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味道做,高明烫烫粉!
高明有“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天然地貌。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勤劳和聪明的高明人在收获水稻这一主粮后,巧妙做出濑粉等系列以米粉为材料的美食。其中,烫烫粉因为具有独特的香脆口感,淡淡的米香味,一直都是本土明星美食。不少街坊更是发挥智慧,对其进行改良,推出烫烫粉创新版。
材料只有粉、盐、油 巧手将其变美食
烫烫粉不是我们日常见到的粉条,而是类似于薄的煎饼。虽然材料只有粉、盐、油,但是味道却是十分丰富。粉的外层煎得微焦,口感香脆,内层稍微松软中和了口感不至于太干。
另外,由于烫烫粉厚薄均匀,油也放得不多,所以吃完一块也不会觉得油腻。因此有的街坊会将其作为早餐或者宵夜。
今年50岁的谭姨,如往常一样给家里人准备早餐,今天她做的是烫烫粉。她说,烫烫粉虽然材料简单,但并不代表能轻易做好,而且烫烫粉好吃与否,关键看手艺。在开粉的时候,粉和盐的比例,粉太多会口感厚重,盐太多会偏咸。倒进锅内粉浆的分量过多,会令饼变厚难熟。煎粉的时间太短,会导致翻饼面的时候弄烂饼皮,太长则会煎焦。所有细节,都需要时间、经验的长期积累才能做好。
街坊发挥智慧 推出创意烫烫粉
烫烫粉因为具有独特的香脆口感,淡淡的米香味,一直都是本土明星美食。不少街坊更是发挥智慧,对其进行改良,推出创意烫烫粉。
网友“临风hyx”曾在网上公布自己diy烫烫粉的过程,他表示,因为孙子喜欢吃鸡蛋,所以就在传统制作的方法里加入鸡蛋,让烫烫粉有了蛋香味,营养价值也有所提高。
加蛋版烫烫粉
据网友“临风hyx”回忆,烫烫粉还是一代荷城街坊的味蕾集体回忆。烫烫粉制作快速又能饱肚,因此家里的长辈经常做给大家吃,吃完后长辈就赶忙去田里耕地,小孩就跟着去帮忙。
小时候在村中生活,煮饭都需要烧柴,他跟兄弟姐妹经常负责加柴看火,其母亲便在一旁手把手地教授厨艺,时间一长,他便耳濡目染地学会了包括烫烫粉在内的菜式做法。
有的小吃店则在烫烫粉里加入葱花,为其添加一丝风味。有些街坊表示,加入葱花的烫烫粉就有点类似于葱油饼了,但厚度却比葱油饼要薄,口感更为香脆。
烫烫粉名字的由来 因制作过程一直烫锅
“制作传统的烫烫粉材料很简单,就是粘米粉、花生油适量。”谭姨耐心地给小编讲解制作的过程。
步骤一:开粉
谭姨介绍道,做烫烫粉的第一步就是“开粉”。首先在陶瓷碗里装入适量的粘米粉,加入温水,加入少许食盐,随后用筷子不停搅拌,将其调成没有颗粒的粉浆,即用汤匙捞起粉浆再倒回去时匙里没有太多粉粘在匙里。
至于加多少水,加多少盐,谭姨说没有一个具体衡量的标准,全凭经验和感觉。
步骤二:热锅
开粉后,就可以制作烫烫粉了。不过谭姨并没有急着倒入花生油,而是先开着火,她说这步骤叫“热锅”,等锅内温度上升后,粉浆才可以更好地成型。
步骤三:开锅
谭姨在不粘锅里加入少量油调匀,将事先开好的粉浆以打圈的手法,倒在不粘锅里。与此同时,拿起锅不断调整锅的倾斜度,保证粉浆平均分布在锅的表面,最终粉浆在锅中形成一个厚薄均匀的薄饼。
烫烫粉的厚薄均匀是影响口感的重要因素,因此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烫锅,烫烫粉的名字由此而来,谭姨如是说。她还告诉小编,以前还没有不粘锅的时候,都是用传统的铁锅制作,烫锅更加考究功夫。
随后用慢火煎到熟粉浆,看到粉的表面鼓起即为熟了。关火后,烫烫粉就可以上碟了。
寻味指南
地址: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东华路顺安街18号首层双食记(即珍宝酒家对面)
电话:0757-88884963、13702958963(黄生)
民以食为天,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味道”。六山一水三分田的脉络,共同孕育着高明这片肥沃的土地。高明,本就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美食画卷,并享有鱼米之乡等美誉。
最近天气转凉,相信在宵夜时间,不少高明街坊都喜欢叫上一份热腾腾的粥以及外脆内糯的扑撑,美味的扑撑搭配火候十足的生滚粥,这样的味道有着浓浓的高明情怀。
扑撑是高明的一种传统小吃,甜咸皆宜。有趣的是,它还有着不同叫法,有人称之为“扑撑”,有人称之为“煎糍”,又有人称之为“薄撑”。
外脆内糯的扑撑做法考究
“老板,打包一份‘鸳鸯’扑撑。”在高明的一家食店里,客人下单买了一份扑撑。食店的老板娘、今年五十多岁的玲姨在厨房熟练地做起做了扑撑。
