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平路的百年发展史,佛山老字号随之诞生
说到佛山的商业发展,“升平”一定是一个绕不过的节点。
民国十八年(1929)佛山修建中山公园和中山桥,民国十九年(1930)南海县政府(当时佛山属南海管辖)着手市政建设,计划开辟马路。
豆豉巷、升平街、快子直街、快子大街等成为首批改建马路的旧街。1930年10月29日,由上列旧街整合改造而建成新的升平路竣工,它从中山桥南起,至锦华路口止,全长约600米,是佛山市内完整开辟的第一条宽阔的马路。
明清时期
商贸货品物流重地
现今的升平路,是由清代的豆豉巷、升平街和快子大街组成的一条商贸街道,位于佛山古镇北部具有悠久历史的商业区,属二十八铺之富民铺。豆豉巷是当时最为繁华的街道之一,明清时期,佛山市岭南举足轻重的商贸大都会,汾江河为岭外到广州水路的必经之地,因而有“四方商贾之至粤者,率以是为归”,“川广云贵各省货物,皆先到佛山,然后转输南北各省”的历史记载。
豆豉巷、升平街在清代时期为南北货品贸易的重地。其能够繁盛数百年之久,一个重要因素是依傍江河便利的水路交通,豆豉巷街口正对汾江河,沿岸而建的埠头、码头密集,大大小小有近百个之多,包括清代最大的商业码头之一的豆豉巷码头(今中山桥处)。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便利优势,吸引了大量省内、国内的客商前来经商。
据《佛山街略》描述,豆豉巷“俱开棉花、西货、沉香、浮货行,江西会馆、海南会馆等在此”;道光《佛山忠义乡志》也记载了豆豉巷有多家外省会馆、酒肆、旅馆、戏院等。资料显示,清乾隆年间,仅200米长的豆豉巷,就有27家中成药店,是明清时期佛山古镇最为繁荣兴旺的商贸通衢、物流重地。
新中国成立
媲美“北京王府井”
随着粤汉铁路的建成以及西江水位不断下降,汾江河日渐浅窄,佛山水上商业优势不再,升平路商业繁华境况大受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升平路逐渐恢复为人气最旺、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在不断传承古镇优秀商贸文化的基础上,国家对该道路两侧的商铺实行公私合营。
1957年,佛山商业的老字号升平百货商店诞生。除了升平百货商店外,新华书店、市邮电局、人民电影院、佛山大戏院、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文化宫等场所都集中在附近;天海酒楼、英聚酒楼、白云冰室都设在这里。全市理发行业服务质量首屈一指的超然理发厅、售卖佛山特产酝扎蹄的“得心斋”也位于升平路。
在文化娱乐生活比较单调的年代,集中了全市主要百货、酒楼、影院、公园等场所的升平路,吸引了大量群众来消费和娱乐,更进一步助推了升平路的商业繁华。中山桥脚的汾江河,有两个繁忙的码头,船只从汾江河出去,通过珠三角四通八达的水路,可以到广州、珠海、中山等地,众多旅客和商贾的频繁往来,客观上也促进了升平路一带商业的发展。
因而,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初,升平路延续历史传统,依然是佛山市“最繁华”的闹市和“最中心”的商业区,人们常将之与“上海南京路”和“北京王府井”媲美。
记忆老字号
明清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升平路一直是佛山最繁华的商贸区,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带都是佛山传统意义上的商业中心,许多著名的老字号都聚集于此。这些老字号创设越半个世纪,它承载着几代佛山人的成长记忆,体现了老字号重质、审美、道义、人和的特质和魅力。老字号,是一段创奇、一个故事、一张名片,它已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独特情结,至今仍为佛山百姓所难以忘怀。
1
得心斋
得心斋由佛山人余浩忠创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一间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老店。原铺设在繁华的正埠码头附近,即今永安路口。新中国成立后,得心斋转为国营商店,店址设在升平路7号。
得心斋原名“和记猪肉店”,生意颇为兴旺。结业时经常会剩余一些猪蹄,店主别出心裁,将剩余的猪蹄制成酝猪蹄、酝扎猪蹄。由于口味新鲜独特广受四方食客赞赏,店面虽小却常年顾客盈门。特别是酝扎猪蹄流传数百年仍驰名远近,是佛山著名传统土特名产之一。
老字号得心斋
