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物理学遇到意识素解(5)
详细内容

物理学遇到意识素解(5)

时间:2019-12-16     人气:21669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陈永
概述:【双缝实验】包含着唯一的谜团。我们无法通过“解释”它是怎么工作的来解开这个谜团……在告诉它的作用原理的同时,我们也告诉了你整个量子力学的基本特性。......

1.唯一谜团

【原文】【双缝实验】包含着唯一的谜团。我们无法通过“解释”它是怎么工作的来解开这个谜团……在告诉它的作用原理的同时,我们也告诉了你整个量子力学的基本特性。


【解释】费曼认为,杨氏双缝电子干涉实验是量子力学的心脏,包括了量子力学最深刻的奥秘。


在这里也认为双缝实验包含着唯一的谜团,当这个谜团解开的时候,就可以突破量子理论的瓶颈。量子理论不再仅仅停留在计算和应用上,而是可以完全可以理解的。


物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然而这些成果如同一座座孤岛一样,无法连接起来。如果无法连接,就不能发挥出整体的作用,就不能做到有血有肉,不能做到有灵气。物理学发展太快了,以至于把灵魂丢在后面了。我们要找到物理学的初心,把物理学的灵魂给找回来。


《庄子》中有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可以把牛的百骸分解开来。当今的物理学包含了许多块基本构成,比如量子理论、相对论、牛顿经典理论等。要把这些理论组合起来,圆融贯通,就实现了爱因斯坦的大统一理论了。然而大统一理论并不是一个公式,一个理论。我们用道把许多现有的理论串起来,就形成了大统一理论,已经可以圆融通达了。正所谓绝对真理等于无限个相对真理之和。我们永远都无法完全抵达绝对真理,除非我们像佛陀一样达到涅槃,无上证等正觉,否则无能掌握终极的绝对真理。但是我们可以用有限个相对真理进行逼近,用道串起来,就可以逼近绝对真理了。这样就能够让绝大多数人能够懂这个大统一理论了。


为什么这个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如此重要呢?因为在这之前,物理学界相信牛顿关于光的粒子说。在杨氏实验以后,物理学家相信波动说了。后来直到爱因斯坦关于光电效应的理论出来以后,物理学家又相信光的粒子说了。物理学家干脆把两者结合起来,光有波粒二象性。有了光的波动说,单电子干涉实验等这些为基础,又误导德布罗意做出了电子、中子、石头和子弹等都有波动性,扩展了物质波的概念。然而这是一个弥天大谎。当然了,停留在应用和计算上没有问题,但是其物理意义就搞错了。所以说,杨氏干涉实验是一个基础实验,说了一个谎言,杨氏都对后来发生的事情始料未及。他在天之灵也许会极其懊悔没事做了这个实验。当然了,大疑有大悟。有了这么大的集体迷失事件发生,物理学界幡然醒悟的时候,就会有极大的飞跃。然而这个代价也太大了。足足有一百年,这期间埋葬了多少优秀的物理学家。包裹在物理学界的集体意识里面,许多英才都无法去突破。有许多人毕生研究到白了头,我觉得很可怜,还带着许多疑惑离开人间。其实真正的研究者是追求真理的,如果有一些东西没有想明白,心里一直像压着一块石头,是觉得很郁闷很不爽的。


我们通过简单解释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就可以明白其中的有啥奥秘了。之前我长时间思考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无法明白其中的秘密。后来我在研究电子纠缠的时候,发现单电子可以用两朵独立的电子云表示。天啊,电子原来有分身术。既然有分身术,就不是自己和自己发生干涉了,原来可以表示成两朵电子云互相之间发生干涉。周伯通虽然有左右手互搏,但是也是分成两只手来互相搏击,还是可以的。如果单手自己打自己还是有一定难度。


单电子经过双缝,我们可以用两个概率半圆柱表示,这两个半圆柱互相交叉影响,概率比较高的地方出现了干涉条纹。垂直于双缝取一个横截面,在这个横截面上形成两个半圆面。在半圆面交叉的地方形成了干涉条纹。请注意,这里隐藏着极其隐蔽的秘密,容易欺骗我们的大脑。我在考虑单电子双缝干涉的时候,头脑里老是浮现出水波的干涉条纹形成过程。因为在宏观的世界里,我们擅长形象思维,然而这个形象思维反而害了我们。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两列波互相拉扯,在波峰的地方互相增强,在波谷的地方互相抵消拉扯。一列波拉低了另外一列波的能量。然而单电子如何互相拉扯呢?难道自己拉扯自己不成吗?秘密就在这里。我们把时域空间中波的干涉和频域空间(概率空间)中波的干涉混淆了,不能进行有效的剥离,不能做到离相。


量子理论习惯于工作在频域空间(概率空间),这也是杨氏干涉实验所揭示的根本秘密之一。我们习惯于把薛定谔方程揭示的波动当成真正的物理图景,当成真相本身。然而波动只是假象,只是一种转换罢了。真实的运动是椭圆运动或者圆周运动。因为我们习惯于频域空间(概率空间),所以观测的时候,一下子从频域空间(概率空间)切换到时域空间,觉得很诧异,起了个坍缩的名字。


