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民办中小学第一轮第二阶段报名情况、录取方式公布
依据《佛山市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工作流程,现公布我区民办小学、民办初中招生第一轮第二阶段报名情况及录取方式。
第一轮第二阶段招生的民办小学2所,民办初中1所。根据各学校招生计划和填报志愿人数情况,2所小学、1所初中需进行电脑随机摇号录取。7月4日进行第一轮第二阶段电脑随机摇号。
电脑随机摇号前,学生家长可查询学生的摇号码。民办小学、民办初中的第一轮第二阶段电脑随机摇号码查询时间为7月2日至7月3日,每天9:00-23:00。如遇网络繁忙,摇号码也可以不查询,是否查询摇号码不影响摇号结果。
查询方式:从https://ccmbzs.edu.foshan.gov.cn/登陆报名账号查询。
民办小学(初中)招生报名情况、录取方式公布
(第一轮第二阶段)
|
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071万。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等特殊形势,教育部门会同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将以最高标准、最严举措,严格做好高考防疫、考试安全、考生服务、招生录取等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平安高考”“阳光高考”“公平高考”。教育部透露,今年高考,要对所有进入考点人员进行体温测量,37.3℃以下方可进入考点,考点将设置凉棚和体温异常者复检室等;每天考试结束后,各考点还将对考场做一次预防性消毒。对评卷点或评卷区域严格实行封闭管理,并实行评卷教师健康状况每日零报告制度。教育部同时明确,企图冒名顶替的高校新生,坚决取消其入学资格并严肃处理。
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高考组考防疫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并狠抓工作落实。
各地已提前14天对考生和考务人员进行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各考点均按要求配备充足的防疫物资,设置了隔离考场、隔离设施。原则上每10个普通考场设1个备用隔离考场(每考点不得少于3个)。教育部和国家卫健委采取“一杆子插到底”的方式,对省-市-县考试机构和考点负责人开展了培训。各地正在积极开展全体考生和考务人员全覆盖的防疫教育和培训,务必确保应知尽知。
在考中防疫方面,所有进入考点人员都要进行体温测量,37.3℃以下方可进入考点。同时,考点将设置凉棚和体温异常者复检室等,供待检人员做受检准备以及检测不合格人员短时休息调整使用。各地将按照防疫要求,对考场布置、卫生消毒、降温通风等做出安排部署。各考点均将在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指导下,对考点、考试场所、通道、区域、桌椅等进行清洁消毒,并明确张贴完成标识。考中出现发热、咳嗽考生,将按照既定程序转移至备用隔离考场。
各考点将有序组织考生离场,做到错时错峰、保持间距、避免拥挤。考务人员按要求有序交接试卷、答卷、草稿纸等考试材料。每天考试结束后,各考点还将对考场做一次预防性消毒。对评卷点或评卷区域严格实行封闭管理,并实行评卷教师健康状况每日零报告制度。
各地教育部门会同本省(区、市)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联系会议成员单位进一步健全联防联控、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大防范和打击力度,全力保障考试安全。
教育部要求各地严格进行全流程检查,在试卷命制、印刷、运送、保管等考试工作环节实施一岗多控、人技联防,实现试卷运转环节全程无死角视频监控、无缝链接,确保试题试卷安全。
从5月份开始,各地有关部门陆续开展了“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涉考网络环境”“净化考点周边环境”“打击替考作弊”“清理整顿涉考培训机构和助考中介”等5个专项行动,依法打掉了一批“助考”犯罪团伙。相关整治行动将一直持续到高考结束。
今年,各地将进一步加强考点入场管理,积极采取多种检测手段,防止高科技作弊工具进入考场;采取多证核对、人机比对等措施严防替考。同时,严格遴选考务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考务规定,及时发现和处置考场舞弊行为。
各地坚持以考生为本,加强统筹协调,全面做好考试服务保障,努力营造温馨、舒适的考试环境。
各地将在交通出行、噪音治理、防暑降温、信息安全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并为考点配备必要的防疫物资,在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统筹做好考场防暑降温工作,尽量为考生创造一个清凉的考试环境。公安部门已为高考考生办理身份证开辟了绿色通道。
针对7月高考部分地区将进入强降雨、洪涝、台风等多发期,有关地方着重细化了应对自然灾害的专项预案,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确保未雨绸缪、有效处置。
教育部要求,各地严格执行《高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高校考试招生管理工作八项基本要求》,落实高校招生“六不准”、“十严禁”、“30个不得”等招生工作禁令,确保招生过程严格规范;加强高校招生社会监督,建立国家、地方、学校的多级招生信息公开制度,认真落实招生信息“十公开”。加强高校招生内部监督,建立高校招生工作“集体研究、集体决策”的管理制度,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高校招生工作,鼓励高校聘请社会监督员参与招生工作,实现体制内和社会公众“双重监督”;加大对违规招生的监督检查力度,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零容忍;认真开展新生入学复查,对弄虚作假、考试舞弊,骗取加分资格或企图冒名顶替的新生,坚决取消其入学资格并严肃处理;报到入学的取消其学籍,不予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同时配合公安、纪检监察等部门一查到底,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狮山那些最有魅力的非遗“宝藏”吧!