佛山特产酝扎猪蹄
2
超然发型厅
经营了近90年的老店,几张油漆斑驳的大圆底座铁椅,彰显着岁月的沧桑。超然理发厅始建时称“超然理发店”,民国十一年(1922)开设,店址在豆豉巷万福楼(今升平路67号)。1931年,理发店从广州购进当时佛山第一台烫发机。1956年公司合营,店铺迁至今升平路53号,改名“超然理发厅”。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超然理发厅理发,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先后易名“青年理发厅”“兴无理发厅”。1972年复名“超然理发店”,后改称“超然发型厅”。2013年由于升平路历史街区改造,超然发型厅迁至塔坡街继续营业,是佛山经营时间最久的老字号理发店。
老字号理发店
3
升平百货商店
升平百货商店建于1957年,以零售百货、文化用品、日杂复食、针棉服装等为主,是当时市内第一大国营零售商店。1958年,升平百货商店被正式命名为“七满意”商店。1959年,升平百货商店获国务院授予“全国红旗单位”。
20世纪70年代,升平百货商店已经成为佛山档次最高、场地最好、商品最齐全的百货商场,是市民购物的最佳去处。在20世纪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都是佛山的商业标志,声名传播全国,成为佛山当年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在几代佛山人的心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改革开发后,升平百货商店改名为“升平商场”。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楼高13层的升平商场新楼落成,成为当时佛山最大的商场之一。
60年代升平商场前身“七满意”商店
20世纪60年代升平百货商店购物情况
最近韩国超级流行的4000次咖啡,好多网红博主也都在尝试!为什么叫4000次咖啡呢,据说是速溶咖啡要用打蛋器搅打4000次才能成功的打出咖啡盖。
我本人是非常愿意喝咖啡的,在网上看到方子就马上尝试了。咖啡是真的可以打发屡试不爽!
【食材】
速溶黑咖啡2勺、糖2勺、热水2杯、牛奶1杯
【做法】
1、原材料很简单,几乎超市都能买得到,速溶黑咖啡、牛奶、糖、水,有很多人问不用速溶咖啡行不行!挂耳咖啡跟现磨咖啡是不能很好的溶解的,效果就没有速溶咖啡好。
2、咖啡放两勺、糖放两勺。
3、水放两勺,要打多少咖啡盖自己决定(咖啡、糖、水的比例就是1:1:1)量酌情调整就可以。
4、用蛋抽先搅拌溶解。
5、一般都是用手打的,怎么也要10分钟以上。胳膊就特别特别酸,所以我用的打蛋器,效率超级翻倍!
6、先开低速打一会,咖啡就有点变色变粘稠了。
7、再打一会,就是成了奶油质地那种就可以了。
8、把牛奶稍微热一下倒杯里,把打发好的咖啡盖盛到牛奶上边,泡沫咖啡就好了。
口感真的超级好,像是奶泡那种,我感觉比普通的拿铁好喝多了。
【烹饪小贴士】
1、雀巢那种速溶咖啡含有植脂末所以是打不成这种奶盖状态的。
东倚广州,南邻港澳的佛山,原只是名叫季华乡的一个乡镇,待唐贞观二年改名为佛山,这一“肇迹于晋,得名于唐”的历史级名镇,无论是粤剧、武术、龙狮等传统文化,亦或是美食、工业制造等印象标签,都呈现出浓浓的佛山情怀。
而商业,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代到民国初初期,从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在佛山的历史长河里,情怀之外,更离不开传承与发展。
“天下四大聚”、“中国四大名镇”、“起于升平路,始于升平百货”……当翻开佛山商业的开端,那些娓娓道来的故事,早已在这片37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传开来。
佛山的商业原点——“天下四大聚”与升平路起始
以历史为轴,佛山发展至今,收获的名号如同繁星般闪烁。“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粤剧之乡”、“岭南文化发源地”……而提及佛山的商业,则不得不提中国天下四聚和四大名镇。
所谓“四大聚”,是指明清时期全国商业最繁华的四个地方,包括北京、苏州、汉口和佛山。
在当时,以冶铁业为代表的雄厚的制造业,支撑起佛山镇的商贸业,使之成为赫赫有名的“天下四大聚”之一。
而手工业、商业和文化的繁荣,促进了佛山发展为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也因此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
