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河口百年火车站主题公园最快于2021年春节后开门迎客
昨日,记者从西南街道获悉,河口百年火车站修缮工程可在今年10月完工,站前小广场将拆除围蔽,开放参观。具备博物馆和休闲体验游功能的河口百年火车站主题公园也将加快建设,最快可在明年春节后开门迎客。
连日来,在广三铁路西南三水站旧址修缮工程现场,工人紧张有序地对调度楼和候车楼进行翻新,现场一派繁忙。施工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修缮工程对历史建筑修旧如旧,全力还原百年火车站的原貌。
记者从西南街道住建部门获悉,现阶段,在河口百年火车站主题公园建设中,西南街道主要负责火车站修缮工程,包括火车站文物修缮、周边市政配套、大棉涌景观提升三项子工程,工程内容涵盖站内已建建筑修缮、河涌沿岸景观提升、地面铺装、园林景观绿化等。
目前上述三项子工程的进度均已过半,预计今年10月可全部完工。届时,火车站前小广场将拆除围蔽,开放参观。在不久的将来,河口百年火车站原有的历史建筑将变身广三铁路博物馆,成为河口百年火车站主题公园的一部分。
河口百年火车站主题公园将同时具备博物馆和休闲体验游功能,集河鲜美食、独特文化展示和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由三水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牵头的民国风情街区新建工程将进场施工,河口百年火车站主题公园有望引入观光火车。
盘活提升河口百年火车站是不少三水人的期盼。百年前,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广三铁路将终点站设于河口,也把三水带进了现代交通时代。三水文史专家植伟森说,河口百年火车站主题公园建成后,可以让更多年轻的市民铭记三水的辉煌时刻,延续这份集体记忆。
记者还向西南街道国土部门了解到,河口百年海关、百年邮局、百年铁路、百年文塔的文化标识活化工程都将提速,“四个百年”已融入河口古渡小镇建设计划,连片盘活河口一带的历史资源,小镇相关设计方案正在由华南理工大学设计研究院编制。
高明农村宅基地管理即将有新办法。记者昨日从区农林渔业局获悉,《佛山市高明区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征询意见稿)》(下称“意见稿”)正在公示。意见稿明确了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原则,新批准农村宅基地面积每户100平方米以下。
意见稿共分为十一章七十五条,结合高明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宅基地管理实际情况,详细列出了宅基地管理的各项办法。意见稿强调,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和使用坚持规划先行、分区管控、集约节约,按照“一户一宅”、面积合规的原则严格审批,严控增量。同时全区要建立健全村(居)委会宅基地管理组织,促进农村宅基地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各村(居)委会宅基地管理组织需在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成立,主要履行宅基地编制规划、制定自治公约、配合完成名录库建库、日常管理、调查处理意见反映或投诉举报、负责村(居)委会社区公寓建设和履行对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监管等职责。
意见稿指出,农村宅基地属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农村宅基地的申请、分配、流转都必须由经济合作社或村(居)民小组在履行民主议定程序表决通过后,逐级上报审批。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新批准农村宅基地的面积按每户100平方米以下的标准执行。已拥有宅基地,或出卖、出租、赠与住宅,或改变宅基地用途,或以所有家庭成员作为一户申请批准宅基地后不具备分户条件而以分户为由申请宅基地,村民有以上情形之一的,不能再申请宅基地。
在宅基地报建上,意见稿也作了详细规定。有关条例明确,农村宅基地建房,一律不得超过4层或建筑总高度不得超过15米(不包含梯房高度),梯房建筑面积不超过楼面建筑面积1/4。房屋外貌设计的样式要参照区住建水利部门规定执行。申请农村住宅迁建的,必须与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原有宅基地退出协议。
意见稿提出,鼓励村集体和农民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依法依规发展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等。鼓励村集体积极稳妥开展闲置宅基地整治,整治出的土地优先用于满足农民新增宅基地需求、村庄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产生的土地收益,提留给集体部分要全部用于农业农村发展及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意见稿正在高明区政府网进行公示并征求公众意见,截止时间为2020年8月17日。
7月30日,“信义姑娘”魏月董的丈夫鲍三办一大早就收拾好行李,从此前租住的蜗居瓦房搬进紫南员工村的三楼公寓。安置妥当之后,鲍三办拿起手机,与正在医院治疗的妻子分享新居的景象。视频的那一边,魏月董激动地说,“感谢佛山!”