观察单电子的时候,同时从自在时空切换到现象时空,创造了电子这个现象实体。这一切的转换都在一瞬间完成,而且我们的意识参与其中。这一切太过于隐蔽了。


2.典型示范

【原文】作为量子现象的典型示范,双缝实验显示了物理与意识的相遇。正像费恩曼在上面所说,“我们无法通过……来解开这个谜团”,但我们会知道它是如何起效的。


【解释】西方如此多的物理学家都无法解释这个谜团,但是可以知道如何起效,如何进行计算和应用。


在这个实验中,物理与意识相遇了。如何去破解意识的难题呢?在上面已经详细进行论述了。


3.干涉特性

【原文】现在,不仅光子、电子、原子和大分子也都展示出干涉现象,人们试图由更大的东西所展示的干涉特性。…演示原子干涉的原子应该有基本相同的德布罗意波长,即它们应有同样的速度。


【解释】双缝干涉实验不仅仅适用于光和电子,对于许多粒子都可以。比如原子和大分子等。


 其实真相很简单。对于原子而言,在遇见双缝的时候,会有弹射。原子会均匀地弹射出去。我们可以用概率半圆柱表示原子的运动规律。两个双缝对应两个概率半圆柱,两者交叉重叠的地方,原子出现概率很高,就会形成干涉条纹了。


4.难言之隐

【原文】从一开始,【量子力学】的解释就一直是冲突的根源……对于许多思想深邃的物理学家来说,它仍是一种“难言之隐”。


【解释】因为真理往往是无法言说的,所以才会有这种难言之隐。对于量子理论而言,思想深邃的物理学家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但是又无法说出来。


量子力学的计算和应用不会有冲突,实验也符合得很好。然而关于量子力学的解释就成为冲突的根源了。


真理是离语言文字相的,所以古圣先贤在说真理的时候,往往采用了许多生动的譬喻或者比方。《庄子》一书就用了大量的寓言。


5.终极理论

【原文】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史蒂文.温伯格在他的著作《终极理论之梦》中写道:“如果说,我们今天的物理学里有些东西有可能在终极理论里不变地保存下来,那就是量子力学。”对温伯格的这种对量子力学最终正确性的直觉我们深有同感。


【解释】物理学家们孜孜不倦地寻找终极理论,也就是爱因斯坦的大统一理论。然而终极理论的出现将令众多物理学家大跌眼镜,因为这个理论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公式,可以说是把现有的量子理论、相对论和牛顿经典理论等全部有机融合在一起,融会贯通。


王阳明先生在贵州龙场悟道之后,为了验证他的所得,在四书五经中寻找验证。他发现能够圆融地解释四书五经。


我在2009年顿悟而明心见性之后,经过五年反复注解《道德经》,接着写这本物理书。发现可以圆融地解释现有的物理学理论。真理又极其简单,可是却无法跟世人讲明白,即使讲了世人也无法去深信。但是伴随着人类意识能量的集体扬升,会有越来越多人能够读进去并且深信的。


用道可以把量子理论、相对论和牛顿经典理论等有机串起来,形成统一和谐的大统一理论。正如欧几里得将之前所有的几何学系统进行整合,形成了统一和谐的几何学一样。


如此看来,终极理论当中,不仅仅量子理论保存下来了,牛顿理论也保存下来了,爱因斯坦相对论也保存下来了,皆大欢喜。


6.毁灭自身

【原文】约翰.贝尔,我们后面章节中一位重要任务(如果诺贝尔奖可以追授的话,他最有可能被授予),认为“量子力学的描述将被取代……它本身携带有毁灭自身的种子”。贝尔的观点并非真正与温伯格的相悖。他对量子理论的关注不是要发现它的语言是否有错误,而是说它并不完备。他觉得,量子力学揭示了我们的世界观的不完备性,而这很可能“因此开辟一条令我们震惊的、富有想象力飞跃的看待事物的新途径”。【顺便说一下,贝尔曾说,是若什的一封信鼓舞了他去深入研究量子力学的基础。】


【解释】许多资深的物理学家都感觉量子力学并不完备。爱因斯坦曾经评论量子理论只是停留在功利的应用之上。


量子力学的计算和应用没问题,然而量子力学的描述会被取代掉,解释将被取代掉。因为现有的解释并不完备,不能圆融地被理解。


真正的革命需要从自身开始,需要跳出自身。如果要超越量子力学,也需要跳出量子力学这个局。《黄帝阴符经》中讲,奸生于国,火生于木。木头藏有毁灭自身的种子,量子理论本身也藏有毁灭自身的种子。


可以说,我在东方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已经遇见了赵国求、罗教明和桂起权等教授和专家。能够有幸和他们充分学习交流,已经深感新科学革命已经降临。赵国求教授和罗教明教授是将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不管两位教授能否能为本书撰写序言,我先把这个预见性的意见放在这里。


