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南海九江翘南村这座“探花桥”,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详细内容

南海九江翘南村这座“探花桥”,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时间:2020-07-03     人气:3407     来源:佛山档案方志     作者:admin
概述:南海区九江镇历史文化古迹很多,其中位于下西社区翘南村的探花桥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它原来是一座木便桥,桥边古时有高墩,人人都称“探花墩”。......

      南海区九江镇历史文化古迹很多,其中位于下西社区翘南村的探花桥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它原来是一座木便桥,桥边古时有高墩,人人都称“探花墩”。

     小链接:

     翘南村,位于九江镇中部,属基水地貌,村南有大伸涌流过。据传,张、朱、陈、郑、关等姓先祖南迁入粤到南海县九江南部、西部居住;明代,其后代分支迁入该村定居开村。清代,村内曾有大伸集市,为当时九江“三圩六市”之一。

     翘南村村貌(南海区地方志办摄于2016年)

     探花桥曾是南海古驿道南路附近的重要桥梁,2006年被评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村民喜爱龙舟运动,每年9月底“起龙”,国庆节期间举行龙舟活动。村内现有6艘龙舟,其中1艘建造于清代。

     “起龙”(梁平摄于2017年)

     清代嘉庆年间,九江乡人倡议重修为石桥,探花桥下面呈半拱形,上面铺有花岗岩石,长有10多米,宽近2米,两边有望柱栏板,中间刻有“探花桥”三个大字。每逢开学前,有的家长会带孩子走一走探花桥,祈愿孩子读书聪明伶俐,就如这座桥纪念的名人明代探花陈子壮一样,考取功名,精忠报国

     故事先从他外公朱让说起,朱让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良二千石”牌坊所纪念的九江乡贤。当年,朱让与陈子壮祖父同为进士,同朝当官,后来就成了亲家,朱让女儿(子壮母亲)结婚后多生活在九江。

     小链接:

     朱让(1534-1604),明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历任福建延平府南平县知县、江西抚州府临川县知县、四川夔州府知府等职。任南平县知县时,遇洪水灾害,及时开仓放粮,带头捐出自己的薪俸救济难民,使万顷田地水利重新修好获益;在四川夔州任职时,推行新税制“一条鞭法”;朝廷赐建“良二千石”牌坊(位于今九江镇下西社区侯王村)。

     良二千石牌坊(梁平摄于2012年)

     “良二千石”牌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2002年重修。坐东北向西南。四柱三间楼阁式牌坊。正上方刻“恩荣”,正下方为“良二千石”,右侧刻“提督两广军务、巡抚广东地方、右都御史、兵部右侍郎殷正茂”,左侧刻“万历二年甲戌科进士朱让”“赐进士第、中宪大夫,四川夔州府知府、前福建延平府南平县知县、江西抚州府临川县知县、南京户部主事、户部员外郎,钦差督理浙江北新关税务、户部郎中、赠兵部左侍郎、祭祀府县乡贤朱让”。

     据有关史料推断,陈子壮出生地在九江,他自小跟随外公读书,聪明过人,有“神童”之称。七岁那年的中秋节,有宾客到他家赏月,久未见月光,宾客便随口吟出两句诗:“天公今夜意如何,不放银灯照碧波。”陈子壮听罢,就随口应答:“待吾明年游上苑,探花因便问嫦娥。”诗句一出赢得满堂赞赏。果然,陈子壮24岁高中探花。他中得探花之后,回到翘南修桥,以便年老的外公、外婆行走,尽表孝道。后人称之为“探花桥”。

     陈子壮考中探花后所修探花桥(下西社区居委会摄于2016年)

     陈子壮为官刚正不阿,屡受奸臣陷害,他曾罢官回到下西翘南村,创办“樵阳书院”教书育人。据《南海九江朱氏家谱》记载,陈子壮所题的墨宝手迹遍布九江乡,只可惜未能留存下来。

     明崇祯十七年(1644),陈子壮再受朝廷重用,临危受命,被拜为中极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督五省军务。南明永历元年(1647),他同表弟朱实莲在九江发兵到广州抗击清兵,后因战败,在广州“越王台”英勇就义,为国捐躯,并留下“界人须用板”的典故,一直流传至今。陈子壮被誉为“明末岭南三忠”,足以见证他一生的功绩,备受世人称颂。

     上世纪90年代,九江旅港乡亲潘新安先生也在陈子壮寓居所在地捐建了“探花公园”以作纪念,公园里面留下了很多九江文人墨客赞颂陈子壮的楹联和诗句。

     探花公园(九江镇下西社区摄于2020年)

     陈子壮的一生,在九江留下了很多不可磨灭的足迹,也为九江历史文化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