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接种热点问题,权威回应了
第二剂接种逾期怎么办?
打完疫苗就不会感染病毒了吗?
现阶段疫苗对印度变异毒株有用吗?
……
关于对新冠疫苗接种的热点问题
三水区疾控中心的专家
今天作出权威解答!
PS:疫苗接种实行先预约后接种
请各位市民合理安排时间前往。
1、接种第二剂的期限是?
二剂次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为避免人员扎堆,建议各位市民在接种21天后,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提前选择接种点预约接种。在接种点也要全程做好防护措施,戴口罩,保持1米线距离。
2、第二剂接种逾期怎么办?
即使真的过了56天,也不用怕。根据目前的循证证据,和其他疫苗一样,新冠病毒疫苗后续剂次没能按时接种,迟种并不会影响保护效果。《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明确指出:未按程序完成接种者,建议尽早补种。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补种完相应剂次即可。所以,第1剂不会白打,不存在前功尽弃的情况。
3、接种后,还需要注意哪些防护问题?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但是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而且产生保护性抗体也需要一定时间,因此防控意识和措施坚决不能放松。所以大家务必谨记防疫“四件套”: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一米线。
建议大家无论居家还是外出,都要保证环境通风良好,减少到人员密集场所,减少外出用餐,在密集场所一定要戴口罩。外出回家要洗手更换衣物,手没洗干净之前切勿触摸口鼻眼。
4、打完新冠病毒疫苗后能做核酸检查吗?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如需进行核酸检测,需要在接种后次日进行。因为疫苗内含有失去感染性和致病性的灭活疫苗,所以疫苗成分存在新冠病毒核酸片段,在接种过程中疫苗成分容易污染接种人员和受种者,从而导致核酸检测结果假阳性。24小时后再做核酸检测可以减少因接种区域疫苗株核酸片段污染造成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果。
5、广州佛山最近报告的病例都是印度变异毒株,接种的国产疫苗还有用吗?
首先,我国相关研究机构对印度变异株进行了研究,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我们现有疫苗可以应对印度变异株。其次,病毒还在不断变异,一旦出现现有疫苗应付不了的变异株,我们国家的灭活疫苗是有很快捷的方法来应对的,新的疫苗能快速投入使用。
6、什么时候能打一针次的新冠疫苗?
目前我区仅供应灭活疫苗,是需要接种2剂次的。未来我区若供应1剂次的新冠病毒疫苗,会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权威渠道告知大家。
7、未接种疫苗的老人应该如何进行防护?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指出,大于65岁老年人是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之一。而且老年人对病毒危害和防控知识了解相对较少,健康意识可能不强,防控意识相对较弱。因此,如果家有老人,做好防疫,需注意五大方面:
(1)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
(2)在家中多陪陪老人,减少外出聚集;
(3)教会老人家正确佩戴口罩;
(4)每天要勤洗手,住所要开窗勤通风;
(5)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不适,要佩戴好口罩及时就医。
8、打完疫苗就不会感染病毒吗?
没有任何一种疫苗的有效率能够达到100%,新冠疫苗也不例外。接种疫苗最关键的作用在于有效避免感染后发生重症和死亡。
据中国疾控中心专家介绍,疫苗预防疾病的作用,总的来说其实是保护大多数人不发病。疫苗更好的效果是预防重症的发生。也就是说新冠疫苗重症预防的保护效率更高一些。实际上,在国外目前已用的疫苗上市后的评估结果来看,确实有打完疫苗后,有一小部分人保护失败的情况的发生,这可能因为个体的原因以及一些其他原因导致。疫苗的作用是保护大多数人,从而建立免疫屏障,阻断病毒在人群中传播。
9、新冠疫苗接种保护时间半年,是真的吗?
新冠病毒疫苗属于新研发并投入使用的疫苗,需要大规模接种之后的持续监测和相关研究,以积累更多的科学证据,评估新冠病毒疫苗的保护持久性。目前流传新冠疫苗只能半年保护期,是错误的。根据灭活疫苗特点,1-3年可能性比较大,后续是否要再次接种需跟踪研究。
10、在三水区,如何接种新冠疫苗?
