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野味最高罚款20倍!《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5月1日实施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肆虐中华大地,“禁食野生动物”呼声愈发迫切。
禁食野生动物,广东率先修法“出击”了!从5月1日起再吃野味,最高要罚动物价值的20倍!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条例进一步提高非法猎捕、交易流通、食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惩罚力度,其中食用者最高可处罚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的20倍罚款。
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为契机,结合禅城区疫情防治工作,禅城区委宣传部、禅城区司法局通过动画视频展播,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政策,以普法强守法,让群众知晓野生动物保护相关内容,拒食野生动物,努力守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维护好生态环境安全,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良好的法治氛围。
东倚广州,南邻港澳的佛山,原只是名叫季华乡的一个乡镇,待唐贞观二年改名为佛山,这一“肇迹于晋,得名于唐”的历史级名镇,无论是粤剧、武术、龙狮等传统文化,亦或是美食、工业制造等印象标签,都呈现出浓浓的佛山情怀。
而商业,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代到民国初初期,从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在佛山的历史长河里,情怀之外,更离不开传承与发展。
“天下四大聚”、“中国四大名镇”、“起于升平路,始于升平百货”……当翻开佛山商业的开端,那些娓娓道来的故事,早已在这片37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传开来。
佛山的商业原点——“天下四大聚”与升平路起始
以历史为轴,佛山发展至今,收获的名号如同繁星般闪烁。“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粤剧之乡”、“岭南文化发源地”……而提及佛山的商业,则不得不提中国天下四聚和四大名镇。
所谓“四大聚”,是指明清时期全国商业最繁华的四个地方,包括北京、苏州、汉口和佛山。
在当时,以冶铁业为代表的雄厚的制造业,支撑起佛山镇的商贸业,使之成为赫赫有名的“天下四大聚”之一。
而手工业、商业和文化的繁荣,促进了佛山发展为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也因此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
离佛山五十里处的广州,作为明清时期唯一政府特许对外贸易基地,为佛山商业兴盛带来很大的帮助。
佛山手工业门有二百二十多行,广州城内的日常商品消费,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佛山制造”,而且佛山还有很多手工业产品供应广州出口,广州能成为著名的通商口岸,佛山制造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根据历史记载,佛山作为岭南举足轻重的商贸大都会,汾江河为岭外到广州水路的必经之地,因而有“四方商贾之至粤者,率以是为归”,“川广云贵各省货物,皆先到佛山,然后转输南北各省”的说法。
到了清末,佛山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先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并建立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竹嘴厂”,更在手工艺上赢得“狮王之王”、铸造业赢得“佛山之冶遍天下”等美誉。
正是明清时期的发展,为后续佛山商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其中升平路作为商业第一街,兴起于清末民初,从开路到如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成为了佛山近70年商业发展的开篇。
在那个时期,升平路位于佛山古镇北部具有悠久历史的商业区,属二十八铺之富民铺,其中豆鼓巷是当时最为繁华的街道之一。
民国十九年(1930年),南海县政府(当时佛山属南海管辖)着手市政建设,计划开辟马路。
其中豆豉巷、升平街、快子直街、快子大街等成为首批改建马路的旧街,整合改造而建成新的升平路竣工,它从中山桥南起,至锦华路口止,全长约600米,成为佛山市内完整开辟的第一条宽阔的马路,也奠定后续升平路商业街的繁荣。
