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普君墟在万历版《南海县志》已有记载
详细内容

普君墟在万历版《南海县志》已有记载

时间:2020-06-16     人气:5069     来源:佛山日报     作者:admin
概述: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编辑部近日研究发现,明朝《万历南海县志》记载,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当时佛山堡最繁华的墟市之一叫普君庙墟。记者通过查阅乾隆以及道光版《佛山忠义乡志》,推测普君庙墟是普君墟的前身,也就是说普君墟至少已有四百五十年的历史。......

      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编辑部近日研究发现,明朝《万历南海县志》记载,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当时佛山堡最繁华的墟市之一叫普君庙墟。记者通过查阅乾隆以及道光版《佛山忠义乡志》,推测普君庙墟是普君墟的前身,也就是说普君墟至少已有四百五十年的历史。

      明朝《万历南海县志》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版本的南海县志,距今超过四个世纪。卷一《市集》记载了当时南海县各个堡的墟市,包括“观音寺前市(在盐步堡)、太平墟(在先村堡)、闸边墟大同墟沙边墟沙嘴墟裹海墟(俱九江堡)、圣堂海边墟(在叠滘堡)、澜石墟(在魁冈堡)……”其中,“普君庙墟佛山墟(俱佛山堡)”。

      一般来说,能在书上记载的都是当时各个地方上最繁华的墟市,可见明朝万历年间,佛山堡最出名的应该是普君庙墟和佛山墟。

      普君庙墟是否为现在普君墟的前身呢?记者翻阅乾隆版《佛山忠义乡志》,卷一《墟市》记载,“普君墟原名塔坡墟在耆老铺”。

      至于塔坡墟的地理位置,乾隆版《佛山忠义乡志》中的《乡域志》写道“塔坡冈在乡之耆老铺,相传曾得三佛像于此,因名佛山,今已平为市,地稍高处祀东岳大帝,称普君墟。”而道光版《佛山忠义乡志》开篇写道“三铜像奉于经堂,即塔坡寺”。

      按此推测,塔坡寺建在塔坡冈,是佛山初地,供奉三尊铜像。佛山敬神风气浓,因此来往香客非常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渐渐形成墟市,也即塔坡墟。

      在塔坡寺相邻处,又建了普君庙,供奉东岳大帝。这在道光版《佛山忠义乡志》的地图上标志得十分清晰。“今已平为市”表明,塔坡冈可能经历改造,高地才会“平为市”。在塔坡冈整改期间,香客转移去邻近的普君庙拜祭,买卖自然也会向香客多的地方靠拢,遂形成普君庙墟。

      这样推测的普君庙墟与道光版《佛山忠义乡志》地图上标志的普君墟位置十分吻合。可以断定,普君庙墟就是普君墟的前身,是由塔坡墟发展而来的,在明朝万历年间已经十分兴旺,才会被记载进《万历南海县志》中。

      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编辑部的负责人解释说,《万历南海县志》在序言中注明,万历版南海县志是根据《宋淳祐版南海县志》修订的。宋淳祐年号的时间是1241年~1252年,是宋理宗赵昀的第五个年号。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12年。

      《万历南海县志》关于普君墟的记载如果引用《宋淳祐版南海县志》,那么普君墟的历史至少有七百年。但是《宋淳祐版南海县志》已失传,估计在蒙元时期被焚毁。那么普君墟是不是在南宋中期已经出现?这需要历史学家进一步考证。但即使根据《万历南海县志》记载的事实推算,形成一个热闹的墟市至少要几十年的时间,普君墟在16世纪已经是闹市,形成时间距今至少也有四百五十年的历史。

      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编辑部的负责人说,目前网上很多文章写道“普君墟形成于明朝天启7年(1627年)”,这一提法有误。记者查阅乾隆以及道光版《佛山忠义乡志》也并没找到普君墟形成的具体时间,以前关于普君墟形成时间的内容都要修正。

      作为一个拥有超过四个世纪历史的墟市,普君墟有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格吗?佛山非遗专家表示,在过去几个世纪,普君墟形成了众多行业,这个集市的发展脉络是古代佛山镇商业文明的活化石。直至今日,普君墟作为佛山最大的农贸市场之一,依然维系着佛山人的生活,作为一个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墟市,是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源。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