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区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全市第1,全省第5!
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2年度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结果,黄埔区在全省122个县(市、区)中位列全市第1,全省第5!黄埔区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再创新高。
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工作自2019年启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根据《“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1—2025年)》,对广东省各地市、县(市、区)进行评价,设公共文化投入、设施、队伍、产品和服务、改革创新五大一级指标,二十八个二级指标,是反映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的综合性评估。
近年来,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着力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进文化设施建设,精准开展公共文化活动,以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助推文化强区建设,以文化软实力为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和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硬支撑。
优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
先后出台《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办法实施细则》《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办法》,对于新建面向公众开放图书馆、演出场馆的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补贴。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全区图书馆、博物馆规范化建设管理。从切实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出发,把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放在战略高度,先后制定印发《黄埔区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黄埔区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1—2025年)》等文件,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贯彻落实“大公共文化”工作理念,深入推进“文化+”融合发展机制建设,牵头区内党政机关、街镇、群团单位等共计29个单位成立黄埔区公共文化设施联盟,以“机制创新、资源共享”为建设发展目标,探索建立公共文化资源流通共享长效机制,进一步打破文化与各行业领域之间的壁垒,拓宽黄埔区公共文化发展赛道。
推动全域布点,织密织细公共文化设施布局网络
以“三城一岛”战略平台为载体推动全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布局,区图书馆和区文化馆均为国家一级馆,辛亥革命纪念馆和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为国家二级馆,17个街镇综合文化站皆为广东省特级文化站,区、街(镇)两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设置率100%,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100%。初步完成并持续深化“图书馆之城”建设,打造新型阅读空间品牌“埔书房”,全区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多达500多处,达到每7000人拥有一个图书馆的全国领先标准。谋划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形成以国有博物馆为龙头,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广东环亚美容化妆品博物馆、广东省凉茶博物馆等非国有博物馆及非遗传承基地、村史馆等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
2023年,黄埔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2297.9平方米,高于省、市相关标准。黄埔区图书馆再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评估定级“国家一级图书馆”殊荣,获评2023年度广州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成为广州市2023年唯一一家公共图书馆类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单位。辛亥革命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入选全国“十大热搜纪念馆及革命类博物馆”,广州海事博物馆入选全国“热搜百强博物馆”。
积极鼓励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持续深化全国首创的“政府资源补给+企业自主运营+社会力量参与”的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黄埔模式”,共建成各类图书馆、文化馆分馆(服务点)121个,其中与社会力量共建分馆(服务点)64个。指导瑜源儿童分馆、缘创咖啡分馆成功入选广州首批“最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指导龙湖街分馆等12个空间入选“花城市民文化空间”并获市级专项扶持资金近百万元。
擦亮品牌名片,推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
将各类优质文化资源创新转化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公共文化品牌。成功举办第十四届萝岗香雪文化旅游节、第16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等黄埔特色品牌活动。
成功举办“中国1921——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交响音乐会”、“智汇聚湾区 黄埔芯画卷”2023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迎中秋庆国庆晚会等大型演出。成功举办“基层群星耀花城”羊城之夏基层社区文化节——黄埔区会场活动。