近代商业开端——起于升平路,始于升平百货
早在1930年,佛山只是一个约34.2万人口的散落村庄,到1979年大幅增长至235万户籍居民。在这一发展阶段,无论是升平路、亦或是升平百货,均代表了佛山近代商业的起始,此后被反复提及,成为历史的一个注脚。
将时间回拨至1957年,坐标定位到佛山市升平路46号,升平百货拉开了佛山百货商场的序幕。
那是在解放后商铺实行公私合营的背景下诞生的佛山商业老字号,在经营面积不到400平的地方,升平百货集合了零售百货、文化用品、日杂副食、针棉服装等商品,7个营业柜台+60多名员工,组成当时佛山市内第一大国营零售商店。
“响应国务院号召,学习北京天桥百货商店经验。”远在两千多公里的北京,早于4年前开业的北京天桥百货,在1958年成为了升平百货学习的榜样。
这之后,升平百货经佛山市财贸部验收,正式成为“七满意商店”,那一块大牌匾挂在商店门口,美名从此在佛山各地传开。
“一楼经营五金、手表、粮油、糖烟久副食、鞋革等商品,二楼卖布、针织床上用品、衣服等日常商品,三楼是仓库。”任职升平百货有限公司经营拓展部经理陈苏虾忆述,升平百货商店是原国家商业部全国六十家大中型百货商店的联系点。在计划经济统购统销的年代,来这里购物的群主是要凭证排队,经常接踵摩肩。
“升平百货在当时佛山人心目中的地位,好比南方大厦之于广州一样。”再加上“几代浓情,信赖升平”的赞誉,成就了升平百货最辉煌的荣耀。
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升平百货已是佛山档次最高、场地最好、商品最齐全的百货商场,是市民购物的最佳去处。
和当时熙熙攘攘的升平百货遥相呼应的是,升平路一带的热闹。
洋杂店铺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茶肆酒楼食客云来的吆喝声……世居在升平的市民回忆道,当时升平路的兴旺,是去吃饭喝茶晚一点都会没位子。
升平路在那个年代成为佛山最繁华的商业街,除了到升平百货购物,还拥有当时较为齐全的商业配套。
邮局、新华书店、人民电影院、佛山大戏院、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文化宫等场所都集中在升平路一带,以及天海楼、英聚楼、超然理发店等老字号店铺,“在文化娱乐生活比较单调的年代,集中了全市主要百货、酒楼、影院、公园等场所的升平路,自然能吸大量群众来消费、娱乐,促进了‘升平商圈’的繁荣。”
老字号诞生记——见证佛山商业的传承与创新
而在那个年代,甚至追溯到更早的时期,关于佛山的商业记忆,还涌现一批知名的老字号。
在佛山,其拥有的老字号数量在广东省内仅次于广州。佛山老字号品牌大多带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老字号如同一张城市名片,不仅是老佛山作为天下四大聚之一的见证,更体现了佛山工商业“诚信尚义,传承创新”的理念。
· 得心斋:广佛独此一家
得心斋是余浩忠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创建,别出心裁地用猪手巧制成酝扎猪蹄出售,相传有一位巡抚来佛山巡视,食后赞口不绝,还以“得心应手”的美名赞誉此后,酝扎猪蹄的名声不胫而走,余浩忠取“得心应手”意头,将店名易名为“得心斋”。
中国成立后,得心斋公私合营转为国营商店,店面选在升平路上。得心斋酝扎蹄销路的全盛时期,日销百罐(每罐约1 公斤),还远销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一带。
· 公兴隆饼家:结婚礼饼风靡全城
公兴隆饼家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前后,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主营色饼、兼营海味杂货。其中以结婚礼饼和芝麻饼风靡全城。曾流传着“没有公兴隆饼家的礼饼就不上轿,吃了公兴隆饼家的饼就快抱孙”等俗语。
1951 年歇业。佛山市糕点公司为恢复传统名店,于1981年8月在人民路104号重新开业,营业面积200平方米,采取前店后厂的经营方式。
· 三品楼:“柱侯鸡”声名远播
三品楼创建于清朝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店址在佛山祖庙。三品楼的柱侯鸡,是名副其实的“明星产品”,至今依然被老佛山津津乐道。
1938年,三品楼店铺在内街,不利于继续经营而衰落倒闭。1942年,谭德甫买得三品楼的旧招牌及家具,于同年夏天搬到公正路45号(即现三品楼)建铺,用当时少见的磨沙玻璃装修三品楼的窗门,于次年春节开业。
· 源吉林甘和茶:百年“广东凉茶”
源吉林甘和茶是源吉荪在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创制,用泽流堂源吉林甘和茶的牌子售卖。源吉林甘和茶的名声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传开,全盛时期(即 1932~1937年)的年产值达港币54万元以上(其中45%外销),年获纯利约17万元。
