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陶醉古镇之旅和佛山海天造艺之旅上榜!广东发布20条工业旅游精品线路
4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厅联合发布20条广东省工业旅游精品线路。线路范围涵盖广州、深圳、珠海、佛山、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等18个地市,线路串联了陈李济中药文化园、广东省凉茶博物馆、厨邦酱油文化博览馆、蓝带啤酒厂、罗西尼钟表文化博览馆等极具代表性的工业旅游景点,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体验广东工业文化资源,感受广东工业文明和工匠精神。
广州太古仓码头。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摄
广东工业旅游步入黄金发展期
工业旅游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成果,是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鼓励工业企业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旅游,促进转型升级,支持老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通过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助力城市转型发展。
广东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数量众多、规模庞大、富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工业遗产。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始终坚持把发展工业经济放在突出位置,在大力发展完善工业产业链的过程中,广东形成了“陆、海、空”全面发展的工业产业体系。目前广东拥有11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45个广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单位,这其中不乏公众熟知的珠海汤臣倍健透明工厂、中山厨邦酱油文化博览馆、咀香园、九蒸双蒸酒等明星企业和老字号品牌。
据统计,目前全省拥有工业旅游资源项目共127个,其中工业遗产景观19处、工业博物馆52个、现代观光工厂42个、现代工程景观2个、工商旅综合体12个,既有传统优势产业,也有战略性新兴产业。127个项目中,已开展旅游业务的有86个,年均接待游客380余万人次,累计带动就业1.3万人。
值得关注的是,广东已经涌现出一批工业旅游发展较为成熟的典型案例。例如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国家级工业遗产项目——佛山南风古灶,围绕古老柴烧龙窑及相关设施,打造集科普交流、生产习艺、旅游购物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传承和弘扬岭南制陶产业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成为业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又如珠海罗西尼钟表博物馆,近3年来工业旅游收入达3.59亿元,吸引游客近124万人次,有效提升企业产品价值,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实践证明,推广工业旅游,不仅能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更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还可积极传承和培育工业文化、工业精神,提升企业品牌文化。
工旅融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拥有雄厚的工业发展基础和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随着大众旅游、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保护利用好这些资源发展工业旅游大有可为,其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据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按照中央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基础上,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第一批认定的20条工业旅游精品线路为起点和示范,建立健全政策支持、动态管理、保护利用和宣传推广机制,逐步建设特色鲜明、形式内涵丰富的广东工业旅游精品线路体系,从而深度挖掘广东工匠精神,讲好广东工业故事,大力发展各类工业旅游业态,实现广东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效益最大化,满足游客探索工业文明、拓展旅游空间的多元需求,打造广东全域旅游的新亮点。
线路名单
大家都知道一句俗语“夏有三伏、冬有三九”,一年之中三伏天最为炎热,其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以这段时间大家一定要多多补充炎炎夏日身体中所流失的营养,这个时候饮食上也要注意,适当多吃点清热去暑,清爽开胃的食物,汤品就是最好的选择,又能解渴又能消暑。
这是我们平常在家经常煲的汤品,是非常普通的家常汤吧!就是莲藕,莲藕中含有铁、钙等微量元素,以及植物蛋白、淀粉等营养成分,所以莲藕具有益气补血的作用,莲藕排骨汤有益血生肌, 常吃莲藕排骨汤这个菜品,能够起到补中养神,益气,汤中加入排骨使营养价值更丰富,适合全家一块喝哟,这个季节喝最好,女士们多吃莲藕也是好处多多的,莲藕是长在水里的,也是清火去火食物,所以三伏天喝一道莲藕汤是很有必要的。
今天跟大家分享几款靓汤的做法,做法非常简单,但味道非常鲜美,快来学学吧!
莲藕排骨汤
食材:排骨,藕,盐
做法:1.把凉水放入洗干净的排骨加入姜片焯水,水开后撇去表层的血沫排骨焯水后备用。