东方哲学的智慧将开辟一条令我们震惊的、富有想象力飞跃的看待事物的新途径。


7.有待发现

【原文】与贝尔一样,我们也认为有某种超越普通物理学的东西有待发现。并非所有的物理学家都会同意这一点。许多人,即便不是大多数,总想最大限度地减少量子之谜,将它变成我们应当习惯的东西。这个谜团实在是我们的“难言之隐”。


【解释】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心里已经十分笃定,这个难言之隐将公诸于世,真相将大白于天下。


某种超越普通物理学的东西就是所谓的道,所谓的禅,也就是真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所谓的禅就是要离相,所谓离相就是要打破外相的假象,打破许多的局。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打破杨氏干涉实验的局,打破波粒二象性的局等。


在这里我们将借助古圣先贤的智慧,打破千百年来物理学家的集体意识封印。我似乎已经看到真理之光降临物理学界了。我感觉文字在自然地流淌,指端在自动地记录,这些文字似乎不是小我能够写下来的。是我的本我,高我链接上源头记录下来的。


8.值得重视

【原文】然而,这个谜团的存在并不是一个物理学问题。从这个词的原来意义上看,它属于形而上学问题。(《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的名称,在他的著作序列里排在探讨科学的《物理学》之后,主要研究更为普遍的哲学问题。)而一旦涉及形而上学,那些对实验事实(这些事实本身是无可争议的)的一般理解感兴趣的非物理学家们便可以发表各自的意见,这些意见可以与物理学家的意见一样值得重视。


【解释】看到这里,我对作者的睿智和谦虚感到由衷的钦佩,他很能尊重客观事实。


的确,量子理论中的问题已经触及了形而上学。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谓的形而上学就是涉及道了。道字里面一个首,下面一个走之旁,就是要回到心路起始的地方。不忘初心,更不要忘记物理学的初心。物理学的初心是穷尽万物之理的学问。


在古代有一位理学家叫朱熹,他教人格物致知,误解了格物致知真正的含义。一物一物去格,就可以致知。年轻的王阳明先生很认真,他和同学一起格竹子,七天七夜,两个人都病倒了。如果一物一物去格,如何能够穷尽万物之理呢。原来朱熹教错方向了,首先应该是要格心,把心的物欲清除干净,心就可以照见万物之理了。西方的科学有点类似于朱熹的教法。他们认为研究清楚上帝的作品,就可以知道上帝的真实意图了。西方的科学是分科进行研究,许多人终其一生也就是研究一个小的分支。物理学发展至今,已经有太多的理论了,我们该收一下了。我们走得太快,需要等待物理学的灵魂追上来。


物理学的灵魂是形而上的道。为什么说是道呢?因为道可以通兵法,通治国,同样的道理,可以通物理学。


为了找到真理,我深入研究学习了赵国求教授和罗教明教授的理论,他们有太多的真知灼见了。可以说用道把两位的理论串联起来,就可以形成大统一理论了。绝对真理等于无限个相对真理之和。然而两位教授的真知灼见已经足够照亮物理学的天空了。


赵国求教授的双四维时空理论是划时代意义的。他把现象时空和自在时空剥离,把现象实体和自在实体剥离,这就是在做离相的工作。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离相就是无上甚深禅,离相就是道,离相就是真理。


量子理论的难言之隐就是习惯于工作在频域空间(概率空间)。当我们把时域空间和频域空间(概率空间)进行剥离,就发现真理了。当我们把现象时空和自在时空分离,我们就能够明白难言之隐了。我们将找到内心深处的安定,对量子理论不会有任何的疑问了。


罗教明教授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共振氢原子模型。用牛顿经典理论推导出了薛定谔方程,推导出了普朗克常数。他已经打通了非经典和经典的桥梁。原来经典和非经典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两者是完全等价的。只是我们之前没有发现罢了。


我不知道读者能否对这些意见引起重视。


9. 智慧成果

【原文】量子理论的发展是“上个世纪最高的智慧成果”,加州技术研究所的物理学家约翰.普雷斯希尔认为。它是当今许多仪器——从激光器到磁共振成像仪——赖以发明的基本原理。这些仪器已被证明非常有用。许多科学家预言了基于量子世界真正奇特属性的革命性技术。


【解释】新科学革命将降临中国,虽然是革命性的,推翻了量子理论,但是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推翻,而是从形而上的道,由上至下进行兼容。


用道把量子理论中的许多成果进行有机地串联起来,进行圆融通达的解释。量子理论在计算和应用上是很有效的,是智慧的成果,这是值得高度肯定的。然而量子理论、相对论和牛顿经典理论等都可以互相融合转化。


举个例子,用牛顿经典理论可以推导出薛定谔方程。在微观领域,相对论也是有用武之地的。电子被抽象成数学的点,这是量子理论产生困难的根本原因之一。然而,这当中有难言之隐。因为电子云是频域空间(概率空间)中的产物,电子只能抽象成没有大小的数学上的质点。