离佛山五十里处的广州,作为明清时期唯一政府特许对外贸易基地,为佛山商业兴盛带来很大的帮助。
佛山手工业门有二百二十多行,广州城内的日常商品消费,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佛山制造”,而且佛山还有很多手工业产品供应广州出口,广州能成为著名的通商口岸,佛山制造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根据历史记载,佛山作为岭南举足轻重的商贸大都会,汾江河为岭外到广州水路的必经之地,因而有“四方商贾之至粤者,率以是为归”,“川广云贵各省货物,皆先到佛山,然后转输南北各省”的说法。
到了清末,佛山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先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并建立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竹嘴厂”,更在手工艺上赢得“狮王之王”、铸造业赢得“佛山之冶遍天下”等美誉。
正是明清时期的发展,为后续佛山商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其中升平路作为商业第一街,兴起于清末民初,从开路到如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成为了佛山近70年商业发展的开篇。
在那个时期,升平路位于佛山古镇北部具有悠久历史的商业区,属二十八铺之富民铺,其中豆鼓巷是当时最为繁华的街道之一。
民国十九年(1930年),南海县政府(当时佛山属南海管辖)着手市政建设,计划开辟马路。
其中豆豉巷、升平街、快子直街、快子大街等成为首批改建马路的旧街,整合改造而建成新的升平路竣工,它从中山桥南起,至锦华路口止,全长约600米,成为佛山市内完整开辟的第一条宽阔的马路,也奠定后续升平路商业街的繁荣。
近代商业开端——起于升平路,始于升平百货
早在1930年,佛山只是一个约34.2万人口的散落村庄,到1979年大幅增长至235万户籍居民。在这一发展阶段,无论是升平路、亦或是升平百货,均代表了佛山近代商业的起始,此后被反复提及,成为历史的一个注脚。
将时间回拨至1957年,坐标定位到佛山市升平路46号,升平百货拉开了佛山百货商场的序幕。
那是在解放后商铺实行公私合营的背景下诞生的佛山商业老字号,在经营面积不到400平的地方,升平百货集合了零售百货、文化用品、日杂副食、针棉服装等商品,7个营业柜台+60多名员工,组成当时佛山市内第一大国营零售商店。
“响应国务院号召,学习北京天桥百货商店经验。”远在两千多公里的北京,早于4年前开业的北京天桥百货,在1958年成为了升平百货学习的榜样。
这之后,升平百货经佛山市财贸部验收,正式成为“七满意商店”,那一块大牌匾挂在商店门口,美名从此在佛山各地传开。
“一楼经营五金、手表、粮油、糖烟久副食、鞋革等商品,二楼卖布、针织床上用品、衣服等日常商品,三楼是仓库。”任职升平百货有限公司经营拓展部经理陈苏虾忆述,升平百货商店是原国家商业部全国六十家大中型百货商店的联系点。在计划经济统购统销的年代,来这里购物的群主是要凭证排队,经常接踵摩肩。
“升平百货在当时佛山人心目中的地位,好比南方大厦之于广州一样。”再加上“几代浓情,信赖升平”的赞誉,成就了升平百货最辉煌的荣耀。
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升平百货已是佛山档次最高、场地最好、商品最齐全的百货商场,是市民购物的最佳去处。
和当时熙熙攘攘的升平百货遥相呼应的是,升平路一带的热闹。
洋杂店铺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茶肆酒楼食客云来的吆喝声……世居在升平的市民回忆道,当时升平路的兴旺,是去吃饭喝茶晚一点都会没位子。
升平路在那个年代成为佛山最繁华的商业街,除了到升平百货购物,还拥有当时较为齐全的商业配套。
邮局、新华书店、人民电影院、佛山大戏院、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文化宫等场所都集中在升平路一带,以及天海楼、英聚楼、超然理发店等老字号店铺,“在文化娱乐生活比较单调的年代,集中了全市主要百货、酒楼、影院、公园等场所的升平路,自然能吸大量群众来消费、娱乐,促进了‘升平商圈’的繁荣。”
老字号诞生记——见证佛山商业的传承与创新
而在那个年代,甚至追溯到更早的时期,关于佛山的商业记忆,还涌现一批知名的老字号。
