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桂城瀚天专精特新产业园(三山东区园)动工!国资强力引领!
7月31日,桂城瀚天专精特新产业园(三山东区园)动工仪式举行。该园区是桂城国企桂城产业集团打造的七大品牌园区之一,也是桂城首个以专精特新为主题的产业园区,计划于2026年12月完工,力争园区产值达到30亿元。
2024年是桂城挺进千亿镇街的关键之年。桂城瀚天专精特新产业园(三山东区园)的动工,是桂城国资深耕现代产业社区建设、布局关键领域的重要体现,将通过重点引进和聚集半导体、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为桂城锻造新质生产力、力争提前挺进千亿镇街注入新动力。
定向瞄准专精特新
打造“小巨人”成长的苗圃
桂城瀚天专精特新产业园(三山东区园)是桂城首个以专精特新为主题的产业园区。按照规划,公有企业桂城产业集团将负责桂城瀚天专精特新产业园(三山东区园)建设与运营,项目占地面积110亩,总投资8.5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计划于2026年12月完工。
“我们将力争通过三年建设,引入和集聚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业(精密仪器)、生物医疗科技、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优秀专精特新企业,通过以投带招模式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企业,园区产值达到30亿元,力争成为助力桂城挺进千亿镇街的强大引擎。”桂城产业集团总经理陈伟南说。
据介绍,桂城产业集团此前已培育、运营瀚天科技城等重要产业载体。瀚天科技城借“三旧”改造和省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建设政策的契机,通过公有资产投资、联合共建、企业化运作的方式进行园区开发,建成了以新一代电子信息、环境服务、智造科技、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为五大主导产业,平均年产值约80亿元、税收2亿元、集聚超400家新兴产业企业、超8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城市产业社区。
包括瀚天科技城在内,桂城产业集团现已开发经营的物业还有天富科技城、禾仰广场、宜安科创园、瀚天夏东园区、平洲玉器文化产业园等,总面积约65万平方米。同时,桂城产业集团还优先在映月新城片区、三龙湾南海片区开发和购置新的产业载体,预计2026年再新增产业载体物业约70万平方米。
其中,桂城产业集团还将继续开发瀚天大湾区智造产业科技园。项目总投资约6.1亿元,以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打造“总部独栋——研发办公——研发生产”链条化的高品质智造产业科技园区,紧贴区域发展方向,致力为智能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高精尖产业打造产业平台。
接下来,桂城产业集团将积极探索建立招商创新模式,针对落户企业研究制定招商优惠方案,充分联动社会各界招商引资的资源,借助产学研成果转化平台、金融创投机构、专业中介等招商渠道,进一步提高招商效率,实现预定的招商目标。
持续深化国企改革
助力桂城挺进千亿镇街
“桂城瀚天专精特新产业园(三山东区园)的动工,是桂城国资深耕主题产业社区建设,布局关键领域的重要一环。”桂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何其燃表示,桂城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形成强有力的集群效应,持续为桂城高端创新产业注入活力;以建设千亿镇街为主线,紧扣产业和文化融合两大抓手,全力打造佛山总部经济集聚区。
建设千亿镇街是桂城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战略部署。2023年8月,桂城吹响挺进千亿镇街的号角,将实施国企改革提速行动作为七大行动之一。2023年初,桂城召开推动公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改革发布会,提出力争公有企业5年资产总额超300亿元,并成立包括产业集团在内的五大集团。
成立以来,桂城产业集团坚持“一主业多元化发展”的思路,深耕现代产业社区投资运营、园区综合服务主业版块。比如,通过混改公司、桂城产业基金以投带招等方式,积极拓展集团经营模式的多元化。除园区经营管理业务外,桂城产业集团现发展的业务还有珠宝玉石产业业务(桂宝公司)、安保业务(瀚保公司)、科技创投类业务(智布互联项目)等,集团现总资产约25亿,年营业收入约1.4亿元。
推行国企改革一年多以来,除了加速布局优质产业载体建设外,桂城国企坚持深耕主责主业,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不少突破,助力桂城打造城产人文融合样板。
投融资方面,桂城投资公司获评AA+主体信用评级,瀚天公司顺利与省国开行开展“百千万工程”项目和 EOD项目合作,全国首批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成功落地平南顺利村,全省首个镇级科创直投基金撬动超4倍规模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文旅方面,通过引入优质文旅资源、成立合作公司,重点推进千灯湖特色主题商业街区、千灯湖音乐秀场等一批大型项目,未来可为市民带来更多丰富的文旅体验。
未来,桂城国资将持续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在城产人文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全力推动桂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桂城加快挺进千亿镇街。
关于南海区部分路段
启用电子拍摄设备的通告
为创造更好的道路交通环境,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缓解道路拥堵和遏制道路交通事故,交警部门依法在南海区部分镇街的多个路段新增了一批电子拍摄设备,进一步实现对路段的远程、自动、实时的交通管理,对机动车在相关路段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依法采集和固定证据,并按照相关规定对违法行为予以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将新增的电子拍摄设备进行公示,该批新增的电子拍摄设备将于2024年9月1日开始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执法取证。请广大车主和驾驶员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养成良好的文明交通出行习惯,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
交通警察大队
2024年7月30日
新增和升级的电子拍摄设备分布点
↓ 扫码查看表格 ↓
请广大车主和驾驶员
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养成良好的文明交通出行习惯
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畅通的
南海道路交通环境
快转发给你的亲朋好友吧!