10.很难接受

【原文】牛顿力学的含义是明确的:它描述了一个合理的世界,一个“发条宇宙”。经典物理学不需要解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肯定有违直觉,但我们也不需要对相对论进行解释。在学习一段时间相对论后,我们很快便接受运动时钟变慢等概念。量子理论断言,观察创造被观察的实在,这就很难接受——它需要解释。


【解释】其实不管是哪一种理论,都应该能够解释,只是由于还没有弄明白所以无法解释。


在许多物理学家眼里,误以为牛顿的理论是发条宇宙,这只是各人眼里的理解罢了。我们要研究牛顿,需要站在牛顿的角度,去了解牛顿。如果我们需要研究原子,需要居于原子的正位去观察原子,才能真正了解原子。如果需要了解电子,需要居于电子的正位,也就是在时域空间去观察,才能了解电子之乐。


前几天我在桥头面对着湖面打坐冥想,看到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在佛经当中记载,有些菩萨喜欢面对平静的水面入静定。庄子和惠施也有一个著名的鱼之乐的辩论。我们如果要知晓鱼之乐,需要居于鱼的正位去了解。如果我们要知电子之乐,就要居于正位。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虽然有违直觉,但是也是可以理解,可以进行解释的。按照双四维时空理论,将现象时空和自在时空进行剥离。相对论只是停留在现象时空领域罢了。在现象时空当中时间变慢,长度变短,空间弯曲等。现象时空犹如一个大屏幕,犹如一个哈哈镜,显示会有所扭曲,有所失真。连电子、光子等这些也都是显示在大屏幕上的现象实体,真实的自在实体是如何的,类似于康德的物自体,我们无从知晓。


量子理论也是可以解释的,可以被理解的。只不过我们需要上升到形而上的道的高度进行解释。


量子理论断言,观察创造被观察的实在,这就很难接受——它需要解释。我们就在这里进行解释,不回避问题。


观察创造被观察的实在,实际上是观察创造了现象实体。观察的一瞬间,创造并知晓了现象实体。观察光的一瞬间,创造了光子这个现象实体。观察中微子的一瞬间,创造了中微子这个现象实体。


观察创造了时间这个现象实体。观察创造了空间这个现象实体。观察创造了质量这个现象实体。标准粒子模型无法赋予基本粒子质量。找不到质量产生的机制,把救命稻草给了希格斯粒子。然而,观察创造了质量。因为光的能量构成基本粒子,可以说光子才是真正的上帝粒子。光子没有静止质量。如果不观察光的时候,光归于孤寂,心归于孤寂状态。光的质量为零,基本粒子质量为零。当观察的时候,心动了,光子就有了运动质量,这就是质量产生的根源。


现在已经发现中微子有三种震荡状态,分别可以标识为1,2,3.如同骰子的三个面。我们假设中微子还有另外三种状态,标识为4,5,6。观察中微子的时候,一瞬间创造中微子这个现象实体,创造并知晓了中微子的状态。比如中微子的震荡方式为6。每次观察,如同上帝投掷骰子,展示一个面给世人看。如此看来,中微子的确如同上帝的骰子。中微子的实相如同一个模子,每次就展现出具体的一个中微子。


11.正统解释

【原文】学生进入物理学研究物理世界。牛津英语词典对“物理的”一词定义得很清楚:“有关材料的性质,与心理的、精神的或心灵的相对”(强调部分为作者所加)。2002年,《纽约时报》曾援引科学史家杰德.布赫瓦尔德的话:“物理学家……一直特别厌恶将哪怕一丁点情感带入他们的专业工作中。”事实上,大多数物理学家都不想提及上章所述的难言之隐:物理学遇到的自觉的观察者。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使得这种逃避成为可能。于是这种解释被尊为该领域“正统”的解释。


【解释】哥本哈根学派的解释,成为正统解释,只要我们遇见难言之隐,就用这句话进行解释就可以了。完全可以逃避解释,就用这句话安慰我们一下。


正如之前我在大学调节自己心理一样。一会用“凡事往好处想”,一会用“凡事设想到最坏的程度,都可以接受”,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观察创造了实在,这句话可以说是这样的安慰剂,不需要进一步解释。然而这句话背后的实在又是什么呢?我们需要进一步去内证。


西方科学把心和物割裂开来,这样的影响发生在方方面面。在经济领域,我们只要关注宏观经济指标,而忽视了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有很大的进步,已经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了,而是也要注重经济的发展质量,注重人们的幸福感。


12.古老问题

【原文】尼尔斯.波尔很早就认识到,物理学遇到了观察者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事实上,作用量子的发现不仅向我们展示了经典物理学的自然极限,而且对是否客观存在独立于我们观察的现象这一古老的哲学问题提出了新的可能性,使我们面临一种迄今在自然科学中从未有过的境地。


