美联合格力、央视网、浙江卫视王牌综艺节目《奔跑吧》,举办了名为“格来美”“人人都爱中国造”“向美好奔跑”的3场超级直播,总销售额近20亿,打开了新消费的新格局。
有专业人士分析:“传统电商的本质是‘人找货’,依托线下市场和搜索场景完成营销任务,而发展到今日,新电商打开‘全渠道销售’,逐渐发展为‘货找人’的营销模式。”
对国美而言,“货找人”即依托门店、APP和社群,将线上和线下打通,多层次、多维度、多角度地接触用户,把产品与用户喜好相匹配,同时提供一体化的服务。而与京东共享供应链后,这样的营销模式也得到进一步演化,从“新电商”逐渐发展到“新店商”。
例如,国美最近把线下门店搬到了线上,即每个门店服务周边3-5公里的社群用户,以“真人即时在线解答+商品快速送达+到店、到家服务”的全链条经营模式,与用户形成深度链接,成为离用户最近、最可信赖的“家庭顾问”,“从地到天”形成线上线下的真正融合。
在零售圈一直信奉“渠道为王”,“渠道”即场,国美京东打通全渠道,让经营效率大大提高。可以预计,国美和京东供应链共享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协同共赢效应,不仅仅扩大“场”,提高销售额度,更是构建了一套新零售新秩序。
通过共享供应链,国美极大地优化了“人”“货”“场”三个新零售要素,打开了零售行业的发展空间,进入了一个规模更为庞大的市场。对于国美而言,供应链共享,可以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价值融合,这也将是国美行稳致远的关键。可以想象,现在的国美,已经不再是那个卖电器的国美,它已经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