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勒流聚力村改,绘出乡村美丽画卷
“轰隆隆……”伴随着挖掘机和洒水车的作业声,勒流街道江村工业区内一栋栋低矮破旧、污染大、产能低的工业厂房应声而倒,取而代之的,将是以泛环保产业为主的现代化智能制造产业园区,这也将成为江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门面”。
近年来,江村村党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紧抓顺德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党的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用心用情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向心力”,闯出了一条“大产业促大发展”的乡村振兴新道路。
破局:“江村模式”重塑产业新格局
江村村位于勒流街道东部,占地2.52平方公里,邻近325国道和港口路,交通便利。但由于缺乏集体物业等原因,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这也成为阻碍江村发展的一大难点。
而村改,为江村提供了一个“翻身”的机会。2019年以来,江村推动工业园区提升改造,清退低效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在推进村改过程中,江村村党委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发动党员干部、党群先锋队始终坚持战斗在最前线,以点带面,层层深入,充分考虑村民真实需求与想法,争取最优改造方案,积极宣传引导,使村改攻坚项目深入人心。
“在项目推进初期,由于部分村民对村改政策不了解,认识不够全面,村内一度出现反对声音。”江村村党委书记康兆祥介绍,为解决这一问题,江村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联系群众家庭,与村民“身挨身坐、面对面聊”,并开展多场村改宣讲会,正面宣扬村改政策红利,凝聚共识,最终成功赢得村民的支持和认可。
2020年7月,江村工业区提升改造实施方案通过全体股民投票方式,以98.67%的投票率、74.33%的同意率通过表决,标志着勒流村改“江村模式”正式落地,江村工业区成为勒流村改第二个超千亩现代主题产业园区。同时,以“一二级联动”+“空间置换整合”为核心的村改“江村模式”,也成为了顺德村改的创新模式和范本,为其他村级工业园区改造提供了经验。
据介绍,改造之后,村民在获得6.4万元一次性收益分红的同时,提留7000多万元用于村内福利事业和发展集体经济,而园区的物业管理费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带来近2000万元收益,是改造前的4倍。
借力村改,清退低效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构建产业新格局,不断提升村集体和村民收入,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江村正在逐步呈现。
新颜:党建引领焕发乡村新活力
如今走进江村,目之所及,绿水悠悠,绿植摇曳,不时还能看见村民在“四小园”内劳作,孩童在小花园里嬉戏,呈现一派悠然宁静的景象。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提高村民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在村党委的大力推动下,江村高度重视并强化责任落实,持续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采用党员干部分片包干的工作方式,对村内街巷、公共环境卫生、重点区域等进行了集中整治。同时,开展“四小园”生态建设,全力改造村内闲置、脏乱土地和村心塘,取得较好成果,切实美化了村居环境。
“建设美好家园,人人有责,江村村现在正变得越来越美,生活环境更好了,在这里住得舒心、住得放心。”江村村民梁伯说。
建设江村公共服务站、改造休闲体育公园、河涌升级改造工程、活化翠萃家塾……与此同时,江村村党委还带动了一批乡村振兴项目开花结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使“惠从党来”的理念深入人心。
动能:锻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江村村正在发生的变化,离不开江村村党委的坚强领导。近年来,江村村党委以“强组织,优队伍”为目标,配强配优“领头羊”,紧抓政治思想建设,创新党群共治模式,扎实推进各项组织建设工作。
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坚持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廉政意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两学一做”等组织制度,提高党员参与度。同时健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机制,坚持把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指导。
此外,江村村党委还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后备梯队人才,让优秀年青干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自我。组织党员干部到南海区儒溪村、顺德博物馆等先进村居、单位学习,带领江村党员干部开拓视野,学习借鉴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拓宽工作思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江村党员干部头脑,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江村党建活力和创新力。
展望未来
下阶段,江村将有序加快土地整理,全力推进清拆开发等工作,同时开展企业服务工作,帮助企业搬迁、腾挪,为江村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江村结合“村改”做好江村的村庄整体规划,制定适合本村近远期发展的规划及实施方案,推动江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全面发展。在乡村振兴方面,江村深入推进辖区内重点区域的整治工作,开展一系列环境美化项目工程,从而改善江村村的村容村貌,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与幸福感。
走进乐从上华村,一个个新建的“四小园”规划分明,生机盎然;房前屋后,昔日的荒地已变成小公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漫步村内,碧水环绕,绿树掩映,村民往来,一派祥和宁静……近年来,随着上华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不断深入,这个具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焕发出勃勃生机。
党建引领打造美丽家园
“每天早上我都来菜园看一看,退休生活也很丰富。”71岁的村民英姨正在菜地里除杂草,每天走出家门,打理菜园已成为她退休生活的一部分。放眼望去,一片“四小园”规划得整整齐齐,绿色美丽的景致引来蝴蝶飞舞,每一块种植基地上都放置了一个牌子,对应着不同的村小组。
党群共建“四季小园”美乡行动是一项聚焦长远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民生项目。当前,乐从各村居的基层党组织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打造具有乐从特色的党群共建“四季小园”,提升人居环境,美化村容村貌。
上华村通过政府扶持与村居自筹资金的方式,大力推进以“四季小园”美乡行动为代表的乡村振兴建设项目。针对村里的闲置地、荒地,上华村将其改造升级为华兴园、基业长青公园、兴隆和西云农业体验园、“四小园”,昔日的闲置地焕然一新,卫生死角消失了,拉家常的地方多了,村民的脚步也慢下来了。
此外,围绕水乡特色和龙舟文化,上华村还打造了一条长度逾1公里的宜休闲、宜观光的亲水绿道,构建一河两岸景观带;同步推进祠堂活化、道路升级、炮楼公园建设、“三线合一”等多个特色项目,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上华村现在是哪里都漂亮,老人们还说,从来没有想过会有现在这么好的日子。”66岁的何雪兰是土生土长的上华村村民,看着村里这些年发生的变化,她十分感慨。