【解释】哥本哈根学派代表人物波尔讲了上面这段话。这个古老哲学问题如同一个公案一样,如果有谁能够参悟破这个哲学问题,稍微有一点物理学常识,就有可能突破物理学瓶颈。


古圣先贤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启示,其实并不是圣人没有告诉我们,实在是需要内证才能相信和理解。


(1)              王阳明山中之花公案


如果不观察花,花归于孤寂状态,心也归于孤寂状态。观察花的一瞬间,花的颜色一下子鲜明起来。如此看来,观察的一瞬间,创造了我们心中的花的影像。独立于我们的观察,有所谓花的物自体存在,所谓的花的自在实体存在。但是这个自在实体花是怎么样的呢?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名字的。这么说,如果没有内证真理之光,没有像王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那样,没有明心见性,没有得道,只能是解证,在道理上明白,这还不是真的明白。如果得道了,就可以做到离相了。


(2)              爱因斯坦的月亮公案


爱因斯坦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是不是不看月亮,月亮就不存在呢?这个公案和山中之花的公案是类似的。


我们不看月亮的时候,月亮归于孤寂状态,心也归于孤寂状态。看月亮的时候,月亮的颜色一下子鲜明起来。


既然花和月亮是如此,电子、光子等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呢?


不去观察电子、光子等的时候,电子、光子等归于孤寂状态,心归于孤寂状态。观察电子、光子等,一瞬间就创造了电子、光子等现象实体。


13.微观属性

【原文】哥本哈根解释一般采用这样的观点:只有微观物体观察到的属性是存在的。约翰.惠勒将它简明地概括为:“一种微观属性仅当它是被观察到的属性时才是一种属性。”


【解释】被观察到才存在。比如电子的左旋属性,只有被观察到才存在。没有观察到,并不存在。


也许有人说,这不是废话吗?让我们仔细来分析一下。


意在于电子的实相,电子是一物,在观察的一瞬间创造了电子这个现象实体。而左旋是电子这个现象实体的属性而已。


离开了观察,并不独立存在电子这个现象实体,更不会存在左旋这个电子的属性。


14.不是真实

【原文】如果我们按此得到合乎逻辑的结论,那么这个结论便是:微观物体本身不是真实的东西。对此海森伯这么说道:


在有关原子事件的实验中,我们必须与这样一些东西和事实打交道,它们是一些表现得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一样真实的现象。但原子或基本粒子本身不是真实的;它们构成潜在的或可能的世界,而不是一种事物或事实。


【解释】特别注意里面有一句话:原子或基本粒子本身不是真实的。


什么是真实呢?独立于观察之外真真切切存在的,这才叫真实吗?


请注意,基本粒子是被观察的一瞬间,被创造出来的现象实体罢了。古往今来有太多的公案都指向这一点,比如王阳明的山中之花,爱因斯坦的月亮等。


15.一种近似

【原文】根据这种观点,原子尺度的物体只是以某种抽象的形式存在,而非存在于物理世界中。…另一方面,从任何实用角度上说,大物体是真实的。当然,对它们的经典描述只是对正确的量子物理规律的一种近似。


【解释】被观察才能创造出微观粒子,微观粒子说白了属于现象实体。


然而大物体是真实的吗?爱因斯坦不是一直考虑月亮的问题,是不是不看月亮的时候,月亮不存在呢?


这个问题当中存在着什么秘密呢?因为需要把现象时空和自在时空分离,把月亮的现象实体和自在实体分离,这是在做所谓的离相的工作。


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离相即是无上甚深禅,即是道。由此看来,众多的物理学家被阻挡在天门之外了。仅仅是一步之遥,这一步之遥几乎要花了百年的时间。


观察月亮的一瞬间,创造了月亮的现象实体。不观察的时候,月亮和心都归于孤寂状态。不观察月亮存不存在呢?月亮的自在实体是存在的,但是那个自在实体就是康德的物自体,没有颜色,没有形状,甚至名字都没有。


由此看来,我们不能把宏观世界当成是量子物理规律的近似。量子物理规律自己都无法解释清楚,不要妄图去覆盖统一经典规律了。


16.大胆断言

【原文】如果微观领域仅仅是由可能性构成,那么物理学如何解释那些构成大物体的小物体?关于这个问题的最有名的回答通常援引波尔的大胆断言:


根本不存在量子世界。只存在一种抽象的量子描述。认为物理学的任务是要找出大自然如何运作的,这是错误的。物理学关注的是关于自然我们可以说的那些东西。


【解释】关于波尔这句话,我们容易理解偏了。我们不能理解为根本绝对不存在,也不能理解为实在的存在。我在后续的章节会专门讲量子世界的缘起性空。电子、光子等这些微观粒子都是在被观察的一瞬间创造的,太过快速,太多隐蔽了,很难被人们所察觉。