最艺术:联表灰塑
时光留下的灰,百年传承之美,绘与塑的魅力,屋檐上的艺术,我们称之为——灰塑。早在2008年,灰塑便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岭南地区汉族传统建筑装饰工艺,材料以石灰为主,作品依附于建筑墙壁上沿和屋脊上或其他建筑工艺上。
而狮山联表灰塑,更是百年传承的技艺,以工艺精细,立体感强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声誉。
40岁才开始学习灰塑,如今已经年逾70的联表西村老人关劲莊,就是联表灰塑的第六代传人。关劲荘说:“灰塑这门技术,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那些人物、鸟兽很讲究形态,学习灰塑之前需要对绘画有深厚的技艺,才能绘出生动的像。”
灰塑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历史悠远流长,更在于它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审美想象和文化内涵,也在于创造它的匠人的匠心,他们的独具慧心和人生态度如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之水,每每让人感到非常亲切。
如今,受政府邀请,关劲莊老伯每周都会去联表小学进行灰塑的教授,即使不是正式的教授,但也饱含着对灰塑这门技艺得以延续的情感,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灰塑,喜爱灰塑,传承灰塑。
最坚守:金箔锻造技艺
一双布满茧子的手,一个看似普通的铁锤,一个藏身村居的工坊……记录着狮山联和吴氏三代人坚守濒临失传的独门技艺——金箔锻造的故事。
通俗地说,金箔锻造的过程就是让金条变成箔纸,最后贴在佛像等器物上作为装饰,让其更加熠熠生辉,长久保存亦能光亮如新。
而锻造金箔的工序包含了十几道,复杂之程度令人咂舌,其中不乏需要拿着重达12斤的锤子连续敲打7个小时的慢工细活。总之,从1克黄金到变成薄如蝉翼、轻如鸿毛的金箔,至少需要七天。
早在20世纪70年代,吴炜全的爷爷吴宝光便创建了联和金箔厂。吴宝光是原佛山“昌盛号”金箔行的老艺人,师承佛山金箔锻造技艺的第一代传人黄权成。而吴炜全的父亲吴深龙,18岁就跟着父亲习艺。在多位老艺人的指导下,成为了全行业唯一一个掌握全套金箔锻造技艺的人。
2012年,这项用传统技艺和独有配方锻造金箔的绝活,被列入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吴炜全和父亲吴深龙目前所经营的狮山罗村联和金箔厂,是广东省唯一的传承单位。
如今,佛山金箔锻造技艺的接力棒交到了吴炜全手中。他将原来破旧阴暗的老厂房进行了改造并对外开放。在吴炜全的努力下,2018年,金箔厂挂上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箔锻造技艺传习所”牌子,成为展示和传播金箔锻造技艺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金箔锻造的文化。
最巧手:乐安花灯
每年正月初九,狮山乐安“灯地”都是人头攒动,上演“万人空巷赏花灯”的壮观场面。乐安花灯会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古往今来,彩灯一直被人们视为喜庆节日如意吉祥的饰物。而乐安花灯又名“观音送子莲花灯”,寓意新的一年丁财两旺。
乐安花灯不仅寓意满满,更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每盏花灯都是纯手工制作,需要100多道工序,以竹篾、铁线、丝绸、花边、彩穗等为主要原料,配上各种衬色剪纸、图案制作而成,玲珑纤巧,着色鲜艳,象一朵盛开的莲花。
狮山镇联星社区的周雁崧是目前极少数还在坚持纯手工制作花灯的手艺人,2014年,她被认定为南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乐安花灯制作技艺区级传承人。“只要还做得动,我都会继续做花灯;只要有人想学,我都会慢慢教。”在保护和发扬非遗技艺上,已经做了近30年花灯的周雁崧希望有自己的一份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乐安花灯纪录片还登上了央视微电影频道!
