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探索美食产业品牌化、集群化路径
5月28日,2021年淼商·区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暨区长督办重点提案座谈会上,三水企业、行业人才、政协委员的代表,与三水区区长李军、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交流,畅谈对本地文旅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三水推动“美食+”发展助力。
接下来,三水将更好地发挥美食对城市品质的驱动力作用,盘活本地特色资源,走出美食产业的品牌化、集群化路径,以“美食+”打造湾区美食新高地,带动本地文旅产业、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深调研:美食家底丰厚 品牌魅力显现
“三水河鲜”“臭屁醋”“鸡煲蟹”“冬瓜盅”等三水特色美食,在粤港澳大湾区都是叫得响的品牌。
当下,三水正思考如何更好发挥美食对城市品质的驱动力作用,从而提高居民和游客的幸福感。今年,三水将淼商·区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的主题定为“全力推进‘美食+’,打造湾区美食新高地”,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题调研组。调研组经过两个月的调查研究,形成《全力推进“美食+”打造湾区美食新高地——2021年淼商·区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调研报告》(下称“《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指出,三水美食产业发展呈现特色品牌逐步凸显、集聚格局逐步形成、本地优质食材盛名在外、人才培育体系不断完善、关联业态呈现快速增长势头等特点。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超八成受访者对三水美食的印象为“很好”“非常好”,差异化打造三水美食文化名片前景看好、潜力巨大。
但相比顺德、东莞、江门、扬州、澳门等以美食著称或近年美食品牌效应飙升的地区,三水美食产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三水美食产业存在产业规划缺失、行业社会认可度较低、企业体量和人才梯队不足、地方美食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农产品生产和地方美食结合度不够、宣传投入不足等问题。
《调研报告》建议,三水应加快推动“美食+”发展,以产业发展的思维推动三水美食做大做强,以美食引擎带动众多关联产业协同发展,以工匠精神提升社会认可度并壮大美食人才队伍,以全产业链的角度提升三水美食竞争力,以差异化定位打造三水特色美食文化标识。
献良策:特色为基节庆为媒 擦亮地域名片
“美食+”基础是“食”。优质食材、特色食法是三水推进“美食+”的优势,如何利用优势资源打造湾区美食高地,15名美食企业家集思广益,推动三水美食名片叫得响、传得广。
三水,三江汇流之地,凭借纯净水质、天然生态,孕育出丰富的河鲜、田基美食、养生药膳等物产,拥有29家省、市级“菜篮子”基地,包括多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供港澳出口示范基地”,“食在广东,材出三水”之名并非虚传。
“三水食材有实力走得更远、更广。”佛山市三水区全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广泉认为,河鲜是三水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三水要加快建立冷链物流基地,推动生鲜农产品走出去,走向全国,不仅局限于酒店餐桌上,还要送到市民家里,真正打响三水食材品牌。
三水烹饪出“臭屁醋”“鸡煲蟹”“冬瓜盅”等众多特色美食,培育有多家“老字号”名店,形成禾秆盖珍珠、腊鸭扎等9个非遗美食。作为非遗传承人,佛山市西酒饮食有限公司总顾问钱桂生说,三水要重视对“老字号”宣传、保护,整合优势资源,打造非遗产品一条街、“老字号”名店联盟,形成聚集效应。
然而“老字号”面临着传承与创新问题,人才流失也是众多名店的痛点。近年来,三水推动“粤菜师傅”工程,开展餐饮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发放培训补贴500多万元。“每年组织举办粤菜名厨大赛,提高厨师知名度、职业认可度,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粤菜师傅行列。”佛山市实验技工学校烹饪教研室主任刘普畅工作室,入选为市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他建议,三水出台促进厨师就业政策,成立厨师协会,带领粤菜师傅不断创新,培育一批批名厨,为本土美食产业提供支撑。
酒香也怕巷子深。近年来,三水持续挖掘、布局美食文化节,营造浓厚节庆气氛,打造独有的美食文化品牌节庆。三水温泉度假村酒店副总经理夏子建说,三水7个镇街各有特色美食文化节,建议统筹美食文化节贯穿全年,打造节庆品牌爆点,保持旅游热度和关注度,吸引更多游客走进三水,擦亮三水特色美食名片。
谋发展:活用工业思维 打造美食产业集群
“推动‘美食+’、第三产业发展,要有久久为功的决心和韧劲。”李军表示,三水要系统谋划、加强顶层设计,像抓工业发展一样注重整体规划引导,推动第三产业实现全面提升,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本地特色的路径。