有了电子、光子等这些微观粒子演员,物理学家们开始忙碌了,继续演戏,加台词。杨氏搞了个双缝干涉实验,就说光是一种波。爱因斯坦研究光电效应,又说光是一种粒子。本来在自在时空是无粒子存在的,观察的一瞬间创造了粒子。同样的,所谓的波,只是一种概率波,也是人为所创造的。人们想要有波,于是就有了波。人们想要有粒子,于是就有了粒子。这一切都是人们自己选择的结果,人们需要对此百分百负责。物理学家把时域空间、频域空间(概率空间)搞混淆了,把现象时空和自在时空搞混淆了,把现象实体和自在实体搞混淆了,没有做到离相。所以,认为微观粒子是测不准的,又撒了个慌,搞了测不准原理。物理学家对微观粒子的波动都无法搞明白,就急急忙忙地发挥想象力,搞出了所谓的物质波的概念。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发现物理学是缘起性空的,但是不排除应用的真实性。正如这个大千世界也是缘起性空的,不排除每天生活的真实性。


我们打破量子世界的真实存在,然而不否认可以应用。


我们观察量子世界的时候,在一瞬间创造了量子世界。观察电子的实相的时候,一瞬间创造了电子这个现象实体。假如不观察之前,电子这个现象实体是不存在的。但是电子的物自体或者自在实体是存在的。所以不能笼统地说存在或者不存在。电子如同屏幕上的影像,然而不能否认电子这个影像背后有一些东西,比如投影等。


不管是相对论还是量子理论等,都只能是关注物理学所能描述的东西,比如在屏幕上的东西。时间变慢,长度变短,空间弯曲等都是在屏幕上的扭曲罢了。西方物理关注的只是现象时空中的东西罢了。当然了,我们的目光不可以那么短浅,新科学革命的降临,我们不仅仅只是关注现象时空,也可以关注自在时空。


新科学革命的任务,我们需要划清现象时空和自在时空的界限,然而又要有机地把它们给统一起来,圆融贯通。


17.失败主义

【原文】哥本哈根解释通过重新定义科学自古希腊以来的目标——解释现实世界——从而避开了物理学与有意识的观察者之间的关联。


爱因斯坦反对波尔的这种失败主义的态度,说他从事物理学就是要去发现世界到底是怎么运行的,要学习“上帝的思想”。


【解释】波尔也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波尔感觉无法划分清楚界限,所以干脆就停留在现象时空领域算了。在这个领域可以描述的,而在自在领域是无法描述的。


爱因斯坦则不然,他直觉更加敏锐。爱因斯坦这样批评波尔也有一些道理。爱因斯坦就是要打通物理学这最后三公里,然而这三公里真的是很艰难。


如果我们能够内证真理之光,内证离相,就可以学习“上帝的精神”了。


18.伟大真理

【原文】那么波尔真的要否定科学的目标是解释自然世界这一点吗?也许不是。他曾经说:“正确陈述的反面是不正确的陈述,但一个伟大真理的反面则可能是另一个伟大的真理。”波尔的思想向来以难以驳倒而闻名。


【解释】在现象时空领域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这是一些伟大的真理。然而在另外一个反面,在自在时空,也是另外一个伟大的真理。


波尔这么说,也许他并非不知晓这一点,也许他已经得道了。只是他这么强调,让世人可以看到另外一面的伟大真理罢了。


19.简单了点

【原文】海森伯的一个同事曾建议,波粒问题只是语义问题,可以通过称电子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而是一种“波子”来解决。而坚持认为量子力学提出的哲学问题既包含大问题也包含小问题的海森伯则回答道:


不对,这个解决方案对我来说太简单了点。毕竟,我们处理的不是电子的一种特殊属性,而是所有物质和所有辐射所具有的属性。无论我们研究的是电子、光量子、苯分子或是石块,我们总是会遇到这两个特点——粒状的和波状的。


【解释】如此看来,海森伯那个同事还真的说的蛮对的。电子是非波动非粒子的。观察电子实相的一瞬间,创造了电子这个现象实体。粒子并不会独立于观察而存在。我们不能因为电子能够产生干涉现象,就认为电子是一种波。在单电子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已经详细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已经打破了电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假象,所以说,真相是非波动非粒子的。


海森伯可以说是对的,也是不对的。海森伯可以这样计算和应用,但是并非真理本身。


20.互补原理

【原文】真正困扰爱因斯坦的就是这个互补性,而不是他讥讽的掷骰子的随机性…波尔意识到,为了让物理学家在进行物理研究时不陷入哲学思辨,他必须面对知识对物理现象的影响。为此,他提出了他的互补性原理:微观对象的两个方面——粒子性方面和波动性方面——是“互补”的。对微观客体的完整描述需要对这两个矛盾的方面都进行描述。但我们在做出观察时,进行实验时,同一时间里只能考虑其中的一个方面。


