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斋等佛山老字号诞生记
东倚广州,南邻港澳的佛山,原只是名叫季华乡的一个乡镇,待唐贞观二年改名为佛山,这一“肇迹于晋,得名于唐”的历史级名镇,无论是粤剧、武术、龙狮等传统文化,亦或是美食、工业制造等印象标签,都呈现出浓浓的佛山情怀。
而商业,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代到民国初初期,从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在佛山的历史长河里,情怀之外,更离不开传承与发展。
“天下四大聚”、“中国四大名镇”、“起于升平路,始于升平百货”……当翻开佛山商业的开端,那些娓娓道来的故事,早已在这片37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传开来。
佛山的商业原点——“天下四大聚”与升平路起始
以历史为轴,佛山发展至今,收获的名号如同繁星般闪烁。“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粤剧之乡”、“岭南文化发源地”……而提及佛山的商业,则不得不提中国天下四聚和四大名镇。
所谓“四大聚”,是指明清时期全国商业最繁华的四个地方,包括北京、苏州、汉口和佛山。
在当时,以冶铁业为代表的雄厚的制造业,支撑起佛山镇的商贸业,使之成为赫赫有名的“天下四大聚”之一。
而手工业、商业和文化的繁荣,促进了佛山发展为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也因此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
离佛山五十里处的广州,作为明清时期唯一政府特许对外贸易基地,为佛山商业兴盛带来很大的帮助。
佛山手工业门有二百二十多行,广州城内的日常商品消费,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佛山制造”,而且佛山还有很多手工业产品供应广州出口,广州能成为著名的通商口岸,佛山制造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根据历史记载,佛山作为岭南举足轻重的商贸大都会,汾江河为岭外到广州水路的必经之地,因而有“四方商贾之至粤者,率以是为归”,“川广云贵各省货物,皆先到佛山,然后转输南北各省”的说法。
到了清末,佛山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先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并建立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竹嘴厂”,更在手工艺上赢得“狮王之王”、铸造业赢得“佛山之冶遍天下”等美誉。
正是明清时期的发展,为后续佛山商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其中升平路作为商业第一街,兴起于清末民初,从开路到如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成为了佛山近70年商业发展的开篇。
在那个时期,升平路位于佛山古镇北部具有悠久历史的商业区,属二十八铺之富民铺,其中豆鼓巷是当时最为繁华的街道之一。
民国十九年(1930年),南海县政府(当时佛山属南海管辖)着手市政建设,计划开辟马路。
其中豆豉巷、升平街、快子直街、快子大街等成为首批改建马路的旧街,整合改造而建成新的升平路竣工,它从中山桥南起,至锦华路口止,全长约600米,成为佛山市内完整开辟的第一条宽阔的马路,也奠定后续升平路商业街的繁荣。
近代商业开端——起于升平路,始于升平百货
早在1930年,佛山只是一个约34.2万人口的散落村庄,到1979年大幅增长至235万户籍居民。在这一发展阶段,无论是升平路、亦或是升平百货,均代表了佛山近代商业的起始,此后被反复提及,成为历史的一个注脚。
将时间回拨至1957年,坐标定位到佛山市升平路46号,升平百货拉开了佛山百货商场的序幕。
那是在解放后商铺实行公私合营的背景下诞生的佛山商业老字号,在经营面积不到400平的地方,升平百货集合了零售百货、文化用品、日杂副食、针棉服装等商品,7个营业柜台+60多名员工,组成当时佛山市内第一大国营零售商店。
“响应国务院号召,学习北京天桥百货商店经验。”远在两千多公里的北京,早于4年前开业的北京天桥百货,在1958年成为了升平百货学习的榜样。
这之后,升平百货经佛山市财贸部验收,正式成为“七满意商店”,那一块大牌匾挂在商店门口,美名从此在佛山各地传开。
“一楼经营五金、手表、粮油、糖烟久副食、鞋革等商品,二楼卖布、针织床上用品、衣服等日常商品,三楼是仓库。”任职升平百货有限公司经营拓展部经理陈苏虾忆述,升平百货商店是原国家商业部全国六十家大中型百货商店的联系点。在计划经济统购统销的年代,来这里购物的群主是要凭证排队,经常接踵摩肩。
“升平百货在当时佛山人心目中的地位,好比南方大厦之于广州一样。”再加上“几代浓情,信赖升平”的赞誉,成就了升平百货最辉煌的荣耀。