7月30日,在“全国文明村”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的帮扶下,术后康复中的魏月董和丈夫从此前租住的蜗居瓦房搬进紫南村内的员工村公寓,魏月董丈夫在新家和魏月董视频。佛山记者符诗贺摄
“来了就是佛山人。”这并非只是一句口号,更是一座城市深入人心的行动自觉,折射出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特质——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像魏月董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和数百万佛山市民一样,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佛山在过去四十多年来一直以开放包容的胸怀让数以百万计的外来务工人员在这里安居乐业。外来务工人员也把佛山当成故乡,在这里找到归属感,以奋斗拼搏回馈佛山,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佛山经济社会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正是这种良性循环,让双方互为成就,实现共赢。
佛山全市登记的新市民人数超过540万人。在佛山的大街小巷里,在企业的车间里,在学校中,随处可闻的南腔北调,已经成为这个城市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佛山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
今年3月21日晚9点53分,随着高铁缓缓进站,首批211位湖北荆州籍务工人员乘坐返岗专列,从荆州出发抵达广州南站。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市长朱伟等市领导深夜到站台迎接返城人员。
离开时岁暮天寒,回来时春暖花开。“佛山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回家的感觉真好!”荆州务工人员魏文英在顺德区新宝电器公司已经工作了20年,她与佛山有着深厚的感情。
把他人当亲人,佛山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明清时期,佛山被誉为“四大名镇”、“天下四大聚”之一,工商业发达,来自五湖四海的商贾云集。“一艇生丝出,一艇白银入”,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富裕繁华景象,谱奏了佛山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辉煌。
清末,佛山得风气之先,孕育了康有为、陈启沅、詹天佑、薛觉先、黄飞鸿等了一批在政治、思想、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锐意创新的人物,引领了中华文化历史前进的车轮,成为时代的革新者与领路人。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作为改革前沿之地,涌现出美的、格兰仕、健力宝等一大批响当当的民族品牌,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涌入这座生机勃发的城市。“美的上世纪60年代用北滘人,70年代用顺德人,80年代用广东人,90年代用中国人,21世纪用全世界的人才!”美的集团的用人观,正是佛山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佛山不仅以“新市民”的称谓赋予外来务工人员更多的平等与尊重,更从城市管理的高度,用平等的理念切实维护他们的权益,每年都推出系列政策举措,推动新市民在文化、政治、经济、生活等领域全方位融入佛山。
2010年,佛山开始实施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入户制度;2014年,在全省率先制定《推动异地务工人员融入佛山行动计划(2014-2020年)》;2015年开始,将“新市民”这一概念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出台《新市民服务管理发展规划(2016-2020)》;2018年,发布《佛山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2019年,佛山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新市民融合行动,到2020年,佛山已基本实现新市民在佛山“就业有扶持、技能有培训、社保有纳入、居所有改善、子女有教育、管理有参与、入户有机会”的共享目标,基本实现“同城融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这片沃土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给予新市民的,不仅是一个宜居的家,还是一个宜业宜创新的发展舞台,让每一个人从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价值。
佛山以制造业立市、兴市,走出了第一个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十年以后,胡小燕又入选为中央表彰的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物”之一。
胡小燕的成长经历,正是无数外来务工人员在佛山实现梦想的印证。1998年,因家里欠下外债,四川人胡小燕南下佛山,在电子厂流水线和陶瓷厂做普通工人。凭借过人的付出与努力,她抓住企业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机遇竞聘上岗,从一线工人晋升为车间管理人员,先后获得三水区、佛山市“十佳外来工”等称号。
胡小燕总是说,自己是时代的幸运儿,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有机会走出农村,走向城市,在佛山改变了人生。
幸运的背后不只是个人的奋斗和努力,还有城市的进步和发展。这些年来,佛山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关怀一年比一年升温、措施一年比一年具体、力度一年比一年提高;佛山制造业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越来越多人的外来务工人员像胡小燕一样在这里通过奋斗圆了梦想。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佛山市柯维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环保工程师苏荣欢就是这样一位后继者,“80后”的他也是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全国人大代表。因看中佛山发展机会,他2008年大学毕业后从肇庆来到佛山,用了十多年时间从一线工人成长为技术能手,2018年被命名为佛山“大城工匠”。
