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学而思号”卫星即将载梦探索宇宙 邀请孩子们参与编程设计拍摄地球
详细内容

“学而思号”卫星即将载梦探索宇宙 邀请孩子们参与编程设计拍摄地球

时间:2021-04-24     人气:3077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概述:4月22日,好未来旗下学而思网校携手中国探月官方(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中国航天基金会推出“学而思太空计划......

 4月22日,好未来旗下学而思网校携手中国探月官方(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中国航天基金会推出“学而思太空计划”,计划于今年暑假将载满十万个孩子梦想的“学而思号”卫星送上太空。同时,推出一系列航天主题活动,带领小朋友们参与卫星创想,包括设计卫星、卫星编程以及操控卫星拍摄太空、探索宇宙等,让孩子们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以期打造有趣味、有创造力的航天主题互动学习平台,助力中国广大青少年迈出太空探索第一步,帮助更多孩子实现太空梦。



  (学而思太空计划:每个小梦想 都有大未来)


  据悉,“学而思太空计划”的“星际之旅”活动第一期已经拉开帷幕。在启航阶段,“学而思号”小卫星将征集十万个孩子的梦想,并携带着这些梦想升入太空,并从今年4月起,开始为期三年的星际遨游。  


  小朋友只需要进入学而思网校官方APP“航天主题课程专区”参与交互活动,通过录入自己的梦想,与其他小朋友共同完成“梦想碎片”拼图,就可以帮助“学而思号”卫星发射升空 ,并获得筑梦航天证书。幸运的小朋友还有机会在今年暑期参与卫星发射活动,现场见证梦想升空。


  学而思网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成为航天学家、科学家、物理学家……如同每一颗成功升空的卫星都有千万航天工作者为其护航一样,学而思网校希望成为“小梦想家”们的护航者,激发青少年梦想。学而思网校提供给孩子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梦想更进一步的支持。


  “十万梦想上太空”活动只是第一阶段,接下来,学而思网校将不断拓展探索太空的边界。在激发孩子梦想和热情的同时,学而思网校还将带领小朋友们征集设计、参与创想、模拟操控卫星,让孩子们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学而思太空计划”三年规划)


  在今年暑期的“学而思号”小卫星太空来信环节,孩子们可以模拟操纵“学而思号”卫星拍摄地球。他们只需要在学而思网校官方APP输入指定的拍摄时间和经纬度,卫星的高分辨率相机就能对指定区域进行拍摄,从太空传回真实地球照片。小到城市夜景,大到极光、非洲动物大迁徙、冰川变化等,孩子们都可以窥见全貌。


  今年年底,“学而思号”小卫星太空望远镜功能,则能够通过对天拍摄和夜空拍摄,带领小朋友们探索近地小天体、星座、极限星等,把太空照片从遥远的宇宙带回到每一个孩子的现实生活中。


  学而思网校还将航天主题与教学场景紧密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在学而思网校的课堂上,学员将从地球出发,通过课堂上的积极互动和答题获得对应的能量值,把能量值注入到“班级飞船”中;再通过“走完”八大行星,“登陆”不同星球获取“星球卡牌”,完成太阳系“遨游”之旅。在此过程中,孩子们每“遨游”到星际的某一站,就会在那里学习相应的星系知识,在真实的课堂场景中通过游戏的方式领悟到航天精神。



  (学而思网校班级航天教学情景示意)


  与此同时,学而思网校还计划邀请航天科研专家与网校教研人员组成“领航专家团”,邀请航天教育专家与网校主讲教师组成“领航教师团”,共同担任“学而思太空计划”的“领航人”,将航天知识与学科知识深度结合,全方位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从去年开始,学而思网校就开始携手中国航天基金会参与航天等基础素养学科的建设。2020年10月,学而思网校宣布成为“中国航天事业战略合作伙伴”;2021年1月,学而思网校成为“中国探月工程、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官方战略合作伙伴”。


  为了帮助孩子们迈出太空探索第一步,学而思网校自去年起就推出了50余讲航天主题课程,受到青少年的广泛欢迎。“航天主题课程专区”在学而思网校官方APP内上线以来,陆续推出《太空请回答》《寻找下一个宜居星球》等数十门航天主题课程。


  学而思网校以航天认证课程为切入点,将素质教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不但顺应了教育多元化的要求,也体现了自身在全学科教学以及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方面的优势。


  为何选择在航天领域发力?学而思网校总经理刘庆逊表示,我国航天事业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给国人带来了强大的自豪感,也为一代代青少年注入了航天的梦想,让中国孩子的视野从眼前的世界扩展到广袤的宇宙。


  作为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的先行者和领先者之一,学而思网校自成立以来便始终支持孩子追求梦想、拓宽格局,一步一个脚印地帮助孩子找到发自内心的兴趣和能量,陪伴其成长。


  学而思网校希望通过丰富的在线课程,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潜能,通过每天一点点的努力,帮助孩子实现太空梦,也为航天科普事业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