2.买回来的莲藕洗干净,莲藕有很多泥土的,洗干净的莲藕去皮。
3.滚刀切块备用。
4.准备一个砂锅放入清水,开锅后放入排骨和切好的莲藕,砂锅加盖,小火慢炖1小时,炖好后加入少许盐即可出锅,莲藕本身煲汤就很鲜甜,所以不需要下太多调料。
5.炖好就可以喝了,下点葱花或者香菜汤特别棒,清口香喷喷的,这是一道老少皆宜的汤品。
小贴士
1.排骨焯水后用热水炖,肉质细腻软糯,清香。
2.用砂锅煲出来的汤是比较好喝的,家里有砂锅的最好就用砂锅煲汤。
3.现在的莲藕是这个季节有的,时令蔬菜,所以要多吃。
人去楼空的旧街
每一处建筑都在述说着一个故事
每一个老高明人的记忆里
都会记得这么一个地方——老三洲
“千洲万洲不离三洲”,这是高明三洲片区老街坊的老话,意思是三洲繁荣昌盛,本地人热爱自己家乡。据史料记载,三洲圩在明正德年间已具规模,当年三洲圩埠头交通便利,商贸兴旺发达,享誉海内外。
如今,昔日繁华之地——三洲街、三洲码头已人事全非……繁华褪去,留下岁月的静好。今天,跟着明仔一起走进三洲,去看看那里的骑楼、教堂、银行、码头、吊脚楼……看着这些老三洲的记忆符号,听听老街坊讲述光阴的故事。
三洲旧街·忆昔日繁荣
三洲旧街又名十字街,建于汉代,于1949年重建。鸟瞰三洲旧街,老建筑的一砖一瓦仿佛在跟我们聊着历史的沧桑变迁。
▲鸟瞰三洲旧街
旧街东西走向,东起三洲旧码头,西至华山公园,中间横跨一条“革命巷”。
▲革命巷
据史料记载,三洲圩在明正德年间已具规模 ,是高明繁华商埠及商品集散地。新中国成立后,旧街仍以经营谷米为主,1949年挂牌商号有16多间,大商号有兆丰、联商同年等,1952年设银行、邮局、工商税务、旅店等。
▲高明的中国人民银行曾经就在这里
▲早年因西方文化的传入,旧街商铺明显呈现着中欧混合风格
三洲街坊梁伯说,以前圩日是算旧历的,1950年—1982年间,每月的逢3、6、9日是三洲圩的“圩日”。每当“圩日”到来,人们都会拉着货物到此“趁圩”,街道两旁摆着各式各样的货物,车辆、人群络绎不绝,一片繁华热闹景象。
▲如今紧闭的摄影店大门,当年也是门庭若市
解放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高明新城尚未崛起,三洲圩依然发挥它独特的作用,成为高明重要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1982年,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当时的三洲镇政府在三洲大桥引桥南侧建造农贸交易市场,所有农贸商品均进驻到市场内经营。时过境迁,“三洲商业街”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三洲供销商场
利华机械维修店
据利老板介绍,机械店对面原本都是盖瓦的房子,现在已变成一片小菜地。
利华机械维修店对面的菜地
1977年就来到三洲粮所工作的陆伯,今年7月就工作满40年了,如今他还在这里担任自己的岗位。陆伯说,如今三洲只剩下这里有粮所了,主要是储藏粮食。
粮所
在这里开小卖部十几年的曾姨说,以前旧街有卖猪仔、卖木糠、柴等,后来发展起了市场,随着时间和人流的迁移,市场逐步往外搬,搬迁了几个地方,如今已经搬到三洲临时市场。
小卖部对面是现在的三洲社区,三洲街坊谢伯说,此为高明恢复建制时兴建,后来经过装修,漂亮了许多。如今,许多老人家都会回来这里聊聊天、下下棋。
三洲旧码头·寻曾经喧嚣
三洲旧街的尽头,就是曾经远近闻名的三洲码头,建于清朝。“水陆并至”注定了这里曾经的喧嚣与繁华。
数百年来,没有公路、没有桥梁,本地人要去广州等外乡,这里是惟一的路径。如今,码头一派寂静。
三洲旧粮仓·看经济演变
建于1957年的三洲旧粮仓,位于高明区荷城街道三洲社区凤翼洲北侧。它坐南向北,长318米,宽16.3米,总面积 5184平方米。
粮仓包括一个大仓及多个小仓,都为瓦顶平房砖木结构。早期大仓库内使用木柱支撑,久经风雨,一直使用至今,其余小仓库乃后期建筑,与大仓库不同的是小仓使用四方砖柱作为支撑。
▲粮仓内,当年“大跃进”时期的政治口号痕迹依稀可见
水上吊脚楼·感受水乡气息
在三洲老区横基街,有着一群独特的房屋。它们沿江而建,几条水泥柱让其成为“空中楼阁”。它们临危受命,加厚堤坝,有着防洪堤坝之功效。他们的共同名字叫吊脚楼。如今,这排充满着历史痕迹的吊脚楼或将消失,但在吊脚楼里发生的故事,却将会一直铭记在人们的记忆中。
夕阳西下,坐在江边或泛舟静静流淌的江水中,欣赏错落有致而鳞次栉比的“水上吊脚楼”,虽不能与真正的吊脚楼媲美,却让人感受到一份宁静与和谐,一份浓浓的水乡气息。
▲这些房屋用作商铺、茶楼、住宅,岸上部分倚靠在堤围上,下部用石块砌成作为地下基础,上部向江边延伸开去
三洲梁发纪念堂·听名人故事
梁发纪念堂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三洲居委横基街 71号,座西向东,为二层砖混合结构。总进深 25.67米,总面阔 8.73米。
▲纪念堂内部
梁发(1789-1855),是高明西梁村人,是中国第一位传教士,也是中国第一位华人牧师和第一个参加现代化中文报刊编辑、出版工作的中国人。
1928年,西梁村为纪念梁发,与广东省基督教会于在三洲横基街筹建了梁发纪念堂,馆内设有教堂和祈祷室。文革期间,纪念堂曾遭受破坏,于2006年进行重新修葺,现在仍保存完好。
三洲英烈楷模园·缅怀先烈
三洲英烈楷模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三洲居委东南侧的飞鹅岭上,座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约 1000 平方米。
英烈楷模碑座东南侧有一块碑刻,记述余三才、区球、陈扬华(陈华)、吕贵芳(吕芳)、任仕猷、赖文秀、何远、(何远祥)、李启基8位英烈的丰功伟绩。
现在,三洲英烈楷模园保存良好,无任何损坏,每逢清明节,各机关单位、学校团体都来缅怀先烈,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活课堂。
三洲中学牌坊·留下校园印记
在三洲公正路的公路边,一座原三洲镇中学的学校牌坊建于此地。该牌坊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旅港高明三洲东亨村人谢舜良捐建。如今,三洲中学已经搬到了碧桂路的新址,只在这里留下一座牌坊。
尽管岁月翩跹,但在老三洲这片土地上,有的记忆符号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当中,有些还继续存在着。它们,都是高明历史的一部分,光阴的故事,仍在讲述着。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