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力多佛山工厂三期项目竣工,日产能将提升至240万瓶
6月10日,记者从广州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创业20周年庆典活动中获悉,益力多佛山工厂三期项目已经竣工,本月内将有两条生产线“上新”,日产能将提升至240万瓶。届时,益力多佛山工厂将成益力多集团在广东省内3间生产工厂中产能最大的一间。
益力多为日本株式会社益力多本社旗下的国际品牌,主要产品包括乳酸菌饮料、健康饮料、化妆品和医药品。目前,益力多乳酸菌饮料在全世界4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销售,2021年全世界日均销量超过了4000万瓶,其中亚洲地区是主力销售市场。
益力多佛山工厂位于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内,于2019年3月投产,产出的益力多乳酸菌饮料主要销往广东省和海南省。益力多佛山工厂是益力多集团在中国大陆地区投建的第6间工厂,也是落户佛山的首个日资饮料企业项目。
记者了解到,益力多佛山工厂三期项目已经竣工,新建了原材料仓库,两条新生产线也将在本月调试完成后正式投用,日产能将提升50%,即从原有的160万瓶/日增加至240万瓶/日。广州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梅原纪幸说:“届时连同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两间工厂,3家工厂合计日均产能将达到600万瓶。”
据了解,自2002年产品上市销售后,广州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持续深耕市场,相继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10个地市设立了分公司,在店铺销售的同时大力发展宅配业务,目前公司拥有在职员工约1800人、特有销售渠道家庭配送中心78间。
疫情之下,广州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积极应对,借助电商和实体结合的新营销抢抓“健康经济”机遇。数据显示,该公司2021年日均销量达282万瓶,相对于创业第一年2002年的日均销量5.9万瓶增长了约50倍。
“公司为消费者提供体验式工厂参观项目,也增强了消费者对商品生产环境和品质管理的信心。”广州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上述负责人表示,自公司2002年开放工厂参观以来,共计接待近80万人次。
科技赋能,是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重要一环。6月10日,在万安村珠三角桑基鱼塘展示馆内,龙江镇农业生物科技加速器平台、广东龙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双双揭牌成立,这是龙江镇政企携手吸纳科研院所技术成果,推动现代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里程碑。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廖森泰,龙江镇领导甘志宇、伍成亮、梁满腾、刘颢然等共同见证了揭牌仪式。
近年来,龙江镇不断培育现代农业基地、新型产业链,深入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得益于广东省农科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目前龙江里海片区万安村已初步建成桑园围生态农业园、现代农业温室、十里果桑长廊、珠三角现代桑基鱼塘展览馆等一批乡村振兴项目,为推动当地农业转型、带动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代,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龙江镇再度“联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创建了龙江镇农业生物科技加速器平台,将携手筛选引进适合顺德龙江开发的农业生物科技项目,通过招商引资,促进科技成果与企业对接,实现农业生物科技成果在顺德产业化开发。
与此同时,龙江镇国资公司与广东品珍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广东龙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借助科技的力量,龙江镇逐步构建“政府引导、科研技术支持、企业参与”的新模式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促进龙江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在三水,几乎所有当地人都知道来自云东海明昌酒楼的明昌鸡仔饼。这款烤饼外形不似鸡仔,馅料里也没有鸡肉,名称或源自最初制饼者名为“鸡仔”的绰号,取名简单粗暴,但地位却不一般。