7月31日,“佛山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场)在市新闻发布厅举行,市科学技术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季华实验室、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佛山市贯彻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决策部署举措和成效,并答记者问。
佛山科技创新再创佳绩
在刚刚揭晓的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榜单中,佛山市科技创新再创佳绩。作为主要完成单位,佛山市相关单位勇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刷新了十年来的新高。与此同时,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同样传来喜讯,佛山市企事业单位牵头或参与完成的省科技奖高达23项,其中作为牵头单位获奖的12项,连续五年稳居全省地级市榜首。在这个过程中,全市科技系统重视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第一,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在推动中试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目前,全市已建有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平台逾100家,总投资超百亿元,覆盖了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概念验证中心和小试中试平台,充分发挥在科技创新链条中承上启下的优势,向上链接高校院所,向下匹配企业园区等应用场景,切实为产品匹配场景、为场景匹配技术,孵化一系列新产品、新企业、新动能。
第二,重视科创平台的支撑。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方面,重视发挥高水平科创平台的支撑引领作用。季华实验室通过这几年的建设,累计向国家、省争取科研项目312项,总经费超过29亿元,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907件,累计孵化引进企业20家。仙湖实验室目前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准建设国家能源氢能及氨氢融合新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发的世界首台氨氢融合直喷零碳内燃机点火成功,成功出炉全球首块零碳氨燃烧烧制的瓷砖,在第三批省实验室考核中获得了优秀。蓝橙实验室建设提速,也是我市国家级重大科创平台一个零的突破。
第三,重视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大力构建初创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已突破1万家,跃居全省地级市第一。目前,全市累计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1家、省重点实验室26家、市重点实验室18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02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88家,其中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数量均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第四,注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市、区科技部门争推动实现“三个一批”。一是依托科研平台,集聚一批高端科创资源。二是坚持“走出去”,面向海内外主动招引一批科创资源。三是依托科技活动,积极吸引一批高水平科创成果。例如通过一系列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坚持以项目带人才的方式,吸引一流的科创人才、一流的科创项目落地佛山。目前,全市已培育引进省市科技创新团队超过240个,拥有博士超7000人、领军人才超400人。
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
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
第一,工业规模大、种类多。近年来,佛山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稳居全省第二位。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增加值突破6千亿元;全社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50%。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达2941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约15%。我市工业品种多,拥有34个工业大类、165个中类、434个小类,以及299种主要工业产品,已形成“三五成群、十有八九”的产业格局。
第二,传统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稳定在50%以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全市超过64%的规上企业实施数改智转;已实施数改智转的企业降本增效明显,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6%,成本降低17%。数字化标杆示范加快培育,全市已培育2家国家“数字领航”企业、2家世界“灯塔工厂”、73个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198个示范车间。绿色制造加快推进,全市已培育绿色工业园区2个、绿色工厂56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7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9家,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项目数量居全省前列。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等保持高位增长,技改总量多年居全省前列。
第三,新兴产业快速起势。近年来,全市大力发展战新产业,将土地、指标、资金、技术等资源导向战新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和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有力推动战新产业布局、快速起势。1-6月,我市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材料、生物医药、新型储能等战新产业发展良好、渐成规模。比如,工业机器人产业倍增发展,去年全市智能机器人整机营收超50亿元,是2017年的13倍;龙头企业加速成长,产业加速聚链成群,机器人制造产业集群获评2023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第四,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全市已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9个,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区连片发展,我们有广东工业设计城、广东家居设计谷、顺德创意产业园等产业载体加速成长,设计企业数量和营收规模“量”“质”齐升,去年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新增数量居全省第一位。我市获评工业设计特色类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第五,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超过1万家。优质中小企业不断涌现,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6家、国家级单项冠军2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0多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接近4000家。