最好味:官窑生菜会
看醒狮、睇大戏、品斋宴、抢花炮、食生菜包、参与慈善捐助、齐齐祈福祝愿……每年农历正月廿六,狮山官窑也会有一个隆重的节日,热闹程度堪比春节,那就是——狮山官窑生菜会。
狮山官窑生菜会源于明朝、兴于清朝、盛于民国时期,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生菜会寓意一年顺境、人财两旺和生龙活虎,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愿,同时也象征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狮山官窑民俗活动的团结合作、奋进创新精神,对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起到积极作用。
“官窑生菜会”的影响延续至今,可谓是“舌尖上的非遗”。2007年“官窑生菜会”被佛山市定为首批“非遗”;2009年又被广东省定为第三批“非遗”。
近年来,参与狮山官窑生菜会的人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俨然已成为珠三角地区影响力极大的民俗盛会。目前狮山官窑生菜会正筹备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进一步推动生菜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最能打:咏春拳(叶问支宗)
近年来,以咏春为背景的功夫电影纷至迭来,《叶问》《师父》《一代宗师》……咏春功夫登上银幕,绽放时代光彩!而这些影片中,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叶问!
清代中叶,咏春拳传入佛山,至上世纪40年代,狮山罗村在叶问宗师的带动下,学习咏春拳便开始蔚然成风。
解放后,叶问赴港定居,开始以新的授艺方式公开授徒。自此,咏春拳成为了一门易于传播,富于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拳术,叶问一系的传人渐渐地变得枝繁叶茂。发展至今,叶问系咏春拳是世界上最多人学习的武术之一,门人遍布世界各地,修习者逾二百万,在国外流传的咏春拳,大部分承自叶问一系。
2012年2月,咏春拳(叶问支宗)被列入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遗产名录。如今,咏春作为传统非遗,活跃在佛山街头。每年,全球有万千人来佛山问道朝圣,以狮山罗村为代表,寻根拜师。
最匠心:佛鹤狮头扎作工艺
走进位于狮山颜峰村深处一间工作坊,颜色缤纷、款式各异的狮头有致摆放;狮头形态活现,或憨或机灵,这样低调的工坊正是南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佛鹤狮头扎作工艺传习所的所在地。
手作工艺传承人叶競循介绍,狮头有佛装狮和鹤装狮之分。90年代初。他以佛装狮参加舞狮比赛,发现佛装狮不如鹤装狮灵活,便把狮头改良,开发出了兼具佛装狮和鹤装狮特点的新品种,这就是佛鹤狮了。
扎作、扑布、绘色、装狮,虽然扎作狮头总的来说只有四道工序,但单是扎作就要耗上叶競循一天的时间,砂纸抹上浆糊,把一根根细竹条捆起来,足足上百个连接点,正正考验着手工人的耐性和匠心。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叶競循就开始在父亲的感染下接触扎狮工艺,一晃眼便是数十载,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这一生都扑在狮头上了。”每每说起狮头,他总是双眼发亮,饶有兴味,也正是这份热爱让他坚守至今。
同样在2017年,佛鹤狮头纪录片也登上了央视微电影频道!
最喜庆:万石舞青火龙
每年的中秋佳节月圆之夜,狮山镇万石村的村民都会舞动自己亲手制作的青火龙,穿街过巷,为村民驱邪祈福,祈求人人平安,生活幸福。
中秋节当日,青年们在富有扎龙经验的老前辈指导下,用大箩藤、水梅叶、树丫等材料扎成一条五十多米长的青龙。到了傍晚时分,村民为青龙插上香烛,点亮龙眼,远看俨然一条栩栩如生的青火龙。
二十多名青年组成的舞龙队伍舞动青龙来到附近的水库,让龙头和龙尾沾一下洁净的清水,意为“采水”,完成青龙取水后就回到村中。晚饭后,拜过祠堂后开始穿街过巷,为村民祈福。每当青龙舞到巷口之时,村民纷纷上前在青龙上插香添烛,眨眼间一条青龙就变成了一条活灵活现的青火龙。村民还会给舞龙者送上红包,取大吉大利之意,祈求得到保佑。
据介绍,万石村中秋“舞青火龙”习俗至今已有逾900年历史。2016年2月,狮山镇万石村“舞青火龙”被列入南海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