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升平百货已是佛山档次最高、场地最好、商品最齐全的百货商场,是市民购物的最佳去处。
和当时熙熙攘攘的升平百货遥相呼应的是,升平路一带的热闹。
洋杂店铺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茶肆酒楼食客云来的吆喝声……世居在升平的市民回忆道,当时升平路的兴旺,是去吃饭喝茶晚一点都会没位子。
升平路在那个年代成为佛山最繁华的商业街,除了到升平百货购物,还拥有当时较为齐全的商业配套。
邮局、新华书店、人民电影院、佛山大戏院、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文化宫等场所都集中在升平路一带,以及天海楼、英聚楼、超然理发店等老字号店铺,“在文化娱乐生活比较单调的年代,集中了全市主要百货、酒楼、影院、公园等场所的升平路,自然能吸大量群众来消费、娱乐,促进了‘升平商圈’的繁荣。”
老字号诞生记——见证佛山商业的传承与创新
而在那个年代,甚至追溯到更早的时期,关于佛山的商业记忆,还涌现一批知名的老字号。
在佛山,其拥有的老字号数量在广东省内仅次于广州。佛山老字号品牌大多带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老字号如同一张城市名片,不仅是老佛山作为天下四大聚之一的见证,更体现了佛山工商业“诚信尚义,传承创新”的理念。
· 得心斋:广佛独此一家
得心斋是余浩忠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创建,别出心裁地用猪手巧制成酝扎猪蹄出售,相传有一位巡抚来佛山巡视,食后赞口不绝,还以“得心应手”的美名赞誉此后,酝扎猪蹄的名声不胫而走,余浩忠取“得心应手”意头,将店名易名为“得心斋”。
中国成立后,得心斋公私合营转为国营商店,店面选在升平路上。得心斋酝扎蹄销路的全盛时期,日销百罐(每罐约1 公斤),还远销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一带。
· 公兴隆饼家:结婚礼饼风靡全城
公兴隆饼家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前后,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主营色饼、兼营海味杂货。其中以结婚礼饼和芝麻饼风靡全城。曾流传着“没有公兴隆饼家的礼饼就不上轿,吃了公兴隆饼家的饼就快抱孙”等俗语。
1951 年歇业。佛山市糕点公司为恢复传统名店,于1981年8月在人民路104号重新开业,营业面积200平方米,采取前店后厂的经营方式。
· 三品楼:“柱侯鸡”声名远播
三品楼创建于清朝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店址在佛山祖庙。三品楼的柱侯鸡,是名副其实的“明星产品”,至今依然被老佛山津津乐道。
1938年,三品楼店铺在内街,不利于继续经营而衰落倒闭。1942年,谭德甫买得三品楼的旧招牌及家具,于同年夏天搬到公正路45号(即现三品楼)建铺,用当时少见的磨沙玻璃装修三品楼的窗门,于次年春节开业。
· 源吉林甘和茶:百年“广东凉茶”
源吉林甘和茶是源吉荪在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创制,用泽流堂源吉林甘和茶的牌子售卖。源吉林甘和茶的名声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传开,全盛时期(即 1932~1937年)的年产值达港币54万元以上(其中45%外销),年获纯利约17万元。
在 1956 年公私合营中,佛山源吉林并入佛山联合制药厂。1971年,源吉林甘和茶转由佛山制药二厂生产,到1985年产量增加到130万盒,销售额达178万元。
· 海天酱油:得名于“海天酱园”的老字号
海天,得名于“海天酱园”。溯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佛山酱园,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其工艺讲究、口感醇厚的酿造方法领先同侪。
1955年,佛山25家实力卓著、美味悠远、响誉港澳的古酱园谋略合并重组。“海天(古)酱园”作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产品品类最多、影响也最广的一家老字号酱园,新组建的厂命名为“海天酱油厂”。海天酱园规模宏大而闻名,它的产品远销省内及港澳地区,演绎了早期佛山制酱业的繁荣发展,也奠定了今天的海天高起点的发展平台。
1971年,第一台海天自主研发的真空注瓶机在海天问世。同年,海天第一条酱油自动包装流水线建成并投入使用。
· 超然理发厅:行业服务质量首屈一指
超然理发店是黎安初、谭森、李木、邓石、李水球、凌汝东等六人,在1922年合股开设,店址在豆豉巷万福楼(现升平路 67号),开业时只6个座位,营业面积约13平方米。