玲姨告诉明仔,她从1994年就跟丈夫一起经营粥店,做了25年的扑撑,直到现在,从原料的准备、馅料的制作到下锅的制作过程,还是坚持用传统的做法来制作扑撑。虽然表面上看,制作过程很简单,但其实每一步都是真功夫。
开粉
玲姨先在铁盘里放入糯米粉,加入适量盐。随后在糯米粉里加入适量水,用筷子不停搅拌,直到水和粉均匀分布,粉团粘稠不起粒,这个过程需要大约5分钟。
煎皮
随后往锅加入生油,烧热,然后加入搅拌好的手掌大的糯米粉团,用锅铲铺平,一边对粉团进行持续拍打,一边翻转粉团。
放馅料
待粉皮煎至金黄色,就将事先做好的馅料放在锅里翻炒熟透后,取适量铺在煎好的粉皮上。
扑撑有甜咸之分,玲姨介绍说,做咸的扑撑,一般是用猪肉、莲藕、萝卜干、蒜、盐来作为馅料,而甜的扑撑则是用白糖、椰蓉和花生作为馅料。
卷起面皮、切块
将粉皮两边向中心卷,再用刀切件,一份高明传统扑撑便制成。
玲姨说,做扑撑最考功夫的地方就是火候的控制,从开始的大火煎粉皮,到最后的中火加热,都需要经验来判断。因为如果火候太猛,容易将粉皮煎焦,火候太弱,粉皮不容易熟,煎太久还会造成粉皮硬度大,难以下咽。新鲜做好的扑撑金灿灿的,让人看了食欲大增。
美味藏有儿时记忆 做法代代传承至今
说起扑撑的由来,玲姨回忆说:“小时候家里耕田种地,米都是家里自己种的。于是长辈们就将米磨成粉,用像酒埕一样的东西装起这些粉,这些粉我们都用来做扑撑、禾枪必等等食物,一天三顿基本都解决了。”
谈及学做扑撑的经历,玲姨说在她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跟着家里人学习了。她是高明铁江村人,小时候在村中生活,煮饭都需要烧柴,她经常负责加柴看火,其母亲便在一旁手把手地教授厨艺,时间一长,她便耳濡目染地学会了包括扑撑在内的菜式做法。如今,玲姨的儿子也回到店里继承做扑撑的手艺,并加以创新。
高明传统的扑撑,就是这样代代传承下来,美味给人带来幸福感,同时也是儿时记忆的象征。
快带上亲朋好友,一边品尝美味扑撑,一边听长辈讲过去的故事!
300多只霸气南狮强势登陆岭南天地,1月18日佛山首家龙狮文创馆正式开门迎客,该馆设有2层,面积达到108㎡。
108㎡文创空间好过瘾
醒狮,是属于佛山的IP,是属于佛山的文化符号。在禅城,就有一群年轻人以弘扬佛山醒狮文化为使命,竭力打造龙狮天地、醒狮文化台!
龙狮文创馆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狮头扎作名师的精品,狮型五花八门,涂装无奇不有!
馆内藏品数量规模庞大,最久远的狮头是“传统佛装刘备狮”,其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由武馆无偿捐赠。
传统佛装刘备狮
该馆300多个精美狮头形态各异、各不相同,背后也有着不一样的故事。
其中,万里长城狮做工尤为精细,立体展示了中国长城的风光,狮头扎作与风景名胜相互映衬,散发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韵味和魅力。
万里长城狮
“狮头”也会玩跨界
龙狮文创馆二层的海外狮艺珍品展示区内,多件曾流落海外的经典珍品在此展出,让人大饱眼福。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龙狮文创”背后的主创和管理团队竟是一群年轻人。
他们在注重对文化传统收集与保育的同时,不断以各创新的态度对醒狮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和能量,以求能启蒙新一代青年,由浅入深地激发他们对醒狮文化的兴趣,最后达到传承。
“我们希望可以引起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馆内的藏品除了观赏价值外,还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龙狮文创馆相关负责人卢泳泉表示,大多展品在外观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如将国画元素融入狮头扎作的创作中。
年年有鱼狮
此外,“龙狮文创”还在桂林景区内开办了一家以南狮文化为主题的精品客栈。“我们希望通过文商旅的结合,把佛山醒狮文化传播出去”卢泳泉说道。
据悉,客栈开办以来接待了无数游客,其中不乏外国友人。在与外界不断的交流与碰撞中,他们不仅丰富了经历,还深化了对传承历史文化的思考。
地址
佛山岭南天地祖庙大街6号(原余仁生博物馆)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日,9:00-22:00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