为加强新冠疫情防控,避免人群过度聚集,防止感染风险,从6月1日起,凡有意愿接种新冠疫苗的三水常住居民,均采取先预约后接种方式,预约成功后,凭预约证明,携带身份证在相应时段到接种点接种,无预约请勿前往接种。后续,三水区会出台更完善的预约方案,以便市民能尽快接种疫苗。
每天预约时间:下午17:00时开始。每天供应疫苗数量有限,预约号派完即止,市民无需扎堆,疫苗会持续供应。
预约方式:戳链接>>
请广大市民继续做好个人防护
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
佛山市5月31日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5月31日0—24时,佛山市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美国输入)。
截至5月31日24时,全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41例(境外输入49例)。目前在院6例,无死亡病例。
新增境外输入病例情况:
女,16岁,中国籍。5月24日从美国出发乘坐CZ328航班于次日飞抵广州白云机场入境。海关采样后按全程闭环管理程序转运至集中隔离点。在集中隔离期间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即转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隔离观察,5月26日报告为无症状感染者。5月31日,患者CT复查显示肺部有炎症,经进一步检查及专家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广东省卫健委: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5月31日0-24时,全省新增11例本土确诊病例(其中1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广州报告。新增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广州报告。
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例,广州报告1例,来自柬埔寨;佛山报告1例,来自美国。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8例,广州报告,2例来自阿联酋,其余6例分别来自美国、乍得、阿曼、菲律宾、柬埔寨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增出院2例。
截至5月31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468例(境外输入1035例)。目前在院75例。
国家卫健委:截至5月31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5月3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3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2例(上海7例,广东2例,四川2例,江苏1例),本土病例11例(均在广东);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内蒙古)。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4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56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持平。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289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确诊病例606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5774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5月31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37例(其中重症病例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6149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1122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025453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8182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5例,其中境外输入13例,本土2例(均在广东);当日转为确诊病例3例(境外输入2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1例(均为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91例(境外输入356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20403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1841例(出院11572例,死亡210例),澳门特别行政区51例(出院49例),台湾地区8511例(出院1133例,死亡124例)。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国家近年来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效果如何?此次调整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5月31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顺应人口发展规律 积极应对少子老龄化
问: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关系千家万户。当前,我国决定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主要基于哪些考虑?
答: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1982年将之写入宪法确定为基本国策。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先后作出单独两孩、全面两孩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了积极成效。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在人口结构转变的关键时期,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积极回应社会期待,适时作出重大决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立足国情,遵循规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积极应对生育水平持续走低的风险,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近年来政策调整使全国累计多出生二孩1000多万人
问:近年来,我国对生育政策作出了几次调整,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问题,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的重大决策,取得明显成效。
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目前0-14岁少儿人口占比从2010年的16.6%提高到2020年的17.95%。近年来,由于政策调整原因全国累计多出生二孩1000多万人。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近年来的50%左右。出生人口性别比从2013年的118降至目前的111左右。
出生人口下降 群众生育意愿有待释放
问:我国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为什么近年来出生人口仍有下降?
答:世界发达国家普遍生育水平较低。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普及,社会保障完善,少生优生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近年来,出生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生育妇女规模减少,婚育年龄推迟。一方面,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规模不断下降。“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规模年均减少340万人,2020年同比减少366万人。另一方面,婚育年龄推迟造成当期生育的妇女减少。2006-2016年,我国女性平均初婚、初育年龄分别从23.6岁、24.3岁推迟到26.3岁和26.9岁,20-34岁女性在婚比例从75.0%下降到67.3%。此外,全国结婚登记人数连续7年下降,从2013年的1347万对下降至2020年的813万对,减少40%。其中,初婚登记人数从2386万人下降至1399万人,减少41%。
二是群众生育意愿降低。目前,我国“90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仅为1.66个,比“80后”低10%。2019年全国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调查显示,有生育二孩及以上打算的妇女,仅不足半数实现了再生育。教育、住房、就业等相关经济社会政策成为影响家庭生育抉择的关键。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相当比例的家庭想生不敢生,排名前三的原因是经济负担重、婴幼儿无人照料和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调查显示,因为“经济负担重”的占75.1%,“没人带孩子”的占51.3%,女职工生育后工资待遇下降的有34.3%,其中降幅超过一半的达42.9%。
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多项调查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多个国家和地区生育水平下降。受疫情影响,年轻群体就业、收入状况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婚育安排进一步延后或取消。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与2019年同期比较下降幅度较大,可能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一定关系。
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
问:实施三孩政策,还需要哪些配套措施?
答:要加强统筹规划、政策协调和工作落实,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健全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影响评估机制。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要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怀工作机制,维护好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要深化国家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区域人口发展规划研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优化生育政策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问: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对改善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等方面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老龄化是全球性人口发展大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20世纪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0%,进入老龄社会,预计“十四五”末期将由轻度老龄化转入中度阶段(占比超过20%),在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阶段(占比超过30%)。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长期看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扩大新增劳动力供给,减轻老年人口抚养比,缓和代际之间矛盾,增加社会整体活力,降低老龄化峰值水平。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