明昌鸡仔饼,传自明昌酒楼创办者之一吴志昌的祖传百年食方,经吴志昌等人改良后,凭借外脆里嫩的独特口感,和佛山盲公饼、中山杏仁饼并称为“广东三大名饼”,成为三水人记忆中的乡味代表。
2017年以来,明昌鸡仔饼先后入选为三水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水十大手信之一,吴志昌也凭此获得三水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证书。
十余种原料制成馅
炼就三水经典乡味
在明昌酒楼的鸡仔饼生产间,点心师傅黎新杰正在调配鸡仔饼的馅料。只见他熟练地称着瓜子仁、白糖、南乳等原料,按分量倒入盆器,仔细拌匀,香而不腻的馅料味开始弥漫在空气中。
从2013年进入明昌酒楼以来,黎新杰便师从吴志昌学习制作鸡仔饼。至今接近10年,鸡仔饼已成为他的拿手点心之一。
制作鸡仔饼,要经过捞馅、开皮、入馅、抹蛋黄液上色和烤饼等程序。在黎新杰看来,制作手艺并不复杂,而令明昌鸡仔饼名列广东三大名饼之一的秘诀,就在馅料的配方上。
“很少有饼类点心有这么丰富的馅料。”黎新杰说。一个鸡仔饼不过半个掌心大小,馅料却包含了冰肉(肥肉)、瓜子仁、白芝麻、南乳、高筋粉、低筋粉、麦芽糖、二曲酒、盐、白糖、花生油、蒜蓉等十余种,烘焙后皮薄馅多,外脆里嫩。
对于鸡仔饼烘焙者而言,在学艺阶段最难攻克的便是“捞馅关”。“一款原料的分量一有偏差,出来的味道都不同;冰肉煮的程度也要把握好,太生太熟都不行。”黎新杰道出其中的关键。
初学时,黎新杰在“捞馅关”挨了师傅不少骂,苦学了四个月才把鸡仔饼做好。每每想起这些往事,他总是无比佩服鸡仔饼的发明者,也更加用心将手头的点心做好。
这样一款讲究的点心,自然征服了不少食客的味蕾,成为不少三水人记忆中乡味的代表。2017年,明昌鸡仔饼入选为三水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19年被评为三水十大手信。“很多人来寻乡味,都必点这道招牌点心。”黎新杰说。
改良祖传食方
浓缩祖孙温情时光
该款点心虽名为“鸡仔饼”,但馅料却没有鸡肉,外形亦不似鸡仔,“鸡仔饼”之名源于何处?“这就要讲到昌哥的故事了。”黎新杰笑着说。
黎新杰口中的昌哥,便是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吴志昌。明昌鸡仔饼从一款无名点心走向市场、甚至成为能代表三水的经典味道之一,都离不开吴志昌的推动。
向前追溯,明昌鸡仔饼的秘方传自吴志昌的祖父吴良。“我祖父曾经在广州那边挑东西卖,跟一个外号叫作‘鸡仔’的人学做鸡仔饼。”吴志昌回忆道。
20世纪20年代,吴良每天挑着担子在广州十三行附近摆摊卖包子。有一天,他的摊位旁来了一个叫“鸡仔”的人,摆摊卖一款烤饼。这种烤饼外表硬实,吃上却软硬适中,饼中有各种奇怪的馅料,吃完却口舌生香,一出摊便“一饼难求”。
见此情形,吴良虚心向“鸡仔”学做烤饼。后来,找他们买烤饼的人越来越多,“鸡仔饼”的名声渐渐传播开来。
等到吴良颐养天年时,常向孙辈们说起早年在广州营生的故事。“有一次,祖父跟我讲了和‘鸡仔’学做饼的故事,还把秘方一五一十告诉了我。”吴志昌说。说者无心,彼时还年幼的吴志昌却默默将秘方记在了心中。
2005年,吴志昌和朋友合伙创办明昌酒楼,想起了早年祖父口述的鸡仔饼秘方,便尝试制作出来,再经过一次次改良,制成酒楼的招牌点心。如今的明昌鸡仔饼,金黄油亮、皮薄且脆,尝起来有南乳的鲜香、芝麻的油香、肥肉的甘香,凭借与众不同的口味被街坊们记住。
在吴志昌心中,鸡仔饼还浓缩着幼时与祖父相依为命的一段温情岁月。对他而言,传承鸡仔饼的味道,就是对祖父最好的纪念。
走出三水打响品牌
更要留住本真风味
从改良祖传秘方,到做成广受欢迎的酒楼招牌点心,吴志昌传承鸡仔饼的步伐并未停下。
获评为三水手信后,明昌鸡仔饼的外包装实现全面升级,让产品既有独特的味道,也换上靓丽的礼品包装外盒,更好走出三水,打响品牌。黎新杰说,在旅游旺季,该酒楼每天要生产600斤左右的鸡仔饼才能满足市场需求,除了酒楼的点餐外,大部分都是外来游客的订单。
在吴志昌的规划中,明昌鸡仔饼还要走得更远。他计划将鸡仔饼推向粤港澳地区甚至海外市场,让更多同胞和国际友人尝到明昌鸡仔饼的甘香,让三水特色小吃走向更宽广的舞台。目前,明昌酒楼进一步升级扩建的加工场所即将完工,将满足鸡仔饼扩大生产的需求。
而另一方面,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让市民知其味,更知其蕴含的文化。这几天,三水拾贰季生态园的销售经理邱建辉和同事们正忙碌着,准备迎接数百名学生前来参加鸡仔饼培训体验课。
近年来,明昌酒楼创新形式,在该生态园开设鸡仔饼培训课,请名厨现场授课,让更多市民和食客从源头处了解鸡仔饼,促进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仅去年,就有4万多名学生参加了这门课,反响很好。”邱建辉说。
不管走得多远,明昌鸡仔饼依然坚持传统工艺,守住本真风味。“除了外包装外,鸡仔饼全流程手工制作。”站在烤炉前,黎新杰一边说着,一边将新鲜制成的鸡仔饼放入烤炉,设置好时间和温度后依然守在旁边。
在随后的十几分钟里,他不时透过烤炉的玻璃查看鸡仔饼的烤制情况,适时将饼压平、调转位置让饼受热均匀或倒去盘中多余的油。“每次都这样守到出炉。”黎新杰说。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