在 1956 年公私合营中,佛山源吉林并入佛山联合制药厂。1971年,源吉林甘和茶转由佛山制药二厂生产,到1985年产量增加到130万盒,销售额达178万元。
· 海天酱油:得名于“海天酱园”的老字号
海天,得名于“海天酱园”。溯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佛山酱园,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其工艺讲究、口感醇厚的酿造方法领先同侪。
1955年,佛山25家实力卓著、美味悠远、响誉港澳的古酱园谋略合并重组。“海天(古)酱园”作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产品品类最多、影响也最广的一家老字号酱园,新组建的厂命名为“海天酱油厂”。海天酱园规模宏大而闻名,它的产品远销省内及港澳地区,演绎了早期佛山制酱业的繁荣发展,也奠定了今天的海天高起点的发展平台。
1971年,第一台海天自主研发的真空注瓶机在海天问世。同年,海天第一条酱油自动包装流水线建成并投入使用。
· 超然理发厅:行业服务质量首屈一指
超然理发店是黎安初、谭森、李木、邓石、李水球、凌汝东等六人,在1922年合股开设,店址在豆豉巷万福楼(现升平路 67号),开业时只6个座位,营业面积约13平方米。
1956 年公私合营时,店铺迁至升平路53号,改名为超然理发厅。1959年超然理发厅的服务是全市理发行首屈一指,,每天收到的表扬信件达30多封。1977年该厅全面装修,耗资约7万元,营业面积增至100多平方米,座位增至30个,装修后的月均收入上升至 8000 元。
· 红星影院:佛山最早的影剧院
红星影剧院是佛山最早的一间影剧院,1954年开张,既可以放电影又可以舞台演出,同时也是佛山首座玻璃幕墙建筑。
2001年歇业后,随着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于2009年消失。2012年,以“红星影剧院联星影城”的身份在罗村“重生”。
茫茫宇宙浩荡乾坤,水之有源树之有根。官窑游鱼浦村祖辈历代相传,开村始祖陈弘道字山甫,从麻奢赶鸭到此,定居繁衍生息,时为明代。
似观游鱼浦园环境,“有象岗远控转前,紫水近環其后,官溪一带形势群相辉映”,两河皆直通省城,此乃风水宝地也,祖辈就在这能防洪防涝的长形山岗上,依势建房,渐成村落开枝散叶。这就是官窑游鱼浦村。该村地形地貌像一条鱼,在村居的东北小涌口土名叫“鱼嘴”,其后对称相距百余米各有一小山丘,土名为“南北鱼眼核”。游鱼浦位于两河之间,浦者水之滨也。
据《南海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游鱼浦属三江司大榄堡管辖,又据麻奢族谱记载:陈弘道是陈宁第二十四代后裔。陈宁(公元九三七——1032年)字田心,号麻奢,南汉大宝三年(960年),从英德浛光徒居里水麻奢,为麻奢开村始祖。陈宁先后在南汉和北宋为官,官至签部御史,朝议大夫等,今南国桃园一带山岗地为宋王赐予他的食邑。陈宁在告老还乡后的九十五岁高龄辞世, 葬于豸夏村梅花地,陈氏宗族祖居中原河南省颖水河畔。
从游鱼浦村东侧入村,步行约百米,抬头即可见一棵高耸呈伞状撑开的古树。仔细一看,不难发现该树的树叶、树干呈现截然不同的两种形态,一棵是细叶榕树,叶子褐色光滑,树干粗壮而树冠庞杂,另一棵则为秋枫树,叶子翠绿有锯齿,树干纤细缠绕而上。据陈炳松介绍,这两棵树的树龄超过一百年,树高19米,围径9米,冠幅超过600平方米。而更为奇特的是,在他的小时候,这两棵树树根之间,有一个约半米高的树洞,可供一个小孩钻过。“以前我们小时候,这个树洞约有一米半高,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在这里玩‘钻山洞’游戏,也喜欢七八个小孩子把树干围抱起来,承载了不少童年记忆。”陈炳松说道。
鸳鸯树
因为鸳鸯树的“好意头”,不少情窦初开的男女都喜欢到树下谈心约会,树荫下凉风习习,十分惬意。发展到今天,俨然已成为一把市民的“保护伞”,树荫下修起石凳和健身器材,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而横卧在游鱼浦与古岗村之间小河上,有一座古岗桥,曾是明清的南海古道重要桥梁之一,为研究南海的交通史提供实证。
古岗桥
2006年古岗桥被纳入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因为桥南头石碑已毁,建桥确切时间无从查考。
据陈炳松说,古岗桥建于明朝,承受过300多年的风雨。桥身全用大石板营建,是一座三孔四桥墩的红砂岩结构的石拱桥梁,全桥长30米,高4米,宽3米,弧形桥面用70多块石板铺成,中间大两边小的三个桥孔形如满月,巧夺天工,姿势美,有力度,生命的张力毫不保留地显露于静静的河面上,桥北头曾生长着一棵几个人才能合抱的“尘较树”,粗大枝桠向南斜伸,绿荫一半落在石桥上。
树下原建有一间小庙,供奉左脚踏龟右脚踏蛇的北帝石像,以镇水患。往日交通不便,游鱼浦村民过河耕作,古岗、沥紫水、谭村、吴屋村民往返官窑圩,均需经此桥。每当夕阳西下,落霞与水鸟齐飞,石桥、大树、小庙,一湾碧水映衬着农田,构成了一幅极美的图画。而现在,树、庙全无,石桥依旧,它见证了官窑源远流长的历史变迁。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