【解释】据说波尔提出互补性原理的灵感来源于东方古老的太极八卦。阴阳之间是互补的。


以波的方式观察,光就有波动性;以粒子的方式观察,光就有粒子性。波动性和粒子性是互补的。


这让我们想起了公孙龙子关于石头的论述。手去摸石头的一瞬间,创造并知晓了石头的坚硬。眼睛去看石头的一瞬间,创造并知晓了石头的白。如果不去摸,石头的坚硬是不会独立而存在的。如果不去看,石头的白是不会独立而存在的。


石头的坚硬和白在不同频道,正如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在不同频道一样。现在我们已经知晓了,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都同处于现象时空,但是处在不同的频道。波动性工作在频域空间(概率空间),而粒子性工作在时域空间。


21.实用主义

【原文】哥本哈根解释,要求我们以务实的态度接受量子力学。(保险杠上的实用主义广告总结很好:“如果它有效,它就是真的。”)在物理学家想避免触及哲学的那一刻,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几乎任何时候我们都心照不宣地接受了哥本哈根解释。物理学家往往是实用主义者。


【解释】如果我们是实用主义者,我们只是关心量子理论的计算和应用。爱因斯坦也曾经如此批判,说量子理论不能有绥靖政策,不能仅仅停留在应用上。


量子理论引起争议的往往并非应用和计算,而是如何解释和理解。如果要理解,就需要哲学了。如果要理解,不仅仅需要哲学,需要内证真理之光,明心见性和得道,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真理。


当然如果解释不清的时候,就推给哥本哈根解释就可以了。现在许多物理学工作者就是如此的。


伴随着新科学革命的降临,这一切终将改变。物理学变得可以理解,可以解释。不仅仅是象牙塔中的物理学家能够解释,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解释和参与讨论。这正是霍金说期待的终极物理学精神。


我的女儿往往能够给我许多启发。最近她又闹着我给她买七巧板。让我陪着她拼七巧板。她很快学会了,很短时间就拼好了。


七巧板包括了大大小小的不同形状的板块,如何把它们拼成一整块呢?如何统一七巧板呢?


物理学的版图如同七巧板,量子理论和相对论如同两块最大的七巧板,这两块最迷惑人了;还有五块分别是经典牛顿力学等。我们不能把它们拼成一整块,并不是它们本身不能拼,而是我们还找不到窍门。如果我们可以找到窍门,就可以在几秒钟内拼成了。


七巧板如同七个相对真理。我们说绝对真理等于无数个相对真理之和。当然了,如果我们找到几个最主要的相对真理,它们相加就可以逼近绝对真理了。我们找到七个主要的物理学理论,这些都是相对真理,就可以逼近物理学的绝对真理了。


如果我们找到了拼接七巧板的窍门,我们就可以在几秒钟内统一物理学了?是不是太神奇了呢?即使是七岁的孩子也能够参与统一物理学的讨论中来。


22.某种困惑

【原文】如果你对哥本哈根关于观察者问题的解决方案感到不放心,这不奇怪。我们非常明白,任何试图搞懂、重视量子力学要告诉我们的那些东西的热,都会感到某种困惑。


【解释】许多人对于某种困惑说不上来,但是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这很正常,哥本哈根解释只是从结论上,从道理上进行了解释。哥本哈根解释是符合道的,然而必须要内在去印证了,才能没有疑惑。


如果要理解观察创造现象实体这一事实,需要明心见性,需要得道。


我们可以参悟王阳明先生的山中之花公案,如果能够了悟,就没有任何疑问了。


23.所有问题

【原文】尽管如此,但直到最近的大多数量子力学教材却暗示哥本哈根解释已经解决了所有问题。其中1980年版的教材还以一个笑话来驳斥这一谜团:一张鸭嘴兽的标题为“电子的经典模拟”的速写。它的创意是:一旦进入了微观世界,你不必对那些又是延展波又是浓缩粒子的对象感到震惊,就好比一位动物学家去澳大利亚看到那些既是哺乳动物又下蛋的鸭嘴兽,一点都不会感到惊奇一样。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另一位20世纪80年代的作者保证道“本书会让学生感到量子力学一点都不神秘”。他是通过从不展现量子力学的奥秘来做到这一点的。


【解释】哥本哈根解释几乎逼近于道了,符合于道了,所以几乎能够解决所有问题,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然而这个所谓的公理如何去解释呢?


只要我们能够去解释观察创造现象实体,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了。这样的逻辑是成立的。因为我们用道去解释哥本哈根解释,而哥本哈根解释几乎解决了所有问题。我们只需要解决哥本哈根解释,就可以解决物理学的所有问题了。


下面我们就不用一个公式证明这一点。


观察电子实相的一瞬间,创造了电子这个现象实体。观察光的一瞬间,创造了光子这个现象实体。


一直以来,我们把现象实体等同于自在实体,不能做到离相。什么是相呢?《金刚经》中说,人相,寿者相,众生相等。这些都是相。所谓的语言文字、外在的形象、音声等都是相。我们要做到于相而离相。我们并不否认语言文字的有用,同样道理,也不能否认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有用。但是我们需要借慧眼看清实质。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离相即是无上甚深禅,即是道。


