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堂古寺(红巾军起义都督府旧址)
经堂古寺(红巾军起义都督府旧址)
红巾军起义都督府旧址在市区新风路中共佛山市委党校大院内,即原经堂古寺。清咸丰四年(1854),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佛山琼花会馆粤剧艺人李文茂响应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率领当地的手工业工人、船民、石湾陶工以及琼花会馆数千粤剧艺人,以红巾为号,在佛山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红巾军起义,以经堂寺僧人和尚能(邝能)为军师,于石湾大帽岗揭竿而起,攻占佛山,以经堂古寺为都督府,出榜安民,开义仓赈济贫民,砸监狱释放犯人,队伍迅速扩大至十多万人。后转战广西,建立了大成国,给腐败的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经堂古寺原是东晋时讲经的“经堂”,于明天启七年(1627)由塔坡庙旧址迁建至此地的,红巾军起义失败后被清兵焚毁,光绪年间重建。现存的浮图殿、后厅尚为原貌,属当地祠庙式建筑,均硬山顶,面宽、进深各三间,梁架为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结构,保存完好,大门上“经堂古寺”四字石额完好,是研究以佛山为基地的红巾军起义,以及世界戏剧史上首次艺人参与农民革命战争等问题的重要实物资料。栅下天后庙在市区忠义路佛山市纸箱厂东北角,又称天妃庙,是古代铁器贸易和内外铁商祭祀其贸易贩运保护神的场所。明清时期,佛山是岭南久负盛名的铁器生产基地,铁锅铁线等产品质优价廉而行销海内外,数百年来,海内外贸易极为繁盛。该庙明代称天妃宫,明崇祯元年(1628),佛山栅下大铁商李好问与外,地铁商多人集资于该址重建天后庙,并于其后进增“公馆堂寝”作聚会之所,此后于清乾隆、嘉庆和光绪年间重修,规模越来越大,除主体建筑三进外,还有偏殿、牌坊等附属建筑,尤为瑰丽壮观,总面积约800平方米以上。
目前,该庙原有的主体建筑已夷为平地,仅余的偏殿只有两进,头门上残存有“天后元君古庙”灰批题额,内部构筑旧貌尚存,无梁架结构,硬山顶硬山搁檩架构,建筑面积约80平方米。最为可贵的是左山墙外侧,镶嵌有光绪二年(1876)重修该庙碑记共十一通。开列有“两粤铁商”、“众铁商”及铸铁炉户37个、冶铸行业11个,还有佛山纺织、成药等其他行业40多个。福建、江西、河南、广西、湖南及广州和省内各地商人至佛山开设的商号,加上本地各行业的商号店铺共3500个以上,是佛山在鸦片战争后,经济开始衰落期间,社会工商业状况的一个重要的反映,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古时海内外长途贸易贩运的唯一手段就是水运,随着唐宋以来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天后”奉为海上保护神遂应运而生。无论是将佛山铁货运销海内外的铁商;还是佛山的铁商和生产炉户,或其他手工产品的销售商号,无不奉天后若神明,以求事业的兴旺发达。
因而,该庙是明清时期佛山冶铸业兴旺发达以及“佛山之冶遍天下”的历史见证,其价值不仅是建筑本身,十一通重修天后庙碑记是重要的文物。
拆旧复垦后的吉田村“对面山”新貌。李祥锐摄
更合镇吉田村,是高明区内几个集体经济收入较低的村(社区)之一。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四周环山,吉田村级集体收入以鱼塘、山地承包租金为主,无其他经营性资产,村民家庭年收入大约3~4万元。村穷、地偏,吉田未来该如何发展?去年起开始实施的地券制度,让村民们看到吉田村振兴的曙光:村后“对面山”,原本由生产队无偿分给农户用作晒谷场,后来又建起房舍养殖白鸽,如今已经长满荒草,无人问津。这样一片废墟,正好可以通过地券制度拆旧复垦,卖掉建设用地指标发展新农村。
说干就干!经过民主程序,吉田村委会定下了“对面山”的复垦规划。通过重建山坡植被、修建灌溉和排水渠,村民打造了一段靓丽的山间小路,路两边广泛种植桃花、罗汉松、细叶紫薇、桃金娘、灰莉球等观赏作物。原本脏兮兮、破破烂烂的“对面山”成为村里新景点,远远望去,花团锦簇,甚是可爱。
事实上,拆旧复垦,不仅是拆掉村中老屋,改种植物,更重要的是腾出资源,同时为村民谋福利。
市自然资源局高明分局局长潘海洋表示:
拆旧复垦,可以重新优化配置土地生产要素,破解高明城镇发展新增用地不足难题,同时,拥有土地的村民也可通过拆旧复垦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实现村民、村集体和地方政府的“三赢”局面。记者了解到,吉田村此次拆旧复垦的91亩土地,共卖得4547.97万元。扣除成本和各级提留后,2000多村民每人可分到近1.3万,约等于吉田村民家庭年平均收入的1/3。
接下来,全区还有33个村居的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项目已完成立项,即将开展规划设计工作,其中包括杨和镇19个,明城镇9个,更合镇5个,立项面积合共487亩,将继续为村居带来1.65亿元的收益,为全区筹备愈5000万的美丽乡村建设资金。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