成功举办2023年“埔阅万家”阅读推广暨黄埔首届读书节、“岛屿居于无止境:第三届黄埔诗歌音乐会”、“文学阅享会”等阅读推广品牌活动,推出区图书馆微电影《书馆里的贝多芬》。创新推出《古田会议——党和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展》《西出阳关——新疆文物精品展》《绚彩普利亚——意大利“大希腊”艺术展》等精品陈列展览。
常态化开展文化艺术进社区、进企业、进部队、进园区、进乡村活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2023年线上线下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活动超3315余场次,惠及人数超242.12万人。黄埔区图书馆全年共接待读者408.45万人次,文献借阅量268.94万册次,新增文献馆藏量17.82万册(件),馆藏总量250.19万册(件)。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获媒体宣传报道307篇次,其中国家级媒体报道60篇次,省级媒体报道28篇次,市级媒体报道84篇次。
繁荣文艺创作,激发增强公共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聚焦黄埔内涵文艺创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黄埔历史文化为题材,创作并讲好“黄埔故事”。与中国歌剧舞剧院共同打造大型原创歌剧《黄埔》,成功举办合作签约仪式,预计2024年在北京和广州首演。成功举办“百年军校情 砥砺黄埔行”——黄埔名家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邀请14名全国知名文艺家走进黄埔采风创作。联合粤港澳众多名家创作《黄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米画卷》,展现黄埔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山水美景。打造黄埔首部反映广州人才建设的原创都市励志话剧《幸福公寓》,展现黄埔创业年轻人才奋斗的鲜明形象。完成融合黄埔地域文化的大型广绣作品屏风,打造非遗新IP。
2023年,黄埔区文化馆组织群众艺术团队参加区级、市级、省级及全国性艺术交流活动25次,共获得各类荣誉22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0项。原创舞蹈作品《凤艇谣》和《欢乐的禾楼舞》获第七届广东省中老年舞蹈展演金奖;黄埔区醒狮代表队在第七届广州市青少年醒狮表演赛决赛中荣获2金、1银、1铜、1醉青王殊荣;原创音乐作品《小小的湾大大的湾》获广州市第四届群众原创音乐舞蹈大赛金奖,《忆》获“全球微粤曲大赛第五届作品创作赛”金奖;原创宣传片《“嗨皮”十古说黄埔》被评为2022年度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优秀短视频。
下一步,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在增强城市文化综合实力上主动担当、勇挑大梁,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高质量发展更加突出位置,为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黄埔样板贡献“文旅铁军”最大力量。
汾江桥的历史沿革如下:
1. 1961年,汾江桥建成通车。
2. 1985年2月12日,佛山大桥建成通车,这是国内第一个“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协议项目。
3. 2006年11月18日,佛山一环开通,串联起禅城、南海、顺德、三水4个区,辐射面积超1000平方公里。
佛山市汾江大桥是沈阳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谢边至三堡段改扩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佛山市的罗村镇及张槎街道地界,分别位于旧桥的左右两侧。
左幅桥长2335.214米,右幅桥长2351.004米,上跨广茂铁路、佛山水道及上塱工业区。汾江大桥主桥上跨汾江佛山水道,上部结构为(65+100+65)米悬浇预应力砼连续箱梁,单幅宽度为14.25米,下部构造主墩采用实心薄壁墩,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引桥上部结构为20米~45米跨径,其中上跨广茂铁路为(30+45+45+30)米现浇预应力砼连续箱梁,单幅宽度为12.5米,下部构造为桩柱式墩台与钻孔灌注桩基础。
汾江大桥的建设对完善佛山新城交通网络具有重大意义,对区域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高明区农业农村局发布《佛山市高明区2024年度粮食和油料种植补贴实施方案》(下称《方案》)。高明区内种植水稻、大豆、玉米、马铃薯、番薯和花生等作物将获得补贴。
《方案》的制定旨在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关于做好粮食生产安全和油料生产工作部署,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高明区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和油料供给。遵循“先种后补,谁种补谁”的原则,补贴对象为在区内直接从事种植水稻、大豆、玉米、马铃薯、番薯和花生的农民,或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
水稻的补贴标准是,同一行政村内单个种植主体一造种植水稻面积1亩以上(含)的,补助标准为500元/亩/造,早、晚造分别统计,到当造申报登记截止日期未完成抽穗的水稻不纳入补贴范围。
大豆、花生的补贴标准是,同一行政村内单个种植主体种植面积达到5亩以上(含)的,补贴标准为300元/亩/造,同一地块一年最多补助两造。到当年申报登记截止日期未结荚的大豆和花生不纳入补贴范围。
玉米的补贴标准是,同一行政村内单个种植主体种植面积达到5亩以上(含)的,补贴标准为300元/亩/造,同一地块一年最多补助两造。到当年申报登记截止日期未进入吐丝期的玉米不纳入补贴范围。
马铃薯则是同一行政村内单个种植主体种植面积达到5亩以上(含)的,补贴标准为300元/亩/造,同一地块一年最多补助两造,到当年申报登记截止日期未进入块茎膨大期的马铃薯不纳入补贴范围。
番薯则是同一行政村内单个种植主体种植面积达到5亩以上(含)的,补贴标准为200元/亩/造,同一地块一年最多补助两造。到当年申报登记截止日期未进入薯块膨大期的番薯不纳入补贴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地块按照实际种植情况补贴早造、晚造、冬种,且每造或冬种只补贴一次。实行套种、间作的作物,补贴面积按该作物在覆盖面积中的实际种植比例计算,套种、间作的申报面积不能低于该粮油作物补贴最低限定面积。在已明确退耕的土地、禁止开垦的土地和严格管控类耕地上种植的不纳入补贴范围。
申报对象据实向自然村申报,一年申报三次,早造申报时间截至6月30日,晚造申报时间截至10月30日,冬种申报时间截至2月28日。
这并非高明首次对农作物种植进行补贴。与过去数年主要补贴水稻种植相比,本次补贴囊括的作物种类明显增多。而新的补贴方案对水稻种植面积的要求也有所降低,只需要种植1亩或以上水稻就能够获得补贴。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