第六,信息通信业成效明显。我市累计建成5G基站超3万座,5G用户数达800多万户,5G网络覆盖重点区域、重点园区和企业。5G应用已经融入千行百业。工业互联网初步建成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五大体系。
热点问题回应
Q:近年来,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数字化转型政策也即将到期,接下来佛山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转型方面会有哪些重点思路和方向?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甘志宇给出答案,接下来将重点抓好三个方向的工作。
第一,深入实施新一轮技改政策。工业经济后劲靠投资,工业投资现在靠技改。我们已印发《佛山市推进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若干措施》,树立“大技改”的理念,延续数改智转的有关政策,比如培育数字化示范工厂、示范车间,分别给予不高于200万元、50万元奖励;强化中小企业集群的数字化改造,单个产业集群给予不高于1000万元奖励。我们今年已下达省技改资金6.2亿元,扶持项目160个,其中不少是以数字化改造为重点的项目。
第二,加快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把握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机遇,出台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方案,以推动企业数智化设备更新为重点方向,支持鼓励佛山企业开展大规模更新。积极组织企业申报技术改造再贷款和超长期国债,争取国家财政支持;打好“财政+金融”政策组合拳,引导金融机构推出设备更新融资产品,比如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推出技改支持贷、设备购置贷等。
第三,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今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若干措施,引领智能时代的经济新模式、生活新体验、治理新方式。我们将以落实省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若干措施为抓手,加强算力、算法、数据等供给服务,夯实人工智能赋能要素底座;依托人工智能生态对接机制“20人会”以及佛山市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支持企业深入挖掘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落地一批可推广的应用示范标杆。
Q:季华实验室已经成立六七年的时间了,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做了哪些探索?产生了一些什么成效?接下来,如何通过科技成果赋能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季华实验室副主任李贺军表示,在成果转化以及推动佛山产业升级方面,季华实验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导向政策的支持下,季华实验室探索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体系:成立了全资的资产运营管理平台——季华科技有限公司,为实验室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设立了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广东粤科季华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扶持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了孵化平台——季华实验室产业基地,形成了以实验室为核心的技术和产业生态圈;组建了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佛山季华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为科研团队及孵化企业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产权服务。
在赋能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首先季华实验室逐渐由服务企业向服务企业与引领产业发展方向转变。第二,季华实验室的研发领域正向新型显示装备、半导体技术与装备、高端数控机床和佛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四个方向聚焦,同时通过推动传统企业产业升级赋能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季华实验室已向广东省九江酒厂有限公司投放人工智能光谱快速检测系统,应用人工智能辅助光谱技术,将检测装备、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协同优化,为传统食品产业的智能化产业升级提供新一代品控方案。此外,还开展了订单式研发。针对广东天波公司关于服务型机器人关键技术的需求,提供操作系统研发等多项服务型机器人开发支持服务。
Q:半导体产业是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广东微纳院作为专注于半导体产业的科创平台,成立以来是如何为佛山的半导体产业赋能的?
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辉介绍,研究院聚焦半导体产业中“芯片制造”核心环节,通过“中试平台+产业孵化育成”双驱动的创新运营模式,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是搭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院建设“半导体微纳加工、材料外延与表征”两大中试平台,配合企业开展半导体材料生长、芯片加工、器件封装等全流程研发与中试公共服务,支撑半导体企业轻资产运营、高效率转化。目前累计服务企业、高校、科研院所150余家。
第二是育产业,形成集聚效应。依托中试平台,研究院建设6万平方米专业化半导体产业载体,打造技术驱动型产业孵化园区。同时,配套半导体芯片制造必需的硬件支撑条件和运行资质,支撑半导体企业快速发展。
第三是建生态,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打造“中试平台+联合研发+专业基金+专业载体+人才培养+品牌活动”的产业生态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