纵观“世界美食之都”顺德、扬州的成功经验,当地对美食和餐饮业都有明晰的发展导向,实现美食产业集群化发展。李军要求,各级主管部门要强化统筹、形成工作定力,各职能部门要加强联动、各司其职,多部门合力发挥三水资源和文化优势,做精做强本地特色美食品牌、文旅品牌。
《调研报告》建议,三水要编制美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出台美食和餐饮相关扶持政策措施,成立以区领导挂帅的美食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动美食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做强区、镇两级国资,美食集聚区和培训基地的建设由国资投入,建成后以零租金或较低的租金交由行业协会管理运营,营造“政府引导、协会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营运”的发展新格局。
面对丰富的美食资源,三水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金旺认为,三水美食可以概括成“鲜”“特”“韵”三个关键字。“鲜”是自产的河鲜、蔬果等新鲜特色食材,“特”是具有特色的臭屁醋等本地美食,“韵”是大江大河带来的疍家文化、长寿文化、田基文化。三水要进一步统筹和利用美食文化资源,通过特色节庆等聚人气的方式,将三水美食品牌推广开去。
李军表示,三水有多个供港出口示范基地,还有“三水黑皮冬瓜”“乐平雪梨瓜”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优质的食材是三水的特色资源禀赋。要结合“粤菜师傅”工程,深入挖掘本地美食、食材特色,将“美食+”做深做实做出三水特色。
烈日灼城,他们在核酸检测点日行几万步,汗水浸湿了警服;暴雨如注,他们抱起孩童跨过一个又一个的水洼,毫不犹豫地把伞递给需要的群众……他们是佛山公安民警,也是全市疫情防控的坚实后盾。 5月27日起,南海、禅城等地陆续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公安机关迅速投入警力,根据各检测点的规模、人流量、周边环境等情况,落实“一点一方案,一点一预案,一点一团队”,全力做好保障工作。截至5月30日,全市公安机关累计出动安保警力13021人次,其中在317个核酸检测点累计投入安保警力10950人次,在42个疫苗接种点累计投入安保警力2071人次。
烈日下 民警连轴转中暑 市民送来风油精
连日来,全市公安机关出动过万人次警力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负责现场安保、秩序维护、周边道路交通疏导等工作,他们通宵扎根在各个采样点,以有温度、有速度的值守,“白+黑”守护着这座城。
“快来人!这里有警察快要晕倒啦!”5月28日晚11时许,在禅城莲花广场核酸检测点上,禅城公安民警陈伟海趴在桌面上,表情痛苦、脸色煞白。看到民警快要晕倒,热心市民纷纷从家里拿来水和风油精为他涂抹,并按摩太阳穴,可惜情况并没有好转多少。
“他估计是中暑了,大家搭把手,赶紧送他去医院。”听到群众呼救,周围的民警纷纷赶来增援,发现陈伟海出现头晕、出汗、恶心、浑身无力的症状,其他民警在群众的帮助下,将陈伟海送到了医院。
原来,为做好核酸检测安保工作,28日一整天,陈伟海都在辖区多个检测点来回奔波,为检测点的执勤人员采购防疫物资、准备安保装备,还要对接好居委、卫健等多个单位,为检测提前做好周全的准备。
由于天气热、任务重、压力大,忙完了这些,当晚他又继续上阵,参与莲花广场核酸检测点的执勤安保,最终导致中暑和体力不支。
经过医治,陈伟海逐渐清醒,群众和同事的救助让他深受感动,“在我生病时,群众放弃了排队,给我送来风油精、帮我按摩,我现在还记得风油精的味道,心里真的很暖。”
风雨中 把伞递给市民 转身冒雨执勤
5月29日,南海公安分局民警王马卫前往平洲旧中心小学,支援核酸检测点安保工作。14时许,天色突变,暴雨来袭,但不少排队等候的群众并未带伞。
王马卫见状连忙撑伞走向他们,搀扶老人、护送小孩避雨,一趟又一趟往返。此时,一名小女孩的哭声引起王马卫的注意。原来,一位孕妈正牵着年约4岁的女儿前来检测,暴风雨吓得小女孩哭喊着要妈妈抱,孕妈妈想要抱起女儿却无能为力。
“我抱着你走,好不好?”王马卫上前抱起小女孩,撑伞跨过水洼,皮鞋变成了雨鞋也没有丝毫在意。看到女儿安静地依偎在警察怀中,温馨一幕让原本焦灼的年轻妈妈放松了许多。
同日中午,在南海灯湖领秀核酸检测点,眼看雨势渐大,出于安全考虑,南海桂城派出所民警邓志铭与社区负责人决定立即撤离在树下排队的市民,引导他们到附近商场避雨。
由于已经等候许久,刚开始市民并不愿意撤离,邓志铭只能从队伍头跑到队伍尾,一遍一遍劝说群众离开。途中,他遇到一名50多岁的阿姨带着3岁左右的小朋友在雨中狂奔,邓志铭没有多想,迅速把手中的伞塞给了阿姨,然后继续赶到树下疏散人群,全然忘记了自己长期患有风湿、行动不便的左脚。直到护送完群众安全撤离,他才步行回到派出所更换衣服。
6月1日,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各个接种点(除禅医总院点和城南点)将恢复疫苗接种。记者从石湾镇街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获悉,5月29日在网上已预约好的市民,将顺延至6月1日接种。请市民按已预约好的时间段准时到接种点接种,已预约29号禅医总院点和城南点接种的群众请留意医院发出的短信通知,以医院通知为准。请群众届时戴好囗罩有序排队,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进行接种。
另悉,5月31日晚8时后仍有少量余号放出,请市民关注“佛山卫生健康”进行预约。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