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诞庙会(西樵大仙诞)
西樵山是南粤名山,因相传八仙之一吕洞宾在西樵山留下“大仙脚印”、“仙床石”、“试剑石”等胜迹,以及“药王峰采仙草”、“无笃田螺”、“煎燶鲫鱼”等民间传说,自清道光戊申年(1848)山中改建“云泉仙馆”,供奉吕洞宾祖师。每年农历四月十四吕洞宾诞日,西樵人山人海,从南海各镇、佛山、广州、珠三角地区、港澳及海外侨胞都前来朝贺,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丰衣足食,身体健康。
大仙诞的活动时间一般延续七天,除农历四月十四为正诞日外,诞前三天召集准备活动,各地信众到西樵山斋戒,诞后三天走访吕祖胜迹,俗称“前三后三”。正诞日子时开始,山中钟鼓齐鸣,朝贺吕祖诞的仪式正式开始,在神职人员的带领下,信众先后拜祭玉皇大帝到、土地、灶神等众多神祗,并向吕祖进行朝贺。巳时,举行祈福仪式,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纳福延年,家庭幸福,丰衣足食,身体健康,祈福仪式由经师进行,不拜庙内诸神。祈福结束后,人们抬吕祖金像下山巡游,与众巡游方阵会合,在声势浩大的祝福声中,仪仗、金像、十方韵、舞龙、鱼灯舞和各界群众等组成十余个方阵,从云泉仙馆出发,经樵园路和江浦路,至官山城区结束。由于每年诞日朝贺的人流攒涌、川流不息,很多商贩利用仙诞繁荣沿途摆卖,摊贩品种特别多,古玩、字画、花卉树木、各类工艺品及生活用品等;现场还有舞狮、武术表演,卖艺献技各出绝招。香客参拜后,一般会购买彩礼“风车”,时通运转,或买寿柏焕发生机;亦有不少文友香客也借机雅集相聚,舞文弄墨,吟诗作对,寻幽探胜,赏花观瀑。活动后三天登上西樵山春游,寻找吕祖“采芝径”“仙足印”“仙床石”“仙隐岩”“试剑石”和“药王峰”等遗迹。
大仙诞庙会的祈福仪式遵从道教历史科仪程序,是将宗教仪式的精华部分与民间祈福虔诚的理念相融,为融道教道义礼仪和民间祈福仪式为一体,具有本土风格。在民俗活动中,彰显和平、国家繁荣富盛、风调雨顺、纳福延年、家庭幸福等内容,倡导和谐文明新风。大仙诞已发展成为集贺诞、祈福、艺术表演、吕祖巡游、庙会集市等于一体的民俗盛会,为研究岭南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民风民俗提供了重要的活态资料。
南海藤编最早记载于北宋欧阳修等人编修的《新唐书·地理志》,清代道光十五年(1835年)编修的《南海县志》亦有记载。据史载,南海藤编最先使用本地野山藤为原料,后改用海南的白藤编织;清代道光年间开始使用洋藤编织。
南海区的藤编主要集中分布在素有“藤乡”之称的大沥镇黄岐八乡和里水的沙涌、大冲、甘蕉、大石等村落。藤编是一种以棕榈藤类植物茎杆的表皮和芯为原料,经过蒸煮、干燥、漂色、防霉、消毒杀菌等多项工序处理,再经过专业人员手工加工定型,加固后做成产品的基本造型,然后用传统技艺编制而成的实用品和工艺品。其工艺复杂,品种不同即工艺各异。主要工艺流程为原材料(藤条)采集,经过削藤节、拣藤等工序加工成藤皮藤芯,之后藤皮加工成藤席和笪,而藤芯则编织成各类藤成品(如藤织件)或技术编制成各种藤制品。南海藤编品种丰富,约有8000多个花色品种,主要有藤皮、藤芯、藤席、藤笪、藤织件和藤家具6大类,具有实用性强、质轻色淡、轻便美观、工艺精致、构思独特、造型丰富以及天然环保的特点。
藤编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同时也是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沟通海内外华人,传承中华传统技艺的民间文化发展的桥梁,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近年,历史悠久的南海藤编工艺,由于近现代塑料等新材料的出现,技法与产品样式的创新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传统南海藤编工艺成本高、工时长、收入低导致熟练艺人退出生产,且吸引不了年青人从事藤编传统技艺学习而逐渐走向衰落,南海藤编传统技艺已濒临失传的危险。
疫情未了,春已经来了。
春馈万物,草长莺飞、复工复产、信心坚定……在这个春天,我们一起加倍努力,让好消息多起来!
佛山新闻网和佛山发布联合推出“这里是佛山·暖春”系列报道,敬请留意。
看,佛山的春天来了!
TA是满地黄
翰林湖
电视塔
同济路
季华地铁站附近
是漫天红
中山公园
南海九江
顺德伦教
是活力紫
魁奇路
是缤纷五彩!
疫情终将过去,春天必会到来
截至今日,佛山有过半的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让我们坚定信心迎难上!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日后的明媚
加油,佛山!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