我们无法回避哲学,也无法回避真理。用无上甚深禅,用道就可以破解物理学的所有问题了。


24.明确分离

【原文】对于哥本哈根解释至关重要的是量子微观世界与经典宏观世界的明确分离。这种分离依赖于原子与我们直接处理的宏观物体之间存在的尺度上的巨大差异。在波尔时代,两者之间存在一条很宽的无人地带。因此认为宏观领域服从经典物理学,微观领域服从量子物理学似乎是可以接受的。


【解释】当我看到明确分离这四个字的时候,本能地想到离相。


人与人之间相处,也是要做到界限清晰,如此才能更好地相处。不会互相抓取,互相依靠,互相控制。对于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也是如此。


虽然界限清晰,然而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道理是相通的。原子系统类似于太阳系。电子对应于行星,而原子核对应于太阳。假如我们居于正位观察,在原子内部观察,电子有条不紊地围绕原子核运动,并非测不准。


当我们明确分离了现象时空和自在时空,明确分离了时域空间和频域空间(概率空间),就可以做到离相了,就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缠了,就可以解决所有的物理学问题了。


25.悬而未决

【原文】这种态度可能受到默里.盖尔曼的评判的影响。在接受196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致辞中,盖尔曼说道,波尔让他被洗脑的一代物理学家相信问题已经解决了。盖尔曼的关注在几天看来不是太紧要,因为最新的量子力学教材至少都会提示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解释】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的核心是如何解释观察创造现象实体。如果能够解决这个,所有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了。


我从注解四书五经等经典,误打误撞到这里来了。原来跨界真的蛮重要。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等待了上百年,然而对于得道的人而言,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解决了。因为真理就在那里,至简至易,太简单了,但是却很难解释得让别人认同。


因为明心见性和得道毕竟是少数人,少数人如何去说服大多数人呢?这也注定了是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因为即使解释了,也不会被重视,不会被理解。


然而,这一切都会伴随着东方文化的复兴而改变,将会有越来越多人得道。


新一代物理学家已经被洗脑了,无法去解释,但是遇见瓶颈,就用观察创造现象实体这句话来解释就好了。就好像得道之前的我,在大学的时候,遇见烦恼的事情,我就会用凡事往好处想来调节自己。是不是这样一句话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呢?这句话仅仅是冰山一角,真理隐藏在这一句话背后。


26.开放心态

【原文】但更多的物理学家,特别是年轻的物理学家,正以越来越开放的心态来看待那些超越哥本哈根解释的思想。挑战哥本哈根解释的各种诠释正在与日俱增。…意识本身(及其与量子力学的联系)等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关注。


【解释】前面有提到七巧板的例子。也许物理学的统一需要七大块东西,其中一块是不可或缺的,涉及意识本身的。我们可以称之为无上甚深禅,也可以称之为道,也可以说是真理。道可以说是七巧板的背景板更确切些。如果没有这个大的背景,就无法统一物理学。道可以由上至下覆盖相对论、量子理论和经典力学等。


然而我们一直在回避这个问题,如何能够拼成一整块呢?如何能够统一物理学呢?


女儿最近又给我一个启示。她们学校要做环保时装秀,我初步构思打算用不用的蚊帐做裙子,用环保袋做衣服给她。那个蚊帐很飘逸,很快就做成了裙子,她非常高兴。然而用头脑的大人却极力地反对我,说蚊帐怎么能说是环保材料呢?应该是那些塑料、废弃的光盘等。其实只要是废弃不用的东西,进行再利用的,都可以说是环保材料。为何一定要执着于塑料呢?在物理学领域也是如此,不必要固执地把形而上学,把禅学,把道拒之门外。


27.闭嘴计算

【原文】哥本哈根解释最近被概括为“闭嘴,只管计算”这种认识过于简单化了,而且不尽公平。对大多数物理学家来说,大部分场合下这确实是正确的禁令。从实用角度看,哥本哈根解释是一种巧妙的量子力学处理方式。它确保了我们在实验室或在办公桌前可以放心地运用量子力学,而不必担心所谓“真正的”实在会如何。


【解释】假如我们还没有能力去解释量子力学的时候,闭嘴好好计算,这也许是不得已的选择。


按照王阳明先生所说的知行合一,虽然先生教我们的东西,我们未必能够完全理解,但是我们只要默默笃行就可以了。行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提高悟性,就会知了。


佛陀教我们念佛法门,也许我们没有办法知晓其中的真正含义。但是只要我们闭嘴,只管念佛,就好了。念佛到一定的程度,心清净到了极点就能够明白了。念一声阿弥陀佛,即是无上甚深禅。


当我们没有信心的时候,就用行动去给我们信心。行动多了,自然也就能够知晓多一些。


王阳明先生给我们讲过走路的例子。在路起始的地方,我们无法知晓路上会遇见什么风景。但是我们闭嘴,只管走路,就会看到言路的风景了。


28. 本质错误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