群众出力自己家园自己建
在上华村蜕变的过程中,村里“自己家园自己建”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
在基业长青公园里的智能图书馆,退休后的黄叔担起了图书管理员一职,帮助村里管理图书馆,顺便充实一下自己的退休生活;一月一次的清洁行动,村民明叔一有空就会参加,加入志愿者“大军”,为村贡献一份力;闲置地的改造中,村里的妇女拿出家里的工具,清理杂物,种上绿植。
“自己的家园自己建”,2021年起,上华村把人居环境整治内容写入《上华村村规民约守则和自治章程》,全体村民成为了人居环境整治参与者与见证者。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党员、志愿者、村民代表的身影随处可见。
“党群齐心,才能建好美丽家园。”上华村党委委员黄铭亮表示,村民群众是上华村打造美丽乡村的关键力量,依靠群众力量,上华村的美丽乡村“蓝图”才能进一步铺开。
如今,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契机,乐从镇全域推进“田园渔歌”式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819.46亩的上华村“美丽田园”项目应运而生。未来,上华村将持续深入开展“美丽田园”项目,打造淡水鱼养殖示范园、渔文化馆、渔活动相结合的主题休闲农业园,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记者手记:产业托起乡村振兴梦
在上华村提升人居环境,迈向乡村振兴的背后,经济支撑是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2018年,顺德吹响了村级工业园改造工程的号角,上华是乐从镇第一个“吃螃蟹”的村居。借助村改的东风,这一年,上华智能智造产业园正式奠基,这个投资超10亿元,建筑面积超30万平方米,主攻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机器人产业、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现代产业园,为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注入新活力。
一边是高质量发展,一边是乡村振兴,上华村产业发展的背后,还有村民集体收益的提高、人居环境的变化。
而未来这个变化还会更加深刻。刚过去不久的乐从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在“十四五”的起点,乐从将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用城市的智慧和能力反哺乡村,积极打造内外兼美、充满活力生机的城市后花园。其中包括加快推进上华千亩美丽田园,推动上华美丽田园渔业项目打造为精品农业标杆,示范引领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可以预见,一个更美丽的上华即将到来。
“十四五”开局之年,佛山市委提出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佛山如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狮山机关单位、企业高管、市民群众纷纷围绕村级工业园改造、城乡融合、政务服务等痛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
以村改拓展发展空间打造城乡治理新格局
10月7日,位于南海万洋众创城园内的佛山市伟箔制品有限公司,车间里的工人正在赶制订单,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政府通过村改引进南海万洋众创城项目,为我们本土中小企业增资扩产腾出了空间,激发发展活力,今年产值过亿,明年产值有望超两亿。”该公司董事长颜业伟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颜业伟表示,狮山不仅是个“超级工厂”,更是供应链的超级节点。希望能够创造“半小时零部件圈”,为企业降成本、减负担,提高市场竞争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村级工业园改造是佛山提升城市营商环境品质的重要抓手。“我们通过村改、盘活土地,除了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释放新空间,更重要的是创建高端产业园区,致力打造‘产业工人半小时生活圈’,让工人们生活居住更舒适,这也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魅力所在。”狮山镇土地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主任、城建和水利办公室副主任林浩新表示。
城乡融合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动力。在刚刚过去的狮山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狮山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罗村一中副校长麦仕强说,城乡融合除了让村民获得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带来的红利外,更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实现均等化。如,师资及其他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有助于狮山全面推进“现代化学校”全覆盖,推动实现全镇教育更高水平均衡发展。
“三治融合”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保障。在这方面,狮山镇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梁刚慧认为,法治、德治、自治的有机融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才能让铺就营商之路的动力更持久可靠。
提供多样化服务吸引并留住人才
“感谢你们,帮我解决了困扰多日的难题,感受到了政府机关和办事人员的热情关怀和温馨照顾……”近期,狮山镇行政服务中心收到市民张哲的感谢信,感谢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帮他办理各种手续,让他的餐饮店成为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能够为顾客提供外卖服务,让生意好转。
为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狮山镇内6个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优化服务方式,增设商事登记业务现场取号渠道,并延迟服务至晚上9时,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在政务服务方面的所需所急。同时还聚力开展“自助办、就近办”“放管服”“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等多项服务创新,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
狮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梁钻开则通过开办社区大学,为当地居民及新市民提供党史学习教育、瑜伽、插花、知识讲座、舞蹈等课程,打造“熟人社区”,营造聚爱、融爱氛围,增强新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
优化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根本,而人才则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命脉。南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狮山分局局长常少斌介绍,为了吸引和培育人才,狮山积极宣传推广奖励扶持政策,同时推进企业评价资质认定,建立企业技能等级认定平台,依托企业平台、大城工匠工作室等培养人才,让狮山成为人才集聚高地,接下来将继续“以民为本人才优先”为工作主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