1956 年公私合营时,店铺迁至升平路53号,改名为超然理发厅。1959年超然理发厅的服务是全市理发行首屈一指,,每天收到的表扬信件达30多封。1977年该厅全面装修,耗资约7万元,营业面积增至100多平方米,座位增至30个,装修后的月均收入上升至 8000 元。
· 红星影院:佛山最早的影剧院
红星影剧院是佛山最早的一间影剧院,1954年开张,既可以放电影又可以舞台演出,同时也是佛山首座玻璃幕墙建筑。
2001年歇业后,随着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于2009年消失。2012年,以“红星影剧院联星影城”的身份在罗村“重生”。
日前,有不少市民在网上热议集中在禅城的最有味道车站。记者发现,原来这些被大家讨论的车站周边云集了佛山许多老字号。记者走访发现,不少伴随着佛山老街坊们成长的老字号店依旧在营业,虽然说不上很火爆,但是慕名而来的游客或者是常来光顾的老街坊依旧能撑起小店的发展。
得心斋猪蹄。
为何这些车站周边会有这么多老字号,对此记者展开了调查。专家表示,之所以会这样,一来这与明清时老佛山的商贸繁荣有关;二来也与佛山老街坊们回迁至东方广场一带有关。面对时代变化而带来饮食行业的变化,佛山这些老字号该如何应对?业内人士表示,老字号应融合创新,根据大家的口味来改善各自的产品。
走访
从大家晒出的回忆可以看到,祖庙、东方广场、普君墟一带被誉为禅城区内最多老字号美食的地带,云集的老字号美食店却不下10家。如果要说地铁站的话,从地铁祖庙站和普君北站下车是最为方便的。虽然这些老字号店距离祖庙地铁站有1公里以上的距离,不过在周边坐上指定的公交,再走上几百米的距离或者直接骑共享自行车就能到达老字号店,下面就听记者详细道来:
鸡蛋仔。
◆升平路站:
众多老字号触发舌尖上的回忆
从地铁祖庙站下车,周边的老字号美食不可谓不多。升平路站因其距离得心斋、天海酒家、北香园、大可以四个老字号美食店较近,成老字号最多的站点之一。途经该站点的车次有:109路、146路、149路、208路等。
记者走访发现,在升平路与高基街的交汇处,一块写有“得心斋”的不起眼的招牌相信也能勾起不少人的回忆。据悉,得心斋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店里的酝扎猪蹄是与盲公饼、柱侯鸡齐名的佛山传统美食。沿着升平路往南行走,就能看见有着百年历史的“天海酒家”,这里佛山味道和最亲民的价格,吸引着老街坊们到来。
从升平路转到锦华路上会遇上公正路来交汇,公正路上的“大可以”和锦华路上的“北香园”可是名声在外。尤其是“北香园”的韭菜煎饺那可是镇店之宝。
◆燎原路站:
小食糖水平价菜“食过返寻味”
穿过福禄路来到燎原路站,燎原路上的美食老店也很多。记者从燎原站下车,便能依次遇上辉记甜品、君临餐厅和珍姨姜醋,而备受大家推崇的阿叔鸡蛋仔则位于福升大厦后的小巷里。途经该站点的车次有119路、120路、135路、143路、153路等。
君临餐厅至今也有近30年的历史,咕噜肉、话梅猪手、酿鲮鱼等传统粤菜是不少市民喜欢的菜品,便宜的价格、优良的出品可是征服了不少人的味蕾。
尽管现在的甜品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90后的马先生仍旧中意辉记的糖水。“一直就在吃,有种食过返寻味的感觉。”
同样,6元一份的阿叔鸡蛋仔一样亲民的价格备受青睐。
◆福贤路站、普君墟站:
新旧饮食碰撞擦出别样火花
穿过福禄路到达福贤路站,福升商场算是年代久远,更有着80后、90后们对时尚的青春回忆。在普君墟公交车站不到百米处便有大笨象、金源酒家等老字号。金源酒家里,传统的橱柜、老式的点心……旧城改造后的岭南天地让这些五湖四海的口味在这里生根。换个角度来看,如今岭南天地的新店或将成为下一代人所缅怀的老字号。
揭秘:商贸繁荣促老字号聚集
根据网友晒出的回忆不难发现,不少美食老字号店集中在祖庙和东方广场一带。事实上,不仅仅是美食老字号店,其他行业的老字号也曾在这一带设店。为何祖庙和东方广场一带成为老字号的聚集地?专家表示,一来这与明清时老佛山的商贸繁荣有关;二来也与佛山老街坊们回迁至东方广场一带有关。
佛山市非遗专家梁国澄告诉记者,祖庙一直都是老佛山眼中的中心地带。另外,最为重要的是东方广场一带是老居民聚集之处,老居民口味的要求需要老字号的店铺来满足。
连线:搭公交到这里揾食只为了一种情怀
“老字号”从来都是一个牵扯情怀的字眼,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老字号美食店悄然无声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另一些老字号则在新兴行业的冲击中继续前行。对于老街坊而言,无论消失与否,带不走的是一种情怀。
黄伯可谓天海酒家忠实的“粉丝”,虽然搬到其他地方很多年,但是一有空就会搭公交来这里喝早茶。黄伯告诉记者,在这里能碰见不少老街坊。回想当年的时光,老街坊陈姨告诉记者,由于酒家附近就是中山公园,早茶较便宜,很多老人习惯每天坐车到中山公园晨运后就走路到天海喝早茶,“有时候点三几个点心,也就二三十元。”张先生也对天海的便宜印象深刻。
记者在辉记甜品店采访的时候,来自张槎的杨先生(化名)拿出一个饭盒让店员打满猪脚姜,“我住在张槎,家人很喜欢吃猪脚姜,就特意跑过来买。”杨先生说,他不是本地人,但是对这里的甜品情有独钟。90后的马先生依然记得在福升商场附近的味之源,马先生称,学生时代他经常光顾这家店,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那里的鸳鸯肠。
