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广教授领衔授课,南沙“干部夜校”开讲
“从晶体管在1947年被发明出来至今,集成电路学科只有不到80年的历史。相比于其他成熟学科,它就像是婴儿那样,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日前,南沙区干部夜校“芯片与人工智能系列专题”第一讲开讲。活动邀请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功能枢纽微电子学域创始主任、广州市EDA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须江授课,400余名干部参加学习。
课上,须江拿出一枚小小的芯片,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切入口,系统、全面地讲授了芯片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趋势。须江深入浅出的讲解点明了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也为现场来自相关职能部门的学员们提供了工作思路。
南沙区干部夜校吸引400余名干部夜间“充电”。“当前,南沙的开发开放任务很重,我们将最精华、最核心的课程通过‘干部夜校’的形式提供给大家学习。看到今天大会堂座无虚席,感受到大家的学习热情,说明我们夜校办得正当其时、非常必要!”南沙区委组织部长张家炳表示,南沙干部应该把握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发扬“挤”和“钻”的精神,提升现代化建设能力,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促进南沙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做好全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打造一支思想境界高、能力本领强、工作作风好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南沙区委组织部创新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共建干部培训平台,聚焦生物医药、新能源、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南沙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开展“南沙名师名家大讲坛”“干部新兴产业集训营”“干部夜校”等一系列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全区干部产业思维和产业发展专业化能力。
7月26日,由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协会、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联合主办的“南粤生态大讲堂暨2024年广州南沙蕉门河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工作坊启动仪式”在南沙区图书馆举行。
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协会秘书长刘莉玲、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秘书长谭秋明、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吴超、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副主任甘勇华出席。
活动还同步启动蕉门河中心区城市设计工作坊,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奥雅纳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九家知名设计单位围绕蕉门河中心区三块滨水公共空间地块进行了抽签选取,后续将以“活力滨水”为主题,以促进南沙城市中心区功能及品质提升为目标,同时要求运用绿色低碳、生态韧性等先进理念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规划设计,最终角逐优胜方案。
活动中,香港城市规划师学会原会长李建华、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原主任吕传廷、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原二级巡视员庄海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王世福、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经济师李鹏、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建军等齐聚一堂,聚焦南沙中心城区城市品质规划提升展开专题研讨。
他们纷纷建言献策,从功能定位提升、空间形态优化、城市风貌塑造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南沙城市中心区优化提升的路径和策略,为城市中心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新观点与新思路。
据悉,目前南沙城市中心区建设进展顺利,其中,蕉门河中心区已基本建成,集聚行政办公、公共服务、商业商务、居住功能,综合服务较为成熟;灵山岛尖总部组团、横沥岛尖科创与金融组团、慧谷西片区建设工作正稳步推进中 ,未来以更新方式推进。
此外,南沙城市中心区定位也从“绿色智慧宜居城市副中心、城市综合服务主中心、行政文化公共中心”提升为“面向世界、体现中国气派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客厅、全国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展示窗口”。
在功能提升方面,南沙将打造更功能复合、更具吸引力、更个性化的六大发展片区,包括灵山岛尖、横沥岛尖、蕉门河中心区、蕉门河口、慧谷西、珠江东。
在公共空间方面,将围绕核心城市功能及特色公共空间打造海上城市客厅、蕉门中轴客厅2个城市级城市客厅,中心湖客厅、一河两岸客厅2个片区级城市客厅。值得一提的是,南沙还将落实广东未来城市综合实证试点建设,重点围绕绿色韧性、人文宜居、智慧创新三大目标场景,积极打造未来城市示范区。
据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南沙战略定位不断提高、蕴含内容不断丰富、发展前景不断拓宽,在新时代机遇下,积极组织谋划南沙中心城区优化提升工作迫在眉睫。
活动以《南沙方案》打造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规划理念及市委市政府把南沙建设成为广州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和主阵地要求,通过对话行业权威专家、征集高水平设计团队意见,从规划引领角度,共同努力为南沙打造“精致城区”高质量样本提供湾区智慧。
中山八路—黄沙大道作为广州市中心城区联系桥中坦尾、芳村地区以及佛山南海区的主要通勤与过境节点,高峰交通出行需求非常大,辐射影响珠江大桥东行、内环B线北行黄沙出口车流。继中山八环岛慢行系统的升级改造之后,广州交警近期着力推进中山八路—黄沙大道路口的精细化改造工作,基于时空一体化的策略,通过道路交通空间与信号控制同步优化,提高通行效率。
一、存在问题
(一)道路通行能力,与高峰车流快速疏导需求不匹配。
路口西进口主要承接珠江大桥东行往中心城区的车流,现状车道通行能力已难以满足实际车流出行需求,高峰时段交通压力明显增大,又因道路蓄车空间不足,导致直行与右转车辆在绿灯期间相互阻挡干扰,形成通行瓶颈,影响出行效率。
(二)多流向过饱和,限制信号配时方案平衡空间。
路口南进口衔接内环B线黄沙出口,高峰期通勤车流量突增。又因路口西进口常态化车流过饱和,导致南进口信号绿灯通行时间被迫减少,进而影响了内环出口的疏散效率。在部分高峰时段,内环高架出现车辆排队的情况。
二、优化措施
(一)西进口2直2右变4直2右,整合空间通行资源。
广州交警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利用道路空间,在西进口增加两条展宽直行车道,车道分布从原2直2右,改造为4直2右,增加直行车辆的候车空间,从而减少直行与右转车流的相互干扰。
(二)调整信号配时方案,提升时空通行效率。
在西进口实施拓展车道措施后,路口通行能力得到提高。在路口信号配时方案优化中,采取适当压缩高峰时段西进口绿灯时间的“冗余”部分,同步增加南进口绿灯配时,进而缓解内环路黄沙出口车辆排队过长的问题。
同时,调整中山八路-南岸路口信号控制方案,重点加大南往北绿灯时间,并优化北行绿波协调,以应对从上游中山八路-黄沙大道增长的车流压力,提高车辆通行的效率和流畅性,改善市民的出行体验。
三、实施效果
整体优化后,珠江大桥东行往中山八路方向、内环B线黄沙大道出口的车流通行能力明显上升,经对比分析车流运行数据,实施后路口西进口高峰车流通过量上升超60%,南进口排队长度下降约1/3,有效缓解中山八路-黄沙大道节点的高峰交通拥堵问题。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