“佛山制造业发展蓬勃,在这片沃土上充满着机遇和挑战。”2020年6月23日,苏荣欢站在2020年“佛山·大城工匠”命名大会的舞台上,与大家分享作为佛山“大城工匠”的感悟。他说,这个时代是留给奋斗者的,年轻人就应该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和时代共振,抓住时代的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转变。
随着时代变迁,像苏荣欢这样的“80后”“90后”“00后”新生代的外来务工人员逐渐成为佛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建设力量。相较于父辈,他们从从事传统的建筑、服务业等劳务性行业,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扩展,对城市的贡献更加广泛,也更为强烈地渴盼融入城市。
佛山喊出让新市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的新口号,从文化融合、社区融合、企业融合、社会融合四个方面下功夫,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邻里活动、加强就业引导和就业权益保障、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弘扬佛山优秀传统文化等方式,全方位推进新市民融入佛山,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除了强化主人翁意识,佛山还出台政策助力新市民在佛山干事创业,从管理体制、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四个方面实现了一系列突破。佛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以“舍得投入、舍得时间、舍得声誉”的胸襟和气度,努力开创佛山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佛山对待新市民,政策是实惠的,态度是真诚的,理念是一贯的。这些年来,佛山真正做到了把新市民融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与城市发展战略、产业转型升级布局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实现新市民进步和城市发展的共赢。
“用自己的汗水回馈佛山”
把家安在了紫南村之后,鲍三办8月1日到佛山市金凯地过滤设备有限公司报到,在接受叉车培训后正式上岗。“我们把佛山当成家,安心地在这里生活工作,用自己的汗水回馈佛山。”鲍三办对前来帮他搬家的紫南村干部说。
城市的包容开放,夯实了新市民融入和扎根城市发展的底气,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家园意识,与佛山同呼吸共命运。
“佛山是一座很包容、很有温度的城市,教会了我成长与做人,我有责任去守护她。”
今年大年初一,在人们对新冠肺炎还不够了解的时候,来自四川达州的“菠萝义工队”队长王治勇便毅然带领队员们投入到了防疫工作中。作为菠萝义工队的创始人,王治勇这些年来总是冲锋在第一线。面对他人的不理解,他总说,能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非常开心,自己愿意为爱奋斗终身。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近段时间,高明区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冯晓路也总在忙碌着。她一手创立的高明区首个镇街级外来工艺术团要进行演出,她要一边着手筹备演出,一边为艺术团物色合适的接班人。
5年前,“外来媳妇”冯晓路组建起这个艺术团,为外来工架起一座融入城市的桥梁,至今已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演出100多场,受益人群超十万人次。她还成立工企联盟志愿服务队,带领外来工群体一起开展公益服务,进一步加快推动外来工融入城市的步伐,让更多外来工参与到城市建设和治理当中。
像王治勇、冯晓路这样乐于为佛山发光发热的新市民还有很多。同住一座城,共建一个家,已成为他们的普遍共识。
在桂城翠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每逢周末都有一群新市民义工帮助开展邻里活动。已经退休的谢荫泉说,我来佛山超过十多年,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能够融入这个城市我感到很幸福,也愿意为这座城市奉献余热。
翠颐社区是佛山推动新市民融入的一个典型。这里成立了18个自治组织,社团人数逾800人,活跃在社区不同活动中。当中近半数成员为新市民,在社团中担任骨干的占了近三分之一。同时还开设新市民学堂,增进不同群体之间对文化风俗的认同,致力于打造“熟人社区”,让更多有才能、有学识的新市民扎根佛山、建设佛山。今年新市民学堂将在全市推广开来。
这些新市民当中还产生了很多推动佛山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的新力量。
“佛山一直对科技创新极其重视,也给了我们技术人员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梅带领研发团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生产“肺炎一号方”,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魏梅说,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技术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身为技术人才,将全心全意推动企业升级发展,助力佛山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逐步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