在佛山,其拥有的老字号数量在广东省内仅次于广州。佛山老字号品牌大多带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老字号如同一张城市名片,不仅是老佛山作为天下四大聚之一的见证,更体现了佛山工商业“诚信尚义,传承创新”的理念。
· 得心斋:广佛独此一家
得心斋是余浩忠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创建,别出心裁地用猪手巧制成酝扎猪蹄出售,相传有一位巡抚来佛山巡视,食后赞口不绝,还以“得心应手”的美名赞誉此后,酝扎猪蹄的名声不胫而走,余浩忠取“得心应手”意头,将店名易名为“得心斋”。
中国成立后,得心斋公私合营转为国营商店,店面选在升平路上。得心斋酝扎蹄销路的全盛时期,日销百罐(每罐约1 公斤),还远销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一带。
· 公兴隆饼家:结婚礼饼风靡全城
公兴隆饼家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前后,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主营色饼、兼营海味杂货。其中以结婚礼饼和芝麻饼风靡全城。曾流传着“没有公兴隆饼家的礼饼就不上轿,吃了公兴隆饼家的饼就快抱孙”等俗语。
1951 年歇业。佛山市糕点公司为恢复传统名店,于1981年8月在人民路104号重新开业,营业面积200平方米,采取前店后厂的经营方式。
· 三品楼:“柱侯鸡”声名远播
三品楼创建于清朝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店址在佛山祖庙。三品楼的柱侯鸡,是名副其实的“明星产品”,至今依然被老佛山津津乐道。
1938年,三品楼店铺在内街,不利于继续经营而衰落倒闭。1942年,谭德甫买得三品楼的旧招牌及家具,于同年夏天搬到公正路45号(即现三品楼)建铺,用当时少见的磨沙玻璃装修三品楼的窗门,于次年春节开业。
· 源吉林甘和茶:百年“广东凉茶”
源吉林甘和茶是源吉荪在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创制,用泽流堂源吉林甘和茶的牌子售卖。源吉林甘和茶的名声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传开,全盛时期(即 1932~1937年)的年产值达港币54万元以上(其中45%外销),年获纯利约17万元。
在 1956 年公私合营中,佛山源吉林并入佛山联合制药厂。1971年,源吉林甘和茶转由佛山制药二厂生产,到1985年产量增加到130万盒,销售额达178万元。
· 海天酱油:得名于“海天酱园”的老字号
海天,得名于“海天酱园”。溯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佛山酱园,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其工艺讲究、口感醇厚的酿造方法领先同侪。
1955年,佛山25家实力卓著、美味悠远、响誉港澳的古酱园谋略合并重组。“海天(古)酱园”作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产品品类最多、影响也最广的一家老字号酱园,新组建的厂命名为“海天酱油厂”。海天酱园规模宏大而闻名,它的产品远销省内及港澳地区,演绎了早期佛山制酱业的繁荣发展,也奠定了今天的海天高起点的发展平台。
1971年,第一台海天自主研发的真空注瓶机在海天问世。同年,海天第一条酱油自动包装流水线建成并投入使用。
· 超然理发厅:行业服务质量首屈一指
超然理发店是黎安初、谭森、李木、邓石、李水球、凌汝东等六人,在1922年合股开设,店址在豆豉巷万福楼(现升平路 67号),开业时只6个座位,营业面积约13平方米。
1956 年公私合营时,店铺迁至升平路53号,改名为超然理发厅。1959年超然理发厅的服务是全市理发行首屈一指,,每天收到的表扬信件达30多封。1977年该厅全面装修,耗资约7万元,营业面积增至100多平方米,座位增至30个,装修后的月均收入上升至 8000 元。
· 红星影院:佛山最早的影剧院
红星影剧院是佛山最早的一间影剧院,1954年开张,既可以放电影又可以舞台演出,同时也是佛山首座玻璃幕墙建筑。
2001年歇业后,随着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于2009年消失。2012年,以“红星影剧院联星影城”的身份在罗村“重生”。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