对于居住在锦华路的王女士而言,北香园的存续让她开心不已。已经当妈的王女士依然会在路过北香园时购买自己最喜欢的小吃。“小时候家人经常带着我来这吃东西的,这家店承载了不少我的记忆。”王女士称,如今的北香园生意依旧不错,老的少的都来光顾。说起佛山的老字号,王女士是耳熟能详,她表示,无论这些老字号消失与否,不变的是几代人的情怀。
观察:适时而“变”让老字号的味道永流传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佛山老字号点淡出人们的视线,而在新兴饮食行业的冲击下,老字号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这是否意味着这些最有味道的车站的味道在慢慢变淡。记者走访看来,如今存续的一些老字号发展得还不错,不少老街坊或者新市民都会来这里觅食,走在这片街区,依然是趣意盎然,老字号的“味道”依然飘荡在大街小巷里。
虽然不少老字号美食的发展还不错,但是相比较于新兴饮食行业的生机而言,老字号们仍显得落伍。近年来佛山原有的饮食口味架构发生了改变。饮食口味发生了改变,就意味着人们对饮食的需求出现了变化,老字号们应该在这个阶段做出改变,在抓住年轻人需求的同时,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改变。此外,老字号也应该加强对自己品牌的保护和营销。
不难发现,为了抢占广东市场,很多外地的小吃都推出了少辣版以迎合广东人的需求。至于改变了以后还叫不叫老字号或者粤菜的问题,梁国澄表示,现在不少粤菜也吸收了外来菜系的味道和做法。老品牌未必要按照原汁原味,要创新融合,要紧跟时代变化。
观山入花境,凌云筑梦来总投资30亿元
位于高明荷城石洲村委会的“凌云花谷”项目有新进展速来围观
项目预计8月开门迎客
位于凌云山下的凌云花谷田园综合体(一期)项目,由广东凌谷胜林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将以田园综合体为目标,致力于构造“一带一路”开放型花卉苗木进出口交易平台的宏大篇章。
凌云花谷项目总体规划鸟瞰图
据了解,目前凌云花谷项目内的紫薇园、农业示范园区、湿地公园等板块都在紧锣密鼓施工中。走进300亩的紫薇园里,园中已种上密密麻麻的紫薇树苗,不少已冒出青芽,部分造型设计已完成。下一步将实施道路整治工程,提升园内景观。
广东凌谷胜林事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毅:
紫薇的花期长,每年6-8月都是它的盛花期。紫薇的可塑性很强,我们将用紫薇树苗设计成各种奇特的造型,包括拱门、花瓶、梅花鹿等形状,给游客不一样的赏花体验。
工人在为紫薇树凹造型
在紫薇园的不远处,多棵油橄榄树整齐排列,颇为壮观,它们是由国外引进回来的名贵树种,每棵价值高达200万元。据了解,这里将打造成世界名贵树种园,即是特种名贵苗木产品的示范种植展示园,也是世界名贵苗木产品博览园。
在500亩的湿地公园建设现场,一排排人参果树和嘉宝果树整齐排布着,不少已经结出果实。
广东凌谷胜林事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毅:
湿地公园将建设环形水道、休闲大草坪、无人机考试基地、采摘园等板块,预计该项目在今年8月1日开门迎客。
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近年来,高明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强化“项目为王,落实为要”的理念,坚持龙头项目示范带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区政府将“凌云花谷”项目周边的上三台、下三台、新城村连片村纳入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工程,全力开展项目周边美丽乡村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与项目形成“1+1>2”的聚合发展效应。
凌云花谷项目开发建设周期约10年,通过政府、企业、资本三方合作共建,将打造成为最具示范性的乡村振兴综合产业发展区与中国生态农业文旅康养蓝海产业新典范。
按照规划,凌云花谷项目定位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将分别建设主题式花卉景区、文旅商业服务中心、花卉产业园区、孵化器产业平台、研产销一体化平台、花木进出口中心等。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凌云花谷项目预计将带来增加就业、农民增收、产业转型以及美化乡村的社会效益。目前项目已接纳周边过百名村民就业,接下来,村集体可利用闲置集体资产入股项目,预计人均年收入将增长近2万元。
不久这里将变身